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古朝鮮文字

指数 古朝鮮文字

古朝鮮文字(고조선문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称为神誌文字。 據稱是朝鮮半島在公元6世紀漢字文化尚未普遍傳入之前,當地及今日中國東北地區所通行的文字。根據從各地出土的竹簡、帛書等資料,古朝鮮文字可能早在衛滿朝鮮時就已存在。 据李朝时期的伪书《揆园史话》传,神誌文字是檀君朝鲜时期一个叫神誌的人创制的。神誌的传说有抄袭黄帝时期仓颉造字的嫌疑。据朝鲜官方宣称的檀君陵裡有石人像区,该区的石阶左右两旁立有檀君之子和其他亲信臣僚石像。在亲信臣僚石像中,东边的第一个石像便是神誌像。 古朝鮮文字的形態由直線、曲線及圓點所組成,與大篆及小篆全由線條所組成略有不同。從形態上來看,古朝鮮文字與秦朝以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以前在齊、魯、燕、趙一帶所流行的「簡化大篆」相似。据朝鲜官方宣称在平安北道龙川郡新岩里出土的陶器里刻有神誌文字模样的两个字,在中国辽宁省古朝鲜时期古墓中出土的陶器裡,也刻有与此相似的两个字。出土文物中共找出有16个不同的的象形文字或符号,为这种‘神誌文字’传说的原型。 中国辽宁省喀左县平房子乡北洞村出土殷晚期青铜器中,方鼎内底中心有铭文“亚侯”,佐证是在箕子之国发掘,而箕子朝鲜实际为侯国。在箕侯国发掘的青铜器铭文则为大篆的一种。 箕子朝鲜从中原迁出之际,燕国、孤竹国等地也有大量东夷移民进入箕子朝鲜地区,而此段时期正为青铜器文化的顶峰。.

38 关系: 卫满朝鲜大篆孤竹国小篆中国东北地区东夷三國遺事三国史记平安北道仓颉北朝鲜嘉勒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神代文字神誌秦朝箕子箕子朝鲜燕国韓國聯合通訊社訓民正音諺文鲁国齐国辽宁省赵国金文揆园史话桓檀古記檀君檀君陵檀君朝鮮汉字朝鮮世宗朝鮮日報朝鲜朝鲜半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卫满朝鲜

衛滿朝鮮(;前195年—前108年),又稱衛氏朝鮮(),是一個由漢人衛滿建立的古朝鮮政權。 根據《史記》記載,漢朝初年时,漢高祖所封的燕王盧綰出逃匈奴,其部將衛滿率舊部渡過鴨綠江,推翻了箕子朝鮮自立。 前109年,朝鮮國王衛右渠與西漢發生衝突。漢武帝派兵攻滅衛氏朝鮮,以其地設置漢四郡。.

新!!: 古朝鮮文字和卫满朝鲜 · 查看更多 »

大篆

大篆,是西周晚期开始使用的漢字字體,相傳為周宣王的史官籀作《史籀篇》时发明。廣義上的大篆可以泛指小篆之前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蝌蚪文與鸟虫书;狹義則僅指籀文,由於小篆是以此為簡化,因此古文記載的大篆通常指籀文。.

新!!: 古朝鮮文字和大篆 · 查看更多 »

孤竹国

孤竹国是中国古代的诸侯国,早期王城位于今天的唐山市附近(早期疆域,西至今唐山市、迁西县兴城镇,北达凌源、朝阳、西辽河,东抵葫芦岛,西南迄乐亭、滦南、曹妃甸等地。东临渤海,西边和燕国接壤,南边是齐国)。始封于商代,殷墟甲骨文中作“竹侯”。孤竹国的国祚从商朝初年延伸到春秋中期。孤竹国伯夷、叔齐的故事流传至今。在前660年被齐国、燕国所灭。.

新!!: 古朝鮮文字和孤竹国 · 查看更多 »

小篆

小篆,又稱秦篆,作為秦始皇制定推行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政策的一部分,以秦國本國的篆文為基礎,增損後代替了原先關東六國所使用的版本,由此統一了大篆這一字體的書寫形式。根據考古所得可知,遲至從戰國中後期,社會上流行著大篆和隸書兩種功能和性質不同的字體--大篆主要用於經典書籍及金石銘文;而隸書主要用於官府的政令及日常的書信。因此,小篆是將大篆的各種寫法統一了的結果,它和隸書同時間流行於世。兩漢時的小篆字形趨於方直,筆法稍摻隸意,說明隸和篆兩種書體有相融合的趨勢。隸書後來在更大的範圍內流行與使用,於此或可見一端。而小篆本身,由於其字體本身的優美,被後世傳承下來,並被歷代的書法家所青睞。.

新!!: 古朝鮮文字和小篆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新!!: 古朝鮮文字和中国东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东夷

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青、兖、徐三州)居民的总称。考古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东夷是指自后李文化始至岳石文化的承载者。 夏商时期的“夷”,不带有民族观念,只是作为部落联盟的称呼;周朝首次出现“东夷”一词,是周部落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称呼。傳說东夷部落的少昊是黄帝之子,伯益是黄帝重孙。 东周时期,经齐、鲁等国在山东地区的多年经营,夷、夏諸部落逐渐融合。秦汉以后,东夷多指居住于中国东方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及琉球群岛等地的外族或吉、黑的少数民族。.

新!!: 古朝鮮文字和东夷 · 查看更多 »

三國遺事

《三國遺事》是由高麗時代国师一然(1206年--1289年)所編撰,以新羅、高句麗、百濟三國為記述對象的史書。 該書由五卷、九篇、一百四十四個條目所構成,九篇的篇目分別為王曆、紀異、興法、塔像、義解、神咒、感通、避隱、孝善。坛君传说首次出现于此书。 《三國遺事》是朝鮮半島繼《三國史記》之後第二早的史書,然而其中也包含了許多神異的民間傳說。.

新!!: 古朝鮮文字和三國遺事 · 查看更多 »

三国史记

《三國史記》是高丽宰相金富轼奉高麗仁宗之命所编撰的高丽官修正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完整史书。《三国史记》共50卷,约27万字,以中国正史的体例记述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的历史。中国正史在记述多国并存的时期会以一国为主,比如《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蜀、吴都以魏年号纪年。但《三国史记》突破了这样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三国,三国各有本纪,各以自己的君主纪年,均称“我国”。全书由新羅本紀(12卷)、高句麗本紀(10卷)、百濟本紀(6卷)、年表(3卷)、雜志(9卷)、列傳(10卷)等六個部分構成。《三国史记》与中国的《史记》一样都以教化为原则,以塑造人物为写作方法,以道德精神为取人标准,而不是像一般的中国正史那样以纪实为写作方法,以对历史贡献的大小为取人标准。因此《三国史记》保留了《史记》亦文亦史的风格。 《三国史记》主要参考引用了朝鲜半岛历史上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新罗古记》、《花郎世记》、《海东古记》、《高丽古记》、《百济古记》、《三韩古记》等史籍,同时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是朝鲜半岛第一部将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结合起来的史书。在两国史料记载有冲突时,金富轼更信任本国史料。《三国史记》明确指出本国史料与中国史料的校正有34处,其中11处否定中国记录,8处质疑中国记录,15处两存之。.

新!!: 古朝鮮文字和三国史记 · 查看更多 »

平安北道

平安北道(),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西北部的地方行政区。面积12191平方公里,人口241万人(1993年)。1896年把平安道南北两分而成立。道政府所在新义州市。管辖3市22郡484里87洞31劳动地区。.

新!!: 古朝鮮文字和平安北道 · 查看更多 »

仓颉

仓颉是中国神話人物,相传为黄帝史官、以及漢字的創造者,俗稱倉頡先師 、倉頡聖人、制字先師、制字先聖、右史倉聖人或倉頡至聖。传说生有“双瞳四目”。.

新!!: 古朝鮮文字和仓颉 · 查看更多 »

北朝鲜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古朝鮮文字和北朝鲜 · 查看更多 »

嘉勒

嘉勒(가륵단군,嘉勒檀君)是扶婁檀君的长子和檀君朝鲜的第三代君王,后世韩国一些学者根据檀君世纪的记载推断在位年限为公元前2182年 - 公元前2137年,前提是檀君朝鲜有存在的可能。.

新!!: 古朝鮮文字和嘉勒 · 查看更多 »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通称喀左县,是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一个蒙古族自治县。.

新!!: 古朝鮮文字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 查看更多 »

神代文字

代文字(じんだいもじ、かみよもじ)指的是漢字傳入日本前所被使用的文字的總稱。包括有筑紫文字、北海道異体文字和阿比留草文字等。江戶時期開始有人對其真假進行過論證(事實上大多數的證據也集中在那個時代),因此近代普遍認為多數的神代文字是虛構的。.

新!!: 古朝鮮文字和神代文字 · 查看更多 »

神誌

誌或神誌氏(朝鮮文:신지씨),為檀君朝鮮時期一名主命的官吏。 1911年成书的《桓檀古記》(환단고기)的編撰者桂延壽(계연수)的主張,神誌氏即古神誌氏之後,并发明朝鲜文字。 相傳是其發明了古朝鮮文字,作為傳說,神誌的传说有抄袭黄帝时期仓颉造字的嫌疑。据朝鲜官方宣称的檀君陵里有石人像区,该区的石阶左右两旁立有檀君之子和其他亲信臣僚石像。在亲信臣僚石像中,东边的第一个石像便是神誌像。 古朝鮮文字的形態由直線、曲線及圓點所組成,與大篆及小篆全由線條所組成略有不同。從形態上來看,古朝鮮文字與秦朝以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以前在齊、魯、燕、趙一帶所流行的「簡化大篆」相似。据朝鲜官方宣称在平安北道龙川郡新岩里出土的陶器里刻有神誌文字模样的两个字,在中国辽宁省古朝鲜时期古墓中出土的陶器里,也刻有与此相似的两个字。出土文物中共找出有16个不同的的象形文字或符号,为这种‘神誌文字’传说的原型。 中国辽宁省喀左县平房子乡北洞村出土殷晚期青铜器中,方鼎内底中心有铭文“亚侯”,佐证是在箕子之国发掘,而箕子朝鲜实际为侯国。在箕侯国发掘的青铜器铭文则为大篆的一种。 箕子朝鲜从中原迁出之际,燕国,孤竹国等地也有大量东夷移民进入箕子朝鲜地区,而此段时期正为青铜器文化的顶峰。.

新!!: 古朝鮮文字和神誌 · 查看更多 »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新!!: 古朝鮮文字和秦朝 · 查看更多 »

箕子

箕子,'''子'''姓,名胥餘。商朝宗室,,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曾劝谏纣王,惟纣不听,反囚禁之。於是他披頭散髮,裝瘋,以躲過災禍。周武王克殷后,命召公释放箕子。武王向箕子询治国之道,记载于《尚书·洪范》。 《論語》微子第十八中记载箕子与微子,比干合称「殷有三仁」。據「淇縣縣志」記載,河南淇縣有「三仁廟」,奉祀微子、箕子、比干,配祀先師孔子、孟子、曾子、陽明子、文昌君。亦縣塾所在,邑民頗奉香火,太平天國時被毀。 根据司馬遷《史记》說法,箕子晚年統治朝鮮。另傳說,箕子死後被追谥為大圣王,《舊唐書》中說箕子也被朝鮮族奉為神祭祀。《舊唐書·卷199上》记载,后世的高句丽“頗有箕子之遺風”,“其俗多淫祀,事靈星神、日神、可汗神、箕子神”。 平壤牡丹峰腳下原有箕子陵。1959年,被金日成下令拆毀。.

新!!: 古朝鮮文字和箕子 · 查看更多 »

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기자조선),根据《史记》、《尚书大传》、《汉书》等史书的说法,是在公元前11世紀到前2世紀期間由商朝宗室箕子在辽宁与当地原住民东夷人一起建立的一个国家。是以东夷人为主体的国家。有学者认为该国原为箕氏侯国,在辽西的喀左县一带,与孤竹国相邻;在战国时代为燕国将领秦开所败,其国君被迫率百姓遁入朝鲜半岛。.

新!!: 古朝鮮文字和箕子朝鲜 · 查看更多 »

燕国

燕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国時期在中国北方的一個姬姓諸侯国,也作酀国、匽国或郾国,為戰国七雄之一,传国43王800年,於前222年被秦国消滅。.

新!!: 古朝鮮文字和燕国 · 查看更多 »

韓國聯合通訊社

韓國聯合通訊社,又譯聯合通訊社,簡稱韓聯社、YNA,是韓國的官方通訊社,也是韓國最大的通訊社。韓聯社的總部在首爾,為韓國的報紙、廣播、電視和其他媒體提供新聞。.

新!!: 古朝鮮文字和韓國聯合通訊社 · 查看更多 »

訓民正音

《訓民正音》(훈민정음)是朝鲜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大王李祹与其子第五代國王文宗大王李珦主导創制的朝鲜语文字,又稱諺文(),今多稱韓文 (한문) 、韓字 (한글) 、朝鮮文 (조선문) 、朝鮮字 (조선글) 。原有28字,其中母音字母17個,子音字母11個。该书完成于朝鲜世宗25年(1443年)末或朝鲜世宗26年(1444年)初,于朝鲜世宗28年(1446年)正式出版。 韓國古代使用漢字表記,文言分離。古代只有士大夫學習漢文,因此平民大多是文盲。相傳三国末年薛聰藉漢字音義標註漢字,創吏讀文字,此外尚有鄉札、口訣等表記方法,但這些由於使用的不便等原因未能取代漢文。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深感漢字對於文化傳播的不便,迫切需要一可完整表達本國語音之文字,故特設諺文局,召鄭麟趾、成三問、申叔舟等學者,在研究朝鮮語音和漢語音韻的基礎上,以方塊字組合,一音節佔一字,創立表音文字。.

新!!: 古朝鮮文字和訓民正音 · 查看更多 »

諺文

諺文,现在的韓國称其为韓字(한글),朝鲜称其为朝鲜字(조선글),以区别於历史上的名称「朝鲜文」()。其俗称「朝--鮮字母」、「音文」、「训民正音」等,是朝鮮语所使用的表音文字。15世纪,在朝鮮王朝(1392年-1897年)第四代君主世宗国王(1418年-1450年在位)的倡导下,其由一批学者创造完成,于1443年正式创建,1446年頒布使用。在创造这些简单的音标以前,韓國人主要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 諺文有10个元音和14个辅音,可能组成许多音节。它既简单又具系统性,能全面的記錄朝鮮語的語音。諺文易于学习和印刷,对于減少文盲、促進出版事业发达,贡献甚巨。它应用于电脑系统也很容易,是世上最为系統化的文字。不過也造成了大量的同音同形異義詞,如「故事」、「古寺」、「古辭」、「告辭」、「告祀」及「枯死」等都寫作「고사」。因此必須根據上下文,才能判斷文義辭彙。.

新!!: 古朝鮮文字和諺文 · 查看更多 »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新!!: 古朝鮮文字和鲁国 · 查看更多 »

齐国

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新!!: 古朝鮮文字和齐国 · 查看更多 »

辽宁省

辽宁省,简称辽,舊稱奉天省,中國的一个省,省會位于沈阳市。是中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 辽宁省的位置是东北与吉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与河北省毗连,东南以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隔江相望,南临黄海和渤海。辽宁在自古以來便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关外的軍事要隘,也是將东北地区聯繫内蒙古通向歐亞國家為交通上所必經之要道。.

新!!: 古朝鮮文字和辽宁省 · 查看更多 »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新!!: 古朝鮮文字和赵国 · 查看更多 »

金文

金文,亦称銘文或钟鼎文,乃铸或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初始于商朝中期,盛于西周,記錄的内容与当时社会,尤其是王公贵族的活动息息相关,多为祀典、赐命、征伐、圍獵及契约之事。大部分人以周宣王在位时期铸造的毛公鼎金文(又稱西周金文)为金文代表,毛公鼎铭文共32行,500字 。 西周以降,金文被普遍地使用,而用途則無甚改變。据统计,其文约有3,005字,可辨識者,計有1,804字,比甲骨文略多。由於商周盛行青铜器,而青铜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鐘」为代表,因其刻於金器、大鐘上故稱之金文,亦因而得“钟鼎文”之名。.

新!!: 古朝鮮文字和金文 · 查看更多 »

揆园史话

《揆园史话》是一部有关古代朝鲜的書籍,成书于1675年或1925年之前。成书时间有争议,在1925年出版的《檀典要义》中首次提及并引用。《揆园史话》的作者是“北崖子”或“北崖老人”。北崖子自称其书是以李茗的《震域遗记》(此书已失传)为基础写成的。全书由“揆园史话序”、“肇判记”、“太始记”、“檀君记”和“漫说”五部分组成。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目前存放着一部朝鲜王朝时期的《揆园史话》副本。 一般觀點認爲該書記述的只是朝鮮的古代神話故事。主要反映了當時一股「反尊華」、反事大主義,走出戀明情結的道仙家歷史思潮。.

新!!: 古朝鮮文字和揆园史话 · 查看更多 »

桓檀古記

《桓檀古記》是一部有关东北亚及朝鮮半島传说时代的书籍。此书由太白教教徒桂延壽和李沂于日韩合并后第二年的1911年编写,1979年出版印刷,主要描述帝释桓因之子桓雄降临和檀君建立古朝鲜。有人认为此书是以《揆园史话》为基础写成的,据称很多内容与《揆园史话》非常相似。.

新!!: 古朝鮮文字和桓檀古記 · 查看更多 »

檀君

檀君是朝鲜半岛民间传说中的始祖与山神,為檀君朝鮮的開國國君。據《三國遺事》的記載,檀君名王儉,是帝释桓因之庶子桓雄與熊女栖梧結合而生。 朝鲜人的祖先崇拜檀君为神的存在,把他建立国家的10月3日定为开天节,祭檀君。尤其在江东的檀君陵,政府专派官员或以国王名义,举行盛大的开天节活动。 根据20世纪初的偽書《桓檀古记·番韩世家 上》中說法,檀君於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建立檀君朝鮮,定都王儉城(可能在今日朝鲜的平壤)。.

新!!: 古朝鮮文字和檀君 · 查看更多 »

檀君陵

檀君陵(단군릉)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內的一座古墓,坐落在平壤市江東郡西北大朴山東南側山麓的一個斜坡上,與東北方的阿達山相對而立。相傳此墓是朝鲜半岛第一个朝代檀君朝鲜奠基人檀君的陵墓。 檀君陵在古代已見諸史冊。1530年編纂完成的《新增東國輿地勝覽》中,便指出江東縣西3里處有一處大墳墓,被民間傳聞是檀君陵。根據《朝鮮王朝實錄》記載,朝鮮王朝曾於1697年7月14日下令修復檀君陵和東明王陵。1739年5月23日和1763年4月22日,又兩度降旨維修。1786年8月9日,朝鮮正祖命令平壤監使從附近百姓中選出數名作為守墓人,並命令江東縣令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拜謁。不過該陵墓是否為檀君真的墓一直未能得到證明。 檀君陵在日治時代曾被日本考古學家發掘過。1921年,因檀君陵破敗,朝鮮士紳屢次進行協商,於1932年成立「檀君陵修築期成會」,對其進行修復,並於1936年完工。 1993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考古學家再次對檀君陵進行發掘。官方的發掘報告稱,檀君陵內的文物曾遭到日本考古學家的大肆盜掘和掠奪,壁畫也遭到嚴重破壞。這次發掘出土了兩副人骨、金銅王冠正面裝飾豎板、環帶碎片各一片、金銅鏈式腰帶一片、若干鐵製棺釘碎片以及許多灰色陶器片。同年朝鲜學者使用电子常磁性共鸣年代测定法,認定這兩具人骨是5011年以前(即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並確認他們是檀君夫婦的遺骨。該陵墓的構造與高句麗時期的墳墓構造相似,朝鮮考古學家認為這是高句麗時代進行修復的結果。 1994年10月,檀君陵被全面重修。檀君陵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由重建部分,石像和陵墓三部分组成。重修後的檀君陵是金字塔型的石陵,高22米,宽50米。墓顶为四方形,入口在陵墓后面,墓室为正方形,各长5.7米,高4.8米,能容10余人。这里有安放着檀君王俭和王后之遗骨的两个棺材。陵台四角有朝鲜虎石雕和象征檀君古朝鲜琵琶形短剑的剑塔。 由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禁止外界对檀君陵进行考古研究,其真实性一致存在争论。.

新!!: 古朝鮮文字和檀君陵 · 查看更多 »

檀君朝鮮

檀君朝鮮(단군조선)是一个关于朝鲜族起源的神話傳說,是後世朝鲜半岛对传说中檀君所建立的国家的一种称呼。朝鲜半岛现存有关这一传说的最早文字记录見於1280年代高麗国师一然所著的《三国遺事》。.

新!!: 古朝鮮文字和檀君朝鮮 · 查看更多 »

汉字

漢字,在中國亦称中文字、国字、唐字、方塊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也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並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Defrancis (1990); 蔣為文 (2005), (2007)",為中國上古時代的汉族先民所發明創製,其字體也歷經過長久改進及演變。目前确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春秋戰國與秦朝的籀文、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產生隶书、草书以及楷书(以及衍生的行书),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標準——正楷,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在古文中只稱「字」,為與少數民族文字區別而稱「漢字」,指漢人使用的文字,後者稱法在近代才開始通用,為日文借詞。 作為華語的書寫文字,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學者認為漢字是維繫中國南北長期處於統一狀態的關鍵元素之一,亦有學者將漢字列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現時在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實務上的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通用文字,在20世紀前都是朝鮮半島、越南、琉球和日本等國家的書面規範文字。除了漢語之外,古代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製漢字。 現代漢語漢字大致分成中文字與簡體字兩個體系,前者主要用於香港、澳門以及臺灣,而後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亚等國家采用。非漢語体系中,日本对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称为新字体,韓國也製定了官方的朝鮮漢字使用規範;而歷史上曾使用過漢字的越南、北韓、蒙古等國,漢字現今已不再具有官方規範地位。 華语及簡化汉字是聯合國的六個工作語言之一。.

新!!: 古朝鮮文字和汉字 · 查看更多 »

朝鮮世宗

朝鮮世宗(;),即朝鮮世宗莊宪大王、朝鮮莊宪國王,朝鲜王朝的第4代国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名諱李祹(),字元正(),庙号世宗,明朝賜諡号「莊宪」,朝鮮加諡曰「莊宪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 在位期間,世宗發明了訓民正音,對韓國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韓國人認為他對國家作出的巨大貢獻超乎古人,所以後世的韓國史學家通常都尊稱他為世宗大王(),同时,他也被称为“海东堯舜”。.

新!!: 古朝鮮文字和朝鮮世宗 · 查看更多 »

朝鮮日報

朝鮮日報是韓國的主要報紙之一,以朝鮮語發行,每日發行量高達230萬份。《朝鲜日报》创办于三一独立运动之后的1920年,是韩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與《東亞日報》、《中央日報》并称為韓國三大報紙。該報的立場趨向於韓國保守派的觀點。 朝鮮日報网络中文版具有中文服務的線上新聞,提供给使用華語的互联网用户浏览。.

新!!: 古朝鮮文字和朝鮮日報 · 查看更多 »

朝鲜

#重定向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新!!: 古朝鮮文字和朝鲜 · 查看更多 »

朝鲜半岛

朝鮮半島(),韩国称其为韩--半島(),是位於東北亞的一個半島,三面環海,有東亞橋梁之稱。朝鲜半岛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經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大陸相接,东南隔大韓海峽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西海”,大韓民國称“西海”)、大韓海峽、日本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朝鮮東海”,大韓民國称“東海”)环绕。 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雅爾達會議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四国共同托管。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苏联势力范围内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鮮)以及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大韓民國”(韓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政權,即今天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

新!!: 古朝鮮文字和朝鲜半岛 · 查看更多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朝鮮(),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会主義國家,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8年9月9日成立,在港澳、臺灣一般稱為北--韓(),漢語地區也有称呼北朝--鮮(,与“南朝--鲜”或“朝--鲜半岛”区别。)。其領土約佔朝鮮半島的九分之五,首都與最大都市為平壤。朝鮮南疆與大韓民國(南韓)以三八線(韓國朝鮮非軍事區)分隔,北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西臨黃海,東臨朝鮮東海。 朝鮮半島在20世紀初以前為中國附屬國,直至日韓合併後朝鮮半島成為日本屬地。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後,朝鮮半島在1945年至1948年間皆由盟軍軍政府管理,由蘇聯與美國分別接管三八線北側與南側地區。之後,蘇聯接管地區獨立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即朝鮮);美國接管地區則成為大韓民國(即韓國)。1950年6月,朝鮮發動韓戰試圖統一朝鮮半島不果,三年後南北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再度以三八線以界(與韓戰前的直線國界不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獲得了京畿道的開城,而大韓民國則是增加了江原道部分領土),自此朝鮮半島分裂至今。 根據朝鲜宪法,朝鲜是一個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包括主體思想和先軍政治)為唯一思想體系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朝鮮勞動黨一黨執政。曾於1992年和2009年兩度修憲,將馬列主義、共產主義等字詞刪除,並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替代,國家意識形態本質上與极右翼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非常相近。在經濟上,朝鮮政府实行計劃經濟,不保障國内的私人財產。在政治上朝鮮政府持續不斷鎮壓「敵對階級」。在軍事上,強調以先軍思想為指導強化國力。朝鮮現有約120萬名軍人,是全球武裝部隊第五多的國家"Background Note: North Korea".

新!!: 古朝鮮文字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神志文字神志篆字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