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古明華和張達明 (演員)相似
古明華和張達明 (演員)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九龍,庇護十二學校,復華村,羅冠蘭,熊的传说,牛頭角,香港話劇團,香港演藝學院,電視廣播有限公司,FM701,演員。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九龍和古明華 · 九龍和張達明 (演員) ·
庇護十二學校
庇護十二學校(Pope Pius XII Primary School)是一所位於香港但已關閉的男女子天主教小學,由瑪利諾會神父於1953年創立,從前校舍位於牛頭角龍山復華村(又稱“福華村”),1979年香港政府清拆復華村時被一併清拆,庇護十二學校原址現已變成樂華天主教小學。荃灣柴灣角天主教小學和新界深井天主教小學前身都可追溯為庇護十二學校。.
古明華和庇護十二學校 · 庇護十二學校和張達明 (演員) ·
復華村
復華村,又名福華村是一處已拆卸的平房區,沿著香港九龍牛頭角佐敦谷(即九龍灣東面)山谷依山而建,屬於牛頭角徒置區的主要部份,而連接復華村的唯一道路取名為振華道。早年東九龍地區與牛頭角一帶盡是荒涼山頭,在山谷中偶有幾戶農家。該地帶於1950年代初期已為當局規劃為徒置區,唯待開闢道路及水利設施供居民使用,復華村平房區於1951年11月設立,由瑪利諾女修會負責籌建,初期主要用作遷徒於1951年11月21日發生的東頭村火災災民,以解決迫切的住房需要,首批安置的居民163戶,共計600餘人,遷徒所需費用共計72,000港元,同時亦暫時收容不少因政治局勢影響而從中國大陸投奔到香港的「政治難民」。政府在開村初期辦理施飯,使災民不會因為飲食問題而阻礙建屋工作。隨著平房區的開發,不少市民向當局申請到該平房區建屋,亦吸引商家到該處開設工廠,帶動附近一帶居民的就業機會,而居民亦為當時觀塘工業區的發展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復華村亦成為一批國民黨舊部在香港的聚居地,每年雙十節皆會籌辦慶祝活動。作為區內重要志願團體,瑪利諾女修會在村內興辦福利中心、小學、英文夜班、商科專修班、手藝訓練學校和健康中心等。 復華村內劃分為十區,沿振華道入村內見四條分路,其中一條可右轉到鱷魚山,再上是另一條路,可右轉出功樂道,再上就可見到左右分岔,左轉可到村內唯一小學庇護十二學校,右轉則為七區,而九區和十區則較接近佐敦谷水塘。1970年代中期當局為配合「鱷魚山/振華道公共房屋計劃」,分三期將村內平房全部清拆,第一、二期拆遷第一至六區居民,房屋署於1979年9月去信七至十區居民通知第三期清拆行動,並進行賠償及安排入住公共房屋,大部份居民獲安排搬遷到公共屋邨如彩雲邨,順利邨及順安邨等,而原址闢建為公共屋邨樂華邨(原計劃稱為「牛頭角東邨」)及居屋樂雅苑,約於1982年至1985年間陸續落成。.
古明華和復華村 · 張達明 (演員)和復華村 ·
羅冠蘭
羅冠蘭(Lo Koon Lan,),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教育工作及舞台劇創作,戲劇研究範圍包括寫實主義及荒誕劇,亦為電影及電視演員。前香港話劇團首席演員,曾參與及演出超過一百部舞台劇,均擔演主要角色。羅氏致力推動戲劇治療,主張戲劇除了藝術創作、娛樂外,有其社會功能。曾於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大學主持自我尋找(Self-discovery)工作坊。1994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古明華和羅冠蘭 · 張達明 (演員)和羅冠蘭 ·
熊的传说
《熊的傳說》(Brother Bear)是一部由華特迪士尼製作,並於2003年發行上映的美國電腦動畫電影。它是迪士尼的第44部經典動畫長片。在這部電影的故事中,一位因努伊特的少年追殺了一隻熊,因為在之前和牠的打鬥中,這位少年的哥哥被殺死了。由於想要報仇,於是他在找到這隻熊以後就把牠殺了。但是神靈對這場不必要的死亡感到很憤怒,於是將這位少年變成了一隻熊來做為懲罰。這部電影原本的命名叫做《熊》(Bears),它是三部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迪士尼製片廠生產的電影中最後一部,前兩部則是《花木蘭》和《星際寶貝》。該製片廠在這部動畫電影發行之後不久,就於2004年3月關閉了。 這部電影被提名入圍奧斯卡的最佳動畫片獎,但是敗於《海底總動員》。其續集《熊的傳說2》也於2006年8月29日上映了。.
牛頭角
牛頭角(Ngau Tau Kok)位於香港觀塘區的西北部,位置為佐敦谷以南,九龍灣以東,秀茂坪以西,觀塘市中心之西北,主要為住宅區和工業區。.
古明華和牛頭角 · 張達明 (演員)和牛頭角 ·
香港話劇團
香港話劇團(英文:Hong Kong Repertory Theatre, HKREP)是香港歷史最悠久、最著名、規模最大之專業劇團之一,成立於1977年,於2001 年公司化,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資助,並註冊為非牟利團體,由理事會領導和監察政策和業務。話劇團聘用全職藝術總監、駐團導演、專業演員、技術及舞台管理、藝術行政及市務人員等專才,並融匯各方編、導、演及舞台人才,參與劇季製作和演出。 香港話劇團的首任藝術總監為楊世彭博士,其後分別由陳尹瑩博士及毛俊輝先後擔任,直至2008年3月,才由曾任教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近廿年的資深戲劇家陳敢權正式出任。現任行政總監為陳健彬,劇團以製作和發展優質、具創意兼多元性的中外古今名劇及本地原創的戲劇作品,以及促進觀眾對戲劇的鑑賞力,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及發揮旗艦劇團的領導角色為使命。 香港話劇團以主流劇場製作為藝術定位,以均衡多元劇目為編排方針,以市場消費導向為營銷策略。翻譯和改編外國古典及近代戲劇,推介優秀的中國劇作,推動和發展香港原創劇。多年來曾演出超過280 個中外古今經典名劇及本地原創劇目,以粵語演出,個別製作輔以普通話場次。大部份演出配上中英文字幕,吸引觀眾。另外亦成立香港首個黑盒劇場,通過對劇場藝術不設規限的探討手法,為觀眾提供更多富創意和重文本的作品,從團員或合作者的創作過程去發掘、探索和發展新的題材或表演模式,並舉辦「黑盒劇場節」,引介各地實驗劇場。劇團亦於2009 年開展「讀戲劇場」,這是一種簡單的劇場形式,透過戲劇文本或者其他文學作品,給觀眾最遼闊的想像空間。另外,劇團曾作多類型嘗試,並融匯各方戲劇人才。為了推動話劇教育,亦有一些學校巡迴演出。 劇團除致力鞏固及拓展香港觀眾以盡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質的社會責任外,還不斷探索跨境文化交流,包括邀請境外劇團或藝人聯合製作或演出,爭取更多到內地及海外演出的機會,拓展商機,塑造國際形象。在香港特區政府及企業贊助下曾進行多次外訪演出,足跡遍及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武漢、重慶、廣州、深圳、台北、澳門、日本、新加坡、三藩市、紐約及多倫多等地。 藝術教育亦是劇團的工作重點,包括製作教育主題的短劇到中學作巡迴演出;成立「香港話劇團附屬戲劇學校」,定期舉辦公開的戲劇技巧及舞台知識訓練課程;經常為大學、教育及慈善機構和社區組織主持戲劇工作坊及座談會。此外亦積極進行多元思維系列的戲劇教育劇場和外展教育活動;舉辦暑期戲劇訓練營和安排學生專場導賞演出,為年輕人營造欣賞戲劇的多元空間,提升他們對藝術欣賞的興趣及水準,培養新觀眾。.
香港演藝學院
香港演藝學院(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於1984年按《香港演藝學院條例》成立,是香港唯一專門培養表演藝術人才的公立院校,亦是香港藝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機構。演藝學院提供學士課程與實踐為本的碩士課程,學習範疇包括中國戲曲、舞蹈、戲劇、電影與電視、音樂與舞台及製作藝術。 演藝學院的教育方針著重反映香港的多元文化,中西兼容,更提倡跨學科學習。演藝學院於1992年起獲頒授獲香港學術評審局批准頒授學士學位,於2006年起頒授碩士學位。亦在中國戲曲、舞蹈、音樂範疇開辦文憑與高級文憑課程。 校本部的教學大樓在1985年9月18日落成,座落香港島灣仔告士打道1號,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而此大樓亦為關善明的成名之作),鄰近香港藝術中心。薄扶林伯大尼古蹟校園於2007年起起立,作為電影電視學院的培訓設施的所在地。除正規課程外,香港演藝學院亦設有演藝進修學院,開設夜間兼讀課程。現任校長是華道賢(Professor Adrian Walter)教授。.
古明華和香港演藝學院 · 張達明 (演員)和香港演藝學院 ·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imited,英文縮寫為「TVB」),創立於1967年11月19日,由邵逸夫、利孝和、祈德尊等人創辦,是香港首間商营無線電視台,也是目前香港四家免費電視台之一。 因為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個投得無線電視牌照的電視台,而且從1967年至1973年間是香港唯一一家無線電視台,所以香港人時至今日亦普遍稱呼該公司為「無綫電視」或「無綫」。由於無綫的收視曾經長期拋離已經轉型為網絡電視的亞洲電視,故此坊間亦有大台之稱,亦因其RGB三色標誌而常被戲稱為三色台。.
古明華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張達明 (演員)和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
FM701
《FM701》(英文:Broadcast Life),香港無綫電視翡翠台時裝處境喜劇,於2000年11月13日首播,由張達明、谷德昭、陳淑蘭及張燊悅領銜主演,監製為徐正康。 劇中的全線電台取景地點位於九龍鑽石山豐盛街11號,香港海事青年團總部。 此劇於2011年10月26日至2012年2月21日逢星期一至六06:00-06:25在翡翠台重播。.
演員
演員,是指專職演出或在表演藝術作品扮演某個角色的人物或动物,广义上分为演技、杂技、特技、歌唱、舞蹈、戏曲、乐器几大流派,狭义上在電影、電視、劇場、廣播等大众媒體當中专指演技演员。有時也用在街頭藝人的身上。通常演員可藉由所有才艺表现方式塑造角色,或只是在廣播中做聲音演出戲劇角色。 在中國,女演員的傳統稱呼有女優、女伶、坤伶、坤角等,現代女伶、坤伶、坤角等則多指戲曲女演員,或引申至其他國家傳統戲劇的女演員。現在日本仍然把女演員通稱為女優。 中國早期多稱演員為優伶,後又有戲子的稱呼,這些稱呼多帶有貶義,表現了傳統中國演員地位的低下。到了晚清、民國以來,一些名演員的社會地位逐漸提昇,且經常成為一個戲班的實際經營者,因此他們常被尊稱為先生。如知名的京劇演員程砚秋,就常被稱為程先生。.
古明華和演員 · 張達明 (演員)和演員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古明華和張達明 (演員)的共同点。
- 什么是古明華和張達明 (演員)之间的相似性
古明華和張達明 (演員)之间的比较
古明華有408个关系,而張達明 (演員)有10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2.14% = 11 / (408 + 106)。
参考
本文介绍古明華和張達明 (演員)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