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吕蒙正和宋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吕蒙正和宋史之间的区别

吕蒙正 vs. 宋史

吕蒙正(),字圣功。宋代河南洛阳人,知名大臣,曾三度拜相,赠中书令。 有七子出仕:吕从简、吕惟简、吕承简、吕行简、吕务简、吕居简、吕知简。 六女,长女嫁光禄寺丞直集贤院孙暨,次女嫁刑部侍郎参知政事赵安仁,三女嫁太常博士周渐,四女嫁观文殿学士尚书右丞丁度,五女早夭,六女嫁永州推官杨巽。.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之间吕蒙正和宋史相似

吕蒙正和宋史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宋真宗富弼丁度呂夷簡呂好問呂嘉問呂公著呂本中李昉

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原名趙德昌,又曾名趙休、趙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開封府尹(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檢校太傅行開封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後離任)。997年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吕蒙正和宋真宗 · 宋史和宋真宗 · 查看更多 »

富弼

富弼(),字彥國,中国宋朝政治家,河南(今河南洛阳东)人。富弼為官清正,頗有廉聲。.

吕蒙正和富弼 · 宋史和富弼 · 查看更多 »

丁度

丁度(),字公雅。北宋開封人。 先世是恩州清河人。生於淳化元年(990年),性樸實,不重儀表。大中祥符年间,“登服勤詞學科”,授大理寺评事,歷官通判通州,监齐州税,太子中允,改直集贤院,调吏部南曹。仁宗初年,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庆历六年(1046年),升任枢密副使。官至參知政事。曾上《备边要览》、《庆历兵录》、《赡边录》等,于边事多所论述。庆历八年(1048年)与枢密使夏竦不合,被罢职,改任观文殿学士。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奉詔與李淑等刊修《韻略》,書成改稱《禮部韻略》,由禮部頒行。晚年任尚书省左丞。卒赠吏部尚书,谥文简。 另著有《集韻》、《邇英聖覽》、《龜鑑精義》等。 其妻为吕蒙正第四女。 Category:北宋大理评事 Category:北宋通判 Category:北宋翰林学士 Category:北宋知制诰 Category:北宋参知政事 Category:北宋观文殿学士 Category:北宋尚书省官员 Category:北宋追赠吏部尚书 開封人 D Category:諡簡.

丁度和吕蒙正 · 丁度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呂夷簡

呂夷簡(),字坦夫。北宋大臣。北宋寿州(今安徽寿县,一說鳳臺縣人)人,进士出身。為呂蒙正族侄。曾任宰相兼樞密使事。子呂公著曾任尚书省仆射,兼中书省侍郎。.

吕蒙正和呂夷簡 · 呂夷簡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呂好問

呂好問(),字舜徒,以蔭補官,知名理學家,與楊中立並稱。有「南有楊中立,北有呂舜徒」之稱。南宋初封東萊郡侯,後定居婺州金華(今屬浙江)。呂本中是他的長子。.

吕蒙正和呂好問 · 呂好問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呂嘉問

吕嘉问,字望之,北宋寿州(今安徽凤台)人。 吕公绰孙,吕希杰子,出身仕宦世家,史稱“吕氏更执国政,三世四人,世家之盛,则未之有也。”以祖荫入官,支援王安石變法,提举市易务三司使。當時吕公弼对王安石新法有异议,打算上疏反對。屬稾甫就,吕嘉问窃其稿以助安石。被呂家称为“家贼”。王安石罷相後,自江宁府贬知润州。官至宝文阁待制。今有《与元翰札》傳世。.

吕蒙正和呂嘉問 · 呂嘉問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呂公著

呂公著(),字晦叔,谥正献,壽州下蔡(今壽縣,另說鳳臺縣)人,祖籍萊州(今屬山東)。北宋大臣,曾任尚书省仆射,兼中书省侍郎,曾為帝師。.

吕蒙正和呂公著 · 呂公著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呂本中

呂本中(),初名大中,字居仁,號紫微、東萊,壽州(今安徽壽縣)人。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是道學家,學者稱之為“東萊先生”。著有《東萊先生詩集》、《江西詩社宗派圖》、《紫微詩話》及《童蒙詩訓》等。紹興八年(1145年),卒於上饒。《宋史》卷376有傳。.

吕蒙正和呂本中 · 呂本中和宋史 · 查看更多 »

李昉

李昉(),字明遠,深州饒陽人(今屬河北)。五代後漢乾祐年進士。.

吕蒙正和李昉 · 宋史和李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吕蒙正和宋史之间的比较

吕蒙正有29个关系,而宋史有92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0.94% = 9 / (29 + 927)。

参考

本文介绍吕蒙正和宋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