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印度国民大会党

指数 印度国民大会党

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地语:भारतीय राष्ट्रीय कांग्रेस;英语: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印度国大党或國大黨,为印度历史最悠久的政黨,也是印度兩大主要政党之一(另一個是印度人民黨),据称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

目录

  1. 34 关系: 印度历史印度人民党印度人民院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度议会印度总理印地语中間偏左世俗主义三民主義圣雄甘地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社会自由主义社會黨國際社會民主主義第三条道路索尼娅·甘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阿尔琼·辛格英语英迪拉·甘地進步聯盟水色民主主義者聯盟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新德里政党懸峙國會拉吉夫·甘地曼莫汉·辛格2014年印度大选

  2. 1885年建立的政党
  3. 印度國大黨
  4. 印度政黨
  5. 印度独立运动
  6. 社会党国际正式成员政党
  7. 社会自由主义政党
  8. 进步联盟

印度历史

印度地区歷史悠久,是世界上较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而印度河是其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在古印度文明滅亡後,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地區,在文化上并与当地人结合,创造了经典的吠陀文化。.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印度历史

印度人民党

印度人民党(印地语:भारतीय जनता पार्टी;英语: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从原人民党分立,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现任党主席为阿米特·沙阿。 印度人民党是印度两大主要政党之一(另一个是印度国大党)。.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印度人民党

印度人民院

#重定向 人民院 (印度).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印度人民院

印度国民大会党

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地语:भारतीय राष्ट्रीय कांग्रेस;英语:Indi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印度国大党或國大黨,为印度历史最悠久的政黨,也是印度兩大主要政党之一(另一個是印度人民黨),据称有初级党员3,000万、积极党员150万。.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印度国民大会党

印度议会

印度议会(印地语:भारत संसद;英语:Parliament of India)是印度的最高立法机关。印度议会建立于1919年,包含印度总统及两院,分别为人民院和联邦院。总统有召集议会和休会的权力,并且可以解散人民院。.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印度议会

印度总理

印度总理,即印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程序上由总统任免。由于印度总统仅作为元首而出席各种重大的国事活动,总理实际上承担政府的各项职责。印度政府承袭英国议会制,总理也是印度议会下院即人民院多数党领袖。 印度自1947年独立至今,先后共有13人担任总理。印度的首任总理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其任职时间最长,从1947年-1964年共17年,任过四届;其次为英迪拉·甘地,在位时间长达16年,任过3届;古尔扎里·拉尔·南达二次任过渡时期看守政府总理。 印度最大政党之一的印度国大党,目前共计7人担任过总理或代总理;另一大党,印度人民党則有2人任总理。 印度独立以后的三十年,总理一职一直由印度国大党人担任,1977年莫拉尔吉·德赛成为第一位非国大党人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为印度人民党有史以来首任总理。 2004年5月印度议会选举,国大党領導的聯盟胜出后,国大党领导人索尼亚·甘地被该党推举为新任印度总理,但由於索尼亚·甘地於出于5月18日拒绝出任,原财政部长、国大党元老曼莫汉·辛格于2004年5月22日出任总理。 2014年印度大选,印度人民党最终胜出,其推出的候选人納倫德拉·莫迪于2014年5月26日出任新总理。.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印度总理

印地语

印地语(天城文:हिन्दी或हिंदी,拉丁字母转写:)又稱北印度語,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中印度-雅利安语支下的一种语言。印地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八的語言,在1965年1月26日成为印度中央政府的官方語言(连同英语)。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合稱印度斯坦語)大同小異,主要區別在於前者用天城文,後者用基於阿拉伯字母的烏爾都字母,前者引进的梵语--词多一点,后者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多一些。.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印地语

中間偏左

中間偏左,又称中左翼,是用來描述或表示其政治立場的名詞,政黨或組織(如智庫)其觀點在政治光譜中,從中間延伸到左邊,但不包括極左派立場。Oliver H. Woshinsky.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中間偏左

世俗主义

世俗主義(secularism),是一種在社會生活和政治活動中,擺脫宗教組織控制的主張。.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世俗主义

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Three People's Principles),又被稱為“孫學”(Sunology)、“國父思想”、“總理遺教”,是由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的创始人孫中山所提出,為中國國民黨的基本理論,在中華民國憲法前言以「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之遺教」稱呼,並被納入《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內容。孫中山提出的民主革命的綱領,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基本原理來自中國文化傳統、西方政治學與民主主義、資本主義、民族主義、國際主義,再加上孫中山個人的理解與想像。孫中山表示:「余之謀中國革命,其所持主義,有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有規撫歐洲之學說事蹟者,有吾所獨見而創獲者。」此綱領在歷年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多次對三民主義所作的表述,皆有所改變和發展。而中國國民黨領導人與黨員、學者,對三民主義也有不同的解讀。.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三民主義

圣雄甘地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મોહનદાસ કરમચંદ ગાંધી;मोहनदास करमचंद गांधी;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台語舊譯顏智,),尊稱聖雄甘地(महात्मा गांधी,Mahatma Gandhi),印度國父,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他帶領印度獨立,脫離英國殖民地統治。他的非暴力(अहिंसा,ahimsa)哲學思想影響了全世界的民族主義者和那些爭取和平變革的國際運動。 成功的印度獨立運動亦激發起其他殖民地人民為國家獨立而奮鬥,最終大英帝國分崩離析,取而代之的是英聯邦。甘地的主要信念是「真理堅固」,此鼓舞了其他民主運動人士,例如馬丁·路德·金和曼德拉等人。他經常說他的價值觀很簡單,那就是(是從傳統的印度教信仰演化來的)真理(सत्य,satya)及非暴力。.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圣雄甘地

四项基本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1979年3月3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不允许争论的四个议题。邓小平說,中共中央认为:.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四项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

會主義(Socialism)是一系列经济体系,,其特点为、民主控制的生产资料(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这个词也指代与这类体系相关的政治理论。"2.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社会主义

社会自由主义

會自由主義(social liberalism),又稱新政自由主義(New Deal liberalism)、現代自由主義(modern liberalism)、左翼自由主義(Linksliberalismus)、革新自由主義(reform liberalism)或福利自由主義(welfare liberalism)是一種偏向社會公平及經濟干預的自由主義,接近社会民主主义及進步主義,其學說在經濟上採取凱恩斯主義的消費方經濟學,強調政府干預市場;社會哲學上它看重公平多於效率,主張發展福利主義和社會規劃。社會自由主義總是与福利國家相聯繫。.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社会自由主义

社會黨國際

會黨國際(Socialist International,縮寫为 SI)是一個由世界各國的社会民主党(包括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和民主社會主義政黨)所組成的國際政黨組織。该组织的名稱取自原來的社會主义國際,也就是成立於1889年的第二國際。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导致第二國際瓦解。战后,原第二国际的左、中、右三派分别建立了共产国际、维也纳国际和伯尔尼国际。1923年,伯尔尼国际与维也纳国际合并为社会主义工人国际,是为社會黨國際的前身。1940年,社会主义工人国际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发而停止运作。 現今的社會黨國際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成形,于1951年6月3日正式成立,成員主要是歐洲地區受納粹壓迫的社會民主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政黨。當葡萄牙與西班牙於1974年及1975年正從獨裁轉為民主政體時,社會黨國際曾經支援這兩國的社會民主黨重新建立。另外直到1976年的日內瓦大會之前,社會黨國際仍只有少數於歐洲以外的成員,且於拉丁美洲仍無正式影響。1990年代冷战结束后,社會黨國際吸收了一批左翼民族主义政党(如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和后共产主义政党(如意大利的左翼民主党)加入。 截至2007年6月,有各類成員黨和組織約161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政黨組織。此外,活動於歐洲議會的歐洲社會黨,為社會黨國際的联系組織之一。 2013年,社会党国际内部发生严重分裂,大部分欧美成员党另参与组建进步联盟,并拒绝向社会党国际缴纳会费,这些党有的后来补缴,有的则因长期拒缴会费被社会党国际降低成员级别甚至开除。.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社會黨國際

社會民主主義

會民主主義(Social democracy)是一種支持通過在自由民主體制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下,通過經濟干預和社會干預的手段促進社會正義的意識形態。社會民主主義支持代議制和參與民主。社會民主主義主張進行,通過調控手段使經濟發展符合大眾。建設福利國家亦是社會民主主義的目標之一。社會民主主義希望使資本主義社會能更加民主、公正、團結。20世紀後半段,西歐和北歐國家,尤其是實行北歐模式的北歐國家,都深受社會民主主義的影響。 社會民主主義起源於一種在已有政治框架下,通過和平方式對資本主義進行改良,實現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而不是如革命社會主義那樣通過革命實現)的意識形態。二戰結束後,西歐的社會民主主義黨派均表示不接受當時蘇聯斯大林主義的政治經濟體制。一些黨派稱目標是採用與蘇聯不同的方法過渡到社會主義,而一些黨派則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建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混合體系。在這一時期,社會民主主義黨派執政時通常會採用混合經濟體制,在經濟主體爲私有制的前提下,將部分產業置於國家的控制下。這種經濟體制與凱恩斯主義的主張有些類似。同時,社會民主主義政黨提出國家干預和建設福利國家的主張。這樣的經濟體制已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有本質上的不同。這些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已拋棄早期社會民主主義轉變資本主義體制(比如要素市場、私有制,以及僱傭勞動)的目標。 今日,社會民主主義主要的議題包括消除社會不平等、貧困,以及特權階級對他人的壓迫。同時,社會民主主義者還主張建立面向全民的公共服務體系,比如、兒童保育、義務教育、、等體系。社會民主主義亦與工人運動和工會有緊密聯繫。社會民主主義者支持工人的談判權,希望能將政治上的民主決策權延伸到經濟中,促進僱工及其他經濟利益相關者的共同決策。 「第三条道路」吸收了社會民主主義中關於社會福利的部分主張,並將之與右派經濟體系融合。.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社會民主主義

第三条道路

三条道路(Third Way),又称新中间路线(Middle Way),是一种走在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中间的一种政治经济理念的概称。它由中间派所倡导,是社会民主主义的一个流派,英国工党称其为「现代化的社会民主主义」。它的中心思想是既不主张纯粹的自由市场,也不主张纯粹的社會主義,主张在两者之间取折衷方案。.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第三条道路

索尼娅·甘地

索尼娅·甘地(印地文:सोनिया गांधी、英文:Sonia Gandhi,)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之妻,印度国大党主席、执政党领袖。2004年印度大选,在野多年的国大党意外胜出,5月16日国大党及其盟友本一致同意由国大党领导人索尼娅出任新一届印度总理;惟5月18日索尼娅表示不愿意出任,并提议由国大党元老、前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出任;5月19日辛格被任命新总理。.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索尼娅·甘地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जवाहरलाल नेहरू,)是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也是印度在位时间最長的總理,1952年印度第一次大選獲勝,连任总理。他是印度獨立運動的參與人,主張印度要從大英帝國獨立,同時更為人所知的是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他活躍於二戰後的國際政治舞台上,經常被人稱呼为博學尼赫魯(पंडित,班智達在梵語和印地语及英語中有大博學者的意思),尤其在印度,他更被稱呼為偉大的學者(पंडित जी Panditji,加上जी ji一词表示尊敬之意)。 尼赫魯在印度獨立運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同時被甘地信任而得以成為他的繼任者。尼赫鲁终其一生都是費邊主義的倡导者。印度獨立後,為了解決貧窮问题,尼赫鲁一直重視公共部門的表現,使得他的經濟政策充滿社會主義色彩。.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阿尔琼·辛格

阿尔琼·辛格空军元帅, DFC(Arjan Singh,旁遮普语: ਅਰਜਨ ਸਿੰਘ;),印度空军惟一一位五星元帅,2002年晉升。他出生于英属印度旁遮普的莱亚普尔(Lyallpur)镇一个奥拉克部族(Aulakh,印度北方拉其普特贾特部族)家庭。 阿尔琼·辛格在印度受完教育后,1938年进入英国克兰韦尔皇家空军学院,1939年12月成为一名空军少尉。1944年担任缅甸阿拉干地区战场的印度空军第1中队長,1944年获得英国卓越飞行十字勋章 (DFC)。 1964年8月1日至1969年7月15日辛格担任印度空军参谋长,1965年指挥印度空军作战,獲授莲花赐勋章,1969年50岁时退役。1971年出任印度驻瑞士大使,同时驻梵蒂冈大使。1974年任驻肯尼亚高级专员。1975-1981年任印度政府少数民族委员会委员。1989年12月—1990年12月任德里省督,2002年1月受封空军元帅称号。.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阿尔琼·辛格

英语

英语(English,)是一种西日耳曼语言,诞生于中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如今具有全球通用语的地位。“英语”一词源于迁居英格兰的日耳曼部落盎格鲁(Angles),而“盎格鲁”得名于临波罗的海的半岛盎格里亚(Anglia)。弗里西语是与英语最相近的语言。英语词汇在中世纪早期受到了其他日耳曼族语言的大量影响,后来受罗曼族语言尤其是法语的影响。英语是将近六十个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它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最常用的语言,也在加勒比、非洲及南亚的部分地区被广泛使用。它是世界上母语人口第三多的语言,仅次于汉语和西班牙语。英语是学习者最多的第二外语跟學習者最多的第一外語,是联合国、欧盟和许多其他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它是使用最广泛的日耳曼族语言,至少70%的日耳曼语族使用者说英语。 英语有1400多年的发展史。公元5世纪,盎格魯-撒克遜人把他们的各种盎格鲁-弗里西语方言带到了大不列顛島,它们被称为古英语。中古英语始于11世纪后期的诺曼征服,这一时期英语受到了法语的影响。15世纪末伦敦对印刷机的采用、《钦定版圣经》的出版及元音大推移标志了近代英语的开端。通过大英帝国对全球的影响,现代英语在17世纪至20世纪中叶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通过各种印刷和电子媒体,随着美国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对话中居领导地位的世界語言。它还是许多地区和行业(如科学、导航、法律等)的通用语。 现代英语和很多其他语言相比屈折变化较少,更多地依靠助動詞和语序来表达复杂的时态、体和语气,以及被動語態、疑问和一些否定。英语的各种口音和方言在发音和音位方面有显著差异,有时它们的词汇、语法和拼法也有所不同,但世界各地说英语的人能基本无碍地沟通交流。.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英语

英迪拉·甘地

英迪拉·普里雅达希尼·甘地(इन्दिरा प्रियदर्शिनी गान्धी,Indira Priyadarshini Gandhi,),分別擔任兩屆印度总理,在最後任期期間遇刺身亡。英迪拉·甘地是印度獨立後首任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的女兒,是印度近代最為著名及存有爭論的政治人物之一。她一方面為印度在冷戰時期的發展作出了不少貢獻,但另一方面亦因政治管理上的方針而令其政績上蒙上陰影。因其領導印度期間的政治方針相當硬朗、立場堅定,故後人亦稱其為“印度鐵娘子”。.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英迪拉·甘地

進步聯盟

進步聯盟(Progressive Alliance,缩写为PA)是由社會民主主義及進步主義政黨在2013年5月22日成立的的國際組織,主要由社會黨國際現在或過去的成員組成。其宗旨是成爲進步主義、民主主義、社會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和勞工運動的全球性網絡。.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進步聯盟

水色

水色(Aqua),為青色的一種,介於藍色與青色之間,在色譜上較偏向淺藍色,也被稱為「水藍色」。代表清徹明澄的水的顏色,作為江、湖、溪等自然水的象徵,但與代表海洋的深藍色有所不同。.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水色

民主主義者聯盟

民主主義者聯盟(Alliance of Democrats),一個國際鬆散的政黨合作組織,成立於2005年,並於2012年解散。由美國民主黨、歐洲民主黨(EDP)和亞洲自由黨和民主黨理事會所發起。 民主主義者聯盟不是一個真正的國際政黨組織,包括廣泛中間偏右、中間派、中間偏左的政黨,亦包含來自多個組織的成員,當中有中间派民主国际(如智利基督教民主黨及)、國際自由聯盟(的所有成員)、社會黨國際(如印度国民大会党)等。 聯盟的主席由弗朗索瓦·贝鲁、Francesco Rutelli和Ellen Tauscher共同擔任。2008年,Gianni Vernetti開始擔任聯盟專員。.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民主主義者聯盟

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m)是一種把现代民主宪政和社会主义经济合为一体的政治意識形態。由于何为“民主”、何为“社会主义”存在很大争议,民主社会主义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民主”通常意味着普选、多党制、司法独立、政治自由,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一党专政。而社会主义经济则需要生产资料公有制,经济模式可以为计划经济、参与型经济或者市场社会主义。在实际执政过程中,许多民主社会主义者允许了多样型经济发展,并没有完全取缔市场经济,并着重于提供良好的福利保障和财富的再分配。民主社会主义属于社会主义的范畴,它比一般的社會民主主義更为左倾;大部分民主社会主义者在政治光谱上属于左翼,少部分则属于极左翼。部分民主社会主义者也参加社會民主主義者占据主流地位的社会民主党。.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民主社会主义

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populism),又譯平民主義、大眾主義、人民主義、公民主義,意指平民論者所擁護的政治與經濟理念,是社會科學語彙中最沒有精確定義的名詞之一,也可以被當成是一種政治哲學或是政治語言。學術界有關民粹的討論甚多,但是把它當成一個獨立學術概念來處理的卻很少,主要原因是民粹主義呈現的樣貌過於豐富、難以捉摸。 民粹主義通常是精英主义的反義詞。在古希臘城邦發明民主制度之後,对于應由菁英貴族还是一般大眾來掌握政治,出現了爭論。支持民粹主義者則訴求直接民主與草根民主,認為政治菁英(當下或未來)只追求自身利益,腐化且不可相信,希望由人民直接決定政治事務。Cas Mudde, "The populist zeitgeist."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 39.4 (2004): 542–63 at p.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民粹主義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Nationalism),亦稱國族主義或國民主義,為包含民族、人種與國家三種認同在內的意識形態,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主張在(各民族和人种)意識形態相互認同前提条件下以拥有相同国籍的民族共同體為人類群體生活之「基本單位」,以作為形塑特定文化與政治主張之理念基礎。具體的說,其主張為:民族為「國家存續之唯一合法基礎」,以及「各民族有自決建國之權」。過去民族主義大多強調民族共同體,而最近則著重於由國家或政府陳述的文化或政治共同體。 民族主義亦特指民族獨立運動之意識型態,即以民族之名義作出文化與政治主張,如今通常用以敘述英格蘭;民族主義也同時被稱為凝聚民族共同體的學說。民族主義的兩種度量標準(與相異的方法論)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之《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以及之《民族主義:現代化五途》(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民族主義者以明確的準則為基礎界定民族,以自其他民族區別,並據以判定「孰為民族之一員」。其準則可包含共同的語言、文化以及價值取向。民族之「認同」與以上兩者以及族群上之「歸屬感」皆有相關。民族主義者視民族性為排他且非自主,也就是不像其他自主性團體般可自由加入。 在十九世紀之前人們有鄉土性、區域性、文化價值或宗教性的效忠,但無現代國家觀念;直到以民族主義的國家概念興起後,徹底改變了現代國家的結構主流。 十九世紀後,因民族國家已成為國家結構的主流,民族主義對世界歷史和地緣政治影響巨大。世界上绝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至少是名義上的──民族國家之中,民族國家之目的在確保民族存續,保持身份認同,並提供民族文化與社會性格可支配的地域。民族國家大多訴諸文化與歷史神話以自證其存續與「合法性」(legitimacy)。 民族主義者認可「非民族國家」的存在,其實,早期的民族主義運動往往是針對帝國,諸如奧匈帝國之類。梵蒂岡是為了天主教会的領導權,而非民族,所存在的主權國家;而伊斯蘭教徒尋求於全球各地所建立的哈里發為另一個非民族國家的例子。 具民族認同,並以民族國家為合法性基礎的任何人皆可稱之為「民族主義者」。依此理念,大多數成年人皆為「消極性的民族主義者」。然而,如今所謂之「民族主義」一詞涉及以政治活動(或涉及軍事)支持民族主義者的主張,其中或包含分離主義、民族統一主義以及軍國主義,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包含「種族清洗」。政治學上(以及媒體)傾向注意這些極端類型的民族主義。.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民族主義

新德里

新德里(又名紐德里,नई दिल्ली;New Delhi)是印度的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座落在恒河支流亞穆納河(又译:朱木拿河)西岸,东北紧连(沙贾汉纳巴德)。整个德里市面积1482平方公里,人口1637万(2011年;其中新德里人口约13.37万)。2013年4月「世界城市區域研究」(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發布第9屆調查報告,世界大都市依照人口數排名,第4印度德里(Delhi),2282萬人。新德里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新德里是一座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城市以姆拉斯广场为中心,城市街道成辐射状、蛛网式地伸向四面八方。宏伟的建筑群大多集中于市中心。政府主要机构集中在市区从总统府到印度门之间绵延几公里的宽阔大道两旁。国会大厦为大圆盘式建筑,四周绕以白色大理石高大圆柱,是典型中亚细亚式的建筑,但屋檐和柱头的雕饰又全部为印度风格。 总统府的屋顶是个巨大的半球形结构,鲜明地带有莫卧儿王朝的遗风。城市西端的康瑙特市场建筑新巧,呈圆盘形,是新德里的最大商业中心。新德里还是全国交通的中心,有5条国家级公路、6条铁路与全国各地相通,还建有两座机场。.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新德里

政党

政黨是以執政或促進和保障特定政治思想、政治利益為目標的團體。在代议制民主政體裡,政黨爭取執政一般以參加選舉為手段,並有時結成政治聯盟,在必要時聯合執政。政黨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識形態,针对国家和社会議题有各自的主张,定立政綱展示願景。 共同的利益、情感、民族、种族等都是结成政党的因素。不同的政治学家对政党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政党是选举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一种权力组织;有人认为政党是谋求公职的工具;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控制政府的团体;有人认为政党是人民利益的表达渠道。 老牌民主國家和新興民主國家之經驗表明,要在長期內保持民主鞏固,即意味着一個民主國家在多大程度上能遠離國內各種對政治秩序穩定之挑戰,就要促進強而有力之政黨之發展;因此,選舉制度要鼓勵此一發展,而不是加強和推進政黨分化。若在英國、美國,多數民眾無不隸屬於政黨,故多數黨執政,即為代表國民多數之意見;諸黨聯合,即為代表民眾全體之合作。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競爭性政黨體制,但實行較為成熟的國家主要是西歐、北美、日本及若干受美英殖民影響的國家,如印度。中國則不然,黨人之比數僅占國民全數一小部分,即使全國各黨各派聯合團結,論其數量,依然占國民全數很小一部分,这是特有之癥結。選舉制度還可以就排除那些只有少數人支持之政黨參選進行特殊設計,還可以推動或拖延政黨成為黨內領導人個人之競選工具。.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政党

懸峙國會

#重定向 懸峙議會.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懸峙國會

拉吉夫·甘地

拉吉夫·甘地(राजीव गान्धी,英語作Rajiv Gandhi,)印度政治人物,前總理尼赫魯的外孫,英迪拉·甘地和费罗兹·甘地的长子。1984年母亲被刺殺身亡后任印度总理。1989年競選連任失敗後下台。.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拉吉夫·甘地

曼莫汉·辛格

曼莫汉·辛格(旁遮普語:ਮਨਮੋਹਨ ਸਿੰਘ,印地語:मनमोहन सिंह,英語:Manmohan Singh,),印度政治家,国大党元老,第13任印度总理。.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曼莫汉·辛格

2014年印度大选

2014年印度大选是印度历史上历时最长的选举,从2014年4月7日到5月12日,分为九个阶段,在543个议会选区中选出第16届印度人民院议员。印度人民院每5年换届一次,共有545个席位,其中543个席位由选举产生,另外两席由总统任命。选举结果在5月16日宣布,2014年5月31日当选议员开始正式就职。 根据印度选举委员会数据,2014年的大选增加了1亿新的合格选民,达到8.145亿人,为世界最大规模的一次选举。这也将成为印度历史上最长和最昂贵的一次大选,选举委员会估计政府将花费350亿卢比,各党派预计在选举中花费3050亿卢比(约50亿美元),是上次选举的三倍,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70亿美元(2012年美国大选)。在大选中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即可组建新政府,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将退休,不再参加竞选。 選舉結果,人民黨領導的中間偏右全國民主聯盟取得勝利,擊敗過去執政超過五十多年的國大黨,人民黨首次單獨取得過半數席次,並將會領導新一屆聯合政府。.

查看 印度国民大会党和2014年印度大选

另见

1885年建立的政党

印度國大黨

印度政黨

印度独立运动

社会党国际正式成员政党

社会自由主义政党

进步联盟

亦称为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印度国大党,印度国民大会,國大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