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后汉书和韋彪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后汉书和韋彪之间的区别

后汉书 vs. 韋彪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亦被称为《续漢志》),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 韦彪(),字孟达,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人,中国东汉官员。 其高祖韦贤,汉宣帝时为丞相。祖父韦赏,汉哀帝时为大司马。韦彪孝行纯正,父母去世,伤心守丧三年,不出庐寝。服丧期满,瘦得不成样子,医疗了多年才治好。好学博闻,被时人誉为儒者之宗。建武末年,被推举为孝廉,任命为郎中。因病去职,回家教授学生。安贫乐道,淡泊功名,三辅的儒生无不仰慕。 汉明帝听说韦彪之名,永平六年(63年),召拜韦彪为谒者,赐给他车马衣服,三次升迁为魏郡太守。汉章帝即位,因病免官。征拜为左中郎将、长乐卫尉,多次陈说政术,以宽厚为建议。后来上疏请求退休,拜为奉车都尉,官秩为中二千石,受到恩宠赏赐,像皇帝的亲戚一样。 建初七年(82年),汉章帝西巡,以韦彪暂代太常,多次受到召见,问他三辅旧事,礼仪风俗。韦彪于是建言:“现在西巡旧都,应该追录汉高祖、汉宣帝时的功臣,褒显他们的功劳,记载他们的子孙世系。”汉章帝采纳。走到长安,于是诏命京兆尹、右扶风寻访萧何、霍光的后裔。当时霍光没有苗裔,只封萧何末孙萧熊为酂侯。建初二年,已封曹参的后人曹湛为平阳侯,所以这次不再封曹氏。于是厚赐韦彪钱财美食,让他回平陵上坟。回朝,拜为大鸿胪。 当时,议论政事的很多人说郡国贡举都不是依靠功勋,所以守职日益懈怠而政事荒疏,过错在州郡。汉章帝下诏把这件事交给公卿朝臣议论。韦彪上议:“陛下明诏,担忧百姓,垂恩选举,务得人才。国家以选拔贤才为要务,贤才应以孝行为第一。孔子说:‘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大多数人才能和品行少有兼备,所以孟公绰能胜任赵氏、魏氏的家臣,不可以为滕国、薛国的大夫。忠孝之人,心地厚道;老练官吏,心地刻薄。三代的官员能正直处事,在于有办法能使他们得到磨炼。选士应该以才行为先,不可单纯看门第。最重要的是,在于选太守二千石。二千石贤德,贡举就得到人才了。”汉章帝采纳他的意见。 韦彪以为当世承继汉光武帝、汉明帝二帝吏治之后,以苛刻为能力,选置官职,不一定凭借才能,以当时盛夏寒冷的天象,上疏劝谏:“臣闻政化根本,是顺应阴阳。我见立夏以来,应热而冷,大概因为刑罚刻急,郡国不奉时令所导致。农民忙于农事而苛刻的官吏耽误农时,税赋应按常规调整而贪婪的官吏盘剥钱财,这是巨患。想要急百姓之务,应该先为其除患。天下关键,都在尚书,尚书的选用,怎可不重视?近来其中多有从郎官越级提拔升任尚书,虽然他们晓习文法,长于应对,小小聪明,多数没有大才能。应该选任历任州县长官有名望的人,虽然动作迟缓,常有不及,但一心向公,严守职责。应该以鉴啬夫应对敏捷为鉴,沉思绛侯周勃木讷之功。之前楚王刘英之狱大兴,所以设置令史来帮助郎官,其中多是小人,好为奸利。如今政令力求简明,令史可全部罢除。谏议之职,应用公直之士,多才忠诚,对朝政有助。现在有从试用的人中任为大夫。御史放外任,动辄任州郡太守。应当公正地选拔,以建议与政绩督责。二千石管理政事虽久,被吏民认为合适的,应该增秩重赏,不要随便调动。希望陛下留意。”奏上,汉章帝采纳。 元和二年(85年)春,汉章帝东巡,韦彪行司徒事随行。回京,因病请求退休,汉章帝派小黄门、太医问病,赐给他食物。韦彪病情加重。章和二年(88年)夏,汉章帝派谒者赐诏:“韦彪是将相的后裔,修身谨行,出自州里,在朝多年。身染重病,接连上书请求退职。年事已高,不可再加委任,怕职事繁琐,对身体更加有损。交上大鸿胪印绶。派太子舍人去中臧府,接受赐钱二十万。”永元元年(89年),韦彪卒,汉和帝下诏给尚书:“原大鸿胪韦彪,在位没有过错,正想继续任用,突然去世。其赐钱二十万,布百匹,谷三千斛。” 韦彪廉俭好施舍,把禄赐分给宗族,家无余财,著书十二篇,名为《韦卿子》。.

之间后汉书和韋彪相似

后汉书和韋彪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东汉汉和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明帝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东汉和后汉书 · 东汉和韋彪 · 查看更多 »

汉和帝

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88年4月9日—106年2月13日在位),在位17年,得年僅27岁,其正式諡號為「孝和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和帝」,他是章帝第四子,母贵人梁氏,死後庙号穆宗,葬于慎陵。.

后汉书和汉和帝 · 汉和帝和韋彪 · 查看更多 »

汉光武帝

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今湖北省襄阳枣阳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蕩,各地寇盜蜂起。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縯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此後,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蕩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雒陽。 劉秀的軍事才能很高。稱帝之後遣眾將攻伐四方,往往能從前方上報的排兵布陣形勢中發現問題,有時因前方不能及時得到糾正,便為敵人所敗。此外,劉秀待人誠懇簡約,寬厚有信,竇融、馬援等均由此歸心。對外政策方面,引南匈奴內遷入塞,分置諸部於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西河緣邊八郡,詔單于徙居西河美稷。但此舉也成為東漢朝廷和民眾沈重的經濟負擔,在東漢與北匈奴的戰爭中南匈奴僅起到出兵助攻的作用,談不上替東漢守衛北邊。到了東漢中期由於羌患,使得南匈奴在北邊不斷發起暴亂,對東漢北邊邊防乃至北方內地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從而成為東漢北邊的一大邊患。.

后汉书和汉光武帝 · 汉光武帝和韋彪 · 查看更多 »

汉章帝

汉章帝劉炟(),,汉明帝刘庄第五子,东汉第三位皇帝(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章帝」,庙号肃宗。在位13年,享年僅32岁。.

后汉书和汉章帝 · 汉章帝和韋彪 · 查看更多 »

汉明帝

漢明帝劉莊(),原名刘阳,字子丽,东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十八年。其正式諡號為「孝明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明帝」,庙号显宗。汉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母亲为光烈皇后阴丽华。.

后汉书和汉明帝 · 汉明帝和韋彪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后汉书和韋彪之间的比较

后汉书有487个关系,而韋彪有3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0.96% = 5 / (487 + 32)。

参考

本文介绍后汉书和韋彪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