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台18線和臺灣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台18線和臺灣之间的区别

台18線 vs. 臺灣

台18線,位於中華民國(臺灣)的一條省道。起自嘉義縣太保市嘉義高鐵站,經嘉義市,訖於南投縣信義鄉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客中心(台21線終點),全長109.985公里,其中太保至嘉義市世賢路路口名為「高鐵大道」,提供往來高鐵嘉義站與嘉義市間最直接之服務、嘉義市至塔塔加路段為「新中橫公路嘉義玉山線」,為駕車前往阿里山的主要通道,俗稱「阿--山公路」,連接阿里山國家風景區各景點以及玉山國家公園,並與台21線共同構成「玉山景觀公路」。.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之间台18線和臺灣相似

台18線和臺灣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南投縣中華民國嘉義縣玉山花蓮縣高雄市阿里山山脈阿里山國家風景區鄒族臺灣省道臺灣清治時期

南投縣

南投縣(閩南語:Lâm-tâu Kuān,國姓鄉四縣客語:Namˇ Teuˇ Ie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份,位處臺灣中部,坐落在本島正中央,是臺灣唯一的內陸縣。縣治南投市內的中興新村是臺灣省政府所在地。 縣境內原住民有泰雅族、賽德克族、布農族、鄒族及居住在日月潭畔之邵族。臺灣最高峰玉山、最大天然湖泊日月潭、最長河流濁水溪的源頭與臺灣地理中心皆位於該縣,而鄰近彰化與台中一帶因人口聚集,形成中部衛星都市的分佈型態。特產包括青梅、香蕉、甘蔗、凍頂烏龍茶、紹興酒、竹藝品、南投陶、花卉。.

南投縣和台18線 · 南投縣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中華民國和台18線 · 中華民國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嘉義縣

嘉義縣是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西南部,全境環繞嘉義市,西邊濱臨臺灣海峽,東邊以阿里山山脈以及玉山主峰接壤,東北邊與南投縣相鄰,南邊以八掌溪與臺南市相鄰,東南邊與高雄市相鄰,北邊以北港溪、石龜溪與雲林縣相鄰,北回歸線通過縣境南部。縣治位於太保市,嘉義縣內轄有2市、2鎮、14鄉(含1個山地鄉),共有18個鄉鎮市。境內的民雄鄉、水上鄉、中埔鄉及太保市為嘉義都會區的衛星城市。 嘉義縣古名「諸羅縣」(Tsu-lô-kuān),地處嘉南平原,為重要農業產區。境內水利建設堪稱完備,土地肥沃,以農產聞名,沿海地區為重要漁業產區,為國內重要產地,加以阿里山的森林資源,曾盛極一時。經時代變遷,阿里山成為國際著知名的觀光風景區、縣內之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則為國際知名的博物館、高跟鞋教堂為獲得金氏世界紀錄之全球最大高跟鞋形建築。觀光業、工業及農漁業皆為縣內重要產業。.

台18線和嘉義縣 · 嘉義縣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玉山

玉山,通常是指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為台灣最高峰。 布農族稱其為Tongku Saveq、卡那卡那富族稱其為Tanungu'incu、鄒族稱其為Patungkuonʉ(八通關)、排灣族稱其為kanasi,主峰為臺灣最高的山,位於南投縣信義鄉、高雄市桃源區及嘉義縣阿里山鄉交界處,位於玉山國家公園中。早期西方人稱摩里遜山(Mt.

台18線和玉山 · 玉山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台18線和花蓮縣 · 臺灣和花蓮縣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台18線和高雄市 · 臺灣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阿里山山脈

阿里山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位於玉山山脈西方,兩座山脈隔著旗山溪遙相呼應。阿里山山脈北起南投縣濁水溪南岸的鹿谷鄉,南抵高雄市燕巢區的雞冠山(或小港區鳳鼻頭)。稜脈大致呈現北北東──南南西的走向,長約二百五十公里,平均高度二千五百公尺。 阿里山山脈是台灣位於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南段之山脈,為林朝棨沿用富田芳郎對台灣地理分區方法,將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分成南段、北段,濁水溪以南稱為「阿里山山脈」。.

台18線和阿里山山脈 · 臺灣和阿里山山脈 · 查看更多 »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位於臺灣嘉義縣東部,是由交通部觀光局規劃與管理的一座國家級風景特定區,設立於2001年。其範圍涵蓋了位於阿里山鄉、仍由林務局經營管理的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並且擴大至附近的梅山鄉、竹崎鄉和番路鄉一帶的知名風景區臺灣的國家風景區 陳永森;林孟龍/著 ISBN 9867630211 2004年2月出版。 阿里山實際上並不是一座山的名稱,只是特定範圍的統稱,正確說法應是「阿里山區」,地理上屬於阿里山山脈主山脈的一部份,東鄰玉山山脈,北接雪山山脈。某些資料指稱阿里山又名塔山,標高2,484公尺,實則不然:塔山為「阿里山區」之最高峰,標高2,663公尺。.

台18線和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 臺灣和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 查看更多 »

鄒族

鄒族(鄒語:Cou,Tsou)舊稱曹族,傳統語言為鄒語,是台灣山區原住民人口僅次於賽夏族第二少的族群,為台灣原住民族的一支,主要居住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村、特富野村、達邦村、來吉、山美等地區,亦分布於南投縣信義鄉。.

台18線和鄒族 · 臺灣和鄒族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道

臺灣省道(英語譯名:Provincial Highway)是臺灣主要的普通公路系統,目前共有98條路線(含支線),其中16條為快速公路,其餘82條為一般公路。新建與養護機關為交通部公路總局。.

台18線和臺灣省道 · 臺灣和臺灣省道 · 查看更多 »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台18線和臺灣清治時期 · 臺灣和臺灣清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台18線和臺灣之间的比较

台18線有58个关系,而臺灣有146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0.72% = 11 / (58 + 1463)。

参考

本文介绍台18線和臺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