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獨左派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台獨左派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之间的区别

台獨左派 vs. 社會民主黨 (臺灣)

台獨左派,又稱左派台獨、台獨左翼、左翼台獨,簡稱左獨、獨左,是台灣獨立運動(台獨)參與者中偏向社會民主主義、進步主義等左派政治及經濟思想的派別。左派早年在台灣並不活躍,甚至誤與共產主義畫上等號,因此聲勢遠不及久居台獨主流地位的「台獨右派」,即華獨一系;但近幾年來因全球經濟大衰退與兩岸全面三通(包括開放中資與中客直接來台),使得台灣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思潮在台灣社會走向主流,加上對華獨的不積極感到失望,台獨左派於青年知識份子場域的討論度逐漸上揚,尤其是2014年太陽花學運發生後。 現時活躍的台獨左派團體有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自由台灣黨、基進黨、綠黨等,他們除了在社會及經濟議題上持左傾立場,也對轉型正義、婚姻平權等涉及公平正義的社會議題高度關注;政治上出於台獨主張,與民進黨等被視為台獨右派的團體合作,但又保持一定距離。. 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是一個臺灣的政黨,由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范雲、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賴芳玉、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尚志、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前《四方報》總編輯張正、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伍維婷、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呂欣潔、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生江俊宜、社會民主黨籌備處秘書長嚴婉玲等人發起籌組,於2015年3月29日宣布成立。.

之间台獨左派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相似

台獨左派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基進黨太陽花學運左派中國國民黨中國時報社會運動社會民主主義社會民主黨 (臺灣)立法委員綠黨 (臺灣)蔡英文政府苦勞網民主進步黨泛綠泛藍時代力量

基進黨

基進黨是臺灣政黨之一,原名基進側翼,為臺灣第一個以臺獨左派為明確號召的政黨。2012年成立,2014年中已發展有臺北、臺南、新竹、臺中等地方組織,2015年7月正式申請成為全國性政治團體,2016年5月改為現名。總部位於高雄,現任黨主席為陳奕齊。.

台獨左派和基進黨 · 基進黨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太陽花學運

太陽花學運,又稱318學運、佔領國會事件,是指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間,臺灣部分大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佔領中華民國國會立法院的社會運動事件。.

台獨左派和太陽花學運 · 太陽花學運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左派

左派,又稱左翼,左派支持平等原則和平等主義,也就是親社會主義,和右派以階級和秩序相對,也就是親保守主義。左派是指激進主義,甚至是革命黨,是和反动和独裁政府持相反政治取向的人。 「左派」這名詞是來自法國大革命時期,在法國國民議會中坐在左側,反對當時法國的君主制,支持共和制、反教權和世俗化的派別便稱為左派,而議會右側是保王黨議員,代表保王派、天主教会、贵族及后期包含资產階級的政治力量。在資本主義國家,會稱反資本主義的激進社會主義政黨是左派。在二十世紀初的俄國共產主义革命時代,反對及要推翻俄國沙皇皇室的共產主義革命政黨,又被稱為「左派」。.

台獨左派和左派 · 左派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中國國民黨和台獨左派 · 中國國民黨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中國時報和台獨左派 · 中國時報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社會運動

会运动(Social movement)是一种社會群體行動與政治现象,其基本特征是在于用体制外的策略,来改变现有体制,推動或阻止社會變革。.

台獨左派和社會運動 · 社會民主黨 (臺灣)和社會運動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主義

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是一種支持通過在自由民主體制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下,通過經濟干預和社會干預的手段促進社會正義的意識形態。社會民主主義支持代議制和參與民主。社會民主主義主張進行,通過調控手段使經濟發展符合大眾。建設福利國家亦是社會民主主義的目標之一。社會民主主義希望使資本主義社會能更加民主、公正、團結。20世紀後半段,西歐和北歐國家,尤其是實行北歐模式的北歐國家,都深受社會民主主義的影響。 社會民主主義起源於一種在已有政治框架下,通過和平方式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實現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而不是如革命社會主義那樣通過革命實現)的意識形態。二戰結束後,西歐的社會民主主義黨派均表示不接受當時蘇聯斯大林主義的政治經濟體制。一些黨派稱目標是採用與蘇聯不同的方法過渡到社會主義,而一些黨派則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建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混合體系。在這一時期,社會民主主義黨派執政時通常會採用混合經濟體制,在經濟主體爲私有制的前提下,將部分產業置於國家的控制下。這種經濟體制與凱恩斯主義的主張有些類似。同時,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提出國家干預和建設福利國家的主張。這樣的經濟體制已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有本質上的不同。這些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已拋棄早期社會民主主義轉變資本主義體制(比如要素市場、私有制,以及僱傭勞動)的目標。 今日,社會民主主義主要的議題包括消除社會不平等、貧困,以及特權階級對他人的壓迫。同時,社會民主主義者還主張建立面向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比如、兒童保育、義務教育、、等體系。社會民主主義亦與工人運動和工會有緊密聯繫。社會民主主義者支持工人的談判權,希望能將政治上的民主決策權延伸到經濟中,促進僱工及其他經濟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決策。 「第三条道路」吸收了社會民主主義中關於社會福利的部分主張,並將之與右派經濟體系融合。.

台獨左派和社會民主主義 · 社會民主主義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社會民主黨 (臺灣)

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是一個臺灣的政黨,由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范雲、律州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賴芳玉、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尚志、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前《四方報》總編輯張正、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伍維婷、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文宣部主任呂欣潔、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生江俊宜、社會民主黨籌備處秘書長嚴婉玲等人發起籌組,於2015年3月29日宣布成立。.

台獨左派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社會民主黨 (臺灣)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台獨左派和立法委員 · 社會民主黨 (臺灣)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綠黨 (臺灣)

綠黨,又称臺灣綠黨,初名綠色本土清新黨,成立於1996年1月25日,但不久後即改名綠黨。其定位為公民社會開放的參政平台,鼓勵具有共同政治理念、價值與目標的積極公民加入;名稱中之「綠」係指「綠色政治」,而非民主進步黨所屬之「泛綠陣營」,綠黨的政治主張包含環境保護、生態平衡、注重草根民主、堅持社會平等與世界和平;除此之外,臺灣綠黨亦注重與各國綠黨和環境保護組織的交流,不但是亞太綠色聯盟(Asia-Pacific Green Network)的重要發起團體之一,也於2010年主辦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 在選舉方面,因長期關心勞工、弱勢、環保議題等,得以在社會上維持一定的影響力,直至2006年參選臺北市議員後,在數次的選舉中得票數始顯著成長,後更於2012年立委選舉上超越新黨取得第五高政黨票。2016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與社會民主黨組成「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參選,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得票雖有長進,但依然全軍覆沒。.

台獨左派和綠黨 (臺灣) · 社會民主黨 (臺灣)和綠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蔡英文政府

蔡英文政府(通稱小英政府或蔡政府),是指在蔡英文擔任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蔡英文於2016年5月20日起就任,是中華民國首位女性國家元首,也是第二位民主進步黨總統。民進黨為當前的執政黨,黨主席亦是蔡英文。 中華民國總統領導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機關,除掌握行政院院長與考試院各部會首長官員的任命權之外,並且監督行政院各部會首長官員(內閣)的組成。蔡英文政府首任內閣為林全內閣,當前則是賴清德內閣。 总统有权提名司法院大法官、考試院院長、监察院院长,经立法院行使同意權后任命。 立法院院长及副院长均由各届立法委员之中互选产生。現任院長為蘇嘉全()、副院長為蔡其昌(),兩人自2016年2月1日任職至今。民主進步黨在立法院為第一大黨。是民進黨首次以多數黨的身份完全執政,也是中華民國行憲後首次由國民黨以外的政黨完全執政。.

台獨左派和蔡英文政府 · 社會民主黨 (臺灣)和蔡英文政府 · 查看更多 »

苦勞網

苦勞網,即台灣勞工資訊教育協會,成立於1997年,是一個長期關注台灣社會運動相關訊息的網路媒體,以「運動的媒體,媒體的運動」自許。苦勞網除與社運團體長期建立關係,作為對外發佈訊息的平台,並自產報導傳遞出主流媒體不感興趣的邊緣聲音之外,也將媒體本身看作是論述實踐的一部分。.

台獨左派和苦勞網 · 社會民主黨 (臺灣)和苦勞網 · 查看更多 »

民主進步黨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是臺灣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繼日治時代的臺灣民眾黨之後第一個實際參政的臺灣本土政黨,為現時中華民國的執政黨。成立於1986年,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戒嚴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2000年首度執政,實現臺灣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08年下野;直到2016年大選勝出後,由蔡英文執政,並首次達成同時掌握行政以及立法部門的「完全執政」地位。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台獨左派和民主進步黨 · 民主進步黨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泛綠

泛綠,也稱綠軍、綠營、泛綠軍、泛綠陣營,是與民主進步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政黨、團體、人士之總稱,由於時代力量、台灣團結聯盟的意識型態與民進黨相近,而民進黨黨旗的主要顏色為綠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綠。這種稱法出現在2000年總統選舉產生首次政黨輪替後,原本是媒體的權宜性用法,包括民進黨、台聯、建國黨、自由台灣黨與其支持者,以及台教會、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等親民進黨之民間團體,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泛綠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藍。部分2014年後成立的社運型第三勢力政黨因為與具有獨派色彩,或是與民進黨理念相近,而被部分人士劃分為泛綠政黨,例如在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中公開支持時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時代力量。 「綠營」所指涉的是一種概略的意識型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被歸類在綠營的各個政黨、社團與個別人物,彼此間的政治理念也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綠營強調台灣本土意識、反共、反對中國民族主義,以及傾向支持台灣獨立,主張台灣正名、台灣優先、台灣民族主義、兩國論與一邊一國等,確保台灣自主於中國之外。經濟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混合思想,文化政策與藍營相較更接近民族主義與國際主義的混合思想。相對於當今掌控中國政局的中國共產黨所強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推崇的中國民族主義,泛綠陣營強調台灣自由、民主、法治等價值。綠營所包含的範圍較主張台獨運動的人士更廣泛,因此無法與台灣社會所稱的「獨派」畫上等號。統派人士指責泛綠陣營妨礙兩岸統一,並批評綠營的行為和作風。 綠營或藍營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而有「深綠」、「淺綠」之分,此一概念經廣泛引申包含「綠委」(泛綠陣營之立法委員,或直指民進黨籍之立法委員)、「綠營支持者」、「綠營群眾」、「綠皮藍骨」(指擁有綠營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藍者)等用法。 此外,台灣的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承襲國際間綠黨運動的環保主張,與泛綠陣營訴求相近,因此民進黨2016年在艱困選區(國民黨具優勢的單一選區)禮讓綠社盟的情形出現。 另外前總統李登輝卸任並離開國民黨後,政治思想偏向強調台灣主體意識,並在台灣團結聯盟等政治組織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台灣本土化運動重要的推動者。.

台獨左派和泛綠 · 泛綠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泛藍

泛藍,也稱藍軍、藍營、泛藍陣營,是對中國國民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團體之總稱,目前包含中國國民黨、新黨。 「泛藍」這個詞彙用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後的台灣政壇,最初是由新黨元老高新武所發明的名詞,後由同黨籍的謝啟大在媒體大力宣傳,指稱中國國民黨以及由其分裂產生的新黨與親民黨(2000年至2012年屬於泛藍);新黨、親民黨皆源自國民黨且意識形態皆與國民黨相近,所源出的中國國民黨黨旗主要顏色為藍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藍。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並擴大及於上述三黨的支持者和政治立場相近的民間團體,在此之前1990年代的近義詞為「泛國民黨」,泛藍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綠。 泛藍是一種概略的政治意識形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個別政黨、社團與個人之間的實際政治理念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泛藍陣營與泛綠政見相左,共同的主張為反對台灣獨立、宣揚三民主義、強調中華文化傳承。 大多數泛藍強調「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捍衛中華民國、以及提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本土派」也有獨台主張,「統派」則主張一中同表,認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泛藍或泛綠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對統獨問題堅持的程度)而有「深藍」或「正藍」以及「淺藍」或「淡藍」之分,此一概念廣泛引申,「泛藍支持者」、「藍營群眾」、「藍軍」,還有「藍委」泛藍陣營立法委員、或親泛藍的無黨籍及直指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甚至「藍皮綠骨」指曾經或現在擁有泛藍政黨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綠者,或與泛綠結盟的人士等之用法。.

台獨左派和泛藍 · 泛藍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時代力量

時代力量,簡稱時力、時力黨,現為中華民國立法院第三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第九屆立法委員黃國昌。創黨成員有閃靈樂團主唱林昶佐以及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前執行長林峰正、公民組合發起人林世煜、人權律師邱顯智等人。2015年1月25日成立,由林昶佐擔任建黨總隊長,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員黃國昌於5月3日加入,並於7月任代理總隊長,9月13日當選為主席。2016年立法委員選舉獲得5個席次,僅次於民進黨與中国國民黨,並擁有立法院黨團。.

台獨左派和時代力量 · 時代力量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台獨左派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之间的比较

台獨左派有154个关系,而社會民主黨 (臺灣)有14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5.32% = 16 / (154 + 147)。

参考

本文介绍台獨左派和社會民主黨 (臺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