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同平章事和尚书仆射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同平章事和尚书仆射之间的区别

同平章事 vs. 尚书仆射

同平章事,全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级官職。.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之间同平章事和尚书仆射相似

同平章事和尚书仆射有(在联盟百科)83共同点: 劉晏史浩同中書門下三品吕颐浩夏侯孜孔纬宰相宋神宗尚书仆射尚书省岑长倩崔彦昭崔珙崔胤崔昭纬万俟卨于琮令狐楚张濬张浚徐彦若北宋刘崇望刘邺唐太宗唐休璟唐朝元朝王及善王珪 (宋朝)...王涯王播秦桧窦易直牛僧孺白敏中韦巨源韦保衡韋見素韋昭度萧遘萧邺裴度裴冕裴遵庆裴贽裴澈魏元忠魏杞豆盧欽望路岩范宗尹郑延昌郑余庆赵隐赵鼎蒋芾蕭倣虞允文陳夷行李夷简李德裕李忠臣李固言李程李绛李靖李让夷李逢吉李揆杨再思杨收杜审权杜充杜悰楊炎武则天汤思退沈该洪适源乾曜朱倬曹确 扩展索引 (53 更多) »

劉晏

劉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人,历仕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代宗朝主管全国财政,德宗朝被赐死,后追赠郑州刺史,又加司徒。.

劉晏和同平章事 · 劉晏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史浩

史浩(),中国南宋大臣、词人。字直翁,明州鄞县人(今属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崇寧五年(1106年)出生,绍兴十五年(1145年)登进士第,任國子博士、參知政事。曾是宋孝宗的東宮教師。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紹熙五年(1194年)卒,谥“文惠”,后追封为越王,改谥“忠定”。 父史師仲英年早逝,史浩少年家贫,顯貴後成立「鄉曲義田」,乾道四年 (1168年)知紹興府,「始捐己帑,置良田,歲取其贏,給助鄉里賢士大夫之後貧無以喪葬嫁遣者,附以學而以義名之」。鄉人繪史浩、沈煥及汪大猷三人畫像於莊所。第三子史弥远(生母為史浩的繼室周氏),侄孙史嵩之均为南宋大臣,有“一门三丞相,四世二封王,五尚书,七十二进士”之谓。.

史浩和同平章事 · 史浩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同中書門下三品

同中書門下三品,唐朝初年,唐太宗以綜理政務的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为宰相;因此其他参予政务并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资历不及三品者)名义的官员都是事实上的宰相。武則天時改稱同鳳閣鸞台三品。代宗時改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

同中書門下三品和同平章事 · 同中書門下三品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吕颐浩

呂頤浩(),字元直,中國北宋末期及南宋初期人物。.

同平章事和吕颐浩 · 吕颐浩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夏侯孜

夏侯孜(),字好学,爵封谯郡开国公,唐朝官员。在唐宣宗和唐懿宗年间拜宰相。.

同平章事和夏侯孜 · 夏侯孜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孔纬

孔緯(),字化文。魯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第四十世孫,唐朝狀元、宰相、封魯國公。.

同平章事和孔纬 · 孔纬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通稱而非法制上的名稱。宰原為「罪人在屋下執事者」,後引申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視約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國建立中央集權後正式稱謂有丞相、相國等。今日時常稱君主立憲國家之內閣總理大臣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殺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時祭祀為頭等大事,貴族當王後,變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數與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漢代丞相以一人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為相。 有些朝代會設立左、右丞相(根據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據不同朝代對「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時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漢時期,以右丞相為主相、左丞相為副相,到隋唐兩宋隨周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習俗也以右丞相高於左丞相,到明初則恢復以左丞相為正職、右丞相為副職。.

同平章事和宰相 · 宰相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宋神宗

宋神宗赵顼(),本名趙仲鍼,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神宗是宋朝皇帝中,少數有意振興國家的皇帝,不過卻是有心無力。.

同平章事和宋神宗 · 宋神宗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尚书仆射

尚书仆射,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唐朝初年和北宋后期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

同平章事和尚书仆射 · 尚书仆射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尚书省

尚书省,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同平章事和尚书省 · 尚书仆射和尚书省 · 查看更多 »

岑长倩

岑長倩荊州人。唐朝宰相,邓国公。 岑文叔之子,早年失去雙親,由叔父岑文本撫養,曾任兵部侍郎,永淳元年(682年)四月進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與朝政。凤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王庆之等列名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岑長倩不同意,违反了诸位武氏掌权者的意愿。 天授二年(691年)六月,武承嗣上表以長倩为武威道行军大总管,出兵吐蕃,未達前線就被召回,下狱,岑長倩吐出嘴里的口枚,破口大罵武承嗣算什么东西。来俊臣誣陷他与地官尚书格輔元、納言欧阳通等谋反,他被诛杀,其子靈源县令、广成县令(均失名,或误记为岑灵源、岑广成)等五人俱死。.

同平章事和岑长倩 · 尚书仆射和岑长倩 · 查看更多 »

崔彦昭

崔彦昭(),字思文,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为宰相。.

同平章事和崔彦昭 · 尚书仆射和崔彦昭 · 查看更多 »

崔珙

崔珙(),安平郡公,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为宰相。.

同平章事和崔珙 · 尚书仆射和崔珙 · 查看更多 »

崔胤

崔胤(),字昌遐,或字垂休。清河武城(今山東省武城縣,位夏津縣西北)人。晚唐官员。曾数度拜相(893年-895年、895年-896年、896年-899年、900年-901年、903年-904年),故外号崔四入。 進士出身,與詩人韓偓友好。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聘為從事。后入朝,累迁考功、吏部员外郎,转郎中、给事中、中书舍人。大顺中,历兵部、吏部侍郎,寻以本官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判户部事。乾宁二年(895年)三月,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河中尹、充河中节度等使再入朝。同年,崔胤随从唐昭宗出逃长安。返回长安后,加礼部尚书,并赐号“扶危匡国致理功臣”。 乾宁三年七月,复以左仆射兼广州刺史,充清海军节度领南东道观察处置等使。后罢崔胤政事,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等使。因朱全忠的关系,复召拜平章事。 天復元年(901年)正月,崔胤聯合左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打敗废黜昭宗另立皇长子李裕为帝的劉季述,唐昭宗復位,崔胤进位司空,复知政事,兼领度支、盐铁、三司等使。天復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劫持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崔胤召朱全忠救駕。崔胤利用朱温對抗宦官,玩弄權術,排斥异己。三年(903年)神策军解散后,昭宗以朱温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欲以皇子为名义上的大元帅,崔胤又迎合朱温的意思,在昭宗属意李裕的情况下坚请昭宗以年轻的嫡次子辉王李祚为元帅。朱温厌恶李裕,要崔胤提出以参与政变为由处死李裕,昭宗不肯,朱温否认是自己的意思。崔胤又覺得朱溫權勢漸大,暗中召募六军十二卫,密為防禦。又與京兆尹鄭元規等繕治兵甲。 天祐元年(904年)春正月,朱全忠侄子朱友伦在球场坠马而死,朱全忠怀疑是崔胤所害,派侄子朱友谅带兵入长安,以“专权乱国,离间君臣”的罪名殺崔胤、郑元规,長安百姓向尸体投掷瓦砾砖石以泄忿,年五十一。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 Category:崔姓.

同平章事和崔胤 · 尚书仆射和崔胤 · 查看更多 »

崔昭纬

崔昭緯(),字蕴曜,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人。.

同平章事和崔昭纬 · 尚书仆射和崔昭纬 · 查看更多 »

万俟卨

万俟卨(音同“莫棋瀉”,),複姓万俟,字元忠,一作元中,開封陽武(今河南原陽)人。宋代宰相。.

万俟卨和同平章事 · 万俟卨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于琮

--琮(),字礼用,河南人。唐朝官员、驸马。 于志宁七世孙,-于-敖之子。早年有大志,靠门荫當小官,久不见用。唯有驸马都尉鄭顥很看重他。大中十二年(858年)中進士,本奉詔娶永福公主,拜驸马都尉,擢升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赐绯,又升左补阙,赐紫。但永福公主娇纵,唐宣宗認為“此可为士人妻乎”,改将廣德公主嫁给--琮。歷官兵部侍郎、諸道鹽鐵轉運使,咸通八年官至同平章事。 唐懿宗时,--琮被韦保衡构陷,贬为韶州刺史。廣德公主随行,一路防止--琮被害。有宦官送来毒酒,公主大骂宦官,泼掉毒酒。后来,--琮回京,授太子少傅,拜右仆射,广德公主为--琮找了歌妓俞洛真为妾,俞洛真“有风貌,且辩慧。顷曾出曲中,值故左揆于公,贵主许纳别室”,--琮纳了俞洛真之后一个多月,不务正业。广德公主得知,赐俞洛真数百金,打发她走了。 中和元年(881年),黃巢入長安,張直方收留--琮、豆盧瑑、崔沆等數百人。事發後,黄巢诛张直方三族,十二月庚子,--琮为黄巢所杀。廣德公主不失节,哭泣道:“今日谊不独存,贼宜杀我!”黄巢不想殺她,公主遂自缢死。.

于琮和同平章事 · 于琮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令狐楚

令狐楚(),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中国唐朝政治家、文学家、诗人,隋朝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武康郡公令狐熙的后裔。.

令狐楚和同平章事 · 令狐楚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张濬

张濬(《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四),字禹川,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唐昭宗年间宰相。唐昭宗初年,他是朝廷发起从地方军阀手中重夺权力的讨伐战的主倡者,但在指挥讨伐李克用之战损失惨重后被罢免并被迫致仕。昭宗末年,昭宗被原为张濬盟友、意欲篡位称帝(后来成功并建立后梁)的另一军阀朱全忠人身控制,朱全忠担心张濬鼓动其他军阀联合讨伐自己阻止自己改朝换代,命部下张全义屠灭张濬全家。.

同平章事和张濬 · 尚书仆射和张濬 · 查看更多 »

张浚

#重定向 張浚.

同平章事和张浚 · 尚书仆射和张浚 · 查看更多 »

徐彦若

徐彦若(),字俞之,封齐国公,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同平章事和徐彦若 · 尚书仆射和徐彦若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北宋和同平章事 · 北宋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刘崇望

刘崇望(《旧唐书》卷二十上此处忌日按《旧唐书·昭宗本纪》;《旧唐书·刘崇望传》称他卒于光化二年(899年)。见《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九。刘崇望传称他享年六十二岁。),字希徒,爵封彭城县开国男,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刘崇望和同平章事 · 刘崇望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刘邺

刘邺(?),字漢藩,唐朝官员,在唐懿宗、唐僖宗父子年间任宰相。.

刘邺和同平章事 · 刘邺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二十三年……五月……己巳,皇帝崩於含風殿」(歐陽修《新唐書·卷二:本紀第二》),換算為公曆即7月10日 。),中國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親是唐高祖李淵,母親是太穆皇后窦氏。竇皇后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按長幼顺序為:李建成、平陽昭公主、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軍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終統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是為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在位時間只使用一個年号贞观。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能够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52岁,在位23年,庙号太宗 ,諡號「文皇帝」,葬于昭陵。.

同平章事和唐太宗 · 唐太宗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唐休璟

唐休璟,名璿,字休璟,以字行,晋昌酒泉人,唐朝与武周大臣和名将,爵位宋國公,諡號忠。历任武则天和唐中宗、唐殇帝、唐睿宗四代皇帝的宰相。 唐休璟在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出生,京兆始平人。七世祖是北齐晋昌王唐邕,其先祖在北周和隋朝都任职高官。他曾祖父唐規为北周骠骑大将军、安邑县公。唐休璟的爷爷唐宗(唐世宗)是隋朝末年朔方(今陕西榆林)郡丞,梁师都举兵,杀害了不肯归降的唐宗。唐休璟的父亲唐諧是唐朝的咸陽县令。 唐休璟年少时通过科举明经及第,唐高宗永徽年间,他成为唐高宗哥哥吴王李恪府上的典签,没有显示自己的才能,转任营州户曹。679年,單于大都護府的突厥部落在阿史那泥熟匐率领下背叛唐朝。他们煽动奚和契丹一起攻打营州。当时的营州都督周道務,派唐休璟率兵在独护山大破突厥。因此功,唐休璟转任豐州司马。 阿史那泥熟匐不久后被唐将裴行儉,但突厥的叛乱依然没有平息。683年,突厥在阿史那骨咄禄的领导下复国,史称后突厥汗国,阿史那骨咄禄攻打蔚州,杀害刺史李思儉。豐州都督崔智辯在朝那山(今内蒙古包头)与骨咄禄交战,战败被俘。高宗皇帝与大臣讨论,主张放弃丰州,将百姓迁至靈州、夏州。唐休璟上书反对,丰州适宜农牧业,自秦汉以来是国家的重镇,放弃丰州,就如同隋末的情况一样,灵州、夏州就不会安稳了。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 唐高宗死后,他的太子李哲即位,就是唐中宗。但是实权掌握在太后武则天手中,684年二月,武则天废黜唐中宗,立中宗的弟弟李旦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听政。唐睿宗垂拱年间,唐休璟任安西副都护,驻守碎叶城。 689年,在韦待价西征吐蕃失败後,韦待价被流放,安西都护閻溫古被杀。唐休璟收集余众坚守西州,被朝廷任命为西州都督。 690年,武则天使唐睿宗退位,自立为皇帝,以武周代替了唐朝。692年,唐休璟建议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武则天命王孝杰和阿史那忠節率军收复。圣历年间(697-700),唐休璟升任衛尉卿、涼州都督、右肃政御史大夫,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 700年秋,吐蕃将军麴莽布支攻打凉州,围攻昌松县。唐休璟率军到洪源谷,临阵登高,见吐蕃军队衣甲鲜盛,对麾下说:“自从論欽陵(吐蕃执政者,多次大败唐军,699年被吐蕃赞普器弩悉弄逼迫自杀)死后,他兄弟論贊婆归降。麴莽布支成为新元帅,想要炫耀威武,所以吐蕃国中贵族子弟都跟着他。虽然人马看起来强盛,但不通军事,我为诸君取之。” 唐休璟被甲先登,与吐蕃军六战六克,斩麴莽布支副将二人,斩首二千五百级。筑京观(骷髅台)还军。702年,吐蕃派使臣論彌薩请和,武则天在西都长安款待他,唐休璟也被邀请参加宴会。論彌薩多次盯着唐休璟看,武则天问他是什么缘,他回答:“在洪源之战,这位将军雄猛无人可比,杀我们的将士甚众,所以想多看看他。 则天大加叹异,擢拜唐休璟为右武威、右金吾二卫大将军。唐休璟熟悉边防事务,东到碣石(今河北省秦皇岛)西到安西四镇,他知道所有的地理形势和防御体系。 703年,夏官尚書、检校凉州都督唐休璟被任命为同鳳閣鸞臺三品,成为宰相。当时,西突厥一部突騎施的首领烏質勒,与西突厥其他部落互相攻打,结果导致安西路绝唐休璟与其他宰相讨论后,上奏事情的发展和将来时局的变化。十天后安西诸州的报告,正如唐休璟所描述的一样,武则天赞叹道:“我只后悔用卿太晚。”她又召来当时其他的在任宰相魏元忠、杨再思、李峤、姚元崇、李迥秀说:“唐休璟通晓边防之事,在这一点上,你们十个也抵不上他一个。武则天有任命唐休璟为太子李显(之前的唐中宗,698年从流放地召回立为太子,名字改为显)的右庶子。 704年三月初四,朝廷讨论官员不愿做地方官,唐休璟、李峤建议派中央官员兼职州县,并申请自己率先出镇。武则天得杨再思、韦嗣立等二十人以本官检校刺史,李唐二人没有派出。八月初一,知纳言韦安石上书检举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的罪责,武则天命唐休璟调查。调查尚未结束。契丹叛乱,武则天以唐休璟为幽营都督 (总部在今北京市) 、安东都护府都护出击契丹。在唐休璟临行之前,密告李显:“二张幸蒙宠遇,数侍宴禁中,纵情失礼。非人臣之道,殿下应该惟加防察,早作准备。” 705年武则天退位,李显复位,召回唐休璟,加封輔國大將軍、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酒泉郡公,不久升任尚書省左僕射,仍然同中書門下三品。他自己还在东都洛阳时,让唐休璟留守首都长安,再封唐休璟为宋国公。 唐休璟在706年致仕,但他不想早早引退。当时,尚宫贺娄氏干预国政,唐休璟为其子娶贺娄氏养女为妻, 708年起复为太子少师(当时并无太子,太子少师只是荣誉官职)。这年,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在河套平原的黄河北岸修築受降三城以控制突厥,唐休璟反对,以为两汉以来都是以黄河阻挡胡人,在草原筑城,最后还是会落入突厥之手。但三城还是被筑成,有效地控制了突厥人。709年冬,他又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很多人批评他不能保持晚节(当时他已经八十三岁),但是他将数千匹绢分散亲族,又以数十万家财大开茔域,备礼安葬五服之亲,为人称道。这位伟大的将军做宰相却很平庸。710年春正月廿九,唐中宗在梨园球场召集后妃和大臣游乐,玩蹴鞠和拔河。唐休璟和韦巨源都非常老了,拔河时摔倒在地上半天起不来,皇帝、皇后、妃嫔、公主看到后,大笑。 710年夏六月初二,唐中宗暴崩(传统史书认为是韦后和安乐公主李裹儿下毒害死的)。中宗的庶子温王李重茂即位为唐殇帝,韦后作为皇太后执政。 六月二十,韦后和安乐公主在唐中宗妹妹太平公主和侄子临淄王李隆基 (唐睿宗相王李旦的儿子)领导的政变中被杀。唐殇帝被废,睿宗李旦复位。唐休璟又拜特进,充朔方道行军大总管,防备突厥,停其旧封,别赐实封一百户。711年,上表请致仕。唐睿宗允许。禄及一品子课并令全给。延和元年七月十五日(712年9月2日)病逝于长安怀真里府第,时年八十六,赠荆州大都督,谥号忠。.

同平章事和唐休璟 · 唐休璟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同平章事和唐朝 · 唐朝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元朝和同平章事 · 元朝和尚书仆射 · 查看更多 »

王及善

王及善(),洺州邯鄲(今河北邯郸)人。武则天时文昌左相(宰相)。他擔任内史时,人稱为“鸠集凤池”。唐高宗時,累官至禮部尚書。他規定官员不准骑驴上班,又派人终日驱逐,人稱“驱驴宰相”。.

同平章事和王及善 · 尚书仆射和王及善 · 查看更多 »

王珪 (宋朝)

王珪(),字禹玉,華陽(今四川成都)人。 父親王準、祖父王贄、曾祖父王景圖,皆登進士第。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通判揚州,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侍讀學士。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累官至三公,有“三旨相公”之稱,除了「取聖旨、領聖旨、得聖旨」之外,一無事做。哲宗即位,封岐國公,卒于任上。諡文恭。《宋史》称王珪“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 王珪的長女嫁文人李格非,生李清照,《宋史·李格非傳》誤稱李清照母親王氏為懿恪公王拱辰孫女;而秦檜妻王氏亦是王珪四子王仲岏之女。有關內容記載於葉清臣撰《王文恭珪神道碑》,收錄於杜大珪所編《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八。 《宋史》卷三一二有〈王珪傳〉。.

同平章事和王珪 (宋朝) · 尚书仆射和王珪 (宋朝) · 查看更多 »

王涯

王涯(),字广津,唐太原(今太原)人。 生年不详,父王晃,官温州(今浙江温州)刺史。王涯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调蓝田尉。宪宗時,贬虢州司马,再徙袁州刺史。王涯與妻情笃,“不蓄妓妾”。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官至宰相兼任江南榷茶使,太和九年(835年)十月颁令榷茶,受至朝野極大之反對,不久乃止。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甘露之變事敗,王涯逃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受刑之下供称意欲推翻文宗改立郑注为帝。被腰斬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全族被滅,詩人卢仝(號玉川子)因前晚與王涯一起喝酒,亦被殺。百姓因榷茶之故怨恨王涯,在他被押赴刑场时向他投掷瓦块石头。王涯家富,被抄家劫掠数日,家里仍然有很多卖官得来的艺术珍品。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所著《资治通鉴》中如是评价贾餗和王涯之死:“当时的评论家都说王涯和贾餗善文学,有名声,并不知道李训、郑注的图谋,横遭灭族之祸。他们为此气愤,哀叹他们死得冤枉。臣不以为然。社稷危亡,却不去匡正,当宰相有什么用!王、贾安于高位,享受财富和荣耀,同时李、郑这样的小人用尽奸险手段谋取将相之位。王、贾和他们比肩,不以为耻;国家面临危亡,他们不以为忧。他们苟且偷安,日复一日,自以为得保身良策,无人能及。如果人人为此且无灾祸,奸臣谁不愿意如此呢?一旦灾难降临,就不免家破人亡。这是上天要族诛他们,而非仇士良(宦官头领之一)!” 长子王孟堅,工部郎中、集賢院學士;次子王仲翔,太常博士。均因甘露之变牵连而被灭家。侄孙王羽等逃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后刘从谏侄刘稹败死,王羽等也被杀。女婿渭南尉、集贤校理窦紃因是故宰相窦易直之子,没有被宦官杀害,贬循州司户参军。 《全唐詩》錄王涯詩作一卷。.

同平章事和王涯 · 尚书仆射和王涯 · 查看更多 »

王播

王播(),字明敭,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进士出身。宪宗、文宗时,历官剑南西川节度使、淮南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职,又长期任盐铁转度使。在职期间,善于聚敛搜刮,加重铜、盐等税,虽正税不足,反而每月能以钱物供奉皇帝,名为“羡余”。在淮南任所,虽遇大旱,扔搜刮不已,致使民怨沸腾。自淮南还京,进银碗三千四百、绫绢二十万匹,被封为太原郡公。卒,谥曰敬。工书,尝书唐凤翔尹李晟为国修寺碑。 B Category:唐朝宰相 Category:唐朝郡公 Category:唐朝軍事人物 Category:西川节度使 Category:淮南节度使.

同平章事和王播 · 尚书仆射和王播 · 查看更多 »

秦桧

檜(),字會之,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江宁)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补密州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靖康之禍後隨同徽、欽二帝被擄到金國,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回到南宋。此後出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僕射、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獨攬相權十九年。因其力主对金议和,并促使宋高宗杀害抗金将领岳飞等,被民间广泛视为汉奸、卖国贼,元編《宋史》列入奸臣。.

同平章事和秦桧 · 尚书仆射和秦桧 · 查看更多 »

窦易直

易直(),字宗玄,谥号晋阳恭惠公,中国唐朝官员,唐敬宗和唐文宗年间为宰相。.

同平章事和窦易直 · 尚书仆射和窦易直 · 查看更多 »

牛僧孺

牛僧孺(),字思黯,隴西人。是唐朝著名大臣,牛李黨爭的牛派領袖,領導科舉新秀進士對抗士族李派。 一般認為牛僧孺是古典小說《玄怪錄》的作者。.

同平章事和牛僧孺 · 尚书仆射和牛僧孺 · 查看更多 »

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詩人白居易從弟。 少孤,與賀拔甚友好,唐穆宗長慶(821年—824年)初中進士,義成節度使李聽聘為幕僚。入朝為右拾遺,高元裕引薦為侍御史、左司員外郎。宣宗立,以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李德裕往來密切,被視為李(德裕)黨。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遭貶,出為荊南節度使,白敏中詆毀李德裕,將李黨中人全部貶謫到朱崖州(今海南)。後任尚書右仆射,封太原郡公,“自員外,凡五年十三遷”。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令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婿,敏中推薦鄭顥,當時鄭顥已定親於盧氏,硬是被迫娶公主,婚後不幸福,鄭顥恨之,多次彈劾白敏中。大中五年(851年),被崔鉉、鄭顥排擠,出任邠寧行營都統。咸通二年,出爲鳳翔節度使,以年老再三辭任,除東都留守,以太傅致仕。谥丑(白敏中致仕的那一年病逝,但是唐懿宗同意白敏中退休的正式詔書卻遲遲未到。太常博士曹鄴稱白敏中“病不堅退,驅逐諫臣,怙威肆行”,所以給白敏中定了一個諡號為“丑”,這是個惡諡。)。 三子:白順求,字幾聖;白崇嗣,字光祚;白傅規,字慶餘。.

同平章事和白敏中 · 尚书仆射和白敏中 · 查看更多 »

韦巨源

韦巨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国唐朝和武则天周朝官员,在武则天、其子唐中宗及其孙唐殇帝年间多次任宰相。唐中宗年间,他和中宗有权势之妻韦皇后相结,中宗于景龙四年(710年)崩及中宗妹太平公主、侄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杀韦后之后,韦巨源也被杀。.

同平章事和韦巨源 · 尚书仆射和韦巨源 · 查看更多 »

韦保衡

韋保衡(),唐懿宗的駙馬。 进士及第,官右拾遗。咸通十年(869年)正月,娶郭淑妃所生的女兒同昌公主为妻,懿宗賞赐宅第於--,宅第中的井栏、藥臼等均以金子打造。 韋保衡以駙馬身份權傾朝野,在皇帝面前捏造太尉萧遘的罪名,致使萧遘被贬为播州司马。郭淑妃常出入韦保衡的内宅娱饮不禁,外界謠傳韦保衡與郭淑妃通姦。咸通十一年(870年)同昌公主去世,韦保衡在向唐懿宗说是御医誤診致死,懿宗大怒,將韩宗绍及康仲殷等二十多名御醫全部誅殺,又将他们的亲族三百多人關入大牢,宰相劉瞻切言直諫,懿宗把他和親近他的官員遠貶。韋保衡後來又把與他狼狽為奸的宰相路巖貶死。 唐僖宗登基后,韦保衡的罪行被人所揭发,贬贺州(今广西贺州市)剌史,咸通十四年(873年)九月再贬崖州(今海南琼山县)澄邁令,不久賜死。.

同平章事和韦保衡 · 尚书仆射和韦保衡 · 查看更多 »

韋見素

韋見素(),字會微。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 彭城郡公赠幽州都督韋湊之子。進士出身,襲父爵彭城郡公,擢議諫大夫。景龍中,授相王府參軍。開元中太原尹。天寶五載(746年),為江西、山南、黔中、嶺南道黜陟使,有威望。遷吏部侍郎。天寶十三載(754年),楊國忠以見素為宰相。玄宗听信安禄山之言,将三镇险要之处,尽改用番人戍守。韋見素知安祿山“久有異志”,一直勸玄宗提防,不聽。天寶十四載,韋見素再三奏請升遷安祿山為平章事,調其來京,玄宗同意,但派出中使輔璆琳潛察其變,璆琳受安祿山厚賂,回朝後極言祿山“竭忠奉國,無有二心”。至此玄宗對安祿山徹底放心。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甲子(755年12月16日),安祿山起兵反唐,韋見素隨玄宗逃往四川,至馬嵬驛,“軍士不得食,流言不遜”,宰相楊國忠、御史大夫魏方進被殺,韋見素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頭破血流。有人喊道:“勿傷韦相公。”才免於一死。七月,至成都,兼左相、武部尚书,进封豳国公。九月初,自蜀中奉命與房琯、崔渙送傳國璽及冊命,至靈武,唐肅宗出城恭迎。时值战乱,見素曾向肃宗进谏:“臣典选岁久,周知此弊。今寰区未复,员阙不多。若总无条纲,恐难持久。”。韋見素是玄宗舊臣,漸被肅宗冷落,罢左相职,罷知政事,另拜尚書右僕射。改太子太保。唐軍收复长安后,肃宗派他去四川迎回玄宗,授开府仪同三司。上元(760年-761年)中,以足疾辞官。宝应元年(763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曰忠贞。有子韋諤。.

同平章事和韋見素 · 尚书仆射和韋見素 · 查看更多 »

韋昭度

韋昭度(),字正紀,京兆人。唐朝官员。.

同平章事和韋昭度 · 尚书仆射和韋昭度 · 查看更多 »

萧遘

蕭遘,字得圣,唐代兰陵人。.

同平章事和萧遘 · 尚书仆射和萧遘 · 查看更多 »

萧邺

萧邺(),字启之,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任宰相,唐懿宗年间也短暂任相。.

同平章事和萧邺 · 尚书仆射和萧邺 · 查看更多 »

裴度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东眷裴。中晚唐時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

同平章事和裴度 · 尚书仆射和裴度 · 查看更多 »

裴冕

裴冕(),字章甫,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人。河东裴氏东眷裴出身。 世代為河东冠族。天宝初年,以门荫迁升為渭南县尉。御史中丞王鉷充任京畿采访使,表为判官。历官殿中侍御史。又官河西行军司马。天寶十五載(756年),奉詔入京為御史中丞,後至灵武,与杜鸿渐、崔漪等请太子李亨即位,七月十二日,太子在灵武城南楼即位,改元為至德元年,裴冕跪稱“臣稽首上千萬歲壽。”以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肅宗移幸鳳翔,为尚书右仆射。兩京平定後,以功封冀國公。 裴冕性豪侈,喜好车服、美食、名马,自创巾子,其状新奇,人争效之,号为“僕射樣”。他在代替杜鸿渐为宰相后,小吏以俸钱文簿呈献给他看,他见自己的俸钱每月有二千余贯,当着家中子弟的面,就喜笑颜开。.

同平章事和裴冕 · 尚书仆射和裴冕 · 查看更多 »

裴遵庆

裴遵慶(),字少良,绛州闻喜(今山西聞喜縣)人,唐朝宰相。.

同平章事和裴遵庆 · 尚书仆射和裴遵庆 · 查看更多 »

裴贽

裴贽(),字敬臣,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于900年-903年间为宰相。天祐二年(905年),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准备篡位,对高官实施大清洗。裴贽没有成为第一波清洗的目标,但最终还是被贬并遭赐死。.

同平章事和裴贽 · 尚书仆射和裴贽 · 查看更多 »

裴澈

裴澈(《新唐书》卷六十三),字深源,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和僭位者李煴年间为宰相。李煴败亡后,他也因效力李煴而被诛。.

同平章事和裴澈 · 尚书仆射和裴澈 · 查看更多 »

魏元忠

魏元忠(),本名真宰,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縣南)人,唐朝政治家,武则天时任宰相。.

同平章事和魏元忠 · 尚书仆射和魏元忠 · 查看更多 »

魏杞

魏杞,字南夫,一字道弼,南宋大臣。.

同平章事和魏杞 · 尚书仆射和魏杞 · 查看更多 »

豆盧欽望

豆卢钦望(),又名望之,字思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昌黎徒河。唐武则天时宰相。.

同平章事和豆盧欽望 · 尚书仆射和豆盧欽望 · 查看更多 »

路岩

路岩(),字鲁瞻,魏州冠氏(今山东冠县)人。 其父路群,字正夫,能寫文章。唐代大中年間进士,歷官屯田员外郎、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左仆射等。唐懿宗很看重他,咸通五年以翰林學士、兵部侍郎銜拜相,三十六歲即居相位。咸通十一年,与駙馬韦保衡以同昌公主病死之事逼害劉瞻。不久即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人稱之“牛头阿旁”。咸通十二年(871年),与韦保衡不和,罢相,为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僖宗即位,贬为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刺史。路岩出城時,路人紛紛向他投擲瓦礫。京兆尹薛能是路岩在相位时所拔擢,路岩告訴薛能道:“临行,烦以瓦砾相饯!”薛能举笏答称:“向来宰相出任,京兆府无发兵防卫先例。”路岩感到惭愧。走到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改流放儋州(今海南省),途中再令自杀,并割取喉骨,交回復命。 路岩任宰相时,有人编歌谣《嘲四相》:“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路)几时休?”说的就是当朝宰相曹确、杨收、徐商、路岩。 有子路德延,字昌遠;路延規,字希聖。.

同平章事和路岩 · 尚书仆射和路岩 · 查看更多 »

范宗尹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西北)人。 少年好学。宣和三年,上舍登進士第。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靖康初年,金人南下,欽宗召群臣商討對策,他請割地求和。因此罢归。张邦昌被立為楚王,复其职,暗中派他去向康王劝进。建炎元年(1127年),出京擔任舒州(今安微安慶市)知縣,因反對李綱為相,又被劾曾受張邦昌偽命,責鄂州(今湖北武昌)安置。召为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三年,拜参知政事,四年,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绍兴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認為辅政無能,請求罷免,不许。晚年为秦桧所排挤,出京擔任溫州知州。绍兴六年,退居天台,不久卒。.

同平章事和范宗尹 · 尚书仆射和范宗尹 · 查看更多 »

郑延昌

郑延昌(),字光远,中国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同平章事和郑延昌 · 尚书仆射和郑延昌 · 查看更多 »

郑余庆

#重定向 郑馀庆.

同平章事和郑余庆 · 尚书仆射和郑余庆 · 查看更多 »

赵隐

趙隱(《旧唐书》卷一十九下),字大隐,封天水县伯,唐朝官员,唐懿宗、唐僖宗年间任宰相。.

同平章事和赵隐 · 尚书仆射和赵隐 · 查看更多 »

赵鼎

趙鼎,字元鎮,自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宋高宗時宰相。與李綱、胡銓、李光並稱「南宋四名臣」。.

同平章事和赵鼎 · 尚书仆射和赵鼎 · 查看更多 »

蒋芾

蒋芾(),字子礼,宋朝常州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蒋芾中进士第二。宋孝宗即位,历任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签书枢密院事,上奏皇帝选将才稳固边防。乾道二年(1166年),担任权参知政事、同知国用事,奏请停止招兵一年半,来省养兵费用。叶颙、魏杞罢相,蒋芾采众论奏《筹边志》,论钱谷不足、兵士不练等事。乾道四年(1168年)二月己亥,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蒋芾母亲去世,宋孝宗诏命他起复,拜左仆射。宋孝宗命大臣议和战,因为争执不下,宋孝宗让蒋芾决断。蒋芾奏“天时人事未至”,和孝宗大举攻金的计划相左,于是十一月甲辰罢相,任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治今浙江省绍兴市)、提举洞霄宫。后来因言罢职,居住建昌军。著《逸史》。.

同平章事和蒋芾 · 尚书仆射和蒋芾 · 查看更多 »

蕭倣

萧倣可能是下列人物:.

同平章事和蕭倣 · 尚书仆射和蕭倣 · 查看更多 »

虞允文

虞允文,字彬甫(世稱虞雍國、虞雍公),爲隆州仁壽人,即今四川仁壽县人,宋朝宰相和軍事家。.

同平章事和虞允文 · 尚书仆射和虞允文 · 查看更多 »

陳夷行

夷行(《旧唐书》卷一十八),字周道,颍川许昌(今属河南)人。他在唐文宗、唐武宗年间两度担任宰相,被视为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领导人物。.

同平章事和陳夷行 · 尚书仆射和陳夷行 · 查看更多 »

李夷简

李夷简(),字易之。唐朝政治人物。郑惠王李元懿四世孙。.

同平章事和李夷简 · 尚书仆射和李夷简 · 查看更多 »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饒,趙州贊皇縣(今属河北省)人,唐朝宰相、詩人,爵至衛國公,因此又號李衛公。唐憲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領袖人物。.

同平章事和李德裕 · 尚书仆射和李德裕 · 查看更多 »

李忠臣

李忠臣(),原名董秦。幽州薊县人。 少年从军,以材力奮,為節度使薛楚玉部下。安史之亂時,隨史思明攻打河陽,趁夜率五百人投降李光弼,唐肅宗召至京師,賜名李忠臣,賜良馬、甲第。時立有戰功,大敗奚族首領阿布離。郭子儀軍攻相州時,諸軍皆潰,惟獨李忠臣獨勝。李忠臣對下貪暴兇淫,曾為辛京杲死罪開脫。任淮西節度使,與永平節度使李勉、河陽三城使馬燧參與唐平李靈曜汴州之戰,忠臣与马燧合军,進軍汴州南,攻破李靈曜部。 馬燧知李忠臣暴戾,不入汴城。忠臣入城後,宋州刺史李僧惠與之爭功,忠臣擊殺之;忠臣又打算殺害劉昌,劉昌因此逃亡。李忠臣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大歷十四年(779年)三月,李忠臣被李希烈驅逐,783年,擁立朱泚稱帝,784年朱泚败后,被朝廷处死。.

同平章事和李忠臣 · 尚书仆射和李忠臣 · 查看更多 »

李固言

李固言(),字仲樞,趙郡(今河北趙縣)人。唐朝官员,追赠太尉。 生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2年),元和六年(811年)首次科舉未中,在洛陽時有算命師告之:“紗籠中人,不用相問。”元和七年(812年)壬辰科狀元。太和初年,累官至户部郎中、知台杂。太和四年,李宗闵为宰相,任命他为给事中。六年,李固言迁工部侍郎,七年四月,转为尚书左丞(或作尚书右丞《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七》),奉诏定左右仆射上事仪注。 太和八年,李德裕辅政,李固言贬为华州刺史。不久李宗闵复用,召为吏部侍郎。第二年五月,进御史大夫。六月,李宗闵获罪,李训选李固言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或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加崇文馆大学士。李训实际上厌恶李固言与李宗闵为朋党。九月,以兵部尚书出为兴元节度使(即山南西道节度使)。甘露之变后,唐文宗复召为平章事,仍判户部事。 开成二年(837年),寻进阶金紫光禄大夫,判户部事。其年十月,以门下侍郎、平章事出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代杨嗣复。唐文宗下令李固言复官门下侍郎。上表辞去门下侍郎,乃检校尚书左仆射。 840年,唐武宗登基,授尚书右仆射,当时崔珙、陈夷行以仆射的官职为宰相。所以李固言改检校司空兼太子少师,领河中节度使。以旧疾复发为少师,迁东都留守。武宗一朝,又任兵部、户部尚书。唐宣宗初年,还任尚书右仆射。累授检校司徒、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后以太子太傅官职分司东都。卒於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年),年七十八,追赠太尉。 二子:李懽,河南功曹參軍;李悦。.

同平章事和李固言 · 尚书仆射和李固言 · 查看更多 »

李程

李程(?),字表臣,封彭原郡公,谥缪,唐朝官员,唐敬宗年间拜为宰相。.

同平章事和李程 · 尚书仆射和李程 · 查看更多 »

李绛

李絳(),字深之。趙郡贊皇人。唐朝官员。 李絳是進士出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二年(807年),授翰林學士。為人正直,直言敢諫,唐憲宗稱“疾風知勁草,卿當之矣。”貞元末年,拜監察御史,曾言:“天后朝命官猥多,當時有車載斗量之語。及開元中,致朝廷赫赫有名望事蹟者,多是天后所進之人。”元和四年(809年),長江氾濫成災,李絳奏請免稅。元和中期,充翰林學士,改中書舍人,不久又拜中書侍郎。 元和九年(814年)罷相,以足疾辭位,為禮部尚書。出爲河中觀察使,後改兖海節度使。寶曆初年,入爲尚書左僕射。李絳好直言,李逢吉惡之,罷爲太子少師。文宗即位,又任太常卿。太和三年(829年),爲山南西道節度使,累封赵郡公。当年冬,南蠻入寇,李絳從本道募兵赴援,及至中路,蠻軍已退。 太和四年二月十日(830年3月8日),李绛将募兵遣散。监军使楊叔元與李絳有怨,见李绛只发给募兵麦子,就故意以赏赐太少激怒他们,于是兵士皆怒,鼓噪而入,劫走府库兵器围攻节度使衙门。李绛方与幕僚宴会,闻乱出逃北门城墙,牙将王景延力战而死。李绛不肯缒绳出城,被乱兵所杀,时年六十七。从事赵存约、觀察判官薛齐也一起被杀。谏议大夫孔敏行揭發杨叔元之惡行,楊被流放康州。唐朝政府追赠李绛为司徒,谥曰贞。編有《君臣成敗》15卷,後人輯有《李相国谈事集》。 外甥夏侯孜。.

同平章事和李绛 · 尚书仆射和李绛 · 查看更多 »

李靖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县(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北)人,出自陇西李氏--四房之一的丹阳房,隋末唐初名将,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军事家。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滅陳的名将,對這個外甥最為賞識。.

同平章事和李靖 · 尚书仆射和李靖 · 查看更多 »

李让夷

李讓夷(?),字達心,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任宰相,唐宣宗年间也短期任相。.

同平章事和李让夷 · 尚书仆射和李让夷 · 查看更多 »

李逢吉

李逢吉(),字虛舟,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李玄道曾孫。父李顏有疾,李逢吉自料醫劑,遂通方書。進士及第,元和九年,改中書舍人。元和十一年(816年)以中書舍人知貢舉,不久拜相。元和、長慶兩朝為宰相,舉薦牛僧孺,與李德裕、李紳相互傾軋。敬宗年间,封凉国公,后改郑国公。太和中,以司徒致仕。九年(835年)正月卒,謚曰成。著有《斷金集》,《全唐詩》存詩八首。.

同平章事和李逢吉 · 尚书仆射和李逢吉 · 查看更多 »

李揆

李揆(),字端卿,郑州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中国唐朝官员,唐肃宗年间为宰相。.

同平章事和李揆 · 尚书仆射和李揆 · 查看更多 »

杨再思

楊再思(),名綝,中国唐朝的大臣,封鄭恭公,在武则天的武周时代和唐中宗时担任宰相,史家多批评他的阿谀。.

同平章事和杨再思 · 尚书仆射和杨再思 · 查看更多 »

杨收

杨收(),字成之,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自称杨素之後,世居冯翊。父杨遗直。岭南节度使杨发之弟。十三善文咏,人稱神童,鄉人多來造訪,观其赋诗,竟压坏藩篱。会昌元年登第,累官翰林学士,杨收与左神策中尉杨玄价因同宗相结。累官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路岩任宰相时,有人编歌谣《嘲四相》:“确确无论事,钱财总被收。商人都不管,货赂(路)几时休?”说的就是当朝宰相曹确、杨收、徐商、路岩。因得罪杨玄价,咸通十一年(870年)二月被贬流放驩州,三月十五日在准备去驩州之际,被赐死在端州。.

同平章事和杨收 · 尚书仆射和杨收 · 查看更多 »

杜审权

杜審權,字殷衡,京兆(今陝西西安)人。 杜如晦六世孙。早年進士得第,後被聘為浙西幕府。又以书判拔萃,拜右拾遗,再转左补阙。宣宗時,擔任翰林學士,累遷兵部侍郎、學士承旨。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出京為鎮海軍節度使。當時徐州戌卒龐勳自桂州擅还,派遣劉佶以精兵數千人協助吳迥攻打泗州。布衣辛讜冒著生命危險殺出重圍向杜審權求援。審權與淮南节度使令狐綯、荆南节度使崔铉出师討伐,咸通九年(86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審權派遣都頭翟行約率領四千人救泗州,終於平定龐勳之變。拜尚书左仆射。終官太子太傅。.

同平章事和杜审权 · 尚书仆射和杜审权 · 查看更多 »

杜充

杜充,字公美,相州(今中国河南省安陽市)人。曾是開封留守宗澤的副手,1128年七月宗澤去世後接替其職位,為名將岳飛的上司。但杜充与宋高宗一样害怕和金朝打仗,先是全部放棄了抗金起義不斷的河北(黃河渭河以北)各地,以致河北所有起義都被金軍鎮壓,由此徹底丟掉了北宋末年被金侵占的三分之一多的土地,陝西關中和河南一帶由此變成了新的“河北”,江南則變成了新的“河南”。1129年六月又南逃建康府,丟掉了長江以北的所有宋朝領土。完顏宗弼(兀朮)攻過長江後投降金國。.

同平章事和杜充 · 尚书仆射和杜充 · 查看更多 »

杜悰

杜悰(),杜佑之孫,封爵邠国公,與李商隱是表兄弟,杜牧的堂兄。 父杜式方是杜佑次子,以門蔭入仕。元和九年娶唐憲宗第十一女岐陽公主為妻,授予從四品上階的殿中少監,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銜。長慶五年(826年),公主隨駙馬澧州刺史杜悰居澧州三年。開成初年,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會昌初年,詔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咸通年間第二度入相。游走在李宗闵、李德裕之间,《资治通鉴》称他为“宗闵党也”,宋代孫光憲又言:“无他才,未尝延接寒素,甘食窃位而已”。.

同平章事和杜悰 · 尚书仆射和杜悰 · 查看更多 »

楊炎

楊炎(),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今陕西省凤翔县),中國唐朝中期的政治家,兩稅法的創造和推行者。.

同平章事和楊炎 · 尚书仆射和楊炎 · 查看更多 »

武则天

武曌《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唐高宗的皇后、武周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順聖皇后,或武后(遺詔退稱皇后),後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執掌君權因而得到正史追認的女性皇帝。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唐高宗时復为昭儀,謀廢得到唐太宗託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兒佳婦”元后與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無力聽政,660年11月开始臨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團屢次屠殺唐室諸王大臣以求立威,殺害嫌疑對象遍及子、女、媳、婿、孫、孫女、孫婿、庶子、嫡兄、親姊、親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終於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晚年惑于內寵,不知當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傑舉薦的後任張柬之與禁衛軍背叛,被迫還位。同年崩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則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僅次於清高宗(87歲)和梁武帝(86歲)。 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开国勳舊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為隋朝宗室楊達之女是武士彠繼室,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時(貞觀11年)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称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在位期間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傳說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大佛是模仿其面容而作。.

同平章事和武则天 · 尚书仆射和武则天 · 查看更多 »

汤思退

汤思退,字进之,处州人,南宋宰相。.

同平章事和汤思退 · 尚书仆射和汤思退 · 查看更多 »

沈该

沈该,南宋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 绍兴间任职礼部侍郎,出知夔州,召还,除参知政事,进左仆射。绍兴二十九年四月,黄中庆贺金主完颜亮生辰归国,称金国重修汴梁,是为了迁都以便军事威胁南宋,南宋应加强战备。沈该和汤思退认为形势并非如此。 沈该懷疑孙道夫辄言武事,是借此引用张浚,孙道夫被贬绵州(四川绵阳)。晚年以老请罢,以观文殿大学士奉祠。有文集五十卷。.

同平章事和沈该 · 尚书仆射和沈该 · 查看更多 »

洪适

洪适(),字景伯,号盘洲,宋朝饶州鄱阳人。 洪皓长子,洪迈之兄。以父荫补修职郎。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博学宏词科。第二年,父亲洪皓从金国归来。因为洪皓抗逆秦桧,洪适出为台州通判。秦桧死后,洪适知荆门军。改知徽州,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开始议论役法不均。宋孝宗时,官至司农少卿,乾道元年(1165年)十二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为相三月而罢。淳熙十一年(1184年)薨,年六十八,谥文惠。喜欢收藏金石,并以此考证史传错讹。著作有《隶释》《隶续》《盘洲集》。.

同平章事和洪适 · 尚书仆射和洪适 · 查看更多 »

源乾曜

源乾曜(),封安阳郡公,唐朝官员,唐玄宗年间两度担任宰相。.

同平章事和源乾曜 · 尚书仆射和源乾曜 · 查看更多 »

朱倬

朱倬(),字汉章,宋朝福州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人。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朱倬中进士。任常州宜兴簿。金兵南下,朱倬为逃亡百姓备舟给食。涝灾,郡守派朱倬考察,除民田租十分之九。张浚推荐朱倬,任福建、广东财用所属官。上书说伪齐刘豫必败,被宋高宗赏识,入朝为官,和秦桧不和,贬为越州(治今浙江省绍兴市)教授。当时浙东有民起事,他捕获后因为是饥民,释放其大部。秦桧死后,朱倬知惠州(治今广东惠阳东),陛辞皇帝,宋高宗知朱倬被秦桧压制,命他为国子监丞,历任浙西提举、右正言、御史中丞。上奏发仓廪、蠲米价、减私盐、核军食。知贡举,迁参知政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三月庚寅,拜尚书右仆射。金朝皇帝完颜亮率兵临江,朱倬荐史浩、虞允文、王淮、陈俊卿、刘珙等人。宋高宗有禅位之意,朱倬密奏阻挡,于是不安求去。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乙亥,罢相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治今江西省九江市)太平兴国宫。次日,宋孝宗即位,任资政殿学士,明年致仕,朱倬卒。复原职,赠特进。 有聞在台灣東石御龍宮為主神,因生前精通易理,並為忠臣,死後歸天稱九巡天官中壇元帥,教化萬民,發揚籤詩文化,曾降乩指示建立籤詩文化館,推廣大眾正確的解讀籤詩,並瞭解籤詩的淵源。.

同平章事和朱倬 · 尚书仆射和朱倬 · 查看更多 »

曹确

曹确(),字剛中,唐朝官员,唐懿宗年间任宰相。.

同平章事和曹确 · 尚书仆射和曹确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同平章事和尚书仆射之间的比较

同平章事有417个关系,而尚书仆射有50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3,杰卡德指数为8.99% = 83 / (417 + 506)。

参考

本文介绍同平章事和尚书仆射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