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后周攻南唐之战和马楚相似
后周攻南唐之战和马楚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南唐,王逵,馬希崇,馬希萼,马楚,边镐,赵匡胤,潭州,潘叔嗣。
南唐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南唐和后周攻南唐之战 · 南唐和马楚 ·
王逵
王逵(),一作王進逵,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五代時期曾任武平節度使。本為靜江軍士卒,於南楚馬希萼在位時任靜江指揮使。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當時的楚王馬希萼荒淫無道,命王逵、周行逢等人率兵士修復被火燒燬的楚王府,工作勞苦,又無賞賜,王逵、周行逢因此率部逃回朗州(今湖南常德),推舉馬光惠為武平節度使,後來因馬光惠愚昧懦弱,再改推劉言為權武平留後(暫代武平節度使)。 廣順二年(952年),王逵與周行逢等諸將為劉言所命攻擊已為南唐所佔據的南楚故都潭州,南唐軍大敗,撤出湖南,南楚馬氏在南嶺以北的故地因此為劉言等人恢復。 本來,潭州是武安军節度使的府治以及南楚的都城所在地,這時劉言以潭州毀於戰亂,請求後周將湖南地區的政治中心遷往朗州。廣順三年(953年),王逵被後周任命為武安節度使(府治在潭州,今湖南長沙),位在被任命為朗州大都督、武平節度使(府治在朗州)的劉言之下,王逵因此心生不滿;而劉言為王逵擁立,王逵不願久居其下,劉言亦認為王逵是潛在的威脅,總總的原因,二人因此對立。 同年(953年)稍後,王逵與周行逢聯手翦除劉言身邊將領,並攻擊朗州,朗州城陷,劉言被擒,不久王逵派將領潘叔嗣殺害劉言,後周隨即任命王逵為武平節度使。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王逵受後周世宗柴榮所命進攻南唐,軍過岳州(今湖南岳陽),王逵的手下對岳州團練使潘叔嗣勒索賞賜,貪得無厭,而仍不滿足,遂向王逵誣指潘叔嗣有叛變之意,王逵怒形於詞色,潘叔嗣大為恐懼,因此先發制人,偷襲朗州。王逵回師反擊,在武陵城外與潘叔嗣會戰,戰敗被殺。 K W Category:武平節度使.
后周攻南唐之战和王逵 · 王逵和马楚 ·
馬希崇
希崇(),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楚王馬殷之子,馬希萼同母弟。馬希廣在位時於天策上將府任天策左司馬之職。 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馬希範去世,將領排除馬希範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因而馬希崇就以馬希廣之繼位違反父親兄終弟及的遺命挑撥馬希萼,並且經常將馬希廣的一舉一動告訴馬希萼,以為內應。 後漢隱帝乾祐(950年),叛變的馬希萼攻占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長沙),自立為天策上將軍、武安、武平、靜江、寧遠等軍節度使、楚王--,任命馬希崇為節度副使,將政事都交給馬希崇,然而馬希崇也只是交給下屬而已,政事因而混亂,而馬希萼又對士卒不加賞賜,因此軍心思變。 後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在馬希崇事先知情的情況下,徐威等將領兵變,馬希崇被推為武安留後,馬希萼則被移往衡山縣囚禁。馬希崇繼立後,亦縱酒荒淫,人心不附。當時南楚情勢,內有數股勢力割據,外有強鄰南唐虎視眈眈,徐威等欲殺馬希崇自救,馬希崇察覺其中變故,遂密迎南唐大軍保護。不久,南唐將領邊鎬率軍進入南楚,馬希崇率家族投降,南楚亡。 南楚亡後,馬氏家族一度被遷往南唐,馬希崇被封為永泰節度使,居住揚州(今江蘇揚州)。後周世宗顯德三年(南唐元宗保大十四年,956年),後周攻南唐,佔領包括揚州在內的淮南地區,馬氏家族遂又被遷往後周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馬希崇被任命為羽林統軍。其後事蹟史書未載,不知所終。.
后周攻南唐之战和馬希崇 · 馬希崇和马楚 ·
馬希萼
楚恭孝王馬希萼(),五代十國時期南楚國君主,楚武穆王馬殷之子,馬希聲、馬希範之弟,馬希廣之兄。馬希範在位時任武貞(武平)節度使,鎮守朗州(今湖南常德)。 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馬希範去世,將領排除馬希範諸弟中年齡最長的馬希萼,而擁護馬希廣繼立,因而馬希廣、希萼之弟馬希崇就以馬希廣之繼位違反父親兄終弟及的遺命挑撥馬希萼。 後漢隱帝乾祐二年(949年),馬希萼叛變,率軍南下進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長沙),馬希萼戰敗,馬希廣以不願傷其兄為由,放棄追擊。乾祐三年(950年)馬希萼結合蠻族軍再度攻擊馬希廣,並向南唐稱臣,請求發兵攻潭州。馬希廣派軍討伐馬希萼,大敗。馬希萼遂自稱順天王,並與蠻族軍兵圍潭州,守將許可瓊投降,佔領潭州,擒馬希廣。不久,將馬希廣賜死。 馬希萼當初因認為後漢偏袒馬希廣而轉向南唐稱臣,故一改馬殷以來臣服中原的態度,未待冊封即自稱天策上將軍、武安、武平、靜江、寧遠等軍節度使、楚王。登位後,志得意滿,殺戮報復,縱酒荒淫,將事務都交給馬希崇,然而馬希崇也只是交給下屬而已,因此政事混亂,又對士卒不加賞賜,遂軍心思變。 後周太祖廣順元年(951年),王逵、周行逢首先佔據朗州,擁護馬殷長子馬希振之子馬光惠當節度使。數月後,徐威等將領兵變,擁護馬希崇為武安留後,馬希萼被囚禁於衡山縣。馬希萼抵衡山後,復被廖偃、廖匡凝、彭師暠等擁護稱衡山王。不久,南楚為南唐所滅,馬希萼被南唐任命為江南西道觀察使,仍封楚王。其後在入朝的時候,被南唐元宗李璟留下,三年後在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去世寿五十四岁,諡恭孝王。.
后周攻南唐之战和馬希萼 · 馬希萼和马楚 ·
马楚
楚(907年-95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湖南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以其为马氏所建,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都长沙。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省鄢陵)人。 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省全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贵州省东部和广东省北部。楚自896年马殷受命节度使到951年楚国灭于南唐,共存世56年,在湖南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战争,消灭了湖南境内割据势力,实现了湖南的统一。 马殷政权时期,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百姓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后周攻南唐之战和马楚 · 马楚和马楚 ·
边镐
边镐,五代十国南唐金陵江宁人,小名康乐。 保大元年(943年)镇压张遇贤,任洪州营屯诸军都虞候。九年(951年)任信州刺史。从袁州进攻长沙,迫使马希崇投降。为武安军节度使。第二年,辰州刺史刘言反唐,击败边镐,边镐被削职。和后周的战争中,边镐被俘,后来被后周遣回,在江宁府去世。.
后周攻南唐之战和边镐 · 边镐和马楚 ·
赵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唐明宗天成年間(927年3月21日)生於後唐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東關),祖籍涿郡保州保塞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後漢時,趙匡胤於後漢隱帝在位期間投奔郭威,之後郭威篡漢建立後周,是為周太祖;而趙匡胤則得任東西班行首,始入宦途。959年,後周世宗於北征回京後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執掌殿前司諸軍。隔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趙匡胤受命防禦。初三夜晚,大軍於京城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發生政變,將士於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後周恭帝禪位,趙匡胤登基,建國號「宋」,是為「宋太祖」,年號為建隆,建立長達319年的宋朝,史稱「北宋」。 太祖在位期間,致力於統一全國。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策略,先後滅荊南、湖南、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至宋太宗在位期間,迫使吳越、清源軍納土歸降,滅北漢,方才完成一統;太祖於961年及969年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解除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自唐朝中葉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期能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但事未成而逝世。 976年11月14日,太祖逝世,葬于永昌陵,得年50歲,在位17年。由其胞弟趙光義繼承帝位,是為宋太宗,並於同年隨即改元。由於北宋中期的筆記《續湘山野錄》記載了「燭影斧聲」事件,暗示趙匡胤是由太宗所加害。加上太祖死後,帝位非由其子繼承,而是由弟登基垂統,違反中國長子繼承的傳統,雖然太宗即位後延续了太祖許多的執政措施,但欲蓋彌彰,与太祖有关的皇室成員亦相繼離奇亡故。此后的皇帝亦由太宗的子孫继承,直至宋孝宗才回归太祖一脈,使太祖的死因並不單純,成為千古之謎。.
后周攻南唐之战和赵匡胤 · 赵匡胤和马楚 ·
潭州
潭州,可以指:.
后周攻南唐之战和潭州 · 潭州和马楚 ·
潘叔嗣
潘叔嗣是五代十國朗州人。馬楚的軍事人物。 潘叔嗣果断勇敢,能與周行逢、张文表配合,三人多相须成功。显德元年(954年)五月,官岳州(今湖南岳陽)團練使。王逵攻陷朗州後,派潘叔嗣杀害劉言。王逵過岳州時,叔嗣厚具燕犒,奉事甚謹。王逵的左右屢向潘叔嗣索賂,潘叔嗣不肯多給,左右遂向王逵誣指潘叔嗣有叛變之意,王逵怒形於詞色,潘叔嗣恐懼。顯德三年(956年)二月,叔嗣先發制人,偷襲朗州,在武陵城外殺王逵,自量不能服人,派人到潭州迎周行逢入朗州,周行逢反將潘叔嗣殺害。.
后周攻南唐之战和潘叔嗣 · 潘叔嗣和马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后周攻南唐之战和马楚的共同点。
- 什么是后周攻南唐之战和马楚之间的相似性
后周攻南唐之战和马楚之间的比较
后周攻南唐之战有114个关系,而马楚有4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5.62% = 9 / (114 + 46)。
参考
本文介绍后周攻南唐之战和马楚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