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古六歷和黄帝纪元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古六歷和黄帝纪元之间的区别

古六歷 vs. 黄帝纪元

古六歷或古六--(中國古代「--」或「--」即今日「--」)指戰國初期編制之黃帝曆、夏曆、殷曆、周曆、魯曆、顓頊曆六種古曆法之合稱,是中國最早之曆法。在漢武帝頒布實行《太初曆》前曾使用過,古六曆原本早已遺失,現今只能根據歷史文獻推算出大概情況。由於文獻不齊全和置閏不精確,其中《顓頊曆》也只是在考古中發掘到一些資料,其餘五種曆法,至今只留存一些片斷資料。據此等資料不難發現,漢代初期曾流傳之所謂古六曆版本並不是由黃帝、顓頊、夏禹等人編訂,而是周朝末期之託古偽造。 現今研究認為,六種曆法皆以365又1/4日為一回歸年,即四分法。以29又499/940日為一朔望月,在19年中設置7個閏月。古六曆中各曆之差異主要是曆元、實行地區和歲首不同。黃帝、周、魯三種曆以冬至月為歲首(夏曆11月,建子之月),亦即子正;殷曆以冬至月為歲終,以建丑之月(夏曆12月)為正月,亦即丑正;夏曆以元春為歲首(夏曆1月,建寅之月),亦即寅正;顓頊曆(秦曆)以孟冬為歲首,曆元於立春正月初一,亦為寅正。夏曆寅正為人正、殷曆丑正為地正、周曆子正為天正,是為三正。 戰國時代各周朝諸侯國施行不同曆法,而秦國本身在秦武王時期仍舊使用周曆,故秦國之顓頊曆實施時間當在秦昭王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施行顓頊曆,「改正朔」,以建亥之月(夏曆十月)為歲首;有說改月,即秦曆四月等於夏曆正月;有說不改正月,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四季完全和夏正相同,並以秦曆十月開始一年。漢初沿秦制,武帝元封七年用太初曆,改以建寅之月為歲首。此後兩千多年所行曆法一般都是用夏正,但並非完全等同夏朝曆法,而是在此基礎上完善發展定朔定氣規則,即後來之夏曆含義更廣。. 黃帝紀元,又稱軒轅紀年,一種紀年法,以黃帝作為紀年之始。原本是道教曆法所用紀元——道曆,零星見于古籍,在清朝末期廣泛使用。因為對於黃帝時代的時間推測不同,其紀年起點也有許多不同說法。有人認為這是一種中國民族主義下的產物,但實際上,格里曆、伊斯蘭教曆等宗教紀年法都是該教中心主義的產物,其他各國各民族曆法無一不是以本國本民族為中心進行紀年的,因此,中國提出自身的紀年法完全合情合理,符合世界各國各民族慣例。最早由劉師培提出,清朝末期变法派和革命派都曾使用這種紀元。 依據中華民國建國時官方認定的黃帝紀元,清末辛亥年(孔子紀元2462年,西元1911年)為黃帝紀元4609年,民國元年為黃帝紀元4610年。黃帝紀元比孔子紀元早2147年,比西元早2698年。 清光绪29年(西元1903年),刘师培在《国民日日报》发表“黄帝纪年论”,反对年号制,同时也反对康有为等变法派主张的孔子纪年。刘师培主张把黄帝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元年,光绪29年是黄帝纪元4614年。可是,黄帝的生卒年月在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宋教仁主张把被认为是黄帝即位的癸亥年作为纪元元年,把西元1904年作为黄帝纪元4602年,这成为主流的黄帝纪元。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为首,革命派的杂志采用了黄帝纪元。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不过,在建立共和政府的讨论中,黄帝纪元被认为是基于帝王的纪年法,这与民主共和的精神不相称。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宣布将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之后黄帝纪元停止使用。目前一些国学机构仍然使用黄帝纪元,并将其称为“中元”。 依據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心之提議,軒轅紀年是黃帝即位後以創製曆法的年份甲子年為元年的紀年方式,乃根據黃帝曆、天干地支及《帝王世紀》、《皇極經世》推算出來的。軒轅元年應為干支紀年開始的甲子年,公元前2697年剛好是甲子年。軒轅紀元.

之间古六歷和黄帝纪元相似

古六歷和黄帝纪元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历法秦始皇黄帝纪元農曆

历法

历法是用年、月、日等時間單位计算时间的方法。 主要分为阳历、阴历和阴阳历三种。阳历亦即太阳历,其曆年为一个回归年,现时国际通用的公历(西历)即为太阳历的一种,亦简称为阳历;阴历亦称月亮曆,或称太阴历,其曆月是一个朔望月,曆年为12个朔望月,其大月30天,小月29天,伊斯兰历即为阴历的一种;阴阳历的平均曆年为一个回归年,曆月为朔望月,因为12个朔望月与回归年相差太大,所以阴阳历中设置闰月,所以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中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的一种。 历法中包含的其他時間元素(單位)尚有:.

历法和古六歷 · 历法和黄帝纪元 · 查看更多 »

秦始皇

始皇()嬴政,趙氏,時稱秦王政和始皇帝,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市),是秦莊襄王之子【史記索隱】莊襄王者,孝文王之中子,昭襄王之孫也,名子楚。按:戰國策本名子異,後爲華陽夫人嗣,夫人楚人,因改名子楚也。,商朝重臣惡來的第35世孫。出土《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中稱其為趙正。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曹植《文帝诔》最早称始皇帝为嬴政,後世通稱嬴政,亦被某些文學作品稱為「祖龍」。他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十三歲即位,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並重用李斯、尉繚,三十九歲時滅亡六國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五十歲出巡時駕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帝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統一天下後,秦始皇繼承了商鞅變法的郡縣制度和中央集權,統一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及典章法制,奠定了中國兩千餘年之專制政治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施政急躁,令人民徭役過重,是秦朝在他死後3年速亡之一原因。.

古六歷和秦始皇 · 秦始皇和黄帝纪元 · 查看更多 »

黄帝纪元

黃帝紀元,又稱軒轅紀年,一種紀年法,以黃帝作為紀年之始。原本是道教曆法所用紀元——道曆,零星見于古籍,在清朝末期廣泛使用。因為對於黃帝時代的時間推測不同,其紀年起點也有許多不同說法。有人認為這是一種中國民族主義下的產物,但實際上,格里曆、伊斯蘭教曆等宗教紀年法都是該教中心主義的產物,其他各國各民族曆法無一不是以本國本民族為中心進行紀年的,因此,中國提出自身的紀年法完全合情合理,符合世界各國各民族慣例。最早由劉師培提出,清朝末期变法派和革命派都曾使用這種紀元。 依據中華民國建國時官方認定的黃帝紀元,清末辛亥年(孔子紀元2462年,西元1911年)為黃帝紀元4609年,民國元年為黃帝紀元4610年。黃帝紀元比孔子紀元早2147年,比西元早2698年。 清光绪29年(西元1903年),刘师培在《国民日日报》发表“黄帝纪年论”,反对年号制,同时也反对康有为等变法派主张的孔子纪年。刘师培主张把黄帝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元年,光绪29年是黄帝纪元4614年。可是,黄帝的生卒年月在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宋教仁主张把被认为是黄帝即位的癸亥年作为纪元元年,把西元1904年作为黄帝纪元4602年,这成为主流的黄帝纪元。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为首,革命派的杂志采用了黄帝纪元。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不过,在建立共和政府的讨论中,黄帝纪元被认为是基于帝王的纪年法,这与民主共和的精神不相称。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宣布将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之后黄帝纪元停止使用。目前一些国学机构仍然使用黄帝纪元,并将其称为“中元”。 依據清華大學法學院凱原中心之提議,軒轅紀年是黃帝即位後以創製曆法的年份甲子年為元年的紀年方式,乃根據黃帝曆、天干地支及《帝王世紀》、《皇極經世》推算出來的。軒轅元年應為干支紀年開始的甲子年,公元前2697年剛好是甲子年。軒轅紀元.

古六歷和黄帝纪元 · 黄帝纪元和黄帝纪元 · 查看更多 »

農曆

農曆,是現今東亞地區民間傳統廣泛使用的陰陽合曆。古代相傳為黃帝時代或者夏朝創制,又稱黃曆、夏曆「冬至月定為子月」,「自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改曆以來,至今大都採用夏代的建寅制,即取冬至起的第3個月為正月」。。中華民國成立後,由孫中山宣佈採用西方格里曆,而華夏傳統曆法則被稱為舊曆、傳統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以西曆為「公曆」,舊曆改稱「農曆」。在汉语,西曆也称阳历,因此農曆常习惯上称为阴历,然而此曆其實為陰陽合曆。 農曆是陰陽曆:「陽」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太陽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陰」根據月球運行定朔望月。中國現存曆書最早是西漢版本之《夏小正》,漢武帝時期制定之《太初曆》已經有相當完善之曆法規則,自此大都採用「夏正」,即以建寅月為正月;之後定朔定氣規則又多次修改。現行農曆版本是依據既定基本規則,運用現代天文學成果修訂,完全依照天文數據計算得來。 農曆和西曆、伊斯蘭曆一樣,是現在應用廣泛的曆法之一。在華人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朝鮮、韓國、越南、以及全世界海外華人社區,農曆廣泛應用於生日標記、各種民俗活動節日等,比如「年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慶活動,被視為中華文化象徵。.

古六歷和農曆 · 農曆和黄帝纪元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古六歷和黄帝纪元之间的比较

古六歷有35个关系,而黄帝纪元有5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4.40% = 4 / (35 + 56)。

参考

本文介绍古六歷和黄帝纪元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