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印度国民军和新加坡印度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印度国民军和新加坡印度人之间的区别

印度国民军 vs. 新加坡印度人

印度国民军(Indian National Army,另譯印度國軍)为自由印度临时政府于1942年8月建立的军事组织,指挥官为钱德拉·鲍斯。这支军队开始时主要由日軍俘获的英屬印度軍隊战俘组成,后来也有许多日本控制的马来亚和缅甸的印度人自愿加入该组织。该组织的目标是要从英国手中解放印度,所以在“二战”日军占领缅甸期间,曾协助日军在英帕尔战役(Battle of Imphal)中对不列颠印度军队的作战,也有一些人參加了德国黨衛軍外國志願軍。. 新加坡印度人(也被稱為新加坡印度裔;சிங்கப்பூர் இந்தியர்கள், Ciṅkappūr Intiyarkaḷ)是對生活在新加坡的南亞裔的稱呼。印度裔社群佔新加坡人口的7.4%,使印度裔成為新加坡第三大族群。雖然古印度文化對新加坡本土的馬來文化有了深刻影響,但印度裔社群真正開始移居到新加坡的時間在現代新加坡的建立時期(1819年),當時移居新加坡的印度人包括契約工人,士兵和罪犯。到二十世紀中期,又有一批印度裔移居新加坡。新加坡的印度人社群貧富差距大,自1990年代以來,受過良好高等教育的印度移民移入,使新的矛盾形成。新加坡印度裔社群在語言和宗教上多樣化,多數為來自南印度的坦米爾人。新加坡當地的印度文化已經深耕了近二百年。至1990年代,隨著印度文化在更廣泛在新加坡文化中擴散,已經發展和當代的印度文化有所不同。來自印度新移民增加了當地印度裔社群的規模和多樣性。新加坡印度裔社群透過往返印度的低成本航空及影視傳媒與母國印度連繫在一起。.

之间印度国民军和新加坡印度人相似

印度国民军和新加坡印度人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 或 British Raj)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南亚)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缅甸。自1858年开始,由于印度民族起义,英属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并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1876年开始,这一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帝国(Indian Empire),并以此名发行护照。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在此期间,印度先后成为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分别于1900、1920、1928、1932和1936年以独立身份参加了奥运会。 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和行政长官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从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锡兰(今斯里兰卡)处于印度次大陆的边缘,但不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由伦敦直接控制的英国直辖殖民地所统治,其地位优于印度总督管辖的印度帝国。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英帝国统治区域,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印度分裂为二个国家——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就是南亚历史上著名事件——印巴分治。再后来的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巴基斯坦的飞地——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印度国民军和英属印度 · 新加坡印度人和英属印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印度国民军和新加坡印度人之间的比较

印度国民军有14个关系,而新加坡印度人有6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1.23% = 1 / (14 + 67)。

参考

本文介绍印度国民军和新加坡印度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