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灣文學和陳映真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台灣文學和陳映真之间的区别

台灣文學 vs. 陳映真

台灣文學長期因為政治、地緣因素,早期經常被視為邊陲文學或中國文學的支流,在發展上即受到相當大的壓抑。尤其在外來統治者的廣義殖民下,紛雜書寫系統使台灣文學呈現無法連貫的窘境。不過相對的,從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古典漢文(台灣傳統漢文學)、華語白話文、日文、台語白話文和客語白話文的複雜情況及斷層也豐富了台灣文學的面相。 台灣文學就廣義而言應為「出生或客居台灣所發表的所有文字作品」,而狹義上則應指「描寫台灣鄉土人物、再現台灣典型環境、運用台灣語言的作品、表現台灣人的生活與思想」的文學作品。 台灣文學歷經日治時期新文學、反共文學與西化現代主義文學的發軔萃煉過程後,1970年代之後的懷鄉、鄉土、政治、女性文學於2000年代仍以嶄新型態呈現,且佔台灣文學一定重要性。除此之外,暢銷的勵志文學、新興的網路文學和同志文學也在這波多元化的並存發展中,競相在新媒介介面或寫作技巧上,重整台灣的新世紀文學圖像。而也就是如此,台灣文學雖在影像媒體夾擊中面臨著嚴峻挑戰,依舊試圖以更創新的面貌繼續蓬勃再生。. 陳永善( ),筆名陳映真、許南村、趙定一、陳善、陳善乃、陳秋彬、然而、石家駒等,生於台灣新竹州竹南郡竹南街(今苗栗縣竹南鎮),祖籍福建省安溪縣,臺灣文學作家。早年從事小說寫作,受社會主義思潮與中國作家魯迅影響,在臺灣文壇推動現實主義風格,是鄉土文學論戰中鄉土文學派的主要代表者之一,是臺灣戰後時期臺灣文學界重要旗手。創辦《人間》雜誌,為臺灣報導文學先驅。 在文學成就之外,因推動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統一,反對台獨,個人政治色彩濃厚,遭受廣泛議論及注目。.

之间台灣文學和陳映真相似

台灣文學和陳映真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台灣日治時期吳濁流文學獎余光中共产党現代主義白先勇黃春明龍應台汉语日语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1977年-1978年)是一場從1970年代初期開始,關於台灣文學之寫作方向和路線的探討,特別是在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之間,關於這個議題的討論,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一般稱之為「鄉土文學論戰」。--面上,這是一場關於文學之本質應否反映台灣現實社會的文壇論爭,但是在實質上,這場論戰卻是「台灣戰後歷史中一次政治、經濟、社會、文學的總檢驗」(陳明成 2002,40)。1 事實上,類似的論戰在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台灣也發生過,所以有人將1930年代的論戰稱之為「第一次鄉土文學論戰」,而將1970年代的論戰稱之為「第二次鄉土文學論戰」。不過,本文將用「台灣話文論戰」來指涉1930年代的那次論戰,而以「台灣鄉土文學論戰」來指涉1970年代的這次論戰。.

台灣文學和台灣鄉土文學論戰 · 台灣鄉土文學論戰和陳映真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台灣文學和台灣日治時期 · 台灣日治時期和陳映真 · 查看更多 »

吳濁流文學獎

吳濁流文學獎,原為「台灣文藝雜誌社」創辦人吳濁流1964年成立的「台灣文學獎」。1969年時吳濁流捐款退休金十萬元成立吳濁流文學獎基金會,以基金利息提供獎金,將其改名為「吳濁流文學獎」。其宗旨在於鼓勵青年作家文學創作,推動台灣文學。吳濁流在〈我設立文學獎的動機和期望〉一文賦詩:「誓將熱血挽狂瀾,七十光陰一指彈;寄語萬千諸後秀,一心一德振文壇。」 吳濁流文學獎原僅有「小說獎」,1971年設立「吳濁流新詩獎」與「吳濁流漢詩獎」,1972年到1974年該會曾頒發三屆的「漢詩獎」。 吳濁流文學獎評選作品以每年發表在《台灣文藝》之創作小說及創作新詩為主要對象,評定出「正獎」及「佳作獎」。1984年時擴及《文學界》、笠詩刊等其他報刊雜誌,1991年後擴大評選,舉凡本土性文學作品均可為候選作品,並接受台灣筆會會員及本土性文學刊物編輯人之推薦。 1977年時由鍾肇政主編,將前八屆的得獎作品二十五篇收入《吳濁流文學獎作品集》。.

台灣文學和吳濁流文學獎 · 吳濁流文學獎和陳映真 · 查看更多 »

余光中

余光中(),福建泉州永春人,生於江蘇南京,臺灣藍星詩社知名詩人、文學界巨擘,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曾於香港與台灣多所大學任教。在現代詩論戰與鄉土文學論戰中涉嫌以意識形態入人於罪引起爭議《羊城晚報》發表《向歷史自首?——溽暑答客四問》,聯合報,2017年12月16日。.

余光中和台灣文學 · 余光中和陳映真 · 查看更多 »

共产党

共产党是指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代表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利益的名义而成立的政党。最早的共产党被认为是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现在普遍指以共产主义和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阐述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团体,以将社会推向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曾于1917年十月革命后掀起第一次浪潮(即推翻现政权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运动,当时并无其他成功案例),并于二战后掀起第二次浪潮,中華人民共和國于这一段时间基本建立起全国性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共产党与独裁政权的挂钩始于斯大林1922年当选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后世称之为“斯大林主义”。.

共产党和台灣文學 · 共产党和陳映真 · 查看更多 »

現代主義

代主義,從文化的歷史角度來說,是1914年之前的幾十年中,興起的新藝術與文學風格,藝術家為了反抗19世紀末期的陈规旧矩,轉而用一種他們認為感情上更真實的方式,來表現出大家真正的感受與想法。 現代主義以科學為基礎,重視理性與邏輯,實驗探証。其中牛頓的力學理論、達爾文的進化論及弗洛伊德對自我的研究為現代主義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礎。 有些人將20世紀區分為現代時期與後現代時期,有些人則認為它們是同一個大範圍時期的兩個階段。本文章是關於從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發展出來的運動,有關後現代主義的部份請參見相關條目。 現代主義通常包含著集體主義跟個人主義的意識形態,講求集體跟個人功利性與共同體。現代主義也延伸了民族主義跟國際主義的內涵價值。.

台灣文學和現代主義 · 現代主義和陳映真 · 查看更多 »

白先勇

白先勇(),出生於廣西省桂林臨桂縣,臺灣文學家,畢業於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父親白崇禧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與第一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

台灣文學和白先勇 · 白先勇和陳映真 · 查看更多 »

黃春明

黃春明(),生於台灣宜蘭縣羅東鎮,為台灣當代重要的文學作家。黃春明創作多元,以小說為主,其它還有散文、詩、兒童文學、戲劇、撕畫、油畫等創作,其作品曾被翻譯為日、韓、英、法、德語等多國語言。小說《鑼》於1999年入選「臺灣文學經典三十」小說類,並曾獲吳三連文藝獎、國家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

台灣文學和黃春明 · 陳映真和黃春明 · 查看更多 »

龍應台

龍應台“台”的本字作“臺”,二者通用。詳見條目台。多作龍應台;但也有作龍應臺的情況,如其簽名。(筆名胡美麗龍應台:《美麗的權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作家、文學學者,臺灣高雄人龍應台:《傾聽》,刻印文學,祖籍湖南衡山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天下雜誌。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外文系,獲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學位。是臺灣臺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和中華民國文化部首任部長,亦曾在美國、德國、臺灣、香港的多所大學任職。 1984年出版處女作《龍應台評小說》,後有雜文、文化批評、小說、散文、紀實文學等多種作品,如《野火集》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言行遍及華人地區如兩岸三地、新加坡,以及德國龍應台:《百年思索》,南海出版公司等地,產生一定影響。龍應台:《野火集:二十週年紀念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為“推動全球意識”,創辦有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台灣文學和龍應台 · 陳映真和龍應台 · 查看更多 »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台灣文學和汉语 · 汉语和陳映真 · 查看更多 »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台灣文學和日语 · 日语和陳映真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台灣文學和陳映真之间的比较

台灣文學有318个关系,而陳映真有10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2.60% = 11 / (318 + 105)。

参考

本文介绍台灣文學和陳映真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