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反美和昭昭天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反美和昭昭天命之间的区别

反美 vs. 昭昭天命

反美是指对美国政府、人民或者其生活方式或美国的政策的抱持強烈反感甚至作出武力報復。仅仅对美国的政策或者上述任何单一的一个原因并不能称为反美主义,衹是一種反美情緒。只有当个人或团体将这些因素看成是普遍到已经影响其本身的价值观时才称为反美主義,而作出武力報復的更多演變成反美戰爭。 反美主义包含了很多内容,例如政治(反帝国主义),经济(反资本主义),宗教(反基督教或反世俗主义),文化(反好莱坞電影文化霸权)或者道德(反西方的价值观)。不论是美国人还是非美国人都有可能有反美主义倾向。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反美主义大多数是对大美國主義、美国文化、經濟等各方面「帝国主义」、「霸權主義」的不满。. 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為一個慣用措詞,是19世紀美國民主黨所持的一種信念,他們認為美國被賦予了向西擴張至橫跨北美洲大陸的天命。昭昭天命的拥护者們认为,美国在领土和影响力上的扩张不仅明显(Manifest),且本諸不可違逆之天數。昭昭天命最初為19世纪時的政治標語,後來成為標準的歷史名辭,意義通常等於美國領土擴張橫貫北美洲,直達太平洋。 昭昭天命一直是籠統的觀念而非特定政策。若另加領土擴張主義,此詞也包含美國卓異主義、羅馬式國家主義與所謂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優越性等信念。許多白人在論說昭昭天命時專注於最初的美式擴張主義;另有人認為該詞所表達之概念為,拓展疆域為美國對這個世界的「使命」。其使命的內容在不同的年代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義。恩斯特·李·圖弗森(Ernest Lee Tuveson)總結這些各式各樣的可能意義,寫道:「『昭昭天命』一詞涵括廣闊繁複的觀念、政策與作法。彼此間既無預期般的相容,出處也各自不同。」 「昭昭天命」一詞最初由1840年代傑克森式民主的信徒所使用,用以宣傳兼併今日的美西地區(奧勒岡屬地、兼併德州與墨西哥割讓)。該詞於1890年代復由共和黨支持者用以在理論上作為美國介入北美洲以外事務的理由。昭昭天命曾是政治人物的慣用語,但許多評論員相信,其觀念在廿世紀持續影響了美國政治觀。 本條目並非美國領土擴充史,或拓荒者西向墾殖美國邊疆的故事。昭昭天命是對西向擴充運動的一種辯解或理由;又或者是一種促發其進程的意識形態或學說。本條目為昭昭天命此一觀念之沿革,及其對美國對外擴張之影響。.

之间反美和昭昭天命相似

反美和昭昭天命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古巴墨西哥道德门罗主义

古巴

古巴共和国(República de Cuba),通称古巴(Cuba),是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群岛国家,位于北纬19°与24°,西经74°与85°之间。处在加勒比海北部,墨西哥湾入口处,西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隔尤卡坦海峡,南有牙买加和开曼群岛,东与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隔向风海峡,东北方有巴哈马群岛,与美国隔佛罗里达海峡相对,与佛罗里达州最南端的基韦斯特的陆地最短距离约为145公里。作为加勒比地区最大的和人口第二多的岛屿,古巴扼守巴拿马运河与美国东岸之间的海路要道。被形容为墨西哥湾的钥匙。领土包括古巴主岛及其附属群岛和青年岛。哈瓦那是古巴的首都和最大城市,圣地亚哥是第二大城市。 一般认为,“古巴”一名源自泰诺语“coabana”,意为“肥沃之地”或“好地方”。古巴是加勒比海地區少數以白人為主、混血為輔的國家,同時有少量的华裔,族群組成與美國類似,許多民眾有亲戚居住在美國。然而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美国长期的经济封锁,但凭借78.3岁的预期寿命、99.9%的识字率和接近1.8公顷的人均生态足迹,其人类发展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高水平;在2014年,古巴更是首次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指数行列。古巴于2006年成为全球唯一符合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续发展定义的國家。目前古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已经展开,例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古巴的代表特奥多尔·弗里德里奇指出,古巴是目前拉美唯一完全消除了飢餓的國家。不過,古巴的審查制度、言論自由、人權等方面与其他一黨制國家一樣,存在由國家主導控制和鎮壓言論自由的傾向,而且有部分異見人士因為政治因素流亡國外。.

反美和古巴 · 古巴和昭昭天命 · 查看更多 »

墨西哥

墨西哥合众国(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通稱墨西哥(México ),是北美洲的一个联邦共和制主权国家,北部同美国接壤,南侧和西侧滨临太平洋,东南为伯利兹、危地马拉和加勒比海,东部则为墨西哥湾。其面积达近二百万平方公里(超过760,000平方英里),为美洲面积第五大国家和世界面积第十四大国家。其总人口超过1.2亿,为世界第十人口大国,西班牙语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国。墨西哥为联邦国家,包括三十二个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为一州。 前哥伦布时期的墨西哥为诸多先进的中部美洲文明发源地,如奥尔梅克、托尔特克、特奥蒂瓦坎、萨波特克、玛雅和阿兹特克等。1521年,西班牙帝国以墨西哥-特诺奇提特兰为基点征服并殖民了这一地区,并将之建制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1821年,在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这一辖区宣布独立并受承认为墨西哥。独立后的墨西哥经历了一段动荡期,经济和政治均不稳定。美墨战争(1846–48)后其被迫将位于北部的近三分之一领土割让给美国。19世纪的墨西哥经历了糕点战争、法墨战争、内战、两个帝国以及一段独裁时期。1910年开始的墨西哥革命推翻了独裁统治,最终促成了的订立和现行政治体制的建立。 墨西哥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为世界第十五大,国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十一大。墨西哥经济与其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贸易伙伴紧密相关,尤其是美国。自1994年起,墨西哥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首个拉丁美洲成员国。世界银行将其归为中高收入国家,分析人士亦称其为一新兴工业化国家。估计至2050年,墨西哥将成为全球第五或第七大经济体。该国被认为是一地域大国和中等强国,并时常被认为是一新兴强国。墨西哥文化历史遗产丰富,拥有美洲数量第五多和世界第六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2015年其为世界访客数量第十的国家,国际来访人次达2910万。墨西哥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G20峰会和团结谋共识成员国,2014年起成為法语圈国际组织观察员。.

反美和墨西哥 · 墨西哥和昭昭天命 · 查看更多 »

道德

道德,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準,准許刺激人類。 不同的對錯標準是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係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只涉及個人、個人之間、家庭等的私人關係的道德,稱為私德;涉及社會公共部分的道德,稱為社會公德。 道德為非正式公共機制,非正式即指無法律或權威能判定正確與否,而公共機制指所有場合都能套用的準則。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關係:虽然人類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觀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視的道德元素及其優先性、所持的道德標準也常常有所差異;同樣一種道德,在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的外在表現形式、風俗習慣往往也相去甚遠。.

反美和道德 · 昭昭天命和道德 · 查看更多 »

门罗主义

羅主義(Monroe Doctrine)發表於1823年,是一项关于美洲大陆控制权的美国外交政策。 在声明称,欧洲国家如果进一步对北美和南美的土地进行殖民,对其政权进行干预,都将视为侵略行为,都将需要美国介入。同时声明,美国不干預现存的欧洲殖民地,也不会参与欧洲国家内部事务。当时,几乎所有拉丁美洲殖民地已经或正在取得独立,摆脱西班牙、葡萄牙帝国的殖民统治。所以美国与英国达成共识,希望借此以欧洲势力不再进入美洲。而“门罗主义”的说法最早是在1850年出现的。直到19世纪末,门罗的声明被视为定义美国基本外交政策的起始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意识形态之一。许多美国政治家和若干总统都曾援引该声明,包括格兰特、西奥多·罗斯福,肯尼迪、里根等。 這表明美利堅合眾國當時的觀點,即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而對於歐洲各國之間的爭端,或各國與其美洲殖民地之間的戰事,美國保持中立。相關戰事若發生於美洲,美國將視為具敵意之行為。此觀點由詹姆斯·門羅總統發表於第七次對國會演說的國情諮文中。演說開頭遲疑,而後轉為充滿熱情。這是美國涉外事務之轉捩點,直到世界大戰的爆發才有所改變。 门罗主义的目的和影响持续了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其间只有很小的变化。其主旨在于,让拉丁美洲刚独立的殖民地免受欧洲的干预,避免新世界沦为旧世界列强的战场,从而使美国能够不受干扰的施加影响力。该主义宣称,新旧世界两者的势力范围需要保持清晰的区隔。此學說初由約翰·昆西·亞當斯等諸人構思而成,以宣佈美利堅合眾國在道義上反對殖民主義;後經多方重新詮釋為種種廣義之說法;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即對其之擴充為美洲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以門羅主義之羅斯福推論而知名)。.

反美和门罗主义 · 昭昭天命和门罗主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反美和昭昭天命之间的比较

反美有171个关系,而昭昭天命有10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44% = 4 / (171 + 107)。

参考

本文介绍反美和昭昭天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