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司空

指数 司空

司空,空是工的通假字,是中国、朝鮮古代官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春秋、战国时沿置。宋国因宋武公名叫司空,所以将司空改为司城。孔子曾任鲁国的司空。 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东汉将大司空改为司空,与太尉、司徒(丞相、大司徒改任)并称三公,一直延续到宋徽宗时,仿周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辽朝、金朝三公还是太尉、司徒、司空,元朝时设时废。明朝、清朝还是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 明清时期也是工部尚书的别称。.

277 关系: 劉義恭劉褘劉騰劉誕卜泰可朱浑元右行辛司士司寇司徒司馬子如司馬消難司马吕蒙正士縠士蒍夏侯孜大嵩璘太尉太师太保太傅奚斤婁叡子耳孫士漢孫騰孔子孔纬孙晟完颜乌带宇文直宇文邕宇文招宋徽宗宋剔成君宋国宋钦宗宋武公富弼封回尉粲屈突通崔彦昭崔颖崔胤工部尚书上官惇丁谓中國...东汉万俟洛万俟普三公三桓乐喜乐祁乐茷于兢于頔于智庾岳五官伊馛张崇张业 (后蜀)张克恭何执中徐孝嗣徐义 (前秦)徐彦若徐羨之御史大夫侯安都侯希逸侯瑱侯莫陳相侯景刘均 (前赵)刘延年刘休范刘昫刘景 (汉赵)呼延翼呼延晏和其奴冥 (商族先公)冯拯冉季载公子荡公孙师六卿元坦元孚元季海元禧元继元羽元詳元雍元暉業元法僧元澄元朝元旭元懌元怀兒烏干皇甫度皇甫真石璞 (十六国)王堕王安石王則王琳 (会稽)王盟王茂 (南朝)王育 (晋朝)王邑王波 (十六国)王涯王溥 (宋朝)王潮王戎王旦王操 (南北朝)穆亮穆紹章昭達童貫田弘田承嗣白敏中韦保衡韩德让韩琦韋昭度荡意诸荀子華皎萧遘靳準袁昂裴寂裴度裴贽褚淵西周馮道马景高士廉高孝珩高乾邕高桢高歸彥高淹高演高昂高思宗高普魏徵魏益德谯献之鲁国越勒躬趙彥深辽朝范隆 (前趙)郎闿胡僧敬胥臣郭子仪郭無為郭袭郭钊郭殷郑从谠郑畋赵季良赵頵赵颢赵贵赵肃 (成汉)閻立德薛居正薛修義薛贻矩邢抱质蔡京金祚金朝蕭宏蕭岌蕭嶷蕭倣 (唐朝)蕭綜蕭瑀蕭道成蕭恪蕭會理长孙无忌苏禹珪苏逢吉若干惠苻菁陳牧陳頊陸定國陈霸先陆腾柳璨林士弘李㥽李孝恭李守禮李世勣李弼李德固李德裕李元名李元吉李光弼李克用李国綸李玄霸李神符李神通李福 (赵王)李穆 (北朝)李穀李紘李绾李翰李璜 (成汉)李让夷李抱玉李恪 (吴王)李恽 (北汉)李恽 (蒋王)李洪 (前燕)李成器李昊李昉条枚杨国忠杨雄 (隋)杜如晦杜元寶杜文秀杜悰楊津檀道济武三思殷开山段韶段正严母弟须毛貴 (前秦)汉朝清朝潘相乐朝鮮朱纪 (十六国)朱温戰國房玄龄明朝春秋时期斛律光斛律阿列羅无骇慕容宙慕容麟慕容楷慕舆拔曾公亮 扩展索引 (227 更多) »

劉義恭

江夏文献王刘义恭(),宋武帝刘裕第五子,母為袁美人。劉義恭作為南朝宋宗室,曾於內外出任要職,官至太宰,宋文帝、宋孝武帝及宋前廢帝在位期間都任高職,亦為宋孝武帝所遺命的輔政大臣。後因謀廢宋前廢帝而被其殘忍殺害。.

新!!: 司空和劉義恭 · 查看更多 »

劉褘

#重定向 刘祎.

新!!: 司空和劉褘 · 查看更多 »

劉騰

劉騰(),字青龙,北魏宦官。 刘腾本来是平原的城民,属于南兖州谯郡。年轻的时候因罪受宫刑,补任小黄门,后来任中黄门。因为向魏孝文帝元宏密告孝文幽皇后的隐私,出使徐州、兖州选采美女。历任大长秋卿、金紫光禄大夫、太府卿。他不识文字,只知道署名,但是奸谋有余,善解人意,所以受到魏宣武帝宠信。魏孝明帝封他为長乐县开国公。正光元年(520年),他勾结领军元叉在宣光殿废胡太后,专擅朝政。胡太后被幽禁在北宫,宫门昼夜长闭,内外隔绝,刘腾亲自掌管宫门钥匙,孝明帝也见不到她,她只能等候送饭,衣食短缺,不免饥寒,很后悔重用了刘腾。次年,任司空。他贪财,一年收到利息以巨万计。正光四年(523年),刘腾死,时年六十。追贈使持節、驃騎大将軍、太尉公、冀州刺史。 刘腾死后,元叉等对胡太后放松警惕,胡太后遂寻机重新掌权,追夺刘腾爵位,没收家产,掘墓暴骨。.

新!!: 司空和劉騰 · 查看更多 »

劉誕

刘诞可以指:.

新!!: 司空和劉誕 · 查看更多 »

卜泰

卜泰,五胡十六国汉赵大臣。官至侍中、大司空。匈奴族。.

新!!: 司空和卜泰 · 查看更多 »

可朱浑元

可朱渾元(),字道元,太安郡狄那县人。中国北魏、东魏、北齐軍人。 北魏朔州刺史可朱渾昌(字買奴)之子。自称其先世为辽东(治今辽宁辽阳东北)慕容部人,可朱渾氏世为渠帅。归顺北魏,曾祖父可朱渾护野肱为怀朔镇将,遂居家怀朔镇(今内蒙固阳西南)。可朱渾元年轻时为人宽厚,有武略,与高欢相识交友。六镇之乱爆发,率家族赴定州,参加鮮于修礼的起义军。葛荣吸收鮮于修礼的部众人,可朱渾元被封为梁王。可朱渾元后来投奔尔朱荣,为别将。隶属尔朱天光征关中,和万俟醜奴作战,以功封東县伯,魏孝武帝时,累迁渭州刺史。 534年,侯莫陈悦殺害賀拔岳,宇文泰率领賀拔岳的部下攻打侯莫陳悦。可朱渾元援助侯莫陳悦,最终侯莫陳悦敗走,可朱渾元在秦州被宇文泰包围,结盟罢兵,回镇渭州。可朱渾元早年受高欢知遇,母亲兄长在关东,往来使者表示要归顺高欢。535年,宇文泰察知可朱渾元有二心,出兵攻打。可朱渾元率部自渭州出发,从西北烏蘭津渡河,越河州、源州之境到达東方。借助灵州刘丰之力,出灵州東北入雲州。高欢派平陽郡守高嵩迎可朱渾元,可朱渾元到达晋陽。封可朱渾元为元县公,任車騎大将軍。 可朱渾元在東雍擒获西魏儀同金祚、皇甫智達,转任并州刺史。用兵持重,善于驭下,屡有战功。547年,转任司空。550年,北齐建国,封扶風王。跟随齐文宣帝攻打山胡、柔然,立功。554年,担任大将軍,557年,担任太傅,558年,转任太師。可朱渾元去世。追贈假黄鉞、太宰、录尚書事。 其弟可朱渾天元、可朱渾天和;其子可朱渾長举(字孝裕)、可朱渾長威。可朱渾長举袭封扶風王。.

新!!: 司空和可朱浑元 · 查看更多 »

右行辛

#重定向 晋悼公#內政改革.

新!!: 司空和右行辛 · 查看更多 »

司士

司士是中國古代官名。西周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并称五官,掌纠察百官,相当于汉朝的御史大夫。后世无闻。 Category:公卿 Category:周朝.

新!!: 司空和司士 · 查看更多 »

司寇

司寇是中國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各诸侯国亦置此官,职掌同周朝,在楚、陈等国,称司败。 后世也用作刑部尚书的别称。 Category:公卿.

新!!: 司空和司寇 · 查看更多 »

司徒

司徒,中国、朝鮮、越南古代职官。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金文多作“司土”,与司马、司工(即司空)合称“三有司”。是管理土地、人民的官,与后世的户部尚书相当。春秋时沿置。 汉哀帝时丞相改称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成为三公之一。.

新!!: 司空和司徒 · 查看更多 »

司馬子如

司馬子如(),字遵業,河內溫(今河南温县)人,自称自己的八世祖是西晋司空、南阳王司马模,司马模的世子司马保在战乱中逃奔凉州,北魏平定姑臧后,家族被迁徙到云中,司马子如的父亲是北魏的鲁阳太守司马兴龙。 司马子如小时有口才,喜欢交游豪杰。早年為懷朔鎮省事,北州淪陷後,子如南奔肆州(今山西忻縣),為爾朱榮所禮遇,封平遙子,後來又投靠高歡。高欢的世子高澄与高欢的小妾通奸,高欢大怒,要废掉高澄的世子之位,司马子如在中间斡旋,告知其子司馬消難亦淫亂其妾,以為家醜不宜外揚。 後來高澄理政,司馬子如、高岳、高隆之、孫騰等四人權傾朝野,時人號為“四貴”,非法專恣,權傾朝野。高澄知其弊,起用漢族士人崔季舒為中書侍郎,崔暹為御史中尉,授意以贪污的名义弹劾司马子如,子如被囚禁,一夜白髮,獄中陳詞說:“司馬子如從夏州策杖投相王,王給露車一乘,豢牸牛犢,犢在道死,唯豢角存,此外皆取之於人。”高欢见他面容憔悴,亲自给他头上的虱子,赐酒百瓶,羊五百只。起用为冀州刺史。文宣帝高洋接受东魏孝静帝的禅让,即皇帝位。子如以功封须昌县公,後真除司空。司马子如因崔暹曾纠劾他,劝高洋诛杀他们,高洋拒絕。很久以後文宣帝以其為先帝的旧臣故交,再起用為太尉。不久病卒,贈怀州刺史,谥曰文明。.

新!!: 司空和司馬子如 · 查看更多 »

司馬消難

司馬消難(),字道融,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新!!: 司空和司馬消難 · 查看更多 »

司马

司马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名称,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职权。.

新!!: 司空和司马 · 查看更多 »

吕蒙正

吕蒙正(),字圣功。宋代河南洛阳人,知名大臣,曾三度拜相,赠中书令。 有七子出仕:吕从简、吕惟简、吕承简、吕行简、吕务简、吕居简、吕知简。 六女,长女嫁光禄寺丞直集贤院孙暨,次女嫁刑部侍郎参知政事赵安仁,三女嫁太常博士周渐,四女嫁观文殿学士尚书右丞丁度,五女早夭,六女嫁永州推官杨巽。.

新!!: 司空和吕蒙正 · 查看更多 »

士縠

士縠(),春秋时期晋国的司空。 前625年六月,因为晋国讨伐卫国,士縠与鲁国孟穆伯公孙敖、宋成公、陈共公、郑穆公在垂陇会盟。《左传》称“书士縠,堪其事也”。夷之蒐,晋襄公想提拔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先克推荐狐偃、赵衰的儿子狐射姑、赵盾。先克又夺蒯得的田地。于是五将对先克怀恨在心。前618年正月初二,刺杀先克,事发,正月十八,先都、梁益耳被杀。三月廿八,箕郑父、士縠、蒯得被晋国处死。.

新!!: 司空和士縠 · 查看更多 »

士蒍

士蔿(生卒年不詳),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祁姓、士氏、諱蔿、字子與。士氏之祖。在晋武公、晋献公手下为官,奠定了晉國發展的基礎。 晋公室桓庄之族(曲沃桓叔、曲沃庄伯之后)威脅国君的权力,士蒍為帮助晋献公清除桓庄之族,提出先消滅桓、莊之族中最強大的富子,然後再解決其它的公子公孫。前667年,士蔿先是離間富子,然後利用桓莊之族來消滅富子。明年,士蔿又離間另一較強大的遊氏,遊氏二子被殺。前669年,士蔿迫使群公子盡殺游氏之族,他又在聚地築城,請桓、莊之族的子孫都居住到聚邑來。冬季時,晉獻公出兵包圍聚邑,將桓莊之族全部消滅。献公任命他为大司空,負責修築絳城,成為新的國都。 公子重耳、公子夷吾势力壯大,士蔿叹道:“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因此致仕。.

新!!: 司空和士蒍 · 查看更多 »

夏侯孜

夏侯孜(),字好学,爵封谯郡开国公,唐朝官员。在唐宣宗和唐懿宗年间拜宰相。.

新!!: 司空和夏侯孜 · 查看更多 »

大嵩璘

渤海康王(),諱大嵩璘,是渤海国第六代君主,在位期間794年至809年,大欽茂的幼子,改元為正曆。唐朝遣使殷志瞻册封大嵩璘为渤海国王、銀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大嵩璘结束了大钦茂死后的动乱,渤海国又开始正常发展,809年去世,谥號康王。.

新!!: 司空和大嵩璘 · 查看更多 »

太尉

太尉為中国、朝鮮半島和越南的古代职官。.

新!!: 司空和太尉 · 查看更多 »

太师

太师,中国古代职官。又名太宰,掌邦治,为六卿之首。.

新!!: 司空和太师 · 查看更多 »

太保

太保,中国古代职官。从周朝开始设置,负责监护和辅佐年幼的国君。召公是第一个太保,《大戴礼记》说:“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武王去世,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以长老身份监护。周公东征胜利,建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成王至成周亲政,召公为此作长篇教导,即《尚书·召诰》。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而东,周公主之。” 后召公子孙以太保为氏。春秋后废,汉复置,位次太傅。历代沿置,多为大官之加衔,并无实职。《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 在周朝,太保与太师、太傅合称“三公”。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保,朝鮮王朝改稱大保。.

新!!: 司空和太保 · 查看更多 »

太傅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辅弼官,国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傅,朝鮮王朝改稱大傅。.

新!!: 司空和太傅 · 查看更多 »

奚斤

奚斤(),本姓達奚,代人,死後因為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因此在史書中被記錄為改姓後的奚斤。北魏初年重要官員、將領。曾參與對柔然、南朝宋、夏國等多場戰事。.

新!!: 司空和奚斤 · 查看更多 »

婁叡

娄叡(),东魏、北齐官员。鲜卑娄氏(匹娄氏,原为吐谷浑属部),字佛仁,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古城)人。北魏南部尚书娄拔(一作娄壮)子,北齐神武明皇后娄昭君之侄。.

新!!: 司空和婁叡 · 查看更多 »

子耳

子耳(),'''姬'''姓,名辄,字子耳,又称公孙辄,是公子去疾的儿子,郑穆公的孙子,郑国司空。 前565年冬季,楚国的令尹子囊进攻郑国,报复郑国入侵蔡国。子驷、子国、子耳希望顺从楚国,子孔、子蟜、子展则希望等待晋国援救,最后听从了子驷的意见,与楚国讲和。 前564年十月,晋国进攻郑国,郑国人害怕,就派人求和。郑国的六卿子驷、子国、子孔、子耳、子蟜、子展以及郑国的大夫、卿的嫡子,都跟随郑简公参与结盟。 前563年六月,楚国的子囊、郑国的子耳进攻宋国,军队驻扎在訾毋。十四日,包围宋国,攻打桐门。秋季七月,楚国的子囊、郑国的子耳联军入侵鲁国西部边境。回国时,又包围萧地。八月十一日,攻克萧地。九月,子耳入侵宋国北部边境。孟献子说:“郑国恐怕有灾祸吧!军队争战太过分了。周天子还经不起经常用兵,何况郑国呢?有灾祸,恐怕会在执政的三位大夫身上吧!” 当时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冬季的十月十四日,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率领叛乱分子进入郑国首都,当日早晨在西宫的朝廷上杀死了杀死了当国子驷、司马子国、司空子耳,将郑简公劫持到了北宫。.

新!!: 司空和子耳 · 查看更多 »

孫士漢

孫士漢,隋朝末年唐朝初年楚帝沈法兴的部下。 大业末年,东阳变民首领楼世干袭击吴兴郡,隋炀帝让吴兴郡守沈法兴与太仆丞元祐讨伐。孙士汉在元祐麾下。大业十四年(618年)宇文化及于江都弑隋炀帝,沈法兴与孙士汉、陈果仁抓住元祐。以诛宇文化及为名,三月,在东阳起兵,攻下余杭郡、乌程,杀毗陵郡通守路道德,据毗陵郡城。攻陷齐郡贼帅乐伯通据守的丹阳,于是占据江表十余郡,自署江南道总管。上表皇泰主杨侗,自称大司马、录尚书事、天门公。以陈果仁为司徒,孙士汉为司空,蒋元超为尚书左仆射,殷芊为尚书左丞,徐令言为尚书右丞,刘子翼为选部侍郎,李百药为府掾。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杨侗被废后,沈法兴称梁王,建元延康。.

新!!: 司空和孫士漢 · 查看更多 »

孫騰

孫騰(),字龍雀,咸陽石安人。祖父孫通曾在沮渠氏出仕為中書舍人。 當時身為僕射的孫騰與侍中封隆之,爭相迎娶平原公主元明月,公主表示願意下嫁封隆之,孫騰既妒且忿,因此與封隆之結怨。封隆之曾暗中對高歡說斛斯椿專權,孫騰正欲加害封隆之,所以向斛斯椿告發此事,封隆之只得逃歸鄉里。孫騰其後與高岳、高隆之、司馬子如號稱四貴,非法专恣。 武定六年(548年)四月逝世,當時得年六十八。朝廷贈使持節、都督冀定等五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太師、開府、錄尚書事,諡號為「文」。其子孫鳳珍嗣位。.

新!!: 司空和孫騰 · 查看更多 »

孔子

孔丘(),'''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後代敬稱孔子或孔夫子。生於魯國陬邑,祖先为宋国人,東周春秋末期魯國的教育家與哲学家,曾在魯國擔任官府要職。為儒家的创始人。而孔子儒家的德性论五行思想(仁义礼智信)對鄰近地區,如:朝鮮半島、琉球、日本、越南、東南亞等地區有著深远的影响,這些地區也被稱爲儒家文化圈。.

新!!: 司空和孔子 · 查看更多 »

孔纬

孔緯(),字化文。魯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第四十世孫,唐朝狀元、宰相、封魯國公。.

新!!: 司空和孔纬 · 查看更多 »

孙晟

孫晟(),初名孫鳳,又名孫忌,封爵魯文忠公,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人。他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杨吴、南唐的官员,他在南唐中主李璟时官至宰相。当南唐被后周攻打时,李璟派他作为使者出使后周,以图说服后周世宗皇帝柴荣结束他的南征,柴荣因为孫晟没有向他透露南唐的情报,而且对待自己傲慢不恭,于是将他处死。.

新!!: 司空和孙晟 · 查看更多 »

完颜乌带

完颜乌带(),金朝皇族。金太宗孫,父完颜阿魯補。完颜姓,漢名宗言。 金熙宗治下任大理卿。和唐括辩、同族秦王完颜宗翰孫蕭王完颜秉德殺害熙宗共擁立海陵煬王完颜亮。海陵王即位,以他为平章政事,封许国王。因为完颜秉德原来在金熙宗面前斥其妻唐括定哥和完颜亮私通,二人结怨。1150年(天德2年),完颜乌带诬告完颜秉德谋反、完颜亮命完颜秉德逮捕入狱。夏4月完颜秉德在燕京斩首。完颜秉德世袭的猛安谋克给了完颜乌带,完颜乌带任右丞相,後改任司空・左丞相・侍中、数月後,因为早朝未到,惹怒完颜亮,解任左遷崇義軍節度使。1152年,完颜亮密令和他私通的唐括定哥暗殺丈夫完颜乌带。乌带死後,唐括定哥入宮冊立为貴妃,年余也被完颜亮杀死。.

新!!: 司空和完颜乌带 · 查看更多 »

宇文直

宇文直(),字豆罗突,北朝北周宗室。西魏宇文泰之子。 西魏权臣宇文泰与其妾叱奴氏生有二子宇文邕、宇文直。宇文邕即后来的北周武帝。宇文直为宇文泰第六子(实际上的第八子)。魏恭帝三年,封秦郡公,邑一千户。武成初年,出镇蒲州,拜大将军,進衛國公,邑万户。 宇文邕與宇文直對抗宇文護,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四,宇文護從同州(今陕西大荔)回長安,向太后朗讀《酒誥》,讀到一半的時候,宇文邕猛然用玉笏打宇文護的後背,把他打倒;再由宇文直杀之。建德三年(574年),進爵為王。但宇文直却因异母兄宇文宪受到重用而不满,欲取而代之不果,迁怒宇文邕。七月,武帝宇文邕前往雲陽(今陝西涇陽西北),二十七日宇文直在长安举兵攻肃章门。長安留守薛公長孫覽見狀,逃奔雲陽,獨留尉遲運緊閉宮門不讓宇文直入宮,宇文直下令放火烧门,尉遲運也在門內放火,宇文直見大火無法進入,只得離去,尉遲運趁機奋勇追击,擊敗其兵。宇文直逃至荆州(今湖北江陵)被擒,免为庶人,囚于别宫,因仍有異志,被诛杀。十个儿子宇文贺、宇文宾(当时出继堂伯父宇文菩提)、宇文塞、宇文响、宇文贾、宇文秘、宇文津、宇文--理、宇文--璪、宇文--琮也被诛杀,国除。谥剌,故史称卫剌王。.

新!!: 司空和宇文直 · 查看更多 »

宇文邕

#重定向 周武帝.

新!!: 司空和宇文邕 · 查看更多 »

宇文招

宇文招(),字豆卢突,赵僭王(一作赵平王),周文帝宇文泰的第七子。.

新!!: 司空和宇文招 · 查看更多 »

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稱道君皇帝,同時也是畫家、書法家、詩人、詞人和收藏家,書畫方面造詣極高,自創“瘦金書”字體。徽宗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徽宗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其兄长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向太后于同月立他为帝,並垂簾聽政一年,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54岁,葬于都城绍兴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东南35里处)。 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编写《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说,如果当初章惇「其輕佻不可以君於下」的意见被采纳,北宋也许是另一种结局,“宋不立徽宗,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新!!: 司空和宋徽宗 · 查看更多 »

宋剔成君

宋剔成君,原名戴喜,字子罕,曾任宋國司城,為宋戴公的后裔,宋桓公之臣(《史記》說是桓公之子,誤,今從《竹書紀年》、楊寬《戰國史》),桓公荒淫,戴喜約於前356年至前350年之間篡位取宋,是為宋剔成君(剔成為司城之轉音)。 剔成四十一年,剔成弟偃作亂攻擊兄剔成君,剔成君敗奔亡齊國,偃自立為君,是為宋康王。 Category:宋国君主.

新!!: 司空和宋剔成君 · 查看更多 »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國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和安徽淮北一带。.

新!!: 司空和宋国 · 查看更多 »

宋钦宗

宋钦宗赵桓(1100年5月23日-1156年),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月19日-1127年3月20日在位)。宋徽宗赵佶长子,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新!!: 司空和宋钦宗 · 查看更多 »

宋武公

宋武公(),子姓,名司空,宋戴公之子。中國春秋時期宋國君主。 在位期間北方游牧部落长狄入侵,宋武公派弟弟司徒皇父充石率军抵御,在长丘(今河南封丘县南)打败長狄人,俘获首领缘斯。皇父和其二子不幸戰死。.

新!!: 司空和宋武公 · 查看更多 »

富弼

富弼(),字彥國,中国宋朝政治家,河南(今河南洛阳东)人。富弼為官清正,頗有廉聲。.

新!!: 司空和富弼 · 查看更多 »

封回

封回(),字叔念,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中國北魏時期人物,前燕慕容暐时太尉封奕之后,渤海太守封鉴之子,继从叔封魔奴为子,袭魔奴爵富城子。北魏孝文帝时赐名封回。北魏宣武帝时,累迁至安州刺史(治卢奴,今河北定州市)。北魏孝明帝时,为瀛州刺史。历度支、都官二尚书、冀州大中正。转七兵尚书,领御史中尉,因弹劾尚书右仆射元钦与从兄元丽妻崔氏通奸,时人称之。后为殿中尚书、右光禄大夫。北魏孝庄帝登基的第三天(528年),河阴之变中遇害。追赠司空公,谥曰孝宣。长子封隆之。.

新!!: 司空和封回 · 查看更多 »

尉粲

尉粲(),中國北齊時期軍事家、政治家,尉景的兒子。.

新!!: 司空和尉粲 · 查看更多 »

屈突通

屈突通(),複姓屈突,鲜卑名坦豆拔,雍州長安人,祖籍昌黎郡徒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十二。.

新!!: 司空和屈突通 · 查看更多 »

崔彦昭

崔彦昭(),字思文,中国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为宰相。.

新!!: 司空和崔彦昭 · 查看更多 »

崔颖

#重定向 马殷#百官.

新!!: 司空和崔颖 · 查看更多 »

崔胤

崔胤(),字昌遐,或字垂休。清河武城(今山東省武城縣,位夏津縣西北)人。晚唐官员。曾数度拜相(893年-895年、895年-896年、896年-899年、900年-901年、903年-904年),故外号崔四入。 進士出身,與詩人韓偓友好。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聘為從事。后入朝,累迁考功、吏部员外郎,转郎中、给事中、中书舍人。大顺中,历兵部、吏部侍郎,寻以本官同平章事。累迁中书侍郎、判户部事。乾宁二年(895年)三月,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河中尹、充河中节度等使再入朝。同年,崔胤随从唐昭宗出逃长安。返回长安后,加礼部尚书,并赐号“扶危匡国致理功臣”。 乾宁三年七月,复以左仆射兼广州刺史,充清海军节度领南东道观察处置等使。后罢崔胤政事,检校兵部尚书、广州刺史、岭南东道节度等使。因朱全忠的关系,复召拜平章事。 天復元年(901年)正月,崔胤聯合左神策軍指揮使孫德昭打敗废黜昭宗另立皇长子李裕为帝的劉季述,唐昭宗復位,崔胤进位司空,复知政事,兼领度支、盐铁、三司等使。天復元年(901年)昭宗被宦官韓全誨劫持到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崔胤召朱全忠救駕。崔胤利用朱温對抗宦官,玩弄權術,排斥异己。三年(903年)神策军解散后,昭宗以朱温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欲以皇子为名义上的大元帅,崔胤又迎合朱温的意思,在昭宗属意李裕的情况下坚请昭宗以年轻的嫡次子辉王李祚为元帅。朱温厌恶李裕,要崔胤提出以参与政变为由处死李裕,昭宗不肯,朱温否认是自己的意思。崔胤又覺得朱溫權勢漸大,暗中召募六军十二卫,密為防禦。又與京兆尹鄭元規等繕治兵甲。 天祐元年(904年)春正月,朱全忠侄子朱友伦在球场坠马而死,朱全忠怀疑是崔胤所害,派侄子朱友谅带兵入长安,以“专权乱国,离间君臣”的罪名殺崔胤、郑元规,長安百姓向尸体投掷瓦砾砖石以泄忿,年五十一。唐昭宗被迫迁都洛阳。 Category:崔姓.

新!!: 司空和崔胤 · 查看更多 »

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工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內政部長、交通部長,雅称大司空、冬官尚書、冬官卿、冬官常伯。.

新!!: 司空和工部尚书 · 查看更多 »

上官惇

上官惇,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开国大臣。名列陇西六郡巴氐酋豪李、任、阎、赵、上官。 300年,赵廞反西晋,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李特弟李庠及妹夫李含、任回、上官惇、扶风李攀、始平费佗、氐苻成、隗伯等以四千骑兵归赵廞。301年,李特自己建立政权,以上官惇为司马。303年,李流给上官惇去信说:“接受前来投降的人就像面对敌人一样,戒备不能改变。”前将军李雄也附议。李特生气说:“大事已经成功,只该使人民安定,为什么反而这样对他们怀疑猜忌,是让他们离开我们去叛乱吗?”决意安民,不去提防他们。二月,罗尚出大军反击,李特及李辅和李远都战死。。304年,李雄建立大成国,306年,李雄称皇帝,任命为司空。李雄的母亲罗氏去世时,李雄想行三年守丧之礼,群臣执意谏阻,李雄不听。李骧对上官惇说:“如今正有急难还没有消解,我想坚持谏阻,不让主上最终守居丧之礼,你认为怎么样?”上官惇说:“三年的丧制,从天子直到庶人,所以孔子说:‘不一定是高宗,古时候的人都是这样。'但是汉魏以后,天下多难,宗庙是最重要的,不能长时间无人管理,所以不行衰绖一类的礼,尽哀就罢了。”.

新!!: 司空和上官惇 · 查看更多 »

丁谓

丁謂(),字謂之,後更字公言,北宋时期蘇州長州(今江蘇蘇州)人。 善言談,喜歡作詩,於图书、博奕、音律無一不精。出自寇準門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進士,授大理寺評事、通判饒州事。真宗咸平初除三司戶部判官,大中祥符初,權三司使。咸平五年(1012年)任户部侍郎。官至参政知事。 當政後極力排斥寇準,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再贬寇准为雷州司户参军。 丁謂同黨雷允恭因先帝陵寝工程事故,坐“擅移皇堂”罪,丁谓受牵连,贬为太子太保。後以“丁谓前后欺罔”罪,被贬崖州(今海南省琼山县)司户参军。以秘書省監致仕歸里。景祐四年(1037年)病卒。著有《丁谓集》8卷、《虎丘集》50卷、《刀笔集》2卷、《青衿集》3卷、《知命集》1卷,皆佚。所著《天香傳》,則是中國最早系統性針對沉香尤其是海南沉香所寫的專著,書中記載沉香自古便為人所用,最早用於祭天禮地的場合,焚沉香祝禱。丁謂實地考察海南沉香,提出了四名十二狀的分類法,被後世多人藉鑒。.

新!!: 司空和丁谓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新!!: 司空和中國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新!!: 司空和东汉 · 查看更多 »

万俟洛

--俟洛(),字受洛干。東魏名將。破六韓拔陵造反時,隨父親-万-俟普歸順,除顯武將軍。歸北魏後,隨爾朱榮每有戰功,累遷汾州刺史、驃騎將軍。隨北魏孝武帝入關,除尚書左僕射。天平中,隨父歸東魏,封建昌郡公,再遷領軍將軍。興和初年逝世,追贈太師、大司馬、太尉、錄尚書,諡武。.

新!!: 司空和万俟洛 · 查看更多 »

万俟普

万俟普(),字普撥,太平人,祖先是匈奴別種。正光年間,隨破六韓拔陵作亂,授太尉。後歸北魏,授後將軍,第二領民酋長。北魏孝武帝初,封清水郡公。隨同入關,拜司空。高歡平夏州後,從覆靺城率部來投,封河西郡公,累遷太尉、朔州刺史。死後追贈太師、大司馬、錄尚書事。子万俟洛。.

新!!: 司空和万俟普 · 查看更多 »

三公

三公是古代東亞的官名。泛指辅佐帝王处理国务的次高官员。具体包括的官职内容则分为两种: 西周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位次上公,東漢無太師、太保,惟有太傅,為上公。 北魏將太師、太傅和太保並稱為三師上公。 《晉書‧天文志》:「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其中位於魁第一星西的三公,即為現在的 三師 。相對古人各朝對星座的認識見解不同,三師 (星官)、三公 (紫微垣)、三公 (太微垣)或各有對應。 西汉以丞相(后改大司徒)、太尉(后改大司马)、御史大夫(后改大司空)为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亦称三司。隋唐时成为最高荣誉头衔。 至宋徽宗时,将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改为太师、太傅、太保(原来称三师)为三公。元代和明清时的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 元、明、清沿用此官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 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周代的三公是指司徒、司马、司空。 日本律令制時的三公是指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 高麗的三公是指大衛、司徒、司空。朝鮮王朝以領議政、左議政、右議政為三公,亦稱三政丞。 三公職位在多數朝代中只是虛銜,為象徵性的榮譽職位,並無實際的權力與工作,因此各朝君主多半在有功大臣死後才追贈三公。.

新!!: 司空和三公 · 查看更多 »

三桓

三桓,即指魯國卿大夫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魯國的三桓起於魯莊公時代(前693年─前662年)。魯莊公父親魯桓公有四子,嫡長子魯莊公繼承魯國國君;庶长子慶父(謚共,又稱共仲,其後代稱孟孙氏,又称仲孫氏、孟氏)、庶次子叔牙(謚僖,其後代稱叔孫氏)、嫡次子季友(謚成,其後代稱季孫氏、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魯莊公封為卿,後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於三家皆出自魯桓公之後,所以被人們稱為『魯三桓』。 魯國自魯僖公以後,三桓世為魯卿,執掌國政,其中以季孫氏在三桓中實力最強。三桓互相矛盾又有共同利益,對魯國的歷史和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魯宣公時三桓發動政變,驱逐了意图消灭三桓影响,恢复鲁君威信的公孙归父(東門襄仲之子,魯莊公之孙),三桓共掌魯國政事。至魯昭公時期(前541年─前510年),三桓將魯公室的土地財產、軍隊及人口瓜分,並由三桓進貢以供養魯君。魯昭公到後期無法容忍三桓,在前517年與三桓交惡的郈氏合作對抗三桓卻失敗,魯昭公被迫出走,六年後死在晉國之-乾-侯,三桓立昭公弟為魯定公,到魯哀公、魯悼公、魯元公時期,魯國國君始終無法擺脫三桓的專政。直到魯穆公時期(前415年-前383年),魯國實行改革,任命博士公儀休為魯相,遂漸從三桓手中收回政權,國政開始奉法循理,擺脫了三桓專政的問題,重新確立了魯公室的權威。叔孙氏和孟孙氏先后亡于齐国,而季孫氏則據其封邑費、卞,獨立成為了費國。.

新!!: 司空和三桓 · 查看更多 »

乐喜

乐喜,'''子'''姓,乐氏,字子罕,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卿(司城)。又称司城子罕。乐父衎的后裔。 乐喜是宋国的贤臣。前567年,宋国发生火灾,乐喜派伯氏管理街巷,有效地治理了火灾。前546年,向戌主持弭兵之会使晋楚两强停止了战争。向戌很得意,向宋平公请赐免死之封邑。乐喜批评向戌,他认为兵为国家重要之事,完全废兵是危险的,而且他只是用诈术完成使命,还想得到赏赐,是贪得无厌。向戌听从了,因此辞去封邑。.

新!!: 司空和乐喜 · 查看更多 »

乐祁

乐祁,樂祁犁,'''子'''姓,乐氏,字子梁,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卿(司城)。又称司城子梁。乐喜的孙子。 前520年,宋国华亥、向宁、华定逃到楚国。宋元公派公孙忌做大司马,边卬做大司徒,乐祁做司马,仲几做左师,乐大心做右师,乐挽做大司寇,来安定国人。之后,乐祁担任司城。前517年,他对国君说,鲁国会发生内乱,鲁昭公会被季平子赶出国门。前515年,晋国范献子与乐祁、卫国的北宫喜会盟,商议讨伐驱逐鲁君的季平子,乐祁、北宫喜没有答应。前504年,乐祁访问晋国,与迎接的赵简子私自饮酒,激怒了范献子,范献子将乐祁扣留。前502年,晋国释放乐祁,乐祁在归国途中去世。.

新!!: 司空和乐祁 · 查看更多 »

乐茷

乐茷,'''子'''姓,乐氏,字子潞,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卿(司城)。又称司城子潞。乐溷的儿子,乐祁的孙子。 前469年五月,鲁国叔孙舒会合越国皋如、后庸、宋国乐茷带兵护送卫出公回国,卫国没有接纳。宋景公无子,以公孙周的儿子得与启在宫中抚养为嗣。皇缓做右师,皇非我做大司马,皇怀做司徒,灵不缓做左师,乐茷做司城,乐朱鉏做大司寇,三族六个卿共同听取政事,通过大尹上达国君。大尹经常不向宋景公报告,而按照自己的意图假称君命发号施令,国人都厌恶他。司城乐茷想要除掉大尹,灵不缓说:“随他去,让他恶贯满盈吧。权势重却没有基础,能不失败吗?” 十月初四,宋景公在空泽游玩途中死去,大尹用甲士劫持六卿,拥立启为国君。乐茷派人在国内宣布说:“大尹蛊惑他的国君,专权好利,现在国君没有生病就死了。死了以后又藏匿遗体,没有别的好说,就是大尹的罪过。”皇非我与乐茷、门尹得、灵不缓谋划:“百姓亲附我们,把他赶走吧!”将大尹赶走,大尹侍奉宋公启逃亡楚国,于是立得为国君,司城做了上卿,乐氏、皇氏、灵氏盟誓三族共掌国政,绝不互相残害。.

新!!: 司空和乐茷 · 查看更多 »

于兢

于兢,字德源,唐朝京兆府高陵县(今陕西省高陵县)人。五代后梁时宰相。祖父于敖,父亲于珪,叔父于琮。 後梁开平二年(908年)四月初三,后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涉被罢相降为右仆射;梁太祖朱温任命吏部侍郎于兢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张策为刑部侍郎,两人都为同平章事。乾化三年(913年)二月十七,袁象先兵变,朱友珪被杀。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杜晓被乱兵杀死,于兢和宣政使李振被打伤。乾化四年(914年)四月十一,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于兢因为犯了徇私迁补军校的罪,降为工部侍郎,后来又贬任莱州司马。.

新!!: 司空和于兢 · 查看更多 »

于頔

于(),唐朝大臣。字允元,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北周太傅、燕文公于谨七世孙。唐德宗时任湖州(今浙江吴兴)刺史。南朝时湖州西湖有可灌溉田地3000顷,年久湮没,他兴工设堤塘加以修复,粳稻、蒲鱼收获颇多。后改苏州刺史,浚沟渎,整街衢,废淫祠。由大理卿迁陕虢观察使。自以为得志,陵虐下属,府掾姚岘不胜其虐,与其弟泛舟于河时,投河而死。 贞元十四年(798年),任襄州刺史、充山南东道节度使,东败淮西叛镇吴少诚。后他广募战士,扩充实力,公然聚敛,恣意专杀,以凌上威下为务,向德宗要求提升襄州为大都督府,德宗无奈答应,遂成为汉南重要割据势力。累迁至左仆射、平章事、燕国公。时常不奉诏旨,擅自进兵南阳,朝廷几为之旰食。宪宗时,藩镇势力较弱,稍戒惧,以第四子于季友请求尚公主。宪宗以长女永昌公主下嫁。在其第二子于方屡次劝谏下,才入朝面圣,拜司空、平章事,元和八年,因其子于敏被奴仆王再荣告发杀人,贬为恩王傅。同年十月改授太子宾客。十三年八月卒,赠太保,谥曰“厉”。后其子于季友向唐穆宗求情,改赐谥曰“思”。.

新!!: 司空和于頔 · 查看更多 »

于智

于智(),洛陽人《周书·卷15·列傳第七》:于謹字思敬,河南洛陽人也。……子寔嗣。……寔弟翼,自有傳。翼弟義……義弟禮……禮弟智,初為開府,以受宣帝旨,告齊王憲反,遂封齊國公。尋拜柱國、涼州總管、大司空。,北周政治人物,官至大司空,唯《周书》、《北史》皆只簡略提及。.

新!!: 司空和于智 · 查看更多 »

庾岳

庾岳(),本名庾業延,後獲賜名「岳」。代人,代國及北魏將領。曾參與北魏初多場戰事,官至司空。.

新!!: 司空和庾岳 · 查看更多 »

五官

五官可以指:.

新!!: 司空和五官 · 查看更多 »

伊馛

伊馛,代郡人,北魏軍事人物。.

新!!: 司空和伊馛 · 查看更多 »

张崇

张崇,武乡县人,十六国前秦、后燕大臣。 383年六月,前秦天王苻坚派遣兖州刺史张崇救援武当。七月,东晋冠军将军桓石虔在武当打败了张崇,掳掠了二千户百姓后返回。384年九月,东晋谢玄让彭城内史刘牢之攻打前秦兖州刺史张崇。九月十一日,张崇放弃了鄄城投奔后燕。燕王慕容垂派冠军大将军慕容隆、龙骧将军张崇领兵迎击前秦阳平太守邵兴,命令骠骑大将军慕容农带领军队从清河出发,与他们会合。慕容隆与邵兴在襄国交战,邵兴的军队大败,邵兴逃到了广阿,被慕容农抓获。 387年二月,慕容垂派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龙骧将军张崇等统领步、骑兵二万人,会合慕容隆一起攻击张愿。大破张愿的部队,杀死七千八百多人;张愿逃脱,退保三布口。393年十一月,慕容垂调动中山的步、骑兵七万人,派遣龙骧将军张崇和镇西将军、丹杨王慕容瓒从井陉出发,在晋阳对西燕慕容永的弟弟武乡公慕容友发起攻击;征东将军平规在沙亭进攻西燕的镇东将军段平。慕容永派遣他的尚书令刁云、车骑将军慕容钟统领大军五万据守潞川。 397年三月,后燕慕容宝任命仪同三司张崇为司空。398年,北魏离石胡帅呼延铁、西河胡帅张崇等,不愿意迁移到代郡,就聚集一起叛变北魏。北魏安远将军庾岳把他们讨平。.

新!!: 司空和张崇 · 查看更多 »

张业 (后蜀)

张业,本名知业,五代十国后唐、后蜀大臣。 张知业为孟知祥避讳,改名张业。他骁勇善战,跟随孟知祥入蜀,有战功,孟知祥称帝,官至右匡圣步军都指挥使。领宁将江军节度使。孟昶即位,加检校太尉。明德元年(934年),他的舅父李仁罕获罪被杀,张业掌握兵权,孟昶为了安抚他,任命他为同平章事。广政元年(938年),进为左仆射,兼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广政三年(940年)和赵季良、毋昭裔分判三司,张业判度支。张业奢侈,强买人田宅,藏匿亡命之徒,在私宅设立监狱囚禁负债者,很多人在他家中的监狱死去。广政十一年(948年)有人密告皇帝张业、張繼昭父子谋反,孟昶查访他专权不法的行径,等他上朝时,将他杀死,下诏历数罪恶,籍没其家。.

新!!: 司空和张业 (后蜀) · 查看更多 »

张克恭

张克恭,辽国(契丹)政治人物。 辽圣宗开泰七年(1018年)张克恭等三十七人及第,中戊午科状元。初为堂后官。太平二年(1022年),充贺西夏王李德昭(李德明)生日使。拜宰相。辽兴宗重熙七年(1038年),授张克恭守司空,宰臣韩绍芳加侍中,惕隐耶律马六北院宣徽使,傅父耶律喜孙南府宰相。.

新!!: 司空和张克恭 · 查看更多 »

何执中

何执中(),字伯通,北宋处州龙泉人。 何执中举进士,为台州、亳州判官。宋徽宗时,他追随蔡京,所以崇宁四年(1105年)拜为尚书右丞,四年后取代蔡京为尚书左丞。引起太学生的反对。他处处迎合宋徽宗,粉饰太平。政和元年(1111年),他和蔡京并为宰相,五年后,以太傅致仕。.

新!!: 司空和何执中 · 查看更多 »

徐孝嗣

徐孝嗣,字始昌,东海郡郯县人。南朝齐大臣。.

新!!: 司空和徐孝嗣 · 查看更多 »

徐义 (前秦)

徐义,十六国时前秦大臣,咸阳郡高陆(今陕西高陵西北)人。 徐义信奉佛法。前秦苻坚时,徐义为苻丕征东参军。385年苻丕在晋阳即皇帝位,任他为吏部尚书、尚书令,後任命尚书令徐义为司空。386年八月,拜右丞相。九月苻丕死,徐义被西燕慕容永俘获,将刑戮杀死,徐义乘夜脱逃投奔东晋大将河南郡太守杨佺期,任为洛阳令。.

新!!: 司空和徐义 (前秦) · 查看更多 »

徐彦若

徐彦若(),字俞之,封齐国公,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为宰相。.

新!!: 司空和徐彦若 · 查看更多 »

徐羨之

徐羨之(),字宗文,小字干木,東海郡郯縣(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初年政治人物,在南朝宋官至司徒。徐羨之出身寒門,因與劉裕同在桓脩幕下而互相結交,在劉裕消滅桓玄,執掌朝權後漸進高位。在南朝宋時更以司空、錄尚書事、揚州刺史身份擔任四位顧命大臣之一。後因宋少帝劉義符行為失當,徐羨之就與同為顧命大臣的傅亮及謝晦合謀廢殺少帝,改立了宋文帝劉義隆。但不久文帝就以徐羨之等廢殺少帝及廬陵王劉義真的罪名誅殺徐羨之三人,徐羨之最終自殺。.

新!!: 司空和徐羨之 · 查看更多 »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為中國歷史的官職,三公之一,御史的首領,负责监察百官,大约相当于副丞相。 類似於近代:監察院、督察處、政風廉潔處、廉政公署。防範朝廷主官於侵害人民權益、貪官污吏、貪贓枉法。.

新!!: 司空和御史大夫 · 查看更多 »

侯安都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郡曲江(现韶关乳源)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辅佐陈霸先建立陈王朝。 太清三年(548年),侯景叛乱(参见侯景之乱)。始兴郡太守陈霸先招兵欲伐侯景,侯安都遂率千余众前去归附。大宝二年(551年)六月,陈霸先亦兵发南康(现赣州西南),侯安都随之征战,屡见战功,平定了侯景之乱。被封为猛烈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承圣三年(554年)三月,侯安都与陈霸先一起镇守京口,担任兰陵太守。梁元帝被杀后,王僧辩于天成元年(555年)五月,与北齐勾结,扶植萧渊明为帝。侯安都协助陈霸先设计诛灭王僧辩,复立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改元绍泰,臣属于北齐。 太平元年(556年)三月,北齐攻梁,侯安都率军击败了北齐军队,晋号为平南将军,改封西江县公。太平二年(557年)十月,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是为陈武帝。陈武帝死后,侯安都立临川王陳蒨为帝,是为陈文帝,又率兵平定了王琳,誅杀要求登基的武帝子衡阳王陈昌,先后进爵为清远郡公、封侍中、征北大将军等。 自从平定王琳后,侯安都自恃功高过人,日渐骄傲,當時的文士褚玠、马枢、阴铿、张正见、徐伯阳、刘删、祖孙登等都成了他的賓客,动辄聚集千余人;其部不遵法度,侯安都却给予庇护。而且侯安都目中無人,甚至对文帝亦不敬。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何如作临川王时?”文帝最初不回應,侯再三逼問,帝不得已说:“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文帝对此非常不满。天嘉三年周迪谋反时,朝臣商议派侯安都去平定,文帝卻另派吴明彻去讨伐。文帝從中书舍人蔡景歷口中得知称侯安都要谋反。天嘉四年(563年)六月,文帝以侯安都進江州刺史為由,将安都召进嘉德殿,隔離其部屬,当场逮捕侯安都,宣布罪狀,次日赐死,享年44岁。 侯安都的墓在乳源县桂头镇,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以前韶关有纪念侯安都的风烈楼,现在的风烈路就是因此而流传下来的。.

新!!: 司空和侯安都 · 查看更多 »

侯希逸

侯希逸(),营州(在今辽宁省朝阳市)人,唐朝另一著名将领李正己的表兄。 自幼習武,長七尺,勇猛有力,原為安祿山部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侯希逸當時是平盧節度使徐歸道的裨將,不願反叛唐朝,遂與安東都護王玄志襲殺徐歸道,歸順朝廷。乾元元年,平盧節度使王玄志病死,部將李懷玉殺王玄志之子,推侯希逸為節度使,朝廷委曲求全,勉強同意。侯希逸見平戶難守,且行且戰,集结在山东,攻陷青州。寶應元年(762年)五月,以功封平盧、淄青二鎮節度使,統領青、淄(治今山東淄川)、齊(治今山東濟南市)、沂(治山東臨沂)、密(治今山東諸誠)、海(治今江蘇連雲港西南海州区)之州,有治蹟。 唐代宗大歷十一年九月,任檢校尚書右僕射、上柱國,受封淮陽郡王。遂漸驕恣,怠於政事,晚年好佛,大建佛事,軍民苦之。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外出打獵,與巫者夜宿於城外,軍士閉門不納,推舉兵馬使李懷玉為帥,希逸只好奔歸長安,唐朝任命李怀玉为平卢、淄青节度使。建中二年(781年),迁司空,未及正式拜官,侯希逸病死。.

新!!: 司空和侯希逸 · 查看更多 »

侯瑱

侯瑱,南朝大臣,字伯玉,巴西郡充国县(今四川南部县西北,郡治今四川阆中)人,梁元帝时侍中,陈文帝时太尉。.

新!!: 司空和侯瑱 · 查看更多 »

侯莫陳相

侯莫陳相(),代郡人,中国東魏、北齐軍人。.

新!!: 司空和侯莫陳相 · 查看更多 »

侯景

侯景(),字萬景,朔方人(或說是雁門人),鲜卑化羯人,父親侯標,祖父乙羽周,南北朝侯景之亂的主角。.

新!!: 司空和侯景 · 查看更多 »

刘均 (前赵)

刘均,五胡十六国前赵刘曜属下大臣。.

新!!: 司空和刘均 (前赵) · 查看更多 »

刘延年

刘延年,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 刘延年是刘渊的兄弟,跟随刘渊举兵,封左独鹿王、江都王。奉命和右於陆王刘景率军二万征讨鲜卑,因为刘宣劝阻,罢兵。309年,担任大司空。310年,刘渊临终,刘延年为太保。刘聪即位,为太宰。312年,刘聪擅杀臣属,多次劝阻。314年,刘延年录尚书六条(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事。.

新!!: 司空和刘延年 · 查看更多 »

刘休范

刘休范,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荀美人所生。南朝劉宋宗室。.

新!!: 司空和刘休范 · 查看更多 »

刘昫

刘昫(),中國五代时涿州归义(今属河北)人,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招撰《唐书》(《旧唐书》)200--。实为赵莹诸人所作。 Category:五代十國歷史學家 Category:五代十国政治人物 Category:保定人 Xu.

新!!: 司空和刘昫 · 查看更多 »

刘景 (汉赵)

刘景(),中国五胡十六国漢國皇族。新兴(今山西省忻州)匈奴人。 刘景跟随刘渊,历任右於陆王、大都督、大将军。309年,担任灭晋大将军,统兵攻克黎阳,在延津击败西晋将领王堪。他滥杀无辜,将男女三万人沉入黄河,劉淵聞後大怒,罢为平虏将军。后封汝阴王。他和楚王刘聪等率军五万攻打洛阳,无功而还。314年,封为太师,和晋王丞相刘粲等人为七公。后来出任太宰,封上洛王,318年,被大司空靳准陷害,被刘粲杀害。.

新!!: 司空和刘景 (汉赵) · 查看更多 »

呼延翼

呼延翼(),十六国时期汉国大臣,匈奴呼延氏。 他是刘渊妻子呼延氏的父亲,帮助刘渊起兵建立汉国,任御史大夫。永凤元年(308年)刘渊称帝,封呼延翼为大司空、雁门郡公。河瑞元年(309年),呼延翼和楚王刘聪相继率领兵马攻打西晋都城洛阳。兵败,不久后,呼延翼被部下所杀。.

新!!: 司空和呼延翼 · 查看更多 »

呼延晏

呼延晏,生卒不詳,前趙將領,匈奴呼延氏,後封大司空、太保。.

新!!: 司空和呼延晏 · 查看更多 »

和其奴

和其奴(),代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大臣,官至司空,平昌王。 和其奴年少時有操行,善於射御。初為三郎,轉為羽林中郎,以恭勤致稱。賜爵東陽子,除奮武將軍。文成帝拓跋濬即位初年,遷任尚書,加散騎常侍,進爵平昌公,拜為安南將軍,又遷為尚書左僕射。 太安元年(455年),朝廷下詔羣臣議立皇太子名。和其奴與司徒陸麗等以為宜以德命名,文成帝同意。又與河東王閭毗、太宰常英等並平尚書事。在官慎法,不受私請。當時以西征吐谷渾諸將淹停不進,久囚未決。和其奴與尚書毛法仁等窮問其狀連日,一具伏誅。 和平六年(465年),和其奴遷任為司空,加侍中。文成帝駕崩,乙渾與林金閭擅殺尚書楊保年等。殿中尚書拓跋郁率殿中宿衞士意欲加兵於乙渾。乙渾懼怕,歸咎於林金閭,執下他以交付拓跋郁。當時和其奴以林金閭罪惡未分,乃逐林金閭出為定州刺史。 皇興元年(467年),長安鎮將東平王拓跋道符謀反,下詔和其奴領征西大將軍,率殿中精甲萬騎加以討伐,未至而拓拔道符兵敗身死,全軍退還。 皇興三年(469年)和其奴薨逝,內外大為歎惜。贈為平昌王,諡號為「宣」。其子和天受承襲爵位。.

新!!: 司空和和其奴 · 查看更多 »

冥 (商族先公)

冥(?-夏杼十三年),子姓,名冥。契之後,曹圉之子,王亥、王恆之父。商部族的第六任首領。雖然司馬遷著《史記·殷本紀》時,有提到他,不過沒有描述其的事蹟。.

新!!: 司空和冥 (商族先公) · 查看更多 »

冯拯

冯拯(),字道济,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父冯俊,事從劉贇。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北宋大臣,宋仁宗天圣年间的第一位首相。景德二年(1005)拜参知政事。以疾歸。大中祥符四年(1011)知河南府。七年,擔任御史中丞,後來因疾病出京知陈州。天禧四年(1020年)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擔任枢密使。《宋史》卷二八五与陳執中、劉沆、賈昌朝、梁適合传。谥文懿。 曾起草对另一位宋朝宰相丁谓贬去崖州的贬书。 曾孫女嫁宋英宗二子吳榮王趙颢。.

新!!: 司空和冯拯 · 查看更多 »

冉季载

冉季载,即聃季载,為中國周朝諸侯國聃國開國君主,為周文王的第十子,周武王的幼弟。同母兄弟十人:伯邑考、周武王、管叔鲜、周公旦、蔡叔度、郕叔武、霍叔处、卫康叔、毛叔鄭、曹叔振铎。因他年幼,武王分封时,没有封他。周成王时代的三监之乱後,周公旦将康叔封在卫国,季载封在聃國,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并且以康叔为周司寇,冉季为周司空,辅佐成王。.

新!!: 司空和冉季载 · 查看更多 »

公子荡

公子荡(),'''子'''姓,名荡,又称司城荡,是宋桓公的儿子,宋襄公的弟弟,宋国司城。 前620年夏季四月,宋成公死了。这时候公子成做右师,公孙友做左师,乐豫做司马,鳞矔做司徒,公子荡做司城,华御事做司寇。宋昭公准备杀死公子们。乐豫谏言劝阻,宋昭公不听。宋国的穆族和襄族率领国人攻打宋昭公,在宫里杀了公孙固和公孙郑。六卿和公室讲和,乐豫将司马的官职让给宋昭公的弟弟公子卬。 公子荡的后裔以其名荡为氏,立荡氏,也是后世荡姓的来源之一。.

新!!: 司空和公子荡 · 查看更多 »

公孙师

公孙师(),'''子'''姓,名师,又称司城师,是右师戊的儿子,宋庄公的孙子,宋国司城。 前609年,宋武公的后裔领着宋昭公的儿子,准备侍奉母弟须来发动叛乱。十二月,宋文公杀死了母弟须,让戴族、庄族、桓族在华耦的宾馆里攻打武氏,把武族、穆族驱逐出国。宋文公派公孙师做司城,公子朝去世后,又让乐吕做司寇,来安定国人。 前576年八月,宋共公下葬。在这时,华元做右师,鱼石做左师,荡泽做司马,华喜做司徒,公孙师做司城,向为人做大司寇,鳞朱做少司寇,向带做太宰,鱼府做少宰。荡泽要削弱公室,就杀了公子肥。华元出奔晋国。鱼石在黄河岸上阻止华元出逃,华元请求讨伐荡泽,鱼石答应了。华元这才回来,派遣华喜、公孙师率领国人进攻荡氏,杀了荡泽。.

新!!: 司空和公孙师 · 查看更多 »

六卿

六卿,又称六官,在中国古代,泛指仅次于宰相、三公的高级大臣。始见于西周,不同历史时期所指不同。.

新!!: 司空和六卿 · 查看更多 »

元坦

元坦(),一名穆,字延和,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太保、领太尉、咸阳王元禧第七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司空和元坦 · 查看更多 »

元孚

元孚(),字秀和,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雍州刺史臨淮王拓跋提之子。.

新!!: 司空和元孚 · 查看更多 »

元季海

元季海(),字元泉,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后裔,北魏平城镇将元淑之子,元魏宗室,北魏、西魏官员。.

新!!: 司空和元季海 · 查看更多 »

元禧

元禧(),字思永,又字永寿,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次子,生母封昭仪。.

新!!: 司空和元禧 · 查看更多 »

元继

元继(,《魏书》本纪作卒于25日),字仁世,《魏故大丞相江阳王铭》魏道武帝拓跋珪后裔,南平安王拓跋霄的次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司空和元继 · 查看更多 »

元羽

元羽(),字叔翻,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第四子,孟椒房所生。.

新!!: 司空和元羽 · 查看更多 »

元詳

元详(),字季豫,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拓跋弘幼子(第七子),椒房高氏所生。.

新!!: 司空和元詳 · 查看更多 »

元雍

元雍,字思穆,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献文帝第六子,生母韩贵人。他在魏孝明帝时手握大权,以贪腐成为巨富。528年,孝明帝被其母胡太后毒死後,军阀尔朱荣占领洛阳,将元雍等两千多名帝国宗室和官员河陰屠杀。.

新!!: 司空和元雍 · 查看更多 »

元暉業

元晖业(),字绍远,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玄孙,北魏宗室、官员。.

新!!: 司空和元暉業 · 查看更多 »

元法僧

元法僧(),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北魏的宗室、官员,曾在525年短暂自立为帝。后投降南梁。.

新!!: 司空和元法僧 · 查看更多 »

元澄

元澄(),字道镜,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孫,任城康王拓跋雲長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司空和元澄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司空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元旭

元旭(),字显和,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城阳怀王元鸾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新!!: 司空和元旭 · 查看更多 »

元懌

元怿(),字宣仁,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第四子,生母夫人羅夫人,北魏宗室、官员。.

新!!: 司空和元懌 · 查看更多 »

元怀

元怀(),字宣义,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第五子,魏宣武帝元恪同母弟,生母贵人高照容,北魏宗室、官员。.

新!!: 司空和元怀 · 查看更多 »

兒烏干

兒烏干,姓兒,北魏官员,官至司空。 兒氏原作贺兒氏,是北魏鲜卑族內入諸姓。兒烏干在北魏封高平公。452年,刘宋梁州刺史劉秀之派遣司馬馬汪、左軍中兵參軍蕭道成率兵攻打長安。北魏冠軍將軍封禮从浢津南渡,赴弘農。九月,兒烏干屯守潼關,平南將軍黎公遼屯守河內。。.

新!!: 司空和兒烏干 · 查看更多 »

皇甫度

皇甫度(),表字文亮,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固原县)人。灵太后胡氏母亲的弟弟。魏孝明帝时尚书左仆射。皇甫集之弟。.

新!!: 司空和皇甫度 · 查看更多 »

皇甫真

皇甫真,十六国时期前燕大臣。字楚季,安定郡朝那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人。 皇甫真西晋末投奔慕容廆。皇甫真年方弱冠,慕容廆以高才任命他为辽东国侍郎。333年,慕容皝嗣位,迁平州别驾。当时百姓劳悴,他上疏劝谏宽减岁赋,不合旨意而免官。337年,前燕建立,皇甫真任冗骑常侍。后以破后赵将领麻秋有功,授奉车都尉,先后任辽东郡、营丘郡二郡太守。348年,慕容儁继位,入为典书令。后从慕容评攻取邺城,352年十一月十二日,右司马皇甫真为尚书左仆射。360年,慕容儁临终,皇甫真与慕容恪共受顾命辅佐慕容暐,慕容暐即位,慕舆根谋乱,皇甫真受命收慕舆根等斩杀。365年四月初九,侍中、光禄大夫皇甫真为司空,兼中书监。367年十二月,太尉建宁敬公阳骛去世,以司空皇甫真为侍中、太尉。“真性清俭寡欲,不营产业,饮酒至石余不乱。”前燕末年,政治腐败,前秦苻坚派人观察,归报:“燕朝无纲纪,实可图之。鉴机识变,唯皇甫真耳。”前秦苻坚灭前燕,迁入关中,深得王猛赏识,为前秦奉车都尉。数年后卒。.

新!!: 司空和皇甫真 · 查看更多 »

石璞 (十六国)

石璞,字玄真,晋朝渤海郡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人。《晋书·石苞传》作石朴,十六国时后赵大臣,西晋大司马石苞的曾孙。 石璞为人谨厚,无他材艺,刘聪陷洛阳,石璞被俘。石勒以自己与石璞同姓,俱出河北,引石璞为宗室,特加优宠,位至后赵的司徒。340年,前凉张骏派别驾马诜到後赵呈献贡物,上表言辞不敬,石虎要把马诜斩首。侍中石璞劝谏:“如今应当最先除灭的国家是晋。河西地处僻陋,现在若杀马诜,必定征伐张骏。兵力一分为二,建康就能延长几年的寿命了。”石虎于是不杀马诜。347年,石虎让尚书张群征发附近各郡的男女十六万人修筑华林苑及漫长的围墙,占地方圆数十里。申钟、石璞、赵揽等人上疏,陈述目前天文星象错乱,百姓凋敝。石虎大怒,督促张群让人们夜不停工。冉闵代後赵称魏帝。石璞任司空,351年,石祗击败冉闵,杀死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中书监卢谌等,死亡的人总共达十多万。.

新!!: 司空和石璞 (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王堕

王堕(),字安生,京兆霸城人。 有雄才,好直言,精於天文图纬。苻洪曾以王堕为司马。苻健時,任右仆射,苻健讚美他說:“天下群官皆如王令君者,阴阳曷不和乎!”。苻生即位後,重用董荣,朝见皇帝时,王堕从不跟董荣说一句话。有人勸他現在董荣贵幸无比,要奉承董荣,王堕很不以為然說:“董龙是何鸡狗,而令国士与之言乎!”董榮知道這件事很生氣,恰逢日食,遂劝苻生殺他:說“日堕则是王堕,司空王堕之名与陛下相克”。行刑時,董荣問王堕說:“君今复敢数董龙作鸡狗?”王堕對他大罵而死。王堕的外甥洛州刺史杜郁亦株連死。.

新!!: 司空和王堕 · 查看更多 »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由于被封为荆国公,后人常称他为“王荆公”。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实官至司空、尚书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镇南军节度使。他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傅,谥曰文,享年66岁。 王安石文思敏捷,被后世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在文学的造诣,王安石对传统的经学也有研究,创立了在当时具有卓越影响力的学派——荆公新学,他的思想对宋明之季的经学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当时也获得了很多关注。尽管王安石主要修习儒家学说,他秉持实务的主义,从周礼、荀子、韩非子和商鞅等其他经籍、论著中吸取经验,后世学界多因此结合王安石所主持的熙宁变法而认为王安石传承于法家。除此之外,王安石对道教、佛教也有了解,并留有多篇著述。欧阳修曾作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称赞王安石。 王安石现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文集存世,其内包含了他一生所作文章、诗词。王安石著名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及《洪范传》等著述都被载录于其中。 王安石既在文学方面获得了全世界的认知,也在政治一途有所建树,对宋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庆历二年考中进士,先后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为官,这二十年中他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生活,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直至熙宁年间担任宰相后发动改革,史称“熙宁变法”或“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改革。王安石的基本思想根植于不盲从一定的权威、不信奉一成不变的教条,进行改革时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以及正确的技术与计算。希望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熙宁变法引起了朝廷内部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激烈冲突,史称“新旧党争”,最终在各种原因的阻隔下王安石所实施的变法基本失败。此次变法在历史上多被评价为立意良善但王安石本人能力不足而失敗,宋史学家漆侠提出变法无论其成功或失败的地方都值得垂鉴后世。.

新!!: 司空和王安石 · 查看更多 »

王則

王則(),北宋仁宗時河北起義軍領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新!!: 司空和王則 · 查看更多 »

王琳 (会稽)

王琳(),字子珩,會稽郡山阴县人。.

新!!: 司空和王琳 (会稽) · 查看更多 »

王盟

王盟(),南北朝西魏将领,字子仵,或作仵。祖居乐浪(今朝鲜平壤),王盟是北魏伏波将軍王羆之子,徙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 王盟是属宇文泰母亲王氏的哥哥。523年,王盟跟随破六韓拔陵起义。525年,破六韓拔陵敗北後,徙居中山。担任積射将軍,随蕭宝夤西征。527年,蕭宝夤作乱,王盟逃亡民間,以待情勢变化。528年,王盟从爾朱天光入关中。他作为賀拔岳的先鋒平秦陇,临阵敢战,擒获万俟醜奴。担任征西将軍、平秦郡守。534年,宇文泰討秦州刺史侯莫陈悦,征召王盟赴原州为留後大都督。王盟屯駐高平(今宁夏固原)。侯莫陳悦平定後,王盟任原州刺史。 魏孝武帝西入長安,封王盟为魏昌县公。535年,西魏文帝即位,王盟加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537年,召還为司空。538年,转任司徒。去柔然迎文帝悼皇后郁久閭氏。加侍中,转任太尉。遠征東魏,王盟任留後大都督、行雍州事,統率关中諸軍。趙青雀之乱,王盟、李虎助西魏太子元欽出兵渭北,平定叛乱,進爵为長乐郡公,赐姓拓王氏。542年,转任太保。東魏軍攻打汾州,包围玉壁,王盟担任左軍大都督,守備蒲坂。543年,進太傅,加開府儀同三司。 王盟虽为将相,但为人谦恭,不恃势位欺人。被西魏文帝敬愛。得病时,西魏文帝亲自探望。545年,王盟去世。谥号孝定。 其子王勵、王懋。.

新!!: 司空和王盟 · 查看更多 »

王茂 (南朝)

王茂,南朝梁将领。字休远,一字茂生,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 王茂少年时习武,研读兵书,通晓战略。刘宋末起家奉朝请。南朝宋昇明末年,历任后军行参军、太尉中兵参军、临湘令、越骑校尉。北魏军攻兖州,王茂以宁朔将军长史镇守北境,转任宁朔将军、江夏内史。南齐建武初年,从萧衍北上救援司州(治今河南信阳),大破魏将王肃,还军,以功迁辅国长史、襄阳太守。在南齐,官至为台郎。南齐将亡时,求为边职。永元三年(501年)萧衍自雍州起兵,他为先锋,与郢州刺史曹景宗大破齐军于朱雀航(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南。破京城建康,功居第一,为侍中、领军将军。天监元年(502年),梁武帝即位,王茂以元勋功臣封望蔡县公,历官护军将军、侍中、领军将军、中卫将军、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职,江州刺史陈伯之举兵叛,以征南将军、江州刺史领军南讨。陈伯之大败,逃奔北魏。当时九江经过军祸,王茂务农省役,安定百姓。天监四年,北魏攻汉中,王茂受诏西御,北魏班师。天监六年,迁尚书右仆射。后官至司空。王茂性情宽厚,居处方正,很有时望。后病卒,谥号忠烈。.

新!!: 司空和王茂 (南朝) · 查看更多 »

王育 (晋朝)

王育,字伯春,西晋京兆(治今陕西西安西北)人。 王育年少时孤贫,给人牧羊,路过小学,一定会哭泣。有空的时候,折蒲草学写字。同郡许子章听说后,供给他衣食,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为同学。王育好学,博通经史。初为太守主簿,转任南武阳令,为政清约。累迁并州督护。成都王司马颖授王育为破虏将军、振武将军。永兴元年(304年),领兵攻汉国刘渊,被刘渊所俘。王育遂成为汉国大臣。310年,刘聪即位,王育为右仆射,312年正月廿二日,刘聪封司空王育和尚书令任顗的女儿为左、右昭仪,中军大将军王彰、中书监范隆、左仆射马景三人的女儿都为夫人,右仆射朱纪的女儿为贵妃,都授予金印紫绶。十月,刘聪封儿子刘恒为代王,刘逞为吴王,刘朗为颍川王,刘皋为零陵王,刘旭为丹阳王,刘京为蜀王,刘坦为九江王,刘晃为临川王。王育为太保、王彰为太尉,任顗为司徒,马景为司空,朱纪为尚书令,范隆为左仆射,呼延晏为右仆射。 314年,刘聪让儿子刘粲担任丞相、兼大将军、录尚书事,进封为晋王。以江都王刘延年担任录尚书六条事,让汝阴王刘景任太师,王育任太傅,任顗任太保,马景任大司徒,朱纪任大司空,中山王刘曜任大司马。.

新!!: 司空和王育 (晋朝) · 查看更多 »

王邑

王邑,是新朝建立者王莽的堂弟,成都侯王商之子。新朝军事将领,也是王莽的心腹,其妾為竇融的妹妹。 王莽在经历大风大雨后终于成为了新王朝的皇帝,其中王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王莽称帝后,对国家进行书生式的政治改革,例如鹽酒国有,禁止交易奴婢等等。但是却操之过急,未得其利反得其害。王邑担任大司空,和大司徒王寻在昆阳之战时被刘秀击败。王寻阵亡,王邑被任命为大司马。大长秋张邯为大司徒,崔发为大司空。绿林军攻陷长安,王邑与其子王睦力战而死。.

新!!: 司空和王邑 · 查看更多 »

王波 (十六国)

王波(),十六国后赵石虎时中书监。 后赵石勒时,王波初任牙门将。326年,转任记室参军,制订九品制度,确立秀才、孝廉试经的制度。王波与裴宪共撰朝仪,石勒的宪章文物,比拟汉晋帝王。石虎僭位,称摄赵天王,以王波为中书令。武乡(今山西榆社北)发现玄玉玺来献,王波为石虎上奏《玄玺颂》以阿谀奉承他。转任中书监。 340年,成汉李闳被东晋俘虏,出逃到后赵。成汉皇帝李寿来信,请求放回成汉将李闳,称石虎为赵王石君,石虎不高兴。王波认为应该放李闳回去,适逢挹娄向后赵进献矢石弩,王波乘势请求转送成汉,石虎听从。李闳回成都,李寿下诏称“羯使来庭,献其楛矢”。石虎大怒,黜王波为白衣平民,守中书监。344年,隆冬季节,太子石宣让人伐木建造宫殿,百姓怨声载道,领军王朗请求石虎制止。石虎听从。适逢火星在房宿,石宣让太史令赵揽进言杀死显贵王姓大臣避难。石虎问:“谁能承当?”赵揽说:“领军王朗最为显贵。”石虎心中怜惜王朗,让赵揽说出其次人选。赵揽只好说:“其次只有中书监王波。”石虎下诏,追究王波送矢给成汉,将他腰斩,和他四个儿子,尸体丢入漳水。后来怜悯王波无罪遭刑,追赠为司空,封王波孙子为侯。.

新!!: 司空和王波 (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王涯

王涯(),字广津,唐太原(今太原)人。 生年不详,父王晃,官温州(今浙江温州)刺史。王涯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进士,调蓝田尉。宪宗時,贬虢州司马,再徙袁州刺史。王涯與妻情笃,“不蓄妓妾”。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官至宰相兼任江南榷茶使,太和九年(835年)十月颁令榷茶,受至朝野極大之反對,不久乃止。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甘露之變事敗,王涯逃至永昌里茶肆,为禁兵所擒,受刑之下供称意欲推翻文宗改立郑注为帝。被腰斬于子城西南隅独柳树下,全族被滅,詩人卢仝(號玉川子)因前晚與王涯一起喝酒,亦被殺。百姓因榷茶之故怨恨王涯,在他被押赴刑场时向他投掷瓦块石头。王涯家富,被抄家劫掠数日,家里仍然有很多卖官得来的艺术珍品。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所著《资治通鉴》中如是评价贾餗和王涯之死:“当时的评论家都说王涯和贾餗善文学,有名声,并不知道李训、郑注的图谋,横遭灭族之祸。他们为此气愤,哀叹他们死得冤枉。臣不以为然。社稷危亡,却不去匡正,当宰相有什么用!王、贾安于高位,享受财富和荣耀,同时李、郑这样的小人用尽奸险手段谋取将相之位。王、贾和他们比肩,不以为耻;国家面临危亡,他们不以为忧。他们苟且偷安,日复一日,自以为得保身良策,无人能及。如果人人为此且无灾祸,奸臣谁不愿意如此呢?一旦灾难降临,就不免家破人亡。这是上天要族诛他们,而非仇士良(宦官头领之一)!” 长子王孟堅,工部郎中、集賢院學士;次子王仲翔,太常博士。均因甘露之变牵连而被灭家。侄孙王羽等逃奔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后刘从谏侄刘稹败死,王羽等也被杀。女婿渭南尉、集贤校理窦紃因是故宰相窦易直之子,没有被宦官杀害,贬循州司户参军。 《全唐詩》錄王涯詩作一卷。.

新!!: 司空和王涯 · 查看更多 »

王溥 (宋朝)

王溥(),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歷任後周太祖、世宗、恭帝、北宋太祖——兩代四朝宰相。.

新!!: 司空和王溥 (宋朝) · 查看更多 »

王潮

王潮(閩東語平話字:Uòng Dièu;閩南語白話字:Ông Tiâu;),譜名审潮,表字信臣,,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唐末任固始縣長史。後南下征戰,為福建觀察使、威武軍節度使。與弟王审邽、王審知率兵自中原南下入閩,是五代閩國的濫觴。.

新!!: 司空和王潮 · 查看更多 »

王戎

王戎(),字濬沖,小字阿戎,琅邪臨沂(在今山東省臨沂市北)人。西晉大臣,官至司徒,封安豐侯,人稱王安豐。生於魏青龍二年(234年),卒於晉永興二年(305年),出自魏晉高門士族琅邪王氏,為幽州刺史王雄之孫,涼州刺史王渾之子,與太保王祥同宗。王戎是“竹林七賢”中最年少的一位。.

新!!: 司空和王戎 · 查看更多 »

王旦

王旦(),因生于凌晨,取名旦,字子明。先天相貌较丑,脸、鼻稍偏,喉部突起,有异人相。大名府莘县人。宋代政治人物。.

新!!: 司空和王旦 · 查看更多 »

王操 (南北朝)

王操(),字子高,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南)人,中国南北朝西梁政治人物,梁明帝时中书令、尚书令。 王操是梁宣帝萧詧之母龚太后的表弟,即萧詧的表舅。祖父王灵庆,海盐令。父亲王景休,临川内史。王操为人淳朴忠直,博通经史,有才学谋略。开始担任萧詧外兵参军,亲任仅次于蔡大宝。萧詧承制,王操担任尚书左丞。萧詧称帝,王操历任五兵尚书、大将军、郢州刺史。不久进位柱国,封新康县侯。为事尽职,生活俭朴。明帝萧岿继位,授镇右将军、尚书仆射。南陈吴明彻来战,萧岿出师纪南,王操安抚将士,无不用命。吴明彻退兵,江陵保全,王操之力。天保三年(564年)蔡大宝病死后,他继拜中书令,不久改任侍中、中卫将军、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掌铨选,领荆州刺史。王操恭慎小心,深得当时之誉。天保十四年(575年)王操卒。萧岿在朝堂举哀,流泪对群臣说:“天不让我平定江表,为什么这么快夺走我的贤相。”安葬时,亲祖于瓦官门。赠司空,进爵为公。谥号康节。王操有七子。次子王衡最知名。王衡有才学,起家担任秘书郎。历任太子洗马、中书、黄门侍郎。.

新!!: 司空和王操 (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禹,远古时期中国神话人物,姒姓,夏-后-氏,传说名文命,後世尊稱为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玄孫,因在大禹治水中成功治理洪水之患的故事而广为人知。传说中,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开创者,定都于安邑(今山西夏县)。禹在尧时被封为夏伯,因又史称伯禹、夏禹。.

新!!: 司空和禹 · 查看更多 »

穆亮

亮(),又名丘目陵亮,字幼輔,中國南北朝时北魏官员、驸马,曾受封郡王。.

新!!: 司空和穆亮 · 查看更多 »

穆紹

紹()字永業,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宜都丁公穆崇之後代。穆崇生宜都文成王穆觀,穆觀生宜都文宣王穆壽,穆壽生祖父宜都王穆平國。穆平國生父親頓丘郡開國公穆亮。.

新!!: 司空和穆紹 · 查看更多 »

章昭達

昭達(),字伯达,南陈吴兴郡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县西)人。 南梁侯景之乱,从乡里招募众人援救建康。侯景被平定,为吴兴郡太守陈蒨部将,备受信赖。陈蒨即位为陈文帝,命他平定王琳、陈宝应,都立下大功,历任郢州、江州刺史。陈废帝时,他平定湘州刺史华皎,晋升为征南大将军。陈宣帝时,率军征后梁萧岿,攻下安蜀城。太建三年(571年)章昭達去世。其子章大宝。.

新!!: 司空和章昭達 · 查看更多 »

童貫

童貫,字道夫,開封府(今河南省開封)人,北宋权阉。因其生性巧媚,善于奉承,深得宋徽宗赏识。童贯是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宦官,这亦是少数宋朝宦官专政的時期;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之一;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的宦官;被册封为王的宦官之一,受封為廣陽郡王。.

新!!: 司空和童貫 · 查看更多 »

田弘

弘(),字广略。高平郡(今寧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南北朝西魏、北周将领。周武帝时大司空。.

新!!: 司空和田弘 · 查看更多 »

田承嗣

承嗣(),字承嗣,平州盧龍(今屬河北省盧龍縣)人。曾為魏博節度使,封雁门郡王。曾祖田堪,隋州从事。祖父田璟,為鄭州司馬。父田守義,官至安東副都護。.

新!!: 司空和田承嗣 · 查看更多 »

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詩人白居易從弟。 少孤,與賀拔甚友好,唐穆宗長慶(821年—824年)初中進士,義成節度使李聽聘為幕僚。入朝為右拾遺,高元裕引薦為侍御史、左司員外郎。宣宗立,以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李德裕往來密切,被視為李(德裕)黨。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遭貶,出為荊南節度使,白敏中詆毀李德裕,將李黨中人全部貶謫到朱崖州(今海南)。後任尚書右仆射,封太原郡公,“自員外,凡五年十三遷”。 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令敏中為萬壽公主選佳婿,敏中推薦鄭顥,當時鄭顥已定親於盧氏,硬是被迫娶公主,婚後不幸福,鄭顥恨之,多次彈劾白敏中。大中五年(851年),被崔鉉、鄭顥排擠,出任邠寧行營都統。咸通二年,出爲鳳翔節度使,以年老再三辭任,除東都留守,以太傅致仕。谥丑(白敏中致仕的那一年病逝,但是唐懿宗同意白敏中退休的正式詔書卻遲遲未到。太常博士曹鄴稱白敏中“病不堅退,驅逐諫臣,怙威肆行”,所以給白敏中定了一個諡號為“丑”,這是個惡諡。)。 三子:白順求,字幾聖;白崇嗣,字光祚;白傅規,字慶餘。.

新!!: 司空和白敏中 · 查看更多 »

韦保衡

韋保衡(),唐懿宗的駙馬。 进士及第,官右拾遗。咸通十年(869年)正月,娶郭淑妃所生的女兒同昌公主为妻,懿宗賞赐宅第於--,宅第中的井栏、藥臼等均以金子打造。 韋保衡以駙馬身份權傾朝野,在皇帝面前捏造太尉萧遘的罪名,致使萧遘被贬为播州司马。郭淑妃常出入韦保衡的内宅娱饮不禁,外界謠傳韦保衡與郭淑妃通姦。咸通十一年(870年)同昌公主去世,韦保衡在向唐懿宗说是御医誤診致死,懿宗大怒,將韩宗绍及康仲殷等二十多名御醫全部誅殺,又将他们的亲族三百多人關入大牢,宰相劉瞻切言直諫,懿宗把他和親近他的官員遠貶。韋保衡後來又把與他狼狽為奸的宰相路巖貶死。 唐僖宗登基后,韦保衡的罪行被人所揭发,贬贺州(今广西贺州市)剌史,咸通十四年(873年)九月再贬崖州(今海南琼山县)澄邁令,不久賜死。.

新!!: 司空和韦保衡 · 查看更多 »

韩德让

韓德讓(),河北玉田人,辽朝权臣。.

新!!: 司空和韩德让 · 查看更多 »

韩琦

韓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大臣。南宋北伐統帥韓侂冑曾祖。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生,出身世宦之家,父韩国华累官至右谏议大夫。韩琦3岁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一甲第二名。在馆阁,同馆王拱辰、葉定基时有喧争,韩琦坐在幕室中阅卷,就像没有听见。景祐元年(1034年)九月,迁开封府推官。二年十二月,迁度支判官,授太常博士。三年八月,拜右司谏。 康定元年(1040年)官陕西帅臣,主张集中兵力进攻西夏,然而败于六盘山(宁夏隆德)下好水川(甜水河),損失一萬餘人。隔年(1042年)与范仲淹一起抗御西夏,时称“韩范”。韩琦范仲淹两人守边疆时间长,又名重一时,時边区民有歌唱:「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庆曆三年(1043年),官枢密副使。贊成范仲淹、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 嘉祐二年(1057年),蘇轍進士及第,不久就給樞密使韓琦寫信,希望得到他的提攜,這封信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 嘉祐三年(1058年),出任宰相。英宗即位后,封为魏国公。神宗赵顼即位以后,出判相州。作为元老重臣,他一直反对王安石变法,宋神宗一度有所感悟:“琦真忠臣,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而使者亦强与之。”。 熙宁八年(1075年),病死,终年67岁。贈尚書令,諡忠獻,配享英宗廟庭。后遗作编为《安阳集》。 《河朔訪古記》中记载:「按:公薨於相之府治,神宗震悼,命陪葬山陵,其家懇辭,乃命入內都知張茂則,敕葬公於安陽縣西北三十裏豐安鄉。天子禦製碑文,題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命龍圖閣學士宋敏求,即墳所書。冊賜守墳寺曰“傅孝報先之寺”雲。」——其中,“安阳县西北三十里丰安乡”即今之丰安村北的皇甫屯村,原墓因为南水北调中线占地,于2010年整体就近搬迁。.

新!!: 司空和韩琦 · 查看更多 »

韋昭度

韋昭度(),字正紀,京兆人。唐朝官员。.

新!!: 司空和韋昭度 · 查看更多 »

荡意诸

荡意诸(),'''子'''姓,'''荡'''氏,名意诸,是公孙寿的儿子,公子荡的孙子,荡虺的哥哥,宋国司城。.

新!!: 司空和荡意诸 · 查看更多 »

荀子

荀子(),名荀況,受尊稱為荀卿,因漢代人避漢宣帝劉詢的諱,又稱孫卿,中國戰國時代儒家學者和思想家,趙國人,曾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楚國蘭陵令,到趙國、秦國遊說諸侯,宣揚儒學和傳授六經,批評子思、孟子等其他儒者及墨家、道家等其他學派,有韓非、李斯等弟子,著作後世編為《荀子》一書。荀子祖述孔子,重視道德倫理,提倡仁義、禮義和忠信,集先秦禮論之大成,重視以禮修身和禮制教育。他相信性惡論,人與生俱來本無道德,若放縱情欲不加節制,將互相仇恨和鬥爭;道德價值是後天人為建構的,由聖人創造,以規範和美化人性。荀子重視人的理性和學習能力,認為善行是後天學習而得的,人人都有學習禮義的能力;君子應憑著個人修養,鍥而不捨的努力,日積月累養成美德。政治上荀子提調尊君,強調君主確立社會秩序與道德教化的作用,彰顯儒家的聖王理想與政教合一的觀念。荀子主張任用賢能,國君把政務交與大臣處理;國家要控制思想,打擊異端邪說,以法律補充禮制以維繫社會秩序。自然論方面,荀子傾向唯物主義,認為天地並無意志,不信天人感應和鬼神之說,提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荀子受譽為一代大儒,地位崇高,對後世特別是漢代的儒學思想與政治文化影響頗深,在宋、元、明三朝曾從祀於孔廟;但因其性惡論及曾抨擊孟子,自宋代以來也受不少儒者批評,被視為孔門異端和法家先驅。.

新!!: 司空和荀子 · 查看更多 »

華皎

華皎(),晉陵暨陽人《陳書·卷20·列傳第十四》:華皎,晉陵暨陽人。,南梁、南陳、後梁及北周政治人物。 華皎世代為小官,南梁時期任職比部令史;侯景之亂期間跟隨侯景的軍師王偉。陳武帝陳霸先攻打侯景,而陳蒨(即後來的陳文帝)被侯景囚禁,華皎待他很好;之後侯景被平,陳蒨擔任吳興太守,委任他為都錄事,府署衣食都交給他負責。華皎聰明,勤於文書,陳蒨平定杜龕後仍然給他人馬,繼續擔任都錄事;他也能好好治理和教養部下,當時適逢戰事完畢,百姓都陷入饑荒,華皎關懷他們,分配好糧食,於是擢升為暨陽及山陰二縣縣令。陳蒨繼位為陳文帝後,華皎除授開遠將軍、左軍將軍;到天嘉元年(560年)受封懷仁縣伯,食邑四百戶。 王琳東下攻打南陳,華皎隨同侯瑱防守。到王琳敗亡,他鎮守湓城、知江州。當時南州地方长官多由地方豪強出任,不遵守朝廷法令,陳文帝下令華皎用刑法治理;王琳麾下的將領都歸附他。天嘉三年(562年),除授假節、通直散騎常侍、仁武將軍、新州刺史,資監江州,不久陳文帝下詔命他監管尋陽、太原、高唐、南新蔡、北新蔡五郡軍事、任尋陽太守,其他依舊任職。周迪割據謀反,派遣侄子匿藏在船中,冒稱商人進入湓城打算偷襲,但被華皎發現,派人反擊,取得周迪的船隻;同年,他跟隨都督吳明徹討伐周迪,周迪被剿滅後以軍功授散騎常侍、平南將軍、臨川太守,進爵為懷仁縣開國侯,增封到五百戶,後再授使持節、湘巴等四州都督、湘州刺史。 華皎自小官起家,善於經營產業,湘川多產糧運、竹木,都上交朝廷;而脯菜、油蜜亦有營辦。他又經營礦業,製造銅鼓、生口送到京師建康。陳廢帝陳伯宗即位,華皎進號安南將軍,改封重安縣侯,食邑一千五百戶。陳文帝時期,以湘州出產杉木舟,命華皎興建大艦金翅等二百多艘戰船和水戰工具以攻入漢水峽谷。 韓子高被誣陷謀處死後,華皎感到不安,決定整治武器、聚集群眾;司徒、安成王陳頊(即後來的陳宣帝)催促他交收戰船,他都藉詞推卻。光大元年(567年),華皎秘密啟奏到廣州,陳頊假裝許可,但詔書未送出他已引北周軍隊入陳國,並和巴州刺史戴僧朔投奔後梁,士氣旺盛;又留下兒子華玄響在後梁,請求梁明帝蕭巋攻打南陳。陳廢帝下召委任吳明徹為湘州刺史,率領三萬士兵到郢州,實際打算偷襲後梁軍隊;而撫軍大將軍淳-于-量、冠武將軍楊文通、巴山太守黃法慧分散掩飾偷襲;周武帝宇文邕命衛公宇文直監督荊州總管權景宣、大將軍元定參戰;梁明帝則派遣柱國王操帶領二萬水軍在巴陵會合華皎。 當年,梁明帝授華皎司空,巴州刺史戴僧朔、衡陽內史任蠻奴、巴陵內史潘智虔、岳陽太守章昭裕、桂陽太守曹宣和湘東太錢明都是他的部下。陳廢帝下詔派司空徐度和楊文通自安成到湘東偷襲華皎,當時華皎的戰場在巴州白螺,和南陳海軍相持不下。當徐度趨向湘州,華皎率兵從巴州、郢州順風作戰。淳--量和吳明徹招募軍中小艦,賞賜金銀,叫他們先抵擋後梁艦隻,先受拍彈;不久後梁艦隻彈藥用盡,南陳軍隊即時反攻,後梁軍船全部沉沒。後梁士兵又用大船裝滿柴,乘風放火,但風勢轉向令火燒回自己,於是後梁大敗,華皎和戴僧朔不敢入巴陵,奔向江陵。 華皎一行隨同麾下百多人到達江陵,梁明帝再授他司空,封江夏郡公。至天保十年(571年),他到长安朝覲周武帝,到襄陽時向衛公宇文直說:「梁主失去江南,民少國貧。朝廷既然分封梁朝後裔,應該給養梁國,好像齊桓公救衛國、楚莊王復陳國一樣。希望周朝借來數州補助梁國。」宇文直十分同意,就派使節上呈周武帝;周武帝准許,以基州、平州、鄀州讓給後梁,往後史書便失去他的蹤影。.

新!!: 司空和華皎 · 查看更多 »

萧遘

蕭遘,字得圣,唐代兰陵人。.

新!!: 司空和萧遘 · 查看更多 »

靳準

靳準(),十六国时汉赵的大臣,官拜中护军。他的两个女儿靳月光、靳月华十分美艳,315年,汉昭武帝刘聪立月光为上皇后,月华为右皇后,之后,刘聪整日沉湎酒色。靳準官至大司空领司隶校尉,幼女又成了太子刘粲的太子妃。318年七月,刘聪去世,隐帝刘粲即位,立靳氏为皇后,立靳氏所生的儿子刘元公为皇太子。 靳准密谋废黜刘粲,首先他建议刘粲杀掉被诬以谋反的宗室大臣太宰刘景、大司马刘骥、骥母弟车骑大将军吴王刘逞、太师刘顗、大司徒齐王刘劢,起初刘粲并没有同意,由于靳皇后和她的姐姐皇太后靳月华的劝说,使刘粲给予了靳准杀伐大权。八月,屠戮宗室大臣之后,靳准杀了刘粲,并屠灭了在平阳的刘氏皇族,自立为大将军、汉天王,向晋朝称臣。九月,汉赵大将刘曜、石勒联合起兵攻打靳准。十月,刘曜在长安称帝。十二月,靳准被他的堂弟靳明、左、右车骑将军乔泰、王腾、卫将军靳康合谋杀害,平阳城破,而靳氏家族也被刘曜屠灭,刘曜仅在欲纳靳康女为妾时因靳女号泣请死才出于哀怜放过了靳康的一个儿子。.

新!!: 司空和靳準 · 查看更多 »

袁昂

袁昂(),中国南齐、南梁官员,表字千里,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县)人,袁粲从子,袁顗之子。.

新!!: 司空和袁昂 · 查看更多 »

裴寂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人,出自河东裴氏的西眷裴。唐高祖时的宰相:武德元年(618年)至六年(623年)为尚书右僕射,六年至九年(626年)正月为尚书左仆射。.

新!!: 司空和裴寂 · 查看更多 »

裴度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县(今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人,出自河东裴氏东眷裴。中晚唐時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重臣。.

新!!: 司空和裴度 · 查看更多 »

裴贽

裴贽(),字敬臣,唐朝官员,唐昭宗年间于900年-903年间为宰相。天祐二年(905年),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准备篡位,对高官实施大清洗。裴贽没有成为第一波清洗的目标,但最终还是被贬并遭赐死。.

新!!: 司空和裴贽 · 查看更多 »

褚淵

褚淵(),字彥回,河南陽翟人。父親時宋尚書左僕射褚湛之,母親郭氏,嫡母吳郡公主。褚淵歷仕宋齊兩代,他不僅是宋明帝的顧命大臣,更是蕭齊的開國元勛,他向宋明帝推薦蕭道成任要職,後又多次協助道成,令道成藉以篡宋稱帝。褚淵在宋齊皆任三公,但當時及後世都對褚淵政治上的作為有很大非議,認為他負了明帝託付,將江山拱手相讓給蕭道成。.

新!!: 司空和褚淵 · 查看更多 »

西周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指中國歷史上東遷之前的周朝。周朝是繼商朝之後的朝代,國姓為姬。原居於渭水流域。其後為逃避戎狄而遷居岐山下的周原,並於此地發展農業,建築城郭,設立官制。都豐鎬(宗周)(今陝西西安),成王五年營建雒邑(又稱成周),以此為中心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周王經常在成周駐節,但是主要活動依舊以鎬京為中心。 昭穆之世,周人加強了對東方的活動,大量活動以成周為中心。等到周幽王時,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經歷戰火的宗周宮室焚毀,周宗室在豐鎬一帶再難以立足(後來這裡由秦人奪回),周平王只得東遷至成周,史稱平王東遷。 西周從約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6年。 前770年,平王弃宗周而迁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在这期间,华夏部族集團逐步形成,成为汉民族的前身之一,周边还有夷、蛮、越、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其他部落。 以武裝封建與軍事佔領來進行東進。每有新開拓領地,須築城、建廟、立社,即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新!!: 司空和西周 · 查看更多 »

馮道

馮道(),字可道,號長樂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泊頭市交河鎮)人。生於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卒於後周顯德元年(954年)。五代时期政治家、大規模官刻儒家經籍的創始人。曾經侍奉五朝、八姓(八個家族)、十三帝,「累朝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前後為官四十多年,堪稱中國官場史上的不倒翁。.

新!!: 司空和馮道 · 查看更多 »

马景

景,五胡十六国汉国刘聪属下大臣。 护军马景兼左卫将军。310年,刘渊去世,刘聪和太子刘和争位,刘锐带领马景在单于台攻打楚王刘聪,刘聪在光极殿西室杀了刘和,抓住刘锐、呼延攸、刘乘,在交通要道上斩首并悬挂头颅。刘聪即位,马景投靠了刘聪,担任左仆射。 312年正月廿二日,刘聪封司空王育和尚书令任顗的女儿为左、右昭仪,中军大将军王彰、中书监范隆、左仆射马景三人的女儿都为夫人,右仆射朱纪的女儿为贵妃,都授予金印紫绶。十月,刘聪任命王育为太保、王彰为太尉,任顗为司徒,马景为司空,朱纪为尚书令,范隆为左仆射,呼延晏为右仆射。314年,刘聪让汝阴王刘景任太师,王育任太傅,任顗任太保,马景任大司徒,朱纪任大司空,中山王刘曜任大司马。.

新!!: 司空和马景 · 查看更多 »

高士廉

士廉名儉,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唐代開國功臣,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劢之子。.

新!!: 司空和高士廉 · 查看更多 »

高孝珩

孝珩(),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縣)人,追尊齊神武帝高歡之孙,追尊齐文襄帝高澄第二子。歷位司州牧、尚書令、司空、司徒、錄尚書、大將軍、大司馬、封廣寧王。.

新!!: 司空和高孝珩 · 查看更多 »

高乾邕

#重定向 高乾 (北魏).

新!!: 司空和高乾邕 · 查看更多 »

高桢

桢,金朝大臣。辽阳渤海人。辽朝太师高模翰五世孙。 高桢少年好学,在辽朝中进士。天祚帝天庆元年(金太祖收国二年,1116年)正月,辽裨将高永昌举兵反辽,入据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时,高桢在其军。当时金将完颜斡鲁统兵攻克辽国沈州(今辽宁省沈阳市),高永昌害怕金兵想要进攻自己,于是派遣使者奉金印银牌等假装请降,表示愿去帝号,向金称藩。当时,高桢之母在沈州,于是潜出东京降金朝,告知完颜斡鲁高永昌假装请降的情报,斡鲁于是进兵击破高永昌。高桢归顺金朝,任同知东京留守事,授猛安。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迁尚书左仆射,判广宁尹,加太子太傅。在镇八年,政令清肃,吏畏民安。金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年),加太子太师,提点河北西路钱帛事。天眷年间,任同签会宁牧,封戴国公,历任同知燕京(今北京)留守、行台平章政事、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留守。封任国公。担任中京(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大名城)留守,封河内郡王。高桢性情忠直严谨,弹劾无所畏避,主张区别流品,进善退恶,遭权贵们忌恨。贞元元年(1153年),任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后来拜司空,封代王。正隆年间,降封冀国公,六十九岁在官任上去世。.

新!!: 司空和高桢 · 查看更多 »

高歸彥

歸彥(),字仁英,南北朝北齊神武帝高歡的族弟。其父高徽與高歡舊恩甚篤,其後高歡在高徽死後贈司徒,諡號「文宣」。其兄為龍驤將軍高歸義,死後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

新!!: 司空和高歸彥 · 查看更多 »

高淹

淹(),字子邃,勃海郡蓨县(今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追尊齐神武帝高欢第四子,生母穆娘。.

新!!: 司空和高淹 · 查看更多 »

高演

#重定向 齐孝昭帝.

新!!: 司空和高演 · 查看更多 »

高昂

昂()此处从《北齐书》中华版卒年三十八。如按其他版本取卒年四十八,则高昂生于491年,比其兄高--早出生六年,不取。,字敖曹,以字行,渤海蓨縣(今河北省景縣東)人,南北朝時期東魏大將。北魏徐州刺史高-乾-之三弟。父高翼,母张氏,舅张元宾。.

新!!: 司空和高昂 · 查看更多 »

高思宗

思宗,南北朝東魏、北齐人物。高欢祖父之弟高稚的曾孫。 高思宗是高雍之子,高陀之孙,颇有武功与才干。高思宗养浩氏之子高思好为己弟。东魏武定末年,担任中軍将軍、儀同三司,官至兗州刺史,封上洛郡開国男。北齐天保元年(550年)六月,高洋封他为封上洛郡王。官至清都尹。武平元年(570年)十月,高纬任命他为司空。官至太傅,在官任上去世。其子高元海、高孝緒。.

新!!: 司空和高思宗 · 查看更多 »

高普

普,北齐皇族,表字德广,高欢族侄,平秦王高归彦侄,高归義之子。北朝齐武成帝、齐后主时尚书左仆射、尚书令。渤海郡蓨县(治今河北景县)人。.

新!!: 司空和高普 · 查看更多 »

魏徵

魏徵(),字玄成。唐巨鹿(今河北巨鹿县人,又说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諫太宗十思疏》為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

新!!: 司空和魏徵 · 查看更多 »

魏益德

魏益德(),襄陽人,南北朝时南梁、西梁政治人物。 魏益德有才幹,膽量和勇氣都異於常人,南梁時期曾從軍,以功勳官至郡守。蕭詧到襄陽時以他為府司馬,後來蕭詧投靠西魏承制就拜魏益德為將軍、大將軍。其後蕭詧稱帝建立西梁,他進封柱國、上黃縣侯,食邑千戶,並加官車騎將軍。大定二年(556年)魏益德去世,朝廷贈官司空,追晉為上黃縣公,諡忠壯。天保五年(566年),梁明帝蕭巋以他配食蕭詧宗廟。.

新!!: 司空和魏益德 · 查看更多 »

谯献之

谯献之,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皇帝李势的司空,巴西郡南充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 谯献之被成汉末主李势任命为司空。347年,桓温灭成汉,李势投降,桓温任用谯献之等人作为参佐,举拔贤能之士兵,奖掖善事,蜀地之人十分高兴,民心于是安定。谯献之的孙子譙縱在东晋官至安西参军。405年,譙縱杀死益州刺史毛璩,自称成都王,建立譙蜀。.

新!!: 司空和谯献之 · 查看更多 »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新!!: 司空和鲁国 · 查看更多 »

越勒躬

#重定向 越勒肱.

新!!: 司空和越勒躬 · 查看更多 »

趙彥深

趙彥深()本名隐,字彦渊(唐朝避李渊讳改为彦深),避北齐庙讳(高殷)以字行,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后为平原(今山东平原)人。 汉太傅趙憙之後。高祖父赵难擔任齐州清河太守,遂移居清河。彦深自幼孤贫,事母至孝。十歲時,伺候司徒崔光。崔光对宾客们说这孩子将来肯定前程远大。赵彦深性聪敏,善书计,早年为尚书令司马子如的門客,供写书,高欢在晋阳時,司马子如看中他书写无误用为书令史,推荐赵彦深擔任史官。子如擔任开府参军,再以赵彦深为水部郎。补大丞相功曹参军。高欢时期的文章多出自其手,号称敏给。 高欢死后,世子高澄委托赵彦深署理后事,封安国县伯。劝降西魏颍川守将王思政,解思政佩刀赠与彦深。高洋即位称帝,赵彦深仍旧掌管机密,进爵为安国县侯。历任秘书监、大司农。出为东南道行台尚书、徐州刺史。征为侍中,仍掌机密。 武成帝河清元年(562年),进爵安乐公。累迁尚书左仆射、齐州大中正,监国史,迁尚书令,位特进,封宜阳王,武平二年(571年)拜司空,被为祖珽所间,出为西兖州刺史。四年(573年),征为司空,转司徒。武平七年(公元576年)正月丁母忧,寻起为本官。七年六月,暴疾卒,年七十岁。 赵彦深父母赵奉伯、傅华合葬墓位于山东济南槐荫区段店镇后周王庄村,1977年村民因挖井取土挖出北齐太妃墓,出土《北齐宜阳国太妃傅华墓志铭》一方,失志盖;同墓出土《齐故使持节都督齐兖南青诸军事齐州刺史尚书左仆射司空赵公墓志铭》篆书盖石一方,失志铭。.

新!!: 司空和趙彥深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司空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范隆 (前趙)

范隆(),字玄嵩,雁門(今山西省右玉縣)人。曾任前趙尚書僕射、太尉、尚書令、中書令、司空。.

新!!: 司空和范隆 (前趙) · 查看更多 »

郎闿

郎闿(),十六国人物,后赵、冉魏大臣。 太宁(349年)十一月,石鉴即位为后赵皇帝,实行大赦。任命武兴公石闵为大将军,封为武德王;司空李农为大司马,同时统管尚书职事;任命郎闿为司空,秦州刺史刘群为尚书左仆射,侍中卢谌为中书监。次年,石闵取代后赵,恢复冉姓,建立冉魏。以郎闿为特进。永兴三年(352年)四月,魏帝冉闵准备与前燕交战,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的劝谏冉闵要等燕国骄傲懈怠,再增加兵力,加以攻击,冉闵不听。郎闿对司徒刘茂说:“陛下这次出征,定然有去无回,我们为何要坐等被杀之辱!”于是二人都自杀身亡。.

新!!: 司空和郎闿 · 查看更多 »

胡僧敬

#重定向 胡虔 (北魏).

新!!: 司空和胡僧敬 · 查看更多 »

胥臣

胥臣,中国春秋時代晋国政治家、教育家。由于封地于臼(在今山西运城),曾任司空,所以又称臼季、司空季子。 早年是公子重耳的师傅。驪姬之乱使晋国混乱,重耳开始了19年国外流亡,胥臣随同。前636年,在赵衰、狐偃、胥臣、先轸的辅佐下重耳成为国君晋文公。胥臣在城濮之战中为下军佐,立下战功,之后,递升为上军佐,与赵衰、先且居、晋襄公死于一年。胥臣还是教育家,提出了比孔子早一百多年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新!!: 司空和胥臣 · 查看更多 »

郭子仪

郭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亂等諸多亂事,歷事玄、肅、代、德四帝,封汾陽郡王,世稱郭令公。為傳說“富貴壽考”典故的主人公,頤和園長廊畫中有描繪。.

新!!: 司空和郭子仪 · 查看更多 »

郭無為

郭無為(),号抱腹山人,五代末年棣州(今山东惠民)人。 早年为道士,曾于武当山出家。后汉乾佑三年(950年),郭威出兵征讨李守贞,郭自荐于军前。郭威惊异于他对国事的见识,但是为免后汉隐帝刘承祐的猜忌,未接受郭的投奔。 其后,北汉刘承钧即位,征召郭无为为谏议大夫,不久,又以其为相,执掌国政。968年刘承钧死后,刘继恩继位,怨恨郭無為在立储问题上不曾为其出力,欲逐之,未果。同年刘继恩为侍从所杀,郭立即迎立其弟刘继元,时人多有怀疑他是幕后主使。 979年,宋太宗征北汉,郭欲降,被刘继元绞死。 G郭 W無.

新!!: 司空和郭無為 · 查看更多 »

郭袭

郭袭,辽国(契丹国)政治人物,籍贯不详。 郭袭性格端介,明晓治国之体。久在外任。辽景宗即位,召见他,奏对符合皇帝的心意,知到他可以委托政事。郭袭被任命为南院枢密使,之后加兼政事令。因为辽景宗游猎过度,郭袭上书谏阻。以苏世长劝谏唐高祖游猎,辽穆宗游猎无度不恤国事,规劝景宗。景宗看到奏疏后称善,赐他为协赞功臣,任命他为武定军节度使,不久郭袭去世。.

新!!: 司空和郭袭 · 查看更多 »

郭钊

郭钊(),唐朝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郭子仪之孙,父郭暧,母升平公主。唐代宗的外孙。 郭钊开始为太常寺奉礼郎。唐德宗时官至太子右庶子。唐宪宗时,因为身為郭贵妃的哥哥,历任邠宁节度使、司农卿。郭钊待人谦恭,不自恃自己是勋戚而骄奢淫逸。外甥唐穆宗即位后,历任河阳三城、晋绛慈隰节度使。唐敬宗时,召为兵部尚书、太常卿、司空。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南诏攻陷巂州,侵扰成都、梓州,又兼领西川节度使。他致书修好,使南诏退兵。次年,因病入朝,在途中去世。其妻是姑母长林公主的女儿沈素,生子郭仲文、郭仲武、郭仲恭、郭仲詞。 長子仲文娶扶風馬推的次女,生兩子三女,長孫名郭行章。.

新!!: 司空和郭钊 · 查看更多 »

郭殷

郭殷,十六国时后赵大臣。 319年,石勒称赵王,建立后赵政权,以郭殷为右司马。330年,石勒称帝,以郭殷为尚书。石勒之子石弘即位,郭殷为尚书右仆射。334年,郭殷奉石虎之命,郭殷入宫,废石弘为海阳王。石虎称居摄赵天王,任郭殷为司空。.

新!!: 司空和郭殷 · 查看更多 »

郑从谠

郑从谠(?《新唐书》卷六十三),字正求,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两度拜为宰相。.

新!!: 司空和郑从谠 · 查看更多 »

郑畋

郑畋(),字台文。荥阳(今属河南)人,唐末宰相。以镇压黄巢民變而知名。 鄭亞之子。会昌二年(842年)中进士,仕藩镇幕府。咸通五年(864年)进入朝廷,累次升官至中书舍人。十年,迁户部侍郎。十一年,充翰林学士。后来因错被贬为梧州刺史。 唐僖宗即位后,郑畋先官内徙郴、绛二州,后被封为右散骑常侍。乾符四年(877年),兼兵部尚书、集贤殿大学士。乾符五年(878年),因反对招安黄巢被罢官。广明元年(880年),郑畋出任凤翔节度使。同年冬,黄巢攻入长安,僖宗出逃蜀地。郑畋组织军队抗击黄巢军。中和元年(881年),郑畋败黄巢部将尚让等于龙尾陂(今陕西岐山东),又与西北诸镇约盟,号召藩镇合兵攻打长安。不久,其部将李昌言兵变,赶走了郑畋。于是郑畋被罢黜为太子少傅。二年,朝廷召郑畋至成都,复官以司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军务。三年,黄巢军从长安撤退,僖宗回到长安。时权宦田令孜及其兄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与郑畋不和,排挤郑畋,乃投其子于彭州(今四川彭县)。不久病逝。 子郑凝绩字裕圣,户部侍郎;孙郑绍余,字垂芳。女儿嫁给相如令李德休。 Category:鄭姓.

新!!: 司空和郑畋 · 查看更多 »

赵季良

赵季良(),字德彰,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梁、晋、后唐、后蜀官员,后蜀年间为宰相。.

新!!: 司空和赵季良 · 查看更多 »

赵頵

端献王赵頵(),宋朝第五代皇帝宋英宗赵曙的第四子,母亲宣仁皇后高氏,初名赵仲恪。 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宋英宗即位,赵頵自右內率府副率為博州防禦使、大寧郡公。八月,遷耀州觀察使、鄠國公。治平元年(1064年)六月,遷左衛上將軍。命給前祿。四年(1067年)正月,加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勝軍節度使,封樂安郡王。九月,加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度使,改封高密郡王。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二月,徙保信、保靜軍節度,進封嘉王。元豐三年(1080年)九月,官制行(元丰改制),換開府儀同三司,進封曹王。 赵頵端重明粹,少时好学,博通群书,书法工飞白、篆籀。宾接宫僚,年满当离去,上奏请留,很多留下至十余年。他很喜欢医书,著有《普惠集效方》,还储药来救病人。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改武昌、武安等軍,遷守太保,進封荊王,賜贊拜不名。元祐元年(1086年)二月,改武寧、鎮海等軍,遷守太傅。四月,改成德、荊南等軍,遷守太尉,真定、江陵尹。三年(1088年)七月去世,享年三十三岁,贈太師、尚書令,荊州、徐州牧,追封魏王,諡号端獻。比葬,三臨其喪。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宋徽宗即位,贈兼中書令,追封益王。 夫人王氏(1056 -1103)秦正献王王审琦玄孙女,成州团练使王克善的第六女。夫人生而端慧,不勤傅姆之教,淑慎不戏,日览图史,取古之贤妇烈女,可以为鉴者,资之以自治。事父母孝谨,友爱兄弟,施及群从,怡怡如也。年十有六,以令族淑德选为王夫人。熙宁五年,备礼娉于禁中,初封嘉国。元祐元年,王出就外第,进封潭国。元符三年,今天子嗣位,进封越国。崇宁二年五月十一日,薨于亲贤之第,享年四十七。赠魏越国夫人。 赵頵生十子:.

新!!: 司空和赵頵 · 查看更多 »

赵颢

吴荣王赵颢()字仲明,宋朝第五代皇帝宋英宗赵曙的第二子,母亲宣仁皇后高氏,初名赵仲糺。 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宋英宗即位,赵颢自右內率府副率為和州防禦使、樂安郡公。八月,遷明州觀察使,封祁國公。治平元年(1064年)六月,加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保寧軍節度使,封東陽郡王。三年(1066年),出阁。四年(1067年)正月,加檢校太尉、武昌武安等軍節度,進封昌王。九月,徙泰寧、鎮海軍節度,進封岐王。 赵颢有天资,好学,每学完一经,就赐给讲读官以器币服马。书法工飞白体,善于射箭,好图书,博求善本。宋神宗嘉赏他,每得一部稀有书籍,亟派使者快马送给他看。赵颢受母亲宠爱,反对王安石变法,当时太皇太后曹氏和高太后当着宋神宗的面,批评青苗法,赵颢附和。宋神宗说:“我败坏天下,汝自当之!”赵颢害怕,哭着说“何至是也。”熙宁七年(1074年)上元节,赵颢违制将王安石骑马引入宣德门,结果岐王被送交开封府处理,王安石在四月被迫离职。开封府尹蔡确将赵颢无罪释放。 元豐三年(1080年)九月,官制行(元丰改制),換開府儀同三司。遷守司空,進封雍王。屡请居外,高太后不准。宋神宗病重时,赵颢一度觊觎皇位,大臣王珪、章惇主张立皇子,蔡确、邢恕得知高太后也想立幼君,也支持皇子赵煦,赵颢只得退出皇位竞争。 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赵煦即位,改赵颢成德、橫海軍,遷守太保、真定尹,進封楊王,賜贊拜不名。十二月,改永興、鳳翔等軍,遷守太傅,加京兆、鳳翔尹。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遷守太尉,雍州、鳳翔牧。赐咸宜坊第一区,榜为“亲贤”,与弟赵頵宅邸相对。皇帝车驾偕三宫临幸赵颢王府,留宴一整天。 三年(1088年)八月,赵颢進封徐王。四年(1089年)九月,賜詔書不名。七年(1092年)十一月,赐剑履上殿。八年(1093年),宣仁太后病危时,赵颢天天探视。九年(1094年)三月,宣仁太后祔庙,遷赵颢守太師,進封冀王。紹聖二年(1095年)九月,賜入朝不趨。十月,改淮南、荊南、揚州、荊州牧,進封楚王。三年(1096年)赵颢病危,宋哲宗亲自带医生探望。九月去世,享年四十七岁,辍朝五日,贈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冀州牧,追封燕王,諡号榮。比葬,四臨其喪,陪葬永厚陵。元符三年(1100年)三月,宋徽宗即位,進封吳王。.

新!!: 司空和赵颢 · 查看更多 »

赵贵

赵贵(),字--,天水郡南安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官拜太保、大宗伯,封南阳郡公。北周时为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

新!!: 司空和赵贵 · 查看更多 »

赵肃 (成汉)

赵肃(生卒年不詳),十六国成汉官员,原为天水(今甘肃省天水市)等六郡大姓之一。 晋惠帝元康八年(298),赵肃和李特等一起率流民入蜀。李特自称镇北大将军。其子李雄建大成政权,以赵肃为腹心之臣。晏平五年(310年),赵肃为司空。次年,李雄母太后罗氏去世,李雄信巫师之言,想要不葬母亲,赵肃力谏劝阻。.

新!!: 司空和赵肃 (成汉) · 查看更多 »

閻立德

閻立德(),唐代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家。名阎让,字立德,以字行。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於工程家庭,祖父阎庆,北周少司空、上柱国、宁州大总管、大安郡公。父亲閻毗,隋将作少匠、殿内少监、石保县公。閻立本之兄,善長書畫、工藝及建築工程。唐高祖武德中期,奉旨作袞、冕、大裘、六服、腰輿、馓、扇,皆得其妙。唐太宗請他作《玉華宮圖》,得到賞識,官至工部尚書,唐高宗顯慶元年卒於任上。.

新!!: 司空和閻立德 · 查看更多 »

薛居正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名臣、史学家。.

新!!: 司空和薛居正 · 查看更多 »

薛修義

薛修義(),字修义,一字公让,河東郡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祖籍河東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北魏、東魏、北齐官员。.

新!!: 司空和薛修義 · 查看更多 »

薛贻矩

薛贻矩(《大梁故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充诸道盐铁转运等使判建昌宫事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食实封一百户赠侍中薛公墓志铭并序》《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字熙用,一字式瞻,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旧五代史》卷一十八中国唐朝及随后的后梁官员,在后梁为宰相。.

新!!: 司空和薛贻矩 · 查看更多 »

邢抱质

邢抱质,辽朝(契丹)政治人物,应州人,辽圣宗时南府宰相。 邢抱质是南院枢密使邢抱朴的弟弟。幼年时和兄长一起跟着母亲陈氏学习经学,长大后以儒术著称。辽圣宗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以南府宰相知南院枢密使事。次年,为大同军节度使。开泰二年(1013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兼侍中。.

新!!: 司空和邢抱质 · 查看更多 »

蔡京

蔡京(),字元長。北宋興化仙遊(今属福建)人。北宋時期書法家,先后四次任宰相,掌权共达十七年之久。蔡京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之一,穷奢無能、貪腐保守,直接导致北宋王朝的衰败。.

新!!: 司空和蔡京 · 查看更多 »

金祚

金祚(),字神敬,安定郡人《北齊書·卷二七·補列傳第十九》:金祚,字神敬,安定人也。性驍雄,尚氣任俠。魏正光中,隴右賊起,詔雍州刺史元猛討之,召募狼家,以為軍導,祚應選。《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金祚,字神敬,安定人也。性驍雄,尚氣俠。,北魏、西魏、東魏與北齊官员。 金祚個性勇猛威武,崇尚俠義氣慨。北魏正光年間六鎮之亂,朝廷下詔雍州刺史元猛討伐,元猛招募軍導,他獲選。之後他以軍功累遷太中大夫,屬元天穆麾下平定邢杲,再升任龍驤將軍、靈州刺史和涇州、岐州刺史《北齊書·卷二七·補列傳第十九》:以軍功累遷龍驤將軍、靈州刺史。高祖舉義,爾朱天光率關右之眾與仲遠等北抗義師。天光留祚東秦,總督三州,鎮靜二州。天光敗,歸高祖,除車騎大將軍。《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魏末,以軍功至太中大夫,隨元天穆討平邢杲。曆涇、岐二州刺史。後大行台賀拔岳表授東雍州刺史,令討仇池氏楊紹先於百頃。未還,岳為侯莫陳悅所殺。祚克仇池還,莫知所歸。俄而神武遣行台侯景慰諭,祚遂解甲而還,封安定縣公。。高歡舉事抵抗爾朱天光,爾朱天光帶領爾朱仲遠關右部眾抵抗,而金祚留在東秦,爾朱天光失敗後曾一度歸附高歡,授官車騎大將軍。大行台賀拔岳推薦他擔任東雍州刺史,命令他在百頃攻打仇池楊紹先,惟賀拔岳在他未回來時就被所殺。金祚打敗仇池後曾不知去向,高歡派侯景慰諭他才回來,封爵安定縣公。 其後他隨魏孝武帝到鄴城,宇文泰授他官為兗州刺史,歷任太僕卿、衛尉卿,不久除授東北道大都督、晉州刺史,入據東雍州,遭尉景打敗,金祚投降東魏。邙山之戰,他擔任大都督擊敗西魏,除授華州刺史,到北齊建立後加開府儀同三司,封爵臨濟縣子,逝世後贈官司空公。.

新!!: 司空和金祚 · 查看更多 »

金朝

金朝,国号大金(女真文: ;1122年-1234年),是中國歷史上由女真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女真人原為遼朝的藩屬,女真人首領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統一女真諸部後,1115年於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建都立國。大金立國後,與北宋定「海上之盟」向遼朝宣戰,於1125年灭辽,然北宋两次战辽皆败,金隨即撕毀與北宋之約,兩次南下中原,於1127年灭北宋。迁都中都時,領有華北地區以及秦嶺、淮河以北的華中地區,使南宋、西夏與漠北塔塔兒、克烈等政权和部落臣服而稱霸東亞。金朝佔領華北中原,因此以中國正統王朝自居。因其滅北宋,金朝從意識形態上認為宋朝正朔已亡,不承認南宋為正統,並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取生自宋朝「火」德的「土」德為王朝德運。 金世宗與金章宗時期,金朝政治文化達到最高峰,然而在金章宗中後期逐漸走下坡。金軍的戰鬥力持續下降,即使統治者施以豐厚兵餉也無法遏止。女真人與漢族的關係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合適的道路。金帝完顏永濟與金宣宗時期,金朝受到北方新興大蒙古國的大舉南侵,內部也昏庸內鬥,河北、山東一帶民變不斷,最終被迫南迁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後為了恢復勢力又與西夏、南宋交戰,彼此消耗實力。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夾擊之下滅亡。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以“大金”為國號,望其永遠不變不壞也。一说女真兴起于金水,故国号名金,在部份文献中,“金源”因此成為金朝的代稱,現代學者研究指出,「金」實為女真的漢譯,大金國意同「女真國」。 金朝作為女真族所建的新興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質濃厚。初期採取貴族合議的勃極烈制度。而後吸收遼朝與宋朝制度後,逐漸由二元政治走向單一漢法制度,使金朝的政治機制得以精簡而強大。軍事方面採行軍民合一的猛安謀克制度,其鐵騎兵與火器精銳,先後打敗許多強國。經濟方面大多繼承自宋朝,陶瓷業與煉鐵業興盛,對外貿易的榷場掌控西夏的經濟命脈。女真貴族大肆占領華北田地,奴役漢族,使得雙方的衝突加劇。當金朝國勢衰退時,漢族紛紛揭竿而起。 金朝在思想文化方面也逐漸趨向漢化,中期以後女真年輕人改漢姓、著漢服的現象普遍,金廷屢禁不止。金世宗積極倡導學習女真字、女真語,但仍無法挽回女真漢化的趨勢。雜劇與戲曲在金朝得到相當的發展,已盛行以雜劇的形式作戲。金代院本的發展,為後來元曲的雜劇打下了基礎。醫學與數學都有長足的發展,金元四大家的學說為中醫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天元術的精進與《重修大明曆》的修編為後來元朝數學帶來重要的影響。.

新!!: 司空和金朝 · 查看更多 »

蕭宏

萧宏(),字宣达,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武进县西北),梁武帝的六弟。封临川王。 官至侍中、太尉。担任扬州刺史二十年。天监四年(505年)十月,统率兵马征北魏,兵器精良,“所领皆器械精新,军容甚盛,北人以为百数十年所未之有。”,蕭宏大軍進抵洛口(今安徽怀远附近),和陈伯之对恃,五年二月,梁徐州刺史昌义之与陈伯之战于梁城(安徽省壽縣東南),昌义之败走。萧宏叫秘书丘迟写信给陈伯之,请他反正归来。天監五年三月,陈伯之投降。南梁攻克梁城。北魏邢巒渡淮河,跟中山王元英會師,共擊梁城。蕭宏大為恐懼,打算班師。九月二十七日夜晚,洛口狂風暴雨,萧宏临阵脱逃,梁军将士寻统帅不见,“弃甲投戈,填满水陆,捐弃病者,强壮仅得脱身。”钟离一战,南梁大败,危急之刻,梁武帝派韋叡與曹景宗率軍馳援,梁軍藉淮水暴漲之利,以水軍優勢搭配火攻,擊敗北魏大軍。 萧宏为人怯懦贪鄙,奢侈无度,暴敛无厌。家中库房百间,藏钱三亿余。梁武帝最初以为萧宏私藏兵器,亲自探访。萧宏很害怕,梁武帝更加怀疑。后来,梁武帝一看是钱,大喜,对萧宏开玩笑说:“阿六,你很会过日子啊。”(阿六,汝生活大可。)乃更剧饮至夜,举烛而还。兄弟俩更加和睦。蕭宏与侄女永兴公主通奸,计划杀死梁武帝,立永兴公主为皇后。事情败露后,永兴公主、蕭宏先后惊惧而死。梁武帝为了皇室形象和和睦,依然赠蕭宏侍中、大将军、扬州牧,谥号靖惠。《梁書》依照南梁官方记载,将蕭宏写成宽和笃厚的长者。《南史》综合各方面史料,写出了蕭宏的怯懦贪鄙。.

新!!: 司空和蕭宏 · 查看更多 »

蕭岌

東平孝王蕭岌(),梁宣帝蕭--第六子,梁明帝蕭巋之弟。封東平王。 蕭岑秉性淳和,幼而好學。梁明帝在位期间,蕭岑官至侍中、中衛將軍。天保五年(566年),蕭岑去世,追赠侍中、司空,諡曰孝王。.

新!!: 司空和蕭岌 · 查看更多 »

蕭嶷

豫章文獻王蕭嶷(),字宣儼,中國南北朝時期南齊高帝蕭道成第二子,齊武帝蕭賾之弟。生母高昭皇后劉智容。.

新!!: 司空和蕭嶷 · 查看更多 »

蕭倣 (唐朝)

蕭倣(),字思道,封蘭陵郡侯,唐朝官员,唐僖宗年间曾任宰相。.

新!!: 司空和蕭倣 (唐朝) · 查看更多 »

蕭綜

萧综(),字世谦,梁武帝蕭衍第二子〔繼子〕,母为吴淑媛。为萧宝卷遗腹子。.

新!!: 司空和蕭綜 · 查看更多 »

蕭瑀

蕭瑀,字時文,南朝梁明帝蕭巋和皇后张氏之子。.

新!!: 司空和蕭瑀 · 查看更多 »

蕭道成

帝萧道成(),字绍伯,南北朝時代南齊开国皇帝。.

新!!: 司空和蕭道成 · 查看更多 »

蕭恪

蕭恪(),字敬则,梁武帝萧衍弟弟南平元襄王萧伟的世子。袭封南平王。.

新!!: 司空和蕭恪 · 查看更多 »

蕭會理

蕭會理(),字長才,南梁南康简王蕭绩長子,梁武帝蕭衍之孫。 中大通元年(529年),蕭绩去世,蕭會理當時才十一岁。後襲封南康王。蕭會理很受祖父的寵愛,衣服礼秩与始封王相同。中大通五年(533年),出任轻车将军、湘州刺史,又领石头戍军事。後改任侍中。大同七年五月癸己(541年7月1日),兼任领军将军。不久,改任宣惠将军、丹阳尹,置佐史。後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兗、北兗、北徐、青、冀、谯、东徐七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兗州刺史。太清元年(547年),督众军北伐,到達彭城後,被魏軍擊败,退归本镇。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圍攻京城建康,蕭會理領軍入援,在路上擊敗了準備前去響應蕭正德的封山侯蕭正表。太清三年(549年),蕭會理尚未到達建康時,建康已被侯景攻陷。侯景派遣前任临江太守董绍先拿梁武帝的手敕召見蕭会理,蕭会理的僚佐都劝他距絕董绍先。蕭会理沒有聽勸,前往建康。 太清三年六月丙戌(549年7月12日),出任司空。七月庚午(8月25日),兼任尚书令。蕭會理雖身在侯景的手中,卻與西乡侯蕭劝等暗中布置腹心,结交壮士,伺機匡复。大宝元年(550年),范阳人前江都令祖皓斩殺南兗州刺史董绍先,据广陵起兵反抗侯景,以蕭会理为内应。祖皓兵敗後,蕭會理被免官,但仍以白衣领尚书令。這年冬天,侯景前往晋熙,蕭會理与柳敬礼謀劃起兵,結果失敗。十月壬寅(11月20日),蕭會理被侯景所殺。蕭會理之弟祁阳侯蕭通理也同時被殺。.

新!!: 司空和蕭會理 · 查看更多 »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唐太宗、唐高宗时的宰相:贞观元年(627年)七月至二年(628年)正月为尚书右仆射,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646年)四月为侍中,二十二年(648年)正月至二十三年(649年)六月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二十三年六月至显庆四年(659年)四月,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新!!: 司空和长孙无忌 · 查看更多 »

苏禹珪

#重定向 蘇禹珪.

新!!: 司空和苏禹珪 · 查看更多 »

苏逢吉

苏逢吉(),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後漢高祖称帝后以节度判官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為宰相)。.

新!!: 司空和苏逢吉 · 查看更多 »

若干惠

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

新!!: 司空和若干惠 · 查看更多 »

苻菁

苻菁(),表字不詳,略陽臨渭(今甘肅秦安)氐族人。十六國時期前秦將領、宗室。景明帝苻健侄兒,官至太尉。後在苻健患病時發動政變,意圖殺太子自立但失敗並遭處死。.

新!!: 司空和苻菁 · 查看更多 »

陳牧

陳牧,中国新朝末年农民起义武将,平林軍頭領,後为更始帝劉玄重臣。荊州南陽郡平林县人。 地皇三年(22年),陳牧和同乡廖湛共集兵千余人,号「平林軍」,与王匡的新市軍呼应。当時,劉玄在安集掾加入平林軍。和劉縯率领的舂陵軍联合進軍宛城,联合軍在南陽郡育陽县小長安聚大战新朝前隊大夫(新制南陽太守)甄阜、屬正(新制都尉)梁丘賜,新军敗北。地皇四年(23年)正月,和王常率领的下江軍合流,泚水之战討取甄阜、梁丘賜。南陽士大夫(舂陵諸将)和王常推举劉縯为主,陳牧和其他他諸将擁立平林軍出身劉玄为天子。劉縯为了避免分裂,让劉玄登基。更始元年(23年)二月,劉玄即位为更始帝,陳牧被任命为大司空。更始二年(24年)二月,劉玄遷都長安,陳牧封为陰平王。更始三年(25年),赤眉軍西進長安,陳牧被更始帝指派和同僚王匡、成丹、趙萌一起駐屯京兆尹新丰,以備敌军。長安城内張卬发动兵変,更始帝逃亡新丰。更始帝猜疑心起,对外戚趙萌以外的新丰諸将都怀疑是張卬一党。召陳牧、成丹入见,将二人誅殺。驚恐的王匡投奔長安張卬。史書并没有記述陳牧、成丹和張卬勾通,应是無罪被殺。重臣被杀,主君更始帝自取灭亡。.

新!!: 司空和陳牧 · 查看更多 »

陳頊

#重定向 陈宣帝.

新!!: 司空和陳頊 · 查看更多 »

陸定國

陆定国(),代郡(今山西省大同市)人,中国南北朝北魏政治人物,魏献文帝时司空、侍中。代郡(治今山西大同)人。鲜卑族。 父亲平原王陆丽为魏文成帝功臣,恩宠无比。陆丽两个妻子,长妻杜氏,次妻张氏。长子陆定国,杜氏所生;次子陆睿,张氏所生。陆定国在襁抱,文成帝到他家,诏养于宫内,常伴同太子拓跋弘起居游乐。六岁时,为中庶子。魏献文帝即位,拜散骑常侍,特赐封东郡王。陆定国以承父爵,辞让,献文帝不许。于是以父爵让给弟弟陆睿,转任侍中、仪曹尚书、殿中尚书。每逢御驾亲征,常以陆定国总理行台事务,录都曹事。超迁司空。陆定国恃宠,以不守法度,延兴五年(475年),免官爵为兵。魏孝文帝太和初年复除侍中、镇南将军、秦益二州刺史,恢复王爵。太和八年(484年),卒于州刺史任。赠以本官,谥庄王。.

新!!: 司空和陸定國 · 查看更多 »

陈霸先

陳武帝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人,南北朝時代陳朝開國皇帝。原是南梁的著名軍事將領。557年接受梁敬帝的禪位建立陳朝,557年至559年在位。死後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新!!: 司空和陈霸先 · 查看更多 »

陆腾

陆腾(),字显圣。代人,北魏东平王陆俟玄孙,陆旭之子。 先世为鲜卑步六孤氏,后改姓陆姓。少年时慷慨有大节。在北魏末年,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从尔朱荣平葛荣,以功赐清河县伯,娶东莱王元贵平之女安平公主,转任通直散骑常侍。魏孝武帝元修西迁,陆腾受命到青州,于是留在邺城。东魏兴和初年,为征西将军、阳城郡守。西魏大统九年(543年),西魏攻破阳城,陆腾为宇文泰所俘,因谙悉东州人物时事,被任为帐内大都督。转任武卫将军。陆腾善于运用各种战术。安康人黄众宝聚众作乱,围攻东梁州,城内粮绝,派陆腾率兵解危,大获全胜,拜为龙州刺史,破境内李广嗣等坞堡。陆腾受宇文泰信重。西魏末年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转任江州刺史,击破木笼僚。前后破平诸敌,积功甚多。周武帝保定初年,为隆州总管,多次击破蛮、僚诸部。天和年间,随宇文宪入蜀,转任江陵总管,与南陈作战,陆腾奋击,击退陈兵,以功加上柱国,进爵上庸郡公。官至大司空。镇守泾州。宣政元年(578年)陆腾卒。谥号定。其子陆玄、陆逸、定陵怀公陆融、陆冰。.

新!!: 司空和陆腾 · 查看更多 »

柳璨

柳璨(),字炤之,河東郡(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朝末年大臣、文學家及史學家。.

新!!: 司空和柳璨 · 查看更多 »

林士弘

林士弘(),,祖籍福建莆田,祖林英,由莆田北螺村移居洪州鄱陽。饒州鄱阳县(今江西鄱阳县)人,隋末唐初地方割据势力之一。 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5年)随同乡操师乞率众起兵,攻占豫章郡城,师乞战死后他统率义军大败隋军于鄱阳湖,杀隋将刘子翊,发展到十多万人,遂攻占虔州(在今江西省赣州市境),林士弘称南越王或楚帝,并用延康或太平为年号;其势力最强时领土由江西九江至广东广州。至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战败,退保安成(今江西安福东南)山洞,不久病亡。.

新!!: 司空和林士弘 · 查看更多 »

李㥽

李㥽(),唐朝皇子,是唐宪宗李纯第二十子,生母不详。 其父唐宪宗在820年逝世。历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朝后,直到咸通三年(862年),李㥽才被侄子唐懿宗封为荣王。广明元年(880年)八月十九日,授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十月初九日,李㥽去世。其子李令平嗣王。.

新!!: 司空和李㥽 · 查看更多 »

李孝恭

李孝恭(),唐高祖李淵從姪,唐初宗室名將,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二。.

新!!: 司空和李孝恭 · 查看更多 »

李守禮

李守禮(),唐朝章懷太子李賢次子,母张良娣。唐朝宗室,官员。.

新!!: 司空和李守禮 · 查看更多 »

李世勣

李世勣(,“勣”是“绩”的异体字),原名徐世勣,或作世績,字懋功,亦作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朝廷倚之為長城。.

新!!: 司空和李世勣 · 查看更多 »

李弼

李弼可以指:.

新!!: 司空和李弼 · 查看更多 »

李德固

李德固,金朝大臣。海陵王完颜亮时平章政事。 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李德固为参知政事。皇统七年(1147年),升任为尚书右丞。完颜亮天德四年(1152年),升任为为平章政事。贞元元年(1153年),拜司空。.

新!!: 司空和李德固 · 查看更多 »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饒,趙州贊皇縣(今属河北省)人,唐朝宰相、詩人,爵至衛國公,因此又號李衛公。唐憲宗元和宰相李吉甫之子。中晚唐牛李党争中李党的領袖人物。.

新!!: 司空和李德裕 · 查看更多 »

李元名

李元名(),唐朝皇子,高祖李淵第十八子。.

新!!: 司空和李元名 · 查看更多 »

李元吉

李元吉(),又名劼,小字三胡,中国唐朝唐高祖的第四子,也是嫡四子。死于玄武门之变。.

新!!: 司空和李元吉 · 查看更多 »

李光弼

李光弼(),中国唐代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契丹族人,唐朝著名将领。.

新!!: 司空和李光弼 · 查看更多 »

李克用

李克用(),字翼圣,神武川之新城(今山西雁门)人,後唐莊宗李存勗之父,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受唐朝天子賜李姓。綽號鴉兒、三郎、獨眼龍、飛虎子,沙陀族人,唐大中十年(856年)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門北部)。是中國唐朝末年最強大的藩鎮節度使之一,後受唐封為晉王。后唐建立後,尊稱其為後唐太祖武皇帝。.

新!!: 司空和李克用 · 查看更多 »

李国綸

#重定向 李国纶.

新!!: 司空和李国綸 · 查看更多 »

李玄霸

李玄霸,又稱李元霸(),字大德,李淵第三子,獲封為衛懷王。隋朝大業十年(614年)逝世,傳因意外落马而亡,得年十六,並無兒女。《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卫怀王玄霸字大德。幼辩惠。隋大业十年薨,年十六,无子。武德元年,追王及谥,又赠秦州总管、司空。後來以其二哥秦王李世民第四子李泰做其後嗣。李世民继位为唐太宗后,李泰作为皇子回归本宗,改封为越王,唐太宗改以西平王李瓊之子李保定過繼為李玄霸的後嗣,李保定死而無子,玄霸這一支的封國也就正式被削除了。.

新!!: 司空和李玄霸 · 查看更多 »

李神符

李神符,字神符,唐高祖李渊的八叔李亮的儿子。淮安王李神通之弟。唐朝宗室,封襄邑郡王,谥曰恭。.

新!!: 司空和李神符 · 查看更多 »

李神通

李神通,名寿,以字行。為唐高祖李淵之從父弟。唐朝初年大臣。.

新!!: 司空和李神通 · 查看更多 »

李福 (赵王)

李福(),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子,字祐,为李世民与楊妃所生。 639年,封趙王,过继给伯父隐太子李建成为後。644年,授秦州都督,实封八百户。649年,加右衛大将軍,累授梁州都督。咸亨元年(670年)在梁州官邸病故,享年37岁。其兄唐高宗贈其为司空、并州都督,陪葬昭陵。 其妻宇文修多羅,字普明,宇文士及之女,660年5月3日去世。李福四子赠建平王李胤(死于李福生前)、嗣赵王李穆、信都郡公李泽、邯郸公李恭,后皆无嗣。神龍初年,唐中宗以蒋王李惲之孫李思順过继到李穆一系,为趙王之嗣。.

新!!: 司空和李福 (赵王) · 查看更多 »

李穆 (北朝)

#重定向 李穆 (申国公).

新!!: 司空和李穆 (北朝) · 查看更多 »

李穀

李穀(),字惟珍,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 身長八尺,進士出身,任華、泰二州從事。后晋天福年间,擔任监察御史,历任开封府太常丞、虞部员外郎、吏部郎中等。开运元年(944年),随晋帝征契丹,任枢密直学士,加给事中。开运二年(945年),出任磁州刺史、北面水陆转运使。后汉初,任左散骑常侍。后周广顺初年,加户部侍郎。不久任中书侍郎、平章事。广顺二年为东京留守,掌开封府事。显德元年,加封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后从周世宗征太原,师还,晋升司空、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显德二年,以李穀为淮南道行营前军都部署。建隆元年卒,赠侍中。.

新!!: 司空和李穀 · 查看更多 »

李紘

李纮(),唐朝皇子,是唐顺宗李诵的第十七子,生母不详。 生年没有记载。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纮被父亲唐顺宗封为抚王,咸通四年(863年),册拜司空。咸通五年(864年),册拜司徒。乾符三年(876年),册拜太尉,六月,李纮去世。.

新!!: 司空和李紘 · 查看更多 »

李绾

李绾(),唐朝皇子,本名李浥,是唐顺宗李诵的第十五子,生母庄宪皇后。 生年不详,同母兄唐宪宗生于778年,当在之后。贞元四年(788年),李绾被祖父唐德宗封为河东郡王,授光禄卿。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绾被父亲唐顺宗封为福王,任魏博节度大使。咸通元年(860年),册拜司空。咸通二年(861年),李绾去世。.

新!!: 司空和李绾 · 查看更多 »

李翰

李翰可以指:.

新!!: 司空和李翰 · 查看更多 »

李璜 (成汉)

李璜(),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成汉大臣。 303年,晋朝派荆州刺史宗岱、建平郡太守孙阜带领三万水军去救罗尚。宗岱让孙阜为前锋,迫近德阳。李特派李荡和蜀郡太守李璜一起与德阳太守任臧共同抗拒宗岱、孙阜。304年十月,李雄即位为成都王,改年号为建兴。让李骧担任太傅,李始担任太保,李离任太尉,李云任司徒,李璜任司空,李国任太宰,阎式任尚书令,杨褒任仆射。李雄因李国、李离有智慧谋略,所有事情都必定找他们咨询后再办,李国、李离也愈发谨慎。307年,秦州流民邓定、訇氐等人占据成固,抢掠汉中,梁州刺史张殷派巴西郡太守张燕讨伐。李雄派太尉李离、司徒李云、司空李璜率军二万去救援邓定,把张燕打得惨败,张殷和汉中太守杜孟治弃城逃走。十几天后,李离等人带兵回师,将汉中百姓全部迁徙到蜀地。309年,天水人訇琦等人杀了李离和尚书令阎式,献出梓潼向罗尚投降。李雄派太傅李骧、司徒李云、司空李璜攻打梓潼,没有成功,李云、李璜战死。.

新!!: 司空和李璜 (成汉) · 查看更多 »

李让夷

李讓夷(?),字達心,唐朝官员,唐武宗年间任宰相,唐宣宗年间也短期任相。.

新!!: 司空和李让夷 · 查看更多 »

李抱玉

李抱玉(),河西武威(甘肃武威)人。本名安重璋,唐肃宗赐姓李氏,唐玄宗為其改名抱玉。.

新!!: 司空和李抱玉 · 查看更多 »

李恪 (吴王)

李恪(),字厶,中国唐朝太宗第三子,隋炀帝的女兒杨妃所生。同母弟蜀王李愔。.

新!!: 司空和李恪 (吴王) · 查看更多 »

李恽 (北汉)

李恽,五代十国时后汉、北汉大臣,字孟深,汴州阳武(今河南市原阳县)人。 汉隐帝乾祐初年中进士,客游岚州。当时世祖刘崇即位,任命他为州从事,后来晋升知制诰、翰林学士。他历仕北汉睿宗父子,官至守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当时他的父母在故乡里,他不知生死,李恽经常伤心,以弈棋饮酒为务,政事多废。英武帝刘继元多次切责,李恽无悔改之意。后来他和和尚下围棋,英武帝命近侍取棋具焚烧了,李恽依然恬然,还诣谢英武帝。次日再造新棋,弈棋入股。宋朝大军克太原府,灭北汉,李恽投降,为北宋殿中监,始知母亡,求朝廷允许自己服丧,宋太宗不许。出知广州,迁司农卿,转任许州、孟州。因为脚病求辞官,改任忠武军节度使行军司马。端拱元年(988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岁。.

新!!: 司空和李恽 (北汉) · 查看更多 »

李恽 (蒋王)

李惲(),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生母王氏。.

新!!: 司空和李恽 (蒋王) · 查看更多 »

李洪 (前燕)

#重定向 李洪 (十六国).

新!!: 司空和李洪 (前燕) · 查看更多 »

李成器

#重定向 李憲 (讓皇帝).

新!!: 司空和李成器 · 查看更多 »

李昊

李昊(约893年-约965年),字穹佐,自称唐相李绅之后,生于关中(今陕西一带),五代时期后蜀大臣。.

新!!: 司空和李昊 · 查看更多 »

李昉

李昉(),字明遠,深州饒陽人(今屬河北)。五代後漢乾祐年進士。.

新!!: 司空和李昉 · 查看更多 »

条枚

#重定向 冉魏#大臣.

新!!: 司空和条枚 · 查看更多 »

杨国忠

楊國忠(),本名楊釗,唐玄宗賜名「國忠」,蒲州永乐(在今山西省永济市和芮城县)人,是與唐玄宗貴妃楊太真同一個曾祖父(另一說同一個祖父)的堂兄,因而受到玄宗重用,成為宰輔。番將安祿山、史思明以「誅國忠、清君側」為名,發動安史之亂,士兵恨之入骨,馬嵬之變中被士兵寸斬而亡。.

新!!: 司空和杨国忠 · 查看更多 »

杨雄 (隋)

#重定向 杨雄 (观王).

新!!: 司空和杨雄 (隋) · 查看更多 »

杜如晦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奪取政權、開創貞觀之治中的主要謀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与房玄龄人称“房谋杜断”。 唐太宗时的宰相:贞观二年(628年)正月至三年(629年)二月为侍中,三年二月至十二月为尚书右仆射。.

新!!: 司空和杜如晦 · 查看更多 »

杜元寶

杜元宝(),魏郡邺县(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人,北魏的外戚,密皇后杜氏(魏太武帝的生母)、杜超的堂侄,杜遺的长子。 興安元年(452年)十二月丁巳,魏文成帝以樂陵王周忸為太尉,平原王陸麗為司徒,鎮西將軍杜元寶為司空。杜元宝弟杜胤宝,官至司隶校尉。興安二年(453年)正月辛巳,司空杜元寶進爵為京兆王,受封回来后,父亲杜遗去世,第二天应当入宫拜谢皇帝,杜元宝想要上表告知。魏文成帝不知道杜遗去世,怪其迟到,召他入宫。杜元宝将入宫,有人阻止他:“应该以家中有丧事自辞。”杜元宝不从,于是冒哀入宫。二月己未,司空、京兆王杜元寶謀反,伏誅。亲从都被斩杀,只有杜元宝子杜世衡逃免。后来杜世衡袭杜遗公爵。.

新!!: 司空和杜元寶 · 查看更多 »

杜文秀

杜文秀(),本名楊秀,字雲煥,號百香,回族,大清雲南省永昌府治保山縣金鸡村人,清朝雲南回變首领,領導了清末的雲南回族穆斯林起义。.

新!!: 司空和杜文秀 · 查看更多 »

杜悰

杜悰(),杜佑之孫,封爵邠国公,與李商隱是表兄弟,杜牧的堂兄。 父杜式方是杜佑次子,以門蔭入仕。元和九年娶唐憲宗第十一女岐陽公主為妻,授予從四品上階的殿中少監,加封銀青光祿大夫銜。長慶五年(826年),公主隨駙馬澧州刺史杜悰居澧州三年。開成初年,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會昌初年,詔拜檢校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咸通年間第二度入相。游走在李宗闵、李德裕之间,《资治通鉴》称他为“宗闵党也”,宋代孫光憲又言:“无他才,未尝延接寒素,甘食窃位而已”。.

新!!: 司空和杜悰 · 查看更多 »

楊津

楊津(),字汝問,山東青州府諸城縣人,匠籍,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新!!: 司空和楊津 · 查看更多 »

檀道济

檀道济(),祖籍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南朝宋之名将,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檀韶、檀祗之弟。東晉末年及南朝宋初年將領,曾參與討伐盧循,滅後秦及元嘉北伐等戰役,既是開國元勳,亦屢立功勳,卻引來宰相劉義康與宋文帝的猜忌,最終被兩人下令誅殺。.

新!!: 司空和檀道济 · 查看更多 »

武三思

武三思(),唐朝并州文水人。武則天的姪子,武元庆之子,初封梁王。死於重俊之變。.

新!!: 司空和武三思 · 查看更多 »

殷开山

殷開山,名嶠,字開山,以字行,雍州鄠县(今陕西省户县)人。初唐军事人物,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新!!: 司空和殷开山 · 查看更多 »

段韶

段韶(),字孝先,小名铁伐,武威郡姑臧县人,东魏、北齐官员,高欢夫人娄昭君的外甥。.

新!!: 司空和段韶 · 查看更多 »

段正严

#重定向 段和誉.

新!!: 司空和段正严 · 查看更多 »

母弟须

母弟须(),'''子'''姓,名须,又称司城须,是宋成公的儿子,宋文公的同母弟弟,宋国司城。 前611年,宋文公即位,派母弟须做司城。前609年,宋武公的后裔领着宋昭公的儿子,准备侍奉母弟须来发动叛乱。十二月,宋文公杀死了母弟须,让戴族、庄族、桓族在华耦的宾馆里攻打武氏,把武族、穆族驱逐出国。.

新!!: 司空和母弟须 · 查看更多 »

毛貴 (前秦)

毛貴(),是十六国前秦大臣,氐族酋长。 东晋永和六年(350年),苻洪自称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任命雷弱儿为辅国将军,梁楞为前将军兼任左长史,鱼遵为后将军兼任右长史,段陵为左将军兼任左司马,王堕为右将军兼任右司马。赵俱、牛夷、辛牢为从事中郎,毛贵则被任命为单于辅相。永和七年(351年)正月二十日,苻健即天王位、大单于位,立国号为大秦,改年号为皇始。任命雷弱儿为太尉,毛贵为司空,姜伯周为尚书令,梁楞为左仆射,王堕为右仆射,鱼遵为太子太师,强平为太傅,段纯为太保,吕婆楼为散骑常侍。前秦皇始二年(352年)八月,前秦皇帝苻健任命雷弱儿为大司马,毛贵为太尉,张遇为司空。前秦皇始四年(354年)八月,苻健封赏抵御桓温的功臣,任命雷弱儿为丞相,毛贵为太傅,鱼遵为太尉,淮南王苻生为中军大将军,平昌王苻菁为司空。皇始五年(355年)六月十四日,苻健召唤太师鱼遵、丞相雷弱儿、太傅毛贵、司空王堕、尚书令梁楞、左仆射梁安、右仆射段纯、吏部尚书辛牢等人前来接受遗诏辅佐朝政。苻健死后,儿子苻生继承为皇帝,毛贵是苻生梁皇后的舅舅。九月,苻生杀掉了皇后梁氏以及毛贵、梁楞、梁安。.

新!!: 司空和毛貴 (前秦) · 查看更多 »

汉朝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上極具有代表性,扮演承先啟後的重要關鍵地位。漢朝分为两个历史时期,西汉(前202年-9年)與东汉(25年-220年),中間王莽篡漢建立新朝(9年-23年)與西漢更始帝時期(23年-25年),西漢與東漢合称兩汉,還有蜀漢;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陽。 汉朝是中國歷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與公元前一世紀興起於歐洲的羅馬帝國東、西遙相並立。後世多將汉朝和約略同时期在歐洲的羅馬帝國並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及文明的強大帝國罗兹·墨菲(黄磷 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978-7-80700-092-1。在汉武帝期间,汉朝陸續地收復秦朝时失去的今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宁夏地區,又開疆拓土,在河西走廊,即今甘肃處建立郡县。西汉后期,其疆域除了西藏、東四盟、吉林、黑龍江、青海大部分及蒙古國外,基本上包含現今长城以南、包括遼寧在內的中国疆域。 漢疆域最鼎盛时期,正北至五原郡、朔方郡(今內蒙古包头及巴彦淖尔一带),南至日南郡(今越南广平省),东至临屯郡(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面积廣达600万平方公里。在统治期间,从前58年起的呼韓邪單于至10年的烏珠留若鞮單于,匈奴一度成为汉朝内藩。至公元元年,全国人口约6000万,佔当时世界人口28%,此时印度次大陆人口为4600万,欧洲人口为3500万,北非人口为1400万。 汉朝進一步奠定了汉民族(华夏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儒家文化成為当时和日后的中原王朝以及東亞地區的社會主流文化。在后世,漢人成为中國人的自稱,而華夏族逐漸被稱為汉族,華夏文字亦被定名為汉字。汉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文治武功空前,影响巨大,至西晋时依旧有义阳蛮张昌,匈奴人刘渊,刘芒荡以汉朝名号造反,直至唐代, “卯金刀”、“刘举”、“刘氏当王”、“刘氏主吉”、“伐武者刘”等一系列宣扬刘氏复兴的金刀之谶都络绎不绝。人们经常把汉朝和之后的唐朝并称汉唐,并以之为中国朝代的代表。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首個年号,但实际使用的第一个年号是元鼎,之前的年号系追认。汉初根据五德終始說,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土德,直到王莽簒政建立新朝,方--采用劉向和刘歆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汉光武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东汉及以后的史书如《汉书》及《三國志》等皆采用这种说法,因此汉代亦被称为「炎汉」。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新!!: 司空和汉朝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司空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潘相乐

#重定向 潘樂.

新!!: 司空和潘相乐 · 查看更多 »

朝鮮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司空和朝鮮 · 查看更多 »

朱纪 (十六国)

朱纪,十六国时汉国大臣。晋朝上党郡(今山西省长治市北)人。 西晋时,朱纪向上党崔游求学,与刘渊、雁门郡人范隆为同学,一起师事崔游。后为晋朝博士。早年也认识刘渊的族侄刘曜。刘渊起兵反晋,建立汉国。委任他为太常。刘渊的儿子刘聪即位,朱纪为中书监。312年,刘聪以右仆射朱纪之女为贵妃。十月,朱纪为尚书令。313年,时任光禄大夫的朱纪为陈元达求情。314年,朱纪为大司空,318年,刘聪临终,命他为太傅、录尚书事。靳准作乱,朱纪与太尉范隆奔长安投刘曜。与太保呼延晏等推奉刘曜为帝,朱纪为司徒,受到重用,为游子远求情。.

新!!: 司空和朱纪 (十六国) · 查看更多 »

朱温

梁太祖朱温()五代時期後梁開國皇帝,曾参与黄巢之亂,后降唐为将,唐僖宗賜名朱全忠。但又密谋杀害唐昭宗,立唐哀帝,后废哀帝自立,建立“后梁”,称帝后改名朱晃。晚年大肆荒淫,強姦兒媳。後為三子朱友珪所殺,終年61歲。.

新!!: 司空和朱温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新!!: 司空和戰國 · 查看更多 »

房玄龄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以字行,其神道碑则作名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人,房彦謙之子。唐朝初年名相、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新!!: 司空和房玄龄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司空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司空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斛律光

斛律光(),字明月,朔州敕勒部(今山西西北)人,北齐名将,斛律金之子。.

新!!: 司空和斛律光 · 查看更多 »

斛律阿列羅

斛律阿列羅,又作斛律阿利罗、斛阿列羅,姓斛律,北齐官员,官至司空。 斛律氏是高车归附北魏的部落。北齐斛律氏的著名人物就是斛律金、斛律光父子。史书没有记载斛律阿列羅和斛律金父子的亲缘关系。武平六年(575年)八月庚辰,齐后主高纬以司空趙彥深為司徒,斛律阿列羅為司空。。.

新!!: 司空和斛律阿列羅 · 查看更多 »

无骇

无骇(),中国春秋时期鲁国政治人物,姬姓,展氏,名无骇。 前721年,司空无骇带兵进入极国,派费庈父灭亡了极国。前715年十二月,无骇去世,羽父为他请求谥号和族氏。鲁隐公向众仲询问族氏。众仲回答:“天子以有德之人做诸侯,根据他的生地而赐姓,分封土地而又赐给他氏。诸侯以字作为谥号,他的后人又以此为氏。先代做官世代有功,就可用官名为氏。也有以封邑为氏。”鲁隐公命令以无骇的字作为氏,就是展氏。《通志》认为无骇是夷伯之子,夷伯是公子展之子。一说无骇就是公子展。 《公羊传》认为无骇是《春秋》中第一个灭绝他国的大夫,因此贬去展姓,只称无骇。.

新!!: 司空和无骇 · 查看更多 »

慕容宙

慕容宙(),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西北)人,前燕宗室,追尊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孙,慕容垂弟弟的儿子.

新!!: 司空和慕容宙 · 查看更多 »

慕容麟

慕容麟(),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人,後燕成武帝慕容垂之子,婢妾所生。惠愍帝慕容寶庶弟。原為後燕的趙王,後來一度稱燕帝。 早年慕容垂於前燕時期,叛前燕奔前秦時,慕容麟曾逃回前燕告發(369年)。其嫡長兄慕容令被前燕放逐後,欲偷襲龍城(今中國遼寧省遼陽縣),亦是被慕容麟告發,事敗身死(370年)。雖然慕容麟屢次出賣父兄,但後來前秦統一華北,慕容垂回到前燕故地時,還是不忍心殺掉慕容麟,最後是殺了慕容麟的母親頂罪,而把他放逐在外,很少見面。 383年,慕容垂於前秦淝水之戰敗後,陰謀背叛,慕容麟從中貢獻不少計策,慕容垂大為讚賞,待慕容麟開始與其他兒子相同。384年,慕容垂建後燕,慕容麟被任命為撫軍大將軍。同年,率軍攻陷中山(今中國河北省定縣),聲威大振,遂留守中山。386年,慕容垂稱帝後,慕容麟被封為趙王。其後數年,帶領燕軍南征北討,立下不少戰功。396年,慕容垂去世,太子慕容寶繼位,慕容麟被任命為尚書左僕射。 395年的參合陂之战及397年的柏肆之战,後燕二度慘敗給北魏,國力大衰。397年,北魏進圍後燕都城中山,慕容麟謀叛,遂以武力威脅北地王慕容精,命其率領禁軍謀殺慕容寶,慕容精拒絕,慕容麟於是殺慕容精,逃出中山,依附丁零遺眾。不久,慕容寶等撤出中山,城內大亂,開封公慕容詳被推為盟主以抵禦北魏的攻擊,後來並即皇帝位,但由於慕容詳嗜酒好殺,不恤士民,中山城民遂迎慕容麟入城,慕容麟入城後,殺慕容詳,亦稱帝,改元延平。但隨後又被北魏擊敗,南奔鄴城(今中國河南省臨漳縣)投靠--陽王慕容德,並不再稱帝。 398年,慕容麟向慕容德上尊號,慕容德於是稱燕王,建立南燕,但不久慕容麟又陰謀推翻慕容德,因此被慕容德所殺。.

新!!: 司空和慕容麟 · 查看更多 »

慕容楷

慕容楷(),十六国后燕将领,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子,封太原王。 在前秦镇守邺城,前秦建元二十年(384年),前秦國勢衰退,慕容楷跟随燕王慕容垂從事復國大業,任職征西大將軍並受封太原王。 初奉燕王慕容垂之令,与陳留王慕容紹,出軍討伐在館陶(今河北省館陶縣)興兵抗拒的東胡人王晏;慕容楷為了順應局勢增強國力,遂請慕容紹前去游說招撫王晏,而自率軍進駐辟陽(今河北省棗強縣東南辟陽城)。王晏降伏後,連帶吸引附近自衛堡寨數十萬人投靠;慕容楷遂加以管理整編,率領十餘萬人生力軍前往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香菜营乡鄴鎮村)外郊,與慕容垂會合。後來成為後燕重臣之一。 慕容楷奉命征讨翟真,兵败下邑。386年,慕容楷担任左仆射,和赵王慕容麟攻打前秦冀州牧苻定,致书晓以祸福,招降。387年,任兖州刺史,镇守东阿。担任前锋都督,跟随慕容垂击破翟辽。393年,慕容楷为司空,跟随慕容垂征讨西燕。394年,攻破西燕都城长子,西燕灭亡。 后燕建兴十年六月癸丑(395年7月8日),慕容楷去世。.

新!!: 司空和慕容楷 · 查看更多 »

慕舆拔

慕舆拔,五胡十六国南燕慕容德的尚书左仆射。 后燕永康三年(398年)正月,慕容德自称为燕王,改号燕王元年,把原来范阳王府制改行帝制,设置了文武百官,建立了南燕政权。慕容德命赵王慕容麟为司空、领尚书令,慕容法为中军将军,慕舆拔为左仆射,丁通为右仆射。燕王三年(400年)慕容德在广固即皇帝位。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建平,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慕容备德。追谥前燕末主慕容暐为幽皇帝,任命北地王慕容钟为司徒,慕舆拔为司空,封孚为左仆射,慕舆护为右仆射。.

新!!: 司空和慕舆拔 · 查看更多 »

曾公亮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晉江縣(今福建晉江市)人,北宋政治家。 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仕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历官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兼侍中等,封鲁国公。死后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

新!!: 司空和曾公亮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司工司空公大司空檢校司空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