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史塔西

指数 史塔西

国家安全部(Ministerium für Staatssicherheit,缩写为MfS)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安全机构,通称“史塔西”(Stasi,,或译--),来自德语“国家安全”(Staatssicherheit)的縮寫,成立于1950年2月8日。史塔西被认作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报和秘密警察机构之一。史塔西总部位于东柏林,在柏林的利希滕贝格区设有分局,而且其办事处和下属机构更是遍布整个柏林。在民主德国政权存在的40年里,部长埃里希·梅尔克在位时间长达32年,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安全部部长。 史塔西的格言是“党的剑与盾”(Schild und Schwert der Partei),其中党所指为东德执政的德国统一社会党,这一格言描述了其在东德政治中的作用。史塔西主要负责压制国内的政治异议者以及担任统一社会党对东德国民的监视工具,这有助于统一社会党权力的巩固。对反对派、活跃分子及不同政见者也会采用恐吓的方式加以威胁。史塔西也负责东德的国际情报收集,国家人民军中也有史塔西的单位。尽管该机构以“史塔西”之称闻名于世,其内部工作人员却并不会使用这一贬称。.

98 关系: 埃里希·梅尔克埃里希·昂纳克去纳粹化华沙条约组织反坦克导弹反情報君特·纪尧姆契卡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巴特洪堡上校东德人民警察东柏林东方政策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体育与技术协会德国德国人民警察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统一社会党德国联邦宪法维护厅德累斯顿德意志银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委员会信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圣彼得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國家人民軍 (東德)利希滕贝格和平队内务人民委员部全俄肃反委员会兩德統一六一七事件六八运动克格勃碎紙機秘密警察突击队窃听器竊聽竊聽風暴納粹德國红军派维利·勃兰特罗马尼亚共产党瓦爾特·烏布利希...电传电报电波时计畢業生監獄直升機盖世太保莫斯科莱比锡区面對空飛彈西德西蒙·维森塔尔马库斯·沃尔夫豺狼卡洛斯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路透社迫击炮阿布·尼達爾赫尔辛基协议赫芬顿邮报间谍自由德国青年团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苏联苏联红军英国广播公司Muv-LuvSchwarzesmarkenThe Los Angeles Times暗杀柏林恐怖组织東德東方集團森海塞尔每日电讯报汉斯·莫德罗波兰人民共和国波茨坦未成年人明镜新教政治犯政治警察意識形態教会智力2006年电影 扩展索引 (48 更多) »

埃里希·梅尔克

埃里希·梅尔克 埃里希·梅尔克(Erich Fritz Emil Mielke,)。前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部长,任职期间自1957年10月31日至1989年11月3日,在东德短暂的40年历史中,他掌控这个要害部门的时间长达32年。.

新!!: 史塔西和埃里希·梅尔克 · 查看更多 »

埃里希·昂纳克

埃里希·昂纳克(Erich Honecker,),德國政治家,也是最後一位正式的東德領導人,曾經擔任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兩德統一以後,他首先逃亡到蘇聯,但由於新俄羅斯聯邦政權成立的關係,埃里希·昂纳克很快就被引渡遣返回德國。他被控告叛國罪及他在冷戰的所作所為,特別是殺害那些試圖逃避昂纳克政權的192位德國人。不過,由於昂纳克患有癌症,所以被釋放。埃里希·昂纳克不久就於流亡中在智利逝世,終年81歲。.

新!!: 史塔西和埃里希·昂纳克 · 查看更多 »

去纳粹化

非纳粹化(Entnazifizierung)1945年二战結束,胜利的同盟國根据波茨坦协定協議在當時的德國和奥地利开展一項以清除纳粹主义所造成影响為目的的運動。(二戰期間,納粹主義在社会、文化、出版、经济、司法和政治等方面皆造成嚴重影響)。該運動依民主化、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三大準則進行实施。 德国方面,盟国管制委员会在1946年1月柏林通过了几项非纳粹化命令,藉此可以划分被审查人员的政治面貌并且对之展开法律调查。.

新!!: 史塔西和去纳粹化 · 查看更多 »

华沙条约组织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аршав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曾經是為對抗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势力而成立的共产党国家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又稱「蘇東條約」,全称《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由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在亞洲方面,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华约组织觀察員。1990年两德统一,东德退出华约,此后华约便逐渐陷入瘫痪状态,但直到1991年华约组织才宣告解散。目前大部分原华约成员国在冷战结束后都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只有少数国家未加入北约。.

新!!: 史塔西和华沙条约组织 · 查看更多 »

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或反坦克--制导武器是一种被专门用来袭击并摧毁坦克或者其它装甲战斗车辆的制导导弹。.

新!!: 史塔西和反坦克导弹 · 查看更多 »

反情報

--(Counterintelligence,縮寫:CI),亦可譯為--或防諜,它是指無論平時戰時,偵破、防止與制壓敵方間諜破壞、顛覆與其情報活動或減低其效能的一切措施,目的是確保己方的安全。它本為軍事術語,是情報工作之一環。在現代,也將用於對付商業間諜的作為稱為反情報。.

新!!: 史塔西和反情報 · 查看更多 »

君特·纪尧姆

君特·纪尧姆 (Günter Guillaume),1927年2月1日生于柏林,1995年4月10日死于勃兰登堡州梅基施-奥得兰县。他是东德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安插在西德的间谍,也是潜伏在西德政府中层级最高的东德间谍,1972年至1974年他是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的私人政治助理。他的被发现当时引起了整个世界的轰动,这一事件最终导致了维利·勃兰特的辞职。.

新!!: 史塔西和君特·纪尧姆 · 查看更多 »

契卡

#重定向 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

新!!: 史塔西和契卡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罗马尼亚语:Nicolae Ceauşescu,),罗马尼亚共产党政治家、罗马尼亚獨裁者。1965年至1989年任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1967年至1989年间任国务委员会主席,1974年起兼任羅馬尼亞總統,為該國首任總統。 在齐奥塞斯库当政的第一个十年间,与冷战期间其他华约国家不同,罗马尼亚对西欧和美国实行了开放的政策。罗马尼亚前任领导人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于1958年成功使苏联军队撤出罗马尼亚。而齐奥塞斯库则继承了前任领导人的策略。 在齐奥塞斯库统治的第二个十年,其獨裁政权变得愈发残酷和压迫,是东欧集团中斯大林体制最为严重的国家。其统治个人崇拜、民族主义泛滥,与西方国家和苏联关系恶化。齐奥塞斯库政权于1989年国内爆发革命被推翻,其本人及其妻子则被枪决。罗马尼亚政府在处决了齐奥塞斯库夫妇后立即宣布废除死刑。.

新!!: 史塔西和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 查看更多 »

巴特洪堡

巴特洪堡(德语:Bad Homburg vor der Höhe)是德国黑森州的一个市镇。总面积51.16平方公里,总人口52528人,其中男性24476人,女性28052人(2011年12月31日),人口密度1 027人/平方公里。.

新!!: 史塔西和巴特洪堡 · 查看更多 »

上校

上校是軍隊中军官的職銜,在多数國家中是校官中的最高級別,在中校之上、少將或准將之下。但在某些军事组织中,則还设有高上校一級的大校軍銜。在某些较小的军事组织中,上校也有可能作为最高级别的军衔。 在多数英语国家中,陸軍、空軍及海军陸戰隊的上校稱為colonel(缩写为Col.),海軍上校則稱作captain。英国空军上校的稱呼则為group captain(聯隊長)。在東亞各國軍隊的上校階級中,舊日本軍的漢字为大佐,自衛隊則依軍種分稱為一等陸佐、一等海佐和一等空佐(簡稱一佐),越南人民軍上校(thượng tá)和朝鮮人民軍上校(상좌)的對應漢字為上佐、韓國國軍上校(대령)的對應漢字則為大領。.

新!!: 史塔西和上校 · 查看更多 »

东德人民警察

#重定向 德国人民警察.

新!!: 史塔西和东德人民警察 · 查看更多 »

东柏林

25px 本條目是指冷戰時期的東德首都。關於其他的同名事物,請參見。 东柏林(Ost-Berlin)是对1949-1990年间柏林东部地区的称呼,亦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首都,源于1945年苏联武装力量设立的苏联占领区。.

新!!: 史塔西和东柏林 · 查看更多 »

东方政策

东方政策(Ostpolitik),全称为新东方政策(Neue Ostpolitik),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在1969年开始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及其他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受埃贡·巴尔1963年发表的“通过重新接触来改变关系”演说的影响,维利·勃兰特自1969年起开始推行这一政策。 东方政策一词也有时用于教宗保祿六世在同时期推行的加强与东欧国家关系的行动。1983年韩国改善与朝鲜的关系时也称为「北方政策」。.

新!!: 史塔西和东方政策 · 查看更多 »

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

弗洛里安·亨克尔·冯·杜能斯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生于德国科隆,德国编剧兼导演。其拍摄的2006年《窃听风暴》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大奖,而另一部由约翰尼·德普、安吉丽娜·朱莉出演的影片《致命伴旅》则一举包揽3项金球奖提名。.

新!!: 史塔西和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 · 查看更多 »

体育与技术协会

体育与技术协会(Gesellschaft für Sport und Technik,GST)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群众组织。该组织的官方目的是组织爱好体育和科技等集体活动的年轻人,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设备(例如摩托车、飞机和收音机等)以及推广相关的体育比赛(如射击、摩托车比赛等)。这一组织和国家人民军一起协助了社会的军事化,组织学校、大学和工厂的军事训练。该组织成立于1952年8月7日,在1990年初解体。该组织出版有32页的月刊《S+T》(Sport und Technik,《体育和技术》)。 Category:东德组织 Category:1952年建立的組織 Category:1990年廢除.

新!!: 史塔西和体育与技术协会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史塔西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国人民警察

德国人民警察(Deutsche Volkspolizei,DVP),简称“人民警察”(Volkspolizei,VP、VoPo),是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警察的名称。人民警察虽然主要担任维护治安并执行法律的工作,但据其组织结构也可被视为準軍事部隊。与其他国家的警察不同的是,人民警察装备了装甲运兵车和火炮,其成员也按照军事单位的要求训练。 任何普通东德国民均有可能成为警员,但要成为警官须加入德国统一社会党。人民警察成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代了纳粹德国的警察单位,并在兩德統一后停止存在。.

新!!: 史塔西和德国人民警察 · 查看更多 »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德国社民党(SPD),德国主要政党之一,它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成立于1863年。社民党於1966年至1982年,1998年至2009年和2013年至今参与聯合政府。現在11个州内参与执政,9个州内任州總理。.

新!!: 史塔西和德国社会民主党 · 查看更多 »

德国统一社会党

德国统一社会党(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缩写为SED)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长期执政党,1946年由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两党在德国苏联占领区的组织合并而成。 虽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名义上是一个多党制国家,但实际政治权力集中在统一社会党手中,东德的其他政党起到卫星党的作用。1980年代,统一社会党拒绝效仿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推行经济改革和開放政策,仍坚持国家的民主集中制管理,直到兩德統一。.

新!!: 史塔西和德国统一社会党 · 查看更多 »

德国联邦宪法维护厅

#重定向 联邦宪法保卫局.

新!!: 史塔西和德国联邦宪法维护厅 · 查看更多 »

德累斯顿

德累斯顿(德语:Dresden;Drážďany;索布语:Drježdźany,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是德國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位於德國的東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離捷克邊界僅30公里,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公里,北面距離德國首都柏林200公里,离西北方萨克森州另一个大城市莱比锡100公里。 德累斯顿的城市人口超过56万(2016年),都会区人口共有125万,而德累斯顿所在的萨克森三角城市聚集区共有320万人,被列为德国主要大城市之一。 殘留的考古學上的踪跡可以證明,後來成為城市區域的地區在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定居。在可考的文字記錄中,德累斯頓最早於1206年被提及,並被發展為選帝侯以及後來的皇家領地,之後更成為歷史上的薩克森王國的首都,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德累斯顿的巴洛克风格),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德累斯顿又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和高级食品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根据某些标准,德累斯顿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该市遭到盟军的大规模空襲,城市面貌已经面目全非。不过自1990年德国重新统一后,德累斯顿再度成为德国东部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再度成為一个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 德累斯顿还是一个重要的科學研究中心,拥有许多研究人员。该市经常被称为“德国硅谷”。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技大学之一,2012年位列德国11所精英大学之一。 由于地处狭窄的河谷,德累斯顿的气候类似于德国南部,比德国东部大部分地方温暖。2002年德累斯顿列为欧洲绿化最好的大城市:三分之一地区被森林覆盖。“大花园”(Großer Garten)是该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新!!: 史塔西和德累斯顿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银行

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Deutsche Bank AG,,,簡稱德銀)是一家跨国银行,总部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由尤尔根·费晨任执行董事长兼CEO,保罗·阿赫莱特纳任监事长。德意志银行股份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投資銀行。全球十大外匯交易商之首,市佔率為15.68%, 截至2012年12月月底,德意志银行的總資產高達1000,653.307億美元、第一級資本532.76億美元、於2008年虧損65.43億美元。 2011年德意志银行资产增加14%至2.16万亿欧元(2.88万亿美元),超过法國巴黎銀行,於五年来首次成为欧洲第一大行。.

新!!: 史塔西和德意志银行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重定向 東德.

新!!: 史塔西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Verfassung der Deutschen Demokratischen Republik)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1949至1990年10月3日存续期间所使用的宪法。该宪法共有三个版本,最初的版本颁布于1949年10月7日,其内容与《魏玛宪法》高度相似。这一宪法最初规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联邦制的民主共和国,由于最初的宪法未能准确反映东德的政治气候,东德遂于1968年颁布了新宪法,并在1974年颁布修正案。.

新!!: 史塔西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 · 查看更多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委员会

#重定向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

新!!: 史塔西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信息

信息(英語:Information),又稱情報,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术语,其定义不统一,是由它的极端复杂性决定的,獲取信息的主要方法為六何法。信息的表现形式多不胜数:声音、图片、温度、体积、颜色……信息的类別也不计其数:电子信息、财经信息、天气信息、生物信息……。 在熱力學中,信息是指任何會影響系統的熱力學狀態的事件。 信息可以減少不確定性。事件的不確定性是以其發生機率來量測,發生機率越高,不確定性越低,事件的不確定性越高,越需要額外的信息減少其不確定性。位元是典型的,但也可以使用像納特之類的單位,例如投擲一個公正的硬幣,其信息為log2(2/1).

新!!: 史塔西和信息 · 查看更多 »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重定向 聯邦安全局.

新!!: 史塔西和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 查看更多 »

圣彼得堡

聖彼得堡(p),中文俗稱彼得堡,是俄羅斯的聯邦直轄市,也是西北部联邦管区和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瀕臨芬蘭灣,涅瓦河流經過市區,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一帶的重要港口。全市人口約520万,是俄羅斯人口第二大城、以及世界上居民超過100萬人的最北端城市。此城是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也是俄羅斯文化、經濟、科學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俄羅斯有眾多重要政府機構設於該市,包括、、列寧格勒州政府、、俄羅斯海軍司令部和司令部。 聖彼得堡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並為帝國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三月革命的中心。聖彼得堡多次因時空背景而易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在列宁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第二次世界大戰苏德战争期間,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封鎖長達872天,導致多達150萬人死於飢餓,戰後該城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並有三個下轄城市被授予「軍事榮譽城市」稱號——羅蒙諾索夫、克隆斯塔和科爾皮諾。1991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經過公投決議後,恢復使用聖彼得堡的原名。 2013年,聖彼得堡制定了2030年戰略發展目標,屆時估計將有市民590萬人。以聖彼得堡為中心構築的面積達1439平方公里,僅次於,在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聖彼得堡成為繼塞瓦斯托波爾後第二小的聯邦主體單位。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旅遊業是聖彼得堡的核心產業之一,該市擁有眾多的文化景點,如冬宮、、馬林斯基劇院、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俄羅斯恐龍復活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俄羅斯有羽毛恐龍博物館、彼得保羅要塞、聖以撒大教堂和聖基道霍大教堂等等。.

新!!: 史塔西和圣彼得堡 · 查看更多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新!!: 史塔西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查看更多 »

國家人民軍 (東德)

國家人民軍(德語:Nationale Volksarmee,簡稱NVA)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的軍隊,由陸軍(Landstreitkräfte)、人民海軍(Volksmarine)、空軍(Luftstreitkräfte)及邊防軍(Grenztruppen)所組成。.

新!!: 史塔西和國家人民軍 (東德) · 查看更多 »

利希滕贝格

利希滕贝格(Lichtenberg),是德国柏林的一个区。总面积52.3平方公里,总人口268466(2012年)。.

新!!: 史塔西和利希滕贝格 · 查看更多 »

和平队

和平队(Peace Corps),是根据1961年3月1日美国甘迺迪政府10924号行政命令以: “促进世界和平和友谊,为感兴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有能力,且愿意在艰苦环境下在国外服务的美国男性和女性公民,以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获得训练有素的人力资源。” 而成立的一家志愿服务组织,并于同年得到美国国会以通过《和平队法案》的方式授权。和平队队员需要为其义务服务两年。 截至2013年,先后有接近22万美国公民参加过和平队的工作。目前,和平队在140个国家有活动。 根据和平队自身的宣称,其有三大宗旨:.

新!!: 史塔西和和平队 · 查看更多 »

内务人民委员部

內務人民委員部(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ссариат Внутренних Дел,Narodnyy Komissariat Vnutrennikh Del,俄语缩写为НКВД ,俄语缩写拉丁转写为NKVD)是蘇聯在斯大林時代的主要政治警察机构,也是1930年代苏联大清洗的主要实行机关。內務人民委員部所下轄的国家安全总局是克格勃的前身。 该组织除担任常规警察的角色外,其属下部門也負責其他事務,如交通管制、消防、國境警備和国家檔案管理等。更广为人们所知的是其在大清洗期间執行過大量的法外處決,以及负责運作的古拉格,即劳动惩戒营;將本国个别少数民族和所谓“原富農”的平民流放到人煙稀少的边境;在國外進行間諜活动、政治暗殺和操纵顛覆外國政府的行为。.

新!!: 史塔西和内务人民委员部 · 查看更多 »

全俄肃反委员会

#重定向 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

新!!: 史塔西和全俄肃反委员会 · 查看更多 »

兩德統一

兩德統一(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1990年10月3日透過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併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的方式完成德國統一。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之後,東西德立即展開統一談判,最後兩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四國(美、英、法、蘇)達成《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佔領國的特權全部取消。統一的德國繼續留在歐洲共同體(即後來的歐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原東德脫離華沙條約組織。.

新!!: 史塔西和兩德統一 · 查看更多 »

六一七事件

#重定向 东德六一七事件.

新!!: 史塔西和六一七事件 · 查看更多 »

六八运动

六八运动(68er-Bewegung)是指在1960年代中后期,1968年達到高峰,在歐洲及美洲主要由左翼学生和民权运动分子共同发起的一个反战、反资本主义、反官僚精英等抗议活动所使用的一个活动口号,在法國、義大利等地皆出現學生示威的情況。.

新!!: 史塔西和六八运动 · 查看更多 »

克格勃

#重定向 國家安全委員會 (蘇聯).

新!!: 史塔西和克格勃 · 查看更多 »

碎紙機

紙機是用切割方法销毁机密或者牵涉隐私文件材料的事務機器。有些碎紙機除了紙張材料外,还能切割信用卡和光碟。 自动碎紙機切割出来的形状主要有长条状、短条状、粒状等。一般说来,切割的碎片越小,别人从碎片拼凑出内容的可能性越低。为了加强保密,切割的方向应該和文字的書寫方向垂直,而且碎片在丢弃之前要分散打乱,否则碎纸机切割过的文件经过努力可能被复原出来,比如美国安然有限公司(Enron)的财务丑闻中,公司方用碎纸机处理的文件就被调查人员进行了成功复原。.

新!!: 史塔西和碎紙機 · 查看更多 »

秘密警察

密警察亦稱政治警察,現代中國大陸稱為特工,在台灣稱為特務。是情報機構的一種。人員通常以秘密的方式執勤,針對國內威脅,以保障獨裁者或國家安全為目標的警察。秘密警察的基本目標不是維持法律,而是以特殊目的維持某地區秩序、安全或思想審查。秘密警察有時候會被用作政治迫害的工具。在不同的時代及國家,他們的名義、功用並不相同。在威权主义的國家,秘密警察常作為國家恐怖主義的行使人,監控人民思想、人身罪行、秘密未經審判處刑及刑求犯下許多反人類罪行。有顯著秘密警察活動的國家,常被稱為警察國家。另一種則是潛入敵方的內部,進行資料蒐集及暗殺等行動,一般稱為臥底。.

新!!: 史塔西和秘密警察 · 查看更多 »

突击队

突擊隊(Commando),又稱特攻隊,是一種精英的輕裝步兵或是特種部隊。在美國陸軍中的遊騎兵,就是一種突擊兵,因此也被稱為遊騎兵。一般來說,突擊隊是有能力在發動大規模的攻勢中,作牽頭作用,並且可以在限定時間內,入侵距離與範圍比一般單位表現較為傑出。人員能夠有此表現,是因為有多樣化的特殊技能、武器與裝備,尤其是在與一般單位比較下,能夠傘降、攀冰、及岸灘作戰等。.

新!!: 史塔西和突击队 · 查看更多 »

窃听器

聽器是指用來竊聽私人說話的機器,通常由麥克風與发送器(既可能是有线传输也可能是无线传输)所構成,能夠即時將聲音傳送給操作者;但也有僅有錄音功能的竊聽器,操作者必須到現場取回所紀錄的談話。竊聽器多由特務、警察等人員用以獲取重要情報,以協助破案。而政府也可能有有關竊聽器的醜聞,像美國的水門事件,尼克遜的手下潛入水門綜合大廈利用竊聽器取得情報,事件曝光後尼克遜被迫下台。.

新!!: 史塔西和窃听器 · 查看更多 »

竊聽

聽(Eavesdropping),又稱盜聽、監聽,在未經同意的前提下,第三方以隱密的方式,聽取不對外公開的私人對話。現代可以利用竊聽工具,如錄音機、竊聽器等帶有錄音功能的工具,在被竊聽者不知情的情況下錄取其發出的任何聲音。一般來說,這種做法是違反道德、甚至違反法律的。.

新!!: 史塔西和竊聽 · 查看更多 »

竊聽風暴

《窃听风暴》(Das Leben der Anderen,又名《他人的生活》、《別人的生活》),2006年德國影片。影片是德國導演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的处女作,并由他亲自編劇。影片於2006年3月23日在德國發行。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語片奖。 本片主要讲述了1984年東德東柏林史塔西(国家安全局)的一名秘密探員負責監聽一男劇作家及其女友(知名演员),逐渐被他们的生活所吸引,转而同情他们的遭遇,以至最后暗中对他们施以援手的故事,整个影片从侧面影射了当时东德对于媒体和言论自由的政治气氛,从本质上来讲,整个电影体现的是东德的思想解放的一个缩影。.

新!!: 史塔西和竊聽風暴 · 查看更多 »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新!!: 史塔西和納粹德國 · 查看更多 »

红军派

红军派(德语:Rote Armee Fraktion,简称RAF),是德国的一支左翼恐怖主义组织,主要由安德列亞斯·巴德、古德倫·安司林、霍尔斯特·马勒、乌尔丽克·梅茵霍芙等人建立;他們認為自己為一群共產主義的並且以南美洲的反帝國主義游擊隊(如同烏拉圭的國家解放運動組織為榜樣。他們犯下34次謀殺案,許多銀行強盜案與爆炸攻擊,主要活动时期自1970年至1998年。在其近30年的活动过程中,造成了34人死亡和无数人受伤。1977年,其猖獗的活动导致了联邦德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社会危机,史称“德意志之秋”。该组织与其他许多左翼恐怖主义组织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98年4月22日,该组织宣布解散。.

新!!: 史塔西和红军派 · 查看更多 »

维利·勃兰特

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亦作威利·布朗特,),德国政治家,曾任联邦德国(西德)总理。.

新!!: 史塔西和维利·勃兰特 · 查看更多 »

罗马尼亚共产党

罗马尼亚共产党(罗马尼亚语:Partidul Comunist Român)于1921年由罗马尼亚社会党布尔什维克派发展而来,1944年八月二十三日推翻安东内斯库政权统治,1947年建立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8年与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合并为罗马尼亚工人党,1965年恢复罗马尼亚共产党名称,1989年在罗马尼亚革命中解体。.

新!!: 史塔西和罗马尼亚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瓦爾特·烏布利希

瓦爾特·烏布利希(Walter Ulbricht,),德國共產政治家。他亦是首位東德領導人(統一社會黨總書記)。烏布利希在萊比錫出生。他的父親是一個裁縫,而父母都是社會民主黨的活躍份子。烏布利希少時於德國國民學校上學,並學會了木匠的手艺。之後,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5年至1918年)其間在波蘭、塞爾維亞及西部前線服過兵役。1973年因中风,逝世于东柏林。 Category:東德政治人物 Category:蘇聯英雄 Category:萊比錫人 Category:德國共產主義者 Category:冷戰時期領袖 Category:德国统一社会党党员 Category:国际列宁学校校友.

新!!: 史塔西和瓦爾特·烏布利希 · 查看更多 »

电传

电传可能指:.

新!!: 史塔西和电传 · 查看更多 »

电报

电报是通信业务的一種,在19世紀初發明,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電報大為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業社會的其中一項重要發明。早期的電報只能在陸地上通訊,後來使用了海底電纜,開展了越洋服務。到了20世紀初,開始使用無線電撥發電報,電報業務基本上已能抵達地球上大部份地區。電報主要是用作傳遞文字訊息,使用電報技術用作傳送圖片稱為傳真。隨著傳真機的廣泛使用,電報機現已式微。.

新!!: 史塔西和电报 · 查看更多 »

电波时计

#重定向 無線電時鐘.

新!!: 史塔西和电波时计 · 查看更多 »

畢業生

業生泛指在學校或訓練班中,已修畢該階段課程且成績及格而可獲得畢業證書的學生;但亦可以指:.

新!!: 史塔西和畢業生 · 查看更多 »

監獄

監獄,中國歷史古代稱囹圄,是拘禁囚犯的場所。 在美国,有部分监狱是私营的。如美国感化公司。.

新!!: 史塔西和監獄 · 查看更多 »

直升機

没有描述。

新!!: 史塔西和直升機 · 查看更多 »

盖世太保

密国家警察(Geheime Staatspolizei,缩写:GESTAPO,,汉语音译盖世太保,又译盖斯塔波),是纳粹德国时期的秘密警察。秘密国家警察由党卫队控制。它在成立之初是一个秘密警察组织,后加入大量党卫队人员,一起实施“最终解决方案”。 1933年春希特勒出任威玛共和国总理,而赫尔曼·戈林接管普鲁士警察局。戈林於1933年4月26日成立政治警察組織蓋世太保,核心成員為普魯士警察。1934年在希特勒的調停下希姆萊的黨衛隊接管了蓋世太保。 二战爆发之后大量的盖世太保跟随德国国防军一同进入占领区,在那建立了众多辅警部队,这些辅警部队全部听命于盖世太保,成为其机构的一部分。蓋世太保秘密警察有“預防性逮捕權”。在納粹德國時期,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左派人士、異議人士、反抗軍及猶太人等都未經法律程序被蓋世太保投入集中營,其中大多數遭到拷問、虐待,以至於處決。.

新!!: 史塔西和盖世太保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史塔西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莱比锡区

莱比锡区(Bezirk Leipzig)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一个区(Bezirk),行政中心为莱比锡。.

新!!: 史塔西和莱比锡区 · 查看更多 »

面對空飛彈

面對空飛彈(Surface-to-Air Missile,縮寫:SAM),專指由陸地或是艦艇上發射,攻擊空中目標,通常是飛行器或者是飛彈。另外一個常見的通稱是防空飛彈。.

新!!: 史塔西和面對空飛彈 · 查看更多 »

西德

西德(Westdeutschland),或聯邦德國,是对1949年5月至1990年10月之間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之俗稱。.

新!!: 史塔西和西德 · 查看更多 »

西蒙·维森塔尔

西蒙·維森塔爾(Simon Wiesenthal,)是猶太裔奧地利籍建築工程師、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是著名的纳粹猎人。他一生致力追查納粹黨人和蒐證,把他們送上法庭,要他們為戰爭罪行和非人道罪行負責。西蒙·維森塔爾中心為紀念他而設立。.

新!!: 史塔西和西蒙·维森塔尔 · 查看更多 »

马库斯·沃尔夫

库斯·沃尔夫(Markus Johannes "Mischa" Wolf、)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簡稱史塔西)對外情报局(Hauptverwaltung Aufklärung)局長。沃尔夫在史塔西是僅次於國家安全部部長的第二號人物,他在史塔西服務34年,其中有26年的時間,西方情報單位完全沒有沃尔夫的檔案照,僅知他的代號「米夏(Mischa)」,因此得到“沒有臉的人”的稱號。沃尔夫的神秘難以捉摸成為後世許多小說的題材。許多專家認為他是冷戰期間最有影響力的特務首腦之一。.

新!!: 史塔西和马库斯·沃尔夫 · 查看更多 »

豺狼卡洛斯

伊里奇·拉米雷斯·桑切斯(Ilich Ramírez Sánchez,),委內瑞拉出生,信奉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當桑切斯加入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後,他被給了個綽號——「卡洛斯」。卡洛斯聲名大噪的案子莫過於1975年維也納OPEC突襲事件,之後陸續幹下多起綁架等恐怖事件,不過卡洛斯已於1994年被逮捕,現正於法國北部克萊爾沃監獄服刑。.

新!!: 史塔西和豺狼卡洛斯 · 查看更多 »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俄羅斯文:Фе́ликс Эдму́ндович Дзержи́нский,Feliks Dzierżyński,;),波蘭裔白俄羅斯貴族,苏联克格勃的前身──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的创始人。该组织因在俄国内战和红色恐怖时期拷打及处决大量人而廣為人知。.

新!!: 史塔西和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 · 查看更多 »

路透社

路透通讯社(Reuters),简称路透社,是世界前三大的多媒體新聞通訊社,提供各類新聞和金融數據,在128個國家運行。路透提供新聞報導給報刊、電視台等各式媒體,並向來以迅速、準確享譽國際。另一方面,路透提供工具和平台,例如股價和外幣匯率,讓交易員可以分析金融數據和管理交易風險;同時路透的系統讓客戶可以經由網際網路完成買賣,取代電話或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買賣大廳等人工交易方式,它的電子交易服務串連了金融社群。 路透的服務分為四個部份:買賣與交易、研究與資產管理、企業和媒體,其中超過90%的收入來自金融服務業務:對股票、外幣匯率、以及債券等資訊的分析、處理、發送,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 路透社总部位于英国,是加拿大汤姆森集团控股的新闻服务和金融市场数据供应商,该集团业务包括全球各地的报纸、广播。而新闻报道的收入占不到10%。它的主要业务是提供金融市场信息和交易的产品。这些措施包括市场数据,如股票价格和货币汇率,研究和分析,以及交易系统,使经销商购买和出售这些资产作为货币和股票在电脑屏幕上而不是通过电话或在交易大厅一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在其他方面的服务,最值得注意的是分析的40000家公司债务债权,竞争者包括彭博新聞社和道琼斯通讯社。.

新!!: 史塔西和路透社 · 查看更多 »

迫击炮

迫击炮(mortar)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後座力、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火炮。其名稱來源由於它可以「迫近射擊」。.

新!!: 史塔西和迫击炮 · 查看更多 »

阿布·尼達爾

阿布·尼達爾(أبو نضال,),本名為薩布里·哈里勒·阿爾班納 (Sabri Khalil al-Banna),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革命委员会派系(Fatah – The Revolutionary Council.;)的一個知名巴勒斯坦好战分子分派阿布・尼达尔组织 (ANO)的創建者。出生於巴勒斯坦,1960年代開始以殘酷手段執行暗殺、爆破與劫機,它的力量於1970年代和1980年代達至高峰,广泛被认为是巴勒斯坦 最冷酷的武装组织,長期被視為恐怖主義者 。 1970年代末期,他執意的武力暗殺手段讓他與巴解分道揚鑣,並在之後陸續策劃死亡達數百人以上的劫機與暗殺,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發生於1985年12月的羅馬與維也納機場劫機事件。之後,他就受到西方世界的通緝,2002年,流亡的他遭槍擊逝世於伊拉克巴格達。 西方媒體多認為阿布·尼達爾的行動並非為巴勒斯坦人的自發行動,而是純粹是為本身利益。BBC知名新聞評論家哈迪稱他為「最終都只是一個唯利是圖的殺手」。.

新!!: 史塔西和阿布·尼達爾 · 查看更多 »

赫尔辛基协议

赫尔辛基最終法案(Helsinki Final Act),又稱赫尔辛基协议(Helsinki Accords)、赫爾辛基宣言(Helsinki Declaration),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赫爾辛基最後文件(英文:Helsinki Final Act of the Confer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1975年8月,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了关于国际安全与欧洲合作的会议,共37个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與除阿尔巴尼亚、安道尔外的全部欧洲国家)签署了这项协议。.

新!!: 史塔西和赫尔辛基协议 · 查看更多 »

赫芬顿邮报

《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是一個美國的多語言網路傳媒。該傳媒由阿里安娜·赫芬頓、、安德魯·布萊巴特及創辦,並以新聞報導及其評論平台之形式開始運作於2005年5月9日。其立場被認為偏向左派社會自由主義。 自從被美國線上於2011年2月收購之後,阿里安娜·赫芬頓成為赫芬頓郵報傳媒集團之主席及總編輯; 同年,赫芬頓郵報之網站流量一度超越《紐約時報》網站。 2012年,赫芬頓郵報成為第一個獲得普立策獎的商業性網路傳媒。 2016年8月11日,阿里安娜·赫芬頓因過度疲勞等緣由宣布辭職並表示將另創事業。.

新!!: 史塔西和赫芬顿邮报 · 查看更多 »

间谍

谍是指潜入敌对势力或竞争对手从事秘密刺探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工作的人,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古代亦稱作細作。打入敵方组织內部并取得公开合法身份的稱為臥底。根据业务领域不同,间谍可分为军事间谍与工业间谍(或稱商業間諜、經濟間諜);根据秘密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情报间谍(刺探情报)、行动间谍(颠覆、破坏、宣传煽动等)、联络间谍(策反勾连)等。间谍为多方势力同时服务,称为“多重間諜”或“多面諜”。反间谍,也称“反谍(报)”、防諜、肃伪。 法律意义上,间谍一般指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勾连策划、配合的活动。境内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经济间谍活动不构成刑事法律概念的“间谍”。.

新!!: 史塔西和间谍 · 查看更多 »

自由德国青年团

#重定向 自由德国青年.

新!!: 史塔西和自由德国青年团 · 查看更多 »

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

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英語:Radio Free Europe/Radio Liberty,縮寫RFE/RL)是一家由美国国会出资建立的广播和通讯电台组织,对苏联及东欧等共产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自由欧洲电台运作于欧洲、亚洲和中东,通过短波、中波、调频和互联网,以28种语言每周广播超过1000小时。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的办台宗旨是:“通过广播事实,信息和观点提升民主价值观和制度。”.

新!!: 史塔西和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新!!: 史塔西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苏联红军

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РККА;简称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КА),通称苏联红军,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之后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武装力量,其下包括陆军和空军。红军直接起源于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创立军队反击他们敌人的军事同盟(尤其是以白军之名组成的团体)。1946年2月起红军与苏联海军组成苏联武装力量(Вооруженные Силы СССР(ВС СССР)/Vooruzhennye Sily SSSR),它的官方名称改為蘇維埃陸軍(Советская Армия),直到1991年12月解体。 红军陆军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同盟国获胜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德蘇战争的军事行动中,击败了战争中75%-80%的納粹德国(德意志國防軍及武装党卫队)部隊。.

新!!: 史塔西和苏联红军 · 查看更多 »

英国广播公司

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縮寫:BBC;又譯「英國國家廣播公司」以強調其公營地位)是英国的一家资金主要来自英国国民缴纳的电视牌照费且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广播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BBC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广播业务。在1955年英国独立电视台成立之前,BBC一直是全英国唯一的电视、电台广播公司。今天BBC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服务。.

新!!: 史塔西和英国广播公司 · 查看更多 »

Muv-Luv

是日本âge在2003年2月28日發售的戀愛冒險類型成人遊戲,2006年9月22日發售全年齡版。Muv-Luv最初在2000年10月的成人遊戲雜誌TECH GIAN預告2001年秋發售,經過2次延期後才決定在2003年2月28日發售遊戲。遊戲機版都是由5pb.發售,Xbox 360版在2011年10月27日發售,PlayStation 3版在2012年10月25日發售,PlayStation Vita版在2016年1月21日發售。2004年12月17日發售Fandisc《Muv-Luv SUPPLEMENT》(マブラヴ サプリメント)。除了遊戲外也還發售漫畫、小說、CD等相關作品。.

新!!: 史塔西和Muv-Luv · 查看更多 »

Schwarzesmarken

是由著、擔任插畫的日本輕小說作品,最初在TECH GIAN連載,由enterbrain發售,全部7集。Schwarzesmarken是Muv-Luv(マブラヴ)系列的衍生作品,除了輕小說外也有發售電腦遊戲,2016年1月開始播放電視動畫。Schwarzes--marken是德語,意思是「黑色标记」。日本又簡稱為「シュヴァケン」或「柴犬(しばけん)」。ラノベニュースオンライン「シバケン」和「しばけん」的日語讀音相同.

新!!: 史塔西和Schwarzesmarken · 查看更多 »

The Los Angeles Times

#重定向 洛杉磯時報.

新!!: 史塔西和The Los Angeles Times · 查看更多 »

暗杀

暗杀或称行刺,密裁指因為一些原因而进行的谋杀,常常是政治因素。执行暗杀的人被称为刺客。一些恐怖组织(最早为中世纪的阿萨辛派,其后则有近代的爱尔兰新芬党、意大利烧炭党、俄罗斯民意党和中国斧头帮等)常派出刺客謀刺各国元首、重要領袖。同樣地,许多国家的情报機構或秘密警察也都秘密地訓練刺客,例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俄國的國安會(KGB)、英國的軍情六處(MI6)、以色列的情報特勤局(Mossad)和中國的國安部(MSS)等,用以刺殺敵國或恐怖组织的高階领导人及持不同政見者。 在政治與軍事謀略上,暗殺的目的是藉由結束敵對勢力首腦的生命,以期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恫嚇或瓦解敵方士氣、混亂或癱瘓敵方指揮系統。在執行方法上,常見的有刺殺、射殺、毒殺、斬殺、自殺式炸彈攻擊等,但情报單位執行時,重要目標常以製造車禍、空難、疾病、火災、失足、溺水、電擊、食物中毒、親友互殘等方式,將景況安排為意外,且為安排該等景況,常造成目標親屬及其他不相干的人員傷亡,隱藏目標則以綁架至秘密處所執行,屍體銷毀後往往無法尋獲。查緝偵察人員最終多僅能以失蹤結案。另外有時為摧殺目標,常以誘餌誘引目標,誘餌往往藉由犧牲,使目標暴露蹤跡或共同毀滅,以達暗殺之目的。.

新!!: 史塔西和暗杀 · 查看更多 »

柏林

柏林(Berlin,)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该根據考古发掘,柏林地區在八萬年前( 舊石器时代晚期市)已经有人類活動。該第一次有文字记载是在13世纪,柏林连续的成为以下这些国家的首都:普鲁士王国(1701年-1870年)、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在1920年代,柏林是世界第3大自治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东柏林成为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飛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全德国首都的地位,驻有147个。 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城市。该市经济主要基于服务业,包括多种多样的创造性产业、传媒集团、议会举办地点。柏林扮演欧洲大陆上航空与铁路运输交通枢纽的角色,同时它也是欧盟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制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学电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都会区有知名大学、研究院、体育赛事、管弦乐队、博物馆和知名人士。城市的历史遗存使该市成为国际电影产品的交流中心。该市在节日活动、建筑的多样化、夜生活、当代艺术、公共交通网络以及高质量生活方面得到广泛认可。柏林已经发展成一个全球焦点城市,以崇尚自由生活方式和现代精神的年轻人和艺术家而闻名。.

新!!: 史塔西和柏林 · 查看更多 »

恐怖组织

“恐怖组织”是“恐怖分子”组成的网络与组织,这些组织通常分于世界各地,透过各种极端的行为与手段来发洩、引起关注或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主张。 世界范围内,被大多数国家认定为恐怖组织的组织的主要特点是制造骇人听闻的重大伤亡事件、跨国进行恐怖行动,袭击目标为平民或公共设施等的极端宗教组织、极端民族主义组织和极端政治组织,如伊斯蘭國、蓋達組織、塔利班、努斯拉陣線、博科聖地、虔誠軍、奥姆真理教、日本赤军等。.

新!!: 史塔西和恐怖组织 · 查看更多 »

東德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民主德国」(德語縮寫:DDR)、「東德」或「民德」,是存在于1949年到1990年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时与西德合併。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被大多数人视作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随后在1949年成立。东德人口的很大一部分都不认同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隊参与了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并对越境者加以射杀。另外,东德的国家安全部——史塔西对整个社会的异见者和社会活动进行着严密的监控和压制。国家教育机构被要求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政治权力在1989年前由德国统一社会党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他政党仅能通过统一社会党领导的国家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经济体制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强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補貼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 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经济上的问题导致了东德居民的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領導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专制,次年举行了自由选举,随后--国际协商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最後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

新!!: 史塔西和東德 · 查看更多 »

東方集團

東方集團为冷战期间西方阵营对中欧及东欧的前社會主义国家的称呼,其范围大致为苏联及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与这一称呼类似的“苏联集团”和“蘇東集团”同样代指与苏联同盟的国家,但这两者通常也包括中东欧之外的国家。 1949年时,東方集團包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波兰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等社會主义國家。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虽然也是社會主義国家,但因为和苏联有矛盾,1949年时被逐出了東方集團。雖然1955年南斯拉夫與苏联关系正常化,但南斯拉夫并没有重新加入東方集團。.

新!!: 史塔西和東方集團 · 查看更多 »

森海塞尔

森海塞尔(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新!!: 史塔西和森海塞尔 · 查看更多 »

每日电讯报

《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英国大開型報章,成立于1855年6月29日,是英国销量最高的报纸之一。《星期日电讯报》是其姊妹刊物。每日電訊報早期政治立場親英國自由黨,近代政治立場則親英國保守黨。.

新!!: 史塔西和每日电讯报 · 查看更多 »

汉斯·莫德罗

汉斯·莫德罗(Hans Modrow,)出生于德國波美拉尼亞省波利采(現屬波蘭西波美拉尼亞省),德国政治家,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即总理),现任德国左翼党名誉主席。 莫德罗是东德最后一位统一社会党总理。德國統一後曾繼續擔任德國國會議員,歐洲議會議員。 Category:東德政治人物 Category:德國政治人物 Category:波美拉尼亞人 Category:德国统一社会党党员.

新!!: 史塔西和汉斯·莫德罗 · 查看更多 »

波兰人民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是二战后在波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波兰统一工人党为执政党。在1944至1952年间的正式名称为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1952至1989年的正式名称为波兰人民共和国(波兰语:Polska Rzeczpospolita Ludowa,PRL)。 苏联对波兰的内政和外交有一定的影响,苏联一直在波兰驻有军队。1945年波兰军队80%的军官都由苏联将军和顾问组成。.

新!!: 史塔西和波兰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波茨坦

波茨坦(Potsdam、Poczdam、Postupim)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州府和不隶属于县的城市,其北部与柏林相邻(到柏林市中心约26公里)。波茨坦坐落于哈韦尔河边,是柏林/勃兰登堡都市地区的一部分,它是勃兰登堡州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该州的一个中心。 波茨坦曾经是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点。波茨坦之于德国正如温莎之于英国:其为普鲁士国王和德国皇帝的夏宫所在,直到1918年。城市内有众多湖泊和独特的文化历史建筑,特别是德国境内最大的世界遗产,無憂宮以及周边的公园。而波茨坦会议,二战同盟国之间在二战后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则是在市内的另一座宫殿,塞琪琳霍夫宫召开的。.

新!!: 史塔西和波茨坦 · 查看更多 »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未成年者或未成人)是一个社会学或者法学的概念,即是還沒有成年的人。法律上,未成年人即是未滿法定成年年齡的人,當中包括嬰兒、兒童及青少年。 不同的社会或地區对未成年人在心理状态、社会责任、法律责任等有不同于成年人的要求和社会规范,如在社會發達地區,滿一定年齡的未成年人多半需要上學。另一個例子是在世界上不同國家或地區,必須達到當地的成人年齡才可以退學、喝酒、吸煙、投票、買彩票、去賭場、結婚等等。 * Category:法律术语.

新!!: 史塔西和未成年人 · 查看更多 »

明镜

《明镜》周刊(Der Spiegel),常译作《明镜周刊》,在德国发行的周刊,每周的平均发行量近110万册。该杂志自称是“德国最重要的且在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刊”。.

新!!: 史塔西和明镜 · 查看更多 »

新教

新教(Protestantism),又稱基督新教,是西方基督教中不屬於天主教體系的宗派之統稱,源於16世紀神學家馬丁·路德等人所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與天主教、東正教並列為基督宗教三大分支。一些既不屬於天主教,亦與歐洲宗教改革沒有歷史淵源的教會,例如無宗派教會,也被視為新教,Pew Research Center,2011。新教強調「因信稱義」,認為人要得到上帝拯救,唯獨憑藉信心曾祖漢,,全國宗教資訊網,「新教有別於天主教,可以從新教在某些教義和神學的前提上看得出來,馬丁·路德在公元1517年開始宗教改革的運動,他的神學思想起點源於個人的經歷,到底面對公義的神時,人要如何才能夠被接納呢?「因信稱義」(Justification through faith)是路德也是新教的關鍵教義,意思是因著信心的緣故,神把人當作義人(稱義),不是人本身有什麼值得討神喜悅的,而是公義的神在審判的時候不再看人的不完全,而只看到信心的對象,即耶穌基督,雖然世人都無法過一個完美的一生在神面前被稱為義,但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過了完美的一生得著了「義」的地位,信徒只要藉著信靠耶穌基督,這個耶穌基督的義就被轉撥到我們身上,因此,神是因著耶穌基督的緣故,稱那些相信之人為義人。」而不是靠善行南亞路德會,《信仰立場》,頁7:「人藉著信心(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便可得著這救恩。『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2:8-9)」WELS Topical Q&A: 。新教以《聖經》為信仰之唯一依據,反對天主教聖統制WELS Topical Q&A: Jenkins, Paul (2014), 約翰•加爾文:《基督教要義》(卷三),頁149,更相信所有信徒都具有祭司的職分。新教各宗派在聖餐觀等神學問題持不同看法,但普遍以「五個唯獨」為信仰核心思想。 對新教的稱呼,源自拉丁文「protestatio」,意為「抗議」,源於1529年神聖羅馬帝國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之後所引起的強烈抗議。其實在馬丁·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才獲得成功。16世紀路德宗信仰由德國傳入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冰島,另一位宗教改革家約翰·加爾文的思想亦傳入匈牙利,荷蘭,蘇格蘭,瑞士和法國。同時期,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帶領當地教會脫離天主教會獨立,亦開展了英國宗教改革運動。 新教成功發展出其獨特文化,為人類在教育、人文 、科學、政治和社會秩序、經濟、藝術等領域帶來重大貢獻。Karl Heussi, Kompendium der Kirchengeschichte, 11.

新!!: 史塔西和新教 · 查看更多 »

政治犯

政治犯(political prisoner),是指以一些人对犯罪时有政治目的,或者以政治目的被认罪的人的称呼,其歷史可以上朔到古代。但由於政治犯本身通常不涉及暴力行為,因此也被称作良心犯或持不同政見者。由于这个称呼是主观性的,對於一個犯人是否為政治犯通常爭議很大,被一國政府認定是不法人士或恐怖主義者的犯人可能自另一國看來是政治犯。因此,關於政治犯的國際爭執通常很激烈,一些政府甚至否认政治犯的存在。.

新!!: 史塔西和政治犯 · 查看更多 »

政治警察

#重定向 秘密警察.

新!!: 史塔西和政治警察 · 查看更多 »

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ἰδεολογία),意為「理念(Idee)或想像(Vorstellung)的學說」ἰδεο(形象)與λογία(學說)。中文也譯意識型態;周德偉譯作意理;中文早期曾經譯作意德沃羅基,屬音譯;林毓生主張音譯意譯合一,譯為意締牢結,以避免對意識形態望文生義的附會)有兩種具有本質性區別的涵義:.

新!!: 史塔西和意識形態 · 查看更多 »

教会

教会是指基督教的團體,一方面指指所有基督徒的整體(普世教會);另一方面是有形的基督徒组织(個別性的教會)。一般人常將教會與“教堂”(指的是教会建築)混為一談,因为教会的组成並不需要固定建築。 教會是由一群與耶穌基督有生命連結的基督徒,並以耶穌基督為磐石和房角石,且建立在使徒和先知所立真理的根基上,聚集連結而成的生命見證體。.

新!!: 史塔西和教会 · 查看更多 »

智力

智力或智能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推理、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儘管智力的定义与重要性存在争论,特別是在主流刊物中,研究者们還是能夠在不少與智力相關的問題上持有共识。 智力测验被经常用作确定人的智力。这并不是无可争议的。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对累积智能进行研究,这种智力来自于人们的协作。 计算机科学促进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旨在寻求如何使计算机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运算。 很多人也已经在致力于地球外智能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新!!: 史塔西和智力 · 查看更多 »

2006年电影

2006年電影大事紀。.

新!!: 史塔西和2006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國家安全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