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台視新聞和強棒出擊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台視新聞和強棒出擊之间的区别

台視新聞 vs. 強棒出擊

台視新聞(TTV NEWS)是臺灣電視公司(台視)新聞部製播的電視新聞節目總稱,為台視少數幾個自行製作的節目系列之一。現今台視新聞的主要合作對象為非凡新聞(因為非凡電視是台視最大股東且有隸屬關係)。 台視新聞開播時稱為「電視新聞」,起初只在每日20:00~20:15播出一節新聞,當時播報形式為記者1人與女播音員1人輪流播報。中國電視公司(中視)開播後,台視才將「電視新聞」改名為「台視新聞」,以與中視的電視新聞節目總稱「中視新聞」有所區別。 在《台視晚間新聞》主播李四端於1997年3月1日跳槽華視新聞以前,台視一直享有「新聞王國」的美譽。另外,台視率先與美國CNN(有線電視新聞網)簽約,把CNN的新聞影片導入台視新聞,拓展了台灣的電視新聞的國際視野。1988年1月1日,台視新聞部體育組升格為體育部,是台灣唯一專門負責製播體育節目(包括體育新聞)的電視台一級部門,其製播的體育節目總稱是「台視體育」(TTV SPORTS)。 目前,台視新聞在台視主頻有晨間、午間、晚間等三個常態檔次;如逢選舉等重大事件,則會另播出特別報導。此外,台視新聞部也製作新聞資訊節目(深度報導),主要以財經議題、社會新聞為主題。另有台視新聞台及台視財經台製播大量新聞報導。. 《強棒出擊》是台灣電視公司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綜藝節目之一,兼具教育性、益智性與趣味性。1985年1月1日首播陳建宇,〈盛竹如--春華今攜手 主持「強棒出擊」〉,《中央日報》1985年1月1日第9版。,1995年9月15日停播,共2946集。.

之间台視新聞和強棒出擊相似

台視新聞和強棒出擊有(在联盟百科)20共同点: 中國電視公司廣告体育傅達仁現場直播眭澔平相片盛竹如顧安生記者辯論闽南语著作權臺灣臺灣電視公司臺灣電視公司節目列表老三台新臺幣旁白日本

中國電視公司

中國電視公司(China Television Company, Ltd.)簡稱「中視」或「CTV」,是中華民國第二家成立的電視媒體公司,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與臺灣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並稱為「老三台」。.

中國電視公司和台視新聞 · 中國電視公司和強棒出擊 · 查看更多 »

廣告

廣告(advertising或advertizing),从狭义上讲是一种市场营销行为,用于勸說阅听人,通常以引發产品購買,即商业广告。另一方面从广义上认识广告,它是一切为了沟通信息、促进认识的广告传播活动,无论是否具有作用于商业领域,是否将营利作为运作目标,只要具备广告的基本特征,都是广告活动,如为增加政治或意识上的支持,例如竞选广告和公益广告。每則廣告由訊息與傳遞訊息的媒介構成。廣告僅是全部行銷(即营销,市场营销)策略中的一環。行銷其他方面包括宣传、公关、推销、竞销等。 在2010年,廣告公司估計於美國的支出達1425億美元,而估計於全球的廣告支出亦達4670億美元。 適度的廣告能使公眾更好地認知產品的特性,但過多的廣告(廣告轟炸)一般會引起人們的的厭煩和反感。.

台視新聞和廣告 · 廣告和強棒出擊 · 查看更多 »

体育

体育(英语:Physical Education,缩写P.E.)是一项在小学、中学和大学中开展的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参与者在身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在不同国家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及目标存在区别,在中国,学校体育是一项贯穿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的必修课程,其任务可以概括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选拔后备人才,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锤炼学生顽强意志等 。.

体育和台視新聞 · 体育和強棒出擊 · 查看更多 »

傅達仁

傅達仁(),台灣電視公司(台視)體育主播之一,也是知名節目主持人,以播報NBA賽事聞名,也曾和沈春華一起主持過台視綜藝節目《大家樂》並榮獲金鐘獎優良綜藝節目獎。其妻鄭正玨(鄭貽)是傅達仁在台視時的同事,鄭正玨與時任海軍將軍的雷學明離婚後改嫁傅達仁。傅達仁因胰臟癌末期希望推動台灣安樂死立法,但始終未果。2018年6月2日,傅達仁飛往瑞士接受協助自殺,後於瑞士時間7日中午12時58分(UTC+2)辭世,享壽85歲。於瑞士當地時間11日上午9點20分火化完畢,並在台灣時間6月21日上午9點,於新北市金山區的基督教平安園下葬。.

傅達仁和台視新聞 · 傅達仁和強棒出擊 · 查看更多 »

現場直播

場直播(Live broadcast),或稱實況轉播、即時轉播,簡稱直播或實況(Live),是指電台、電視台、網路平台等傳播媒體以現場即時的方式播出節目內容的行為,可分為、、網路直播等不同的直播方式。 近年來隨著線上影音平台的興起,在網際網路上公開播出即時影像的娛樂形式變得極其受歡迎。.

台視新聞和現場直播 · 強棒出擊和現場直播 · 查看更多 »

眭澔平

眭澔平(),原籍江蘇丹陽,出生於臺北市,記者出身,是電視主持人,也是旅遊家。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美國康乃爾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英國里茲大學社會經濟學博士。曾擔任台視新聞主播,及台視《強棒出擊》、台視《暢銷排行榜》(與李秀媛主持)、中視《超級拍擋》、華視教育文化頻道《世界一家親》、中央廣播電台《世界音樂文學之旅》、中央廣播電台《兒童音樂館》、中央廣播電台《聽台灣在唱歌》、深圳衛視《大旅行家》等節目主持人。近年來也常在東森新聞台《關鍵時刻》和中天新聞台《新聞龍捲風》等談話性節目中擔任常態來賓。 眭澔平熱愛旅行、探險,走過世界超過200個國家,擁有豐富的旅行經驗,常受邀於通告節目擔任評論工作,評論的話題有外星人、UFO、世界歷史、鬼魅奇幻傳說等,但他曾說:「我在電視上說的內容,都是靠腿跑出來的;我是『名腿』,不是名嘴!」 眭澔平也是國立臺灣大學校徽的其中一位設計人。.

台視新聞和眭澔平 · 強棒出擊和眭澔平 · 查看更多 »

相片

片,又稱照片,是從攝影得出來的影像,始自1826年。 通常由感光紙張收集光子而產生出來,相片成相的原理是透過光的化學作用在感光的底片、紙張、玻璃或金屬等輻射敏感材料上產生出靜止影像。絕大部份的相片多是由相機拍攝所得,其種類有正像或負像。 第一張照片由法國發明者約瑟夫·尼塞福爾·涅普斯於1826年所創。 1841年,英國人威廉·亨利·福克斯·塔爾博特(1800-1877)發表了卡羅式照相法,由此產生了可被多次複製的底片,奠定了現代攝影負轉正的攝影工藝流程。在中國,攝影於清朝經由西方傳教士傳入攝影技術的。民國初年,許多以此為業的商家才開始興起。 日本最古老的相片是1854年拍攝的田中光儀像,攝影技術則於1905年正式被引進日本。台灣於日治時期引進照相技術,故沿用日本譯名稱寫真。而在大街小巷以此為業的店家,稱為寫真館。不過1950年代後,中華民國遷台以後一律改稱攝影、寫真與照相館,直至1980年代,日本娛樂事業開放,寫真一詞才又興盛。 1990年代,原本以底片與相機的攝影技術逐漸被數位電子科技所取代。 對於後胶片時代出生的人,相片是螢幕上一些彩色的像數或是個人社交版面上的一件裝飾。.

台視新聞和相片 · 強棒出擊和相片 · 查看更多 »

盛竹如

盛竹如(),是一位籍貫湖南長沙、出身陝西西安及臺灣的大眾媒體從業者。他是臺灣地區首位擁有主播職位的記者、電視製作人及節目主持人,也是臺灣電視公司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曾先後成為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及民間全民電視公司(簡稱「民視」)所屬電視台晚間新聞的主播,又曾主持如《強棒出擊》等在1980年代深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並曾為體育節目擔任旁白,開創業界「類戲劇」的先例。.

台視新聞和盛竹如 · 強棒出擊和盛竹如 · 查看更多 »

顧安生

顧安生(),江蘇漣水人,台灣的資深媒體工作者,前國防部部長顧祝同上將之侄,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今世新大學)日間三專部編輯採訪科畢業,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肄業,現為第一華僑大飯店(簡稱「第一店」)董事長。 1969年進入台灣電視公司(台視)新聞部擔任記者,後來接替盛竹如成為1980年代的當家主播。退出螢光幕後,顧安生先後擔任台視新聞部經理及台視副總經理,於2005年1月28日退休。其妻為資深演員胡錦。 2010年6月17日,第一華僑大飯店第十五屆第一次董事會推選顧安生接任董事長,因緣來自他與萬華企業(萬企)董事長蔡茂昌多年的交情,他受蔡茂昌的力邀「重出江湖」;而他在擔任董事長前,已經提前一年當監察人,預先熟稔董事會運作。.

台視新聞和顧安生 · 強棒出擊和顧安生 · 查看更多 »

記者

記者是媒體從業人員中,從事信息採集和新聞報導工作的人。英文通常稱為「journalist」或「reporter」,但「reporter」特別是指電視台、電台等電子媒體的記者。或稱訪事員(流行於清末民初)。.

台視新聞和記者 · 強棒出擊和記者 · 查看更多 »

辯論

辯論是指對某個議題或主张,以口語為主要方式,為分辨不同立场之正確或优劣而進行的一種爭論方式,唯途中不得出現人身攻擊、誹謗的情況。辯論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不一定需要精湛的口才或強大的邏輯思辯能力,但是精湛的口才和強大的邏輯思辯能力能够大大的提高辩论的能力。辯論亦講求反應快。以辯論為主體的比賽則稱為辯論賽。現在辯論已十分普遍,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台視新聞和辯論 · 強棒出擊和辯論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台視新聞和闽南语 · 強棒出擊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著作權

著作權,也稱為版權,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格權的內涵包括了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他人以扭曲、變更方式,利用著作損害著作人名譽的權利。著作財產權是無形的財產權,是基於人類知識所產生的權利,故屬知識產權之一,包括重製權、公開口述權、公開播送權、公開上映權、公開演出權、公開傳輸權、公開展示權、改作權、散布權、出租權等等。 著作權要保障的是思想的表達形式,而不是保護思想本身,因為在保障著作財產權,此類專屬私人之財產權利益的同時,尚須兼顧人類文明之累積與知識及資訊之傳播,從而算法、數學方法、技術或機器的設計,均不屬著作權所要保障的對象。 著作權是有期限的權利,在一定期限經過後,著作財產權即歸於失效,而屬公有领域,任何人皆可自由利用。在著作權的保護期間內,即使未獲作者同意,只要符合「合理使用」的規定,亦可利用。凡此規定皆在平衡著作人與社會對作品进一步使用之利益。.

台視新聞和著作權 · 強棒出擊和著作權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台視新聞和臺灣 · 強棒出擊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公司

臺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TTV)是中華民國第一家電視台,為臺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成立於1962年4月28日,同年10月3日開始試播、10月10日正式開播。與中國電視公司、中華電視公司合稱為「老三臺」。.

台視新聞和臺灣電視公司 · 強棒出擊和臺灣電視公司 · 查看更多 »

臺灣電視公司節目列表

以下列出台灣電視公司(簡稱:台視)旗下各頻道播出中、以及曾播出過的所有常態播出的電視節目。 以下使用的播出時間,全部以台灣時間(UTC+8)為準。節目名稱前標有★者,為主要由其他電視台製作,但在台視同步播出(或首播)的節目;節目名稱前標有◇者,為完全外購自其他電視台之節目;節目名稱前標有◎者,為再度播出中之節目;未特別標出播出頻道者,皆為台視主頻首播之節目。本列表不收錄重大新聞事件轉播、體育賽事轉播、節慶特別節目、藝人電視專輯等並非常態播出的節目。.

台視新聞和臺灣電視公司節目列表 · 強棒出擊和臺灣電視公司節目列表 · 查看更多 »

老三台

老三台(或三台)指的是台灣在1960、1970年代所創辦的三家無線電視台,分別是臺灣電視公司(創立於1962年10月10日)、中國電視公司(創立於1969年10月31日)和中華電視公司(創立於1971年10月8日,1971年10月31日開播)。雖然現今台灣的電視台數量早已增加,對於很多出生在1960-1980年代的台灣人來說,他們從小就看老三台的節目長大,對老三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而在此之後開播的電視台也因此被統稱為第四台。.

台視新聞和老三台 · 強棒出擊和老三台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台視新聞和新臺幣 · 強棒出擊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旁白

旁白(英文:Voice-over,香港簡稱VO),或稱旁述,可以指旁白人所說的內容,也可以指旁白其本人。屬於電影、電視、錄影的後期製作,通常由配音員或其中演員在影片中配上解說,與人物對白及劇情配樂不同,但大家都是為該影片增值。旁白一般不需要出鏡,即使某位演員為戲中角色講解,其講解的環境與片段中的環境也是不同的。 近年,某些媒體稱旁白為「聲音導航」。.

台視新聞和旁白 · 強棒出擊和旁白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台視新聞和日本 · 強棒出擊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台視新聞和強棒出擊之间的比较

台視新聞有279个关系,而強棒出擊有17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0,杰卡德指数为4.45% = 20 / (279 + 170)。

参考

本文介绍台視新聞和強棒出擊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