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史明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史明之间的区别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 vs. 史明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是包括倡導台灣獨立運動的相關組織、刊物、以及人物等。. 施朝暉(Shih Chao-hui,臺語:Si Tiâu-hui,),筆名史明(威氏拼音:Shĭh Míng,臺羅:Sú-bêng),外號歐吉桑,革命家和台灣獨立運動先驅,為獨立台灣會創始人,政治立場偏台獨左派,主張先獨後左。以其著作《台灣人四百年史》著名。左眼失明。未婚,亦無子嗣。.

之间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史明相似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史明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台灣人四百年史台灣團結聯盟台灣獨立運動台灣青年台灣青年社台獨左派东京二二八事件國民黨政府王育德獨立台灣獨立台灣會社会主义立法委員盧修一日本

台灣人四百年史

《台灣人四百年史》是一部由台灣獨立運動家史明(本名施朝暉)為喚醒臺灣民族意識所撰寫的通史著作。 其日文版序中言明其書名不為“台灣史”或“台灣四百年史”,正因自幼從父老口中所得知的傳說與周遭史料、文獻有明顯差異,只有以被殖民統治與勞苦大眾的角度來書寫四百年來台灣發展的歷史,才能寫成本書。史明有感於台獨運動者對台灣歷史的瞭解不夠深入,於是花了三年的時間,在1962年完成了日文版《台灣人四百年史》。其後又花了六年完成《台灣人四百年史》的中文版,英文版亦在1986年出版。1999年對中文版作出增補。2014年全新校訂版出版,由南天書局製作發行。史明說,他寫作當時是希望以殖民地被統治者的立場書寫歷史。 《台灣人四百年史》一書內容龐大,史明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角度詮釋台灣歷史,並且以長達三分之一的篇幅批評中國國民黨的統治。戒嚴時期一直被中國國民黨政府視為禁書的《台灣人四百年史》是不少人認識台灣歷史的重要來源之一,也被認為是臺灣史的經典之一。前總統李登輝表示,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是對自己生長的土地以及文化精神的一種記載,這種精神堪稱為台灣人的典範,可謂「史明精神」。被稱為「末代叛亂犯」的獨立台灣會案即受史明與本書所影響。 category:台灣歷史書籍 Category:台灣史學史.

台灣人四百年史和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 · 台灣人四百年史和史明 · 查看更多 »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團結聯盟,簡稱台聯,台聯黨,是一個臺灣政黨,成立於2001年8月12日,創黨時主要以原中國國民黨內本土派的黨員及民進黨內獨立派的黨員組成,其創黨的四大宗旨為「穩定政局、振興經濟、鞏固民主、壯大台灣」。由於偏向臺灣本土化與臺灣獨立的政治訴求,普遍被歸屬為泛綠陣營的政黨之一。前總統李登輝雖然並非該黨黨員,但為該黨之精神領袖。 第8屆立法委員選舉所獲得的國會席次及全國得票率,台灣團結聯盟僅次於國民黨、民進黨的台灣第三大政黨,亦是藍綠兩黨以外唯一獲得一百萬選票以上的政黨。2014年中華民國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亦為全國第三大黨。第9屆立法委員選舉不分區立委僅獲2.5%的政黨票,區域立委均落選,是繼2008年之後第二度退出國會。2016年1月20日,台聯宣布資遣所有員工。.

台灣團結聯盟和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 · 台灣團結聯盟和史明 · 查看更多 »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獨立運動,簡稱台獨,是台灣的政治思想之一,其主要目標是透過制定新憲法等方式,建立一個屬於台灣住民的獨立主權國家,與謀求兩岸統一的「統派」相對。實際上依照理論與目標的不同,還可細分為傳統台獨、華獨、台獨左派等流派。 台灣獨立運動面臨著種種的政治現實與國際角力,外部除須與美日兩大盟邦建立互信的軍事同盟關係,還須克服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力干涉與經濟施壓,而如何解決台灣內部在國家認同與意識形態上的多元與矛盾(統派)也是另一項難題。台灣獨立運動也透過台灣民族主義、台灣本土化運動、台灣正名運動、去中国化、強調台灣主體性等方式表現。.

台灣獨立運動和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 · 台灣獨立運動和史明 · 查看更多 »

台灣青年

#重定向 臺灣青年.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台灣青年 · 台灣青年和史明 · 查看更多 »

台灣青年社

台灣青年社(1960年2月28日-1970年1月1日)是明治大學講師兼作家王育德成立於日本的政治團體。 1959年,明治大學講師王育德擔任《台灣》雜誌主筆後,與吳枝鐘、張春興、林啓旭、李元琳等人成立台灣社(與2006年成立之台灣社並無關聯),開始進行對留學日本之台灣學生的啟蒙工作以及對日本人的國際宣傳工作。並展開二次大戰後的台灣獨立運動,發行日文雙月刊《台灣青年》來從事宣傳。不久,許世楷、張國興、周英明、金美齡、林啟旭、侯榮邦等台灣留日學生相繼加入。1960年2月28日,台灣社改名為台灣青年社。 1962年,台灣青年社發行官方刊物《獨立通訊》,展開台灣內部啟蒙宣傳。1963年5月,台灣青年社改名為台灣青年會,展開組織留學生運動。1965年9月23日,王育德、黃昭堂、許世楷、周英明、金美齡、廖春榮等人將台灣青年會發展為台灣青年獨立聯盟,並發表綱領。1965年9月24日,台灣青年獨立聯盟在東京都銀座發動示威,要求聯合國支持台灣自決。邱永漢、辜寬敏加入後,台灣青年獨立聯盟更擴大組織。1970年1月1日,台灣青年獨立聯盟併入台獨聯盟。.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台灣青年社 · 台灣青年社和史明 · 查看更多 »

台獨左派

台獨左派,又稱左派台獨、台獨左翼、左翼台獨,簡稱左獨、獨左,是台灣獨立運動(台獨)參與者中偏向社會民主主義、進步主義等左派政治及經濟思想的派別。左派早年在台灣並不活躍,甚至誤與共產主義畫上等號,因此聲勢遠不及久居台獨主流地位的「台獨右派」,即華獨一系;但近幾年來因全球經濟大衰退與兩岸全面三通(包括開放中資與中客直接來台),使得台灣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思潮在台灣社會走向主流,加上對華獨的不積極感到失望,台獨左派於青年知識份子場域的討論度逐漸上揚,尤其是2014年太陽花學運發生後。 現時活躍的台獨左派團體有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自由台灣黨、基進黨、綠黨等,他們除了在社會及經濟議題上持左傾立場,也對轉型正義、婚姻平權等涉及公平正義的社會議題高度關注;政治上出於台獨主張,與民進黨等被視為台獨右派的團體合作,但又保持一定距離。.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台獨左派 · 台獨左派和史明 · 查看更多 »

东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狹義上指東京都、或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群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目前(2017年8月)東京都區部人口數達946萬,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千6百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亦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是传统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在2016年GDP達9472.7億美元,超越紐約(9006.8億)成為全球第一,同時全球城市指數排名中排名第三。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度與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有目前全球最複雜、最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與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东京和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 · 东京和史明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發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28(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佔官署。事件中,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當地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攻擊,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臺灣民眾,事件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然而傷亡數字眾說紛紜,由數百人至數萬人不等。 此事件亦稱作「二二八大屠殺」、「二二八革命」、「二二八起義」、「二二八事變」、「二二八慘案」、「二二八民變」等。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並時常對臺灣人抱持著優越感,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4-10,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1-02-28,蘇瑤崇,國史館學術集刊 第4期,20040901,對待人民驕縱專橫。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深感失望。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毫無軍紀可言,例如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強購、賒借不認帳,乃至有偷竊、搶劫、恐嚇、詐欺、調戲婦女、強姦、開槍殺人等非法情事發生,與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軍政人員的軍紀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愈來愈敵視國民黨與長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比較良善。 當時統治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在經濟方面,政府一手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支援國共內戰,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臺灣經濟因而巨幅倒退,終至民不聊生。由於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種種歧視與打壓,使得台灣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導致龐大民怨能量總爆發。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因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臺灣在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後,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灣,外省人受波及遭臺籍民眾攻擊傷亡.大紀元.2014-02-28.

二二八事件和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 · 二二八事件和史明 · 查看更多 »

國民黨政府

國民黨政府可以指:.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國民黨政府 · 史明和國民黨政府 · 查看更多 »

王育德

王育德(),國際台灣語研究權威、台灣獨立運動重要領導人之一,亦為日本「台灣青年社」及其機關刊物《台灣青年》之創辦者。.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王育德 · 史明和王育德 · 查看更多 »

獨立台灣

立台灣 (1967.1~1976.6),台灣獨立運動團體發行的雜誌。《獨立台灣》原先的構想是作為台灣獨立連合會的機關誌,但是連合會解散以後,史明把《獨立台灣》移到獨立台灣會發行,作為機關刊物。1967年1月創刊,在日本東京發行;1976年6月停刊,發行了89期。第43期開始,雜誌的封面冠上「台灣人民解放革命機關誌」的標語,以「台灣民族主義」作為運動的中心思想。據主辦者史明回憶,當初辦雜誌是為了要啟蒙台灣人。雜誌每期印量三千本,最多曾到七千本。雜誌印好後,一部分寄送到幾個獨立台灣會的海外據點,一部分郵寄在日本留學的台灣人,另一部分則透過史明培訓的地下工作人員,將雜誌夾帶到台灣。.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獨立台灣 · 史明和獨立台灣 · 查看更多 »

獨立台灣會

立臺灣會(Taiwan Independence Association,簡稱獨臺會或 TIA)臺灣獨立運動團體之一,由史明在1967年6月30日於日本東京創立。除主張臺灣民族主義、堅持臺灣獨立建國外,也是臺獨運動中少見的左派路線團體,強調社會主義。, 國史館學術集刊, 2004.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獨立台灣會 · 史明和獨立台灣會 · 查看更多 »

社会主义

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系列经济体系,,其特点为、民主控制的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这个词也指代与这类体系相关的政治理论。"2.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社会主义 · 史明和社会主义 · 查看更多 »

立法委員

#重定向 立法院#立法委員.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立法委員 · 史明和立法委員 · 查看更多 »

盧修一

盧修一(,台羅:Lôo-siu-it),臺北縣(今新北市)三芝人,法國巴黎大學政治博士,曾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亦曾任民進黨立法委員,年五十七。盧修一致力於民主運動多時,早年因身為異議分子受國民黨政府拘禁,後連任三屆立委,罹癌,抱病為臺北縣長候選人蘇貞昌站台,在造勢大會下跪,懇請選民支持,一般皆認為是蘇貞昌勝選的關鍵。.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盧修一 · 史明和盧修一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日本 · 史明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史明之间的比较

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有149个关系,而史明有9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6.64% = 16 / (149 + 92)。

参考

本文介绍台灣獨立運動相關條目列表和史明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