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印度-澳洲板塊和板块构造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印度-澳洲板塊和板块构造论之间的区别

印度-澳洲板塊 vs. 板块构造论

印度-澳洲板塊(英語:Indo-Australian Plate,或印澳板塊)是兩塊板塊的合稱,其中包含了澳洲大陸及周圍海域,並向西北延伸,涵蓋印度次大陸與附近水域。此板塊可分成較大的澳洲板塊與較小的印度板塊,兩者之間為一道低度活動邊界。兩個板塊在5千5百萬到5千萬年前融合在一起,在此以前兩者為分離狀態。 於澳洲西南部Mount Barren群地層南緣的尤岡克拉通(Yilgarn Craton,克拉通是大陸內部古老且穩定的陸塊)所做的鋯石定年分析顯示,大約在1696±7百萬年前,皮爾巴拉-尤岡(Pilbara-Yilgarn)與尤岡-高勒(Yilgarn-Gawler)兩個克拉通發生碰撞,聚集成為原始的澳洲大陸。 印度、澳洲大陸(包括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塔斯馬尼亞、紐西蘭與新喀里多尼亞)原來皆是岡瓦那大陸的一部分,後來海底擴張使這些陸地分隔,但由於分隔邊界逐漸失去活動性,因此這些陸地可視為融合成單一板塊。於澳洲所做的GPS的計算確認板塊的移動方向為北35度東,速度為每年67公厘。. 板块构造论(又稱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学说或板块构造学,總稱「板塊飄移」)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现今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雄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擴張和大陆漂移。 岩石圈可以分為大板塊及小板塊,兩板塊相接觸的部份則可依其相對運動來分為分離板塊邊緣、聚合板塊邊緣及轉形斷層。在板塊邊緣常會出現地震、火山、造山運動及海沟。现今每年的相對運動距離約在0至150 mm不等。 板塊可以分為海洋板塊及較厚的陸地板塊,兩者都有各自的地殼。在聚合板塊邊緣會有隱沒帶,會將板塊沉降至地幔,使岩石圈質量減少,而分離板塊邊緣因海底擴張形成的新地殼,這種對板塊的預測稱為輸送帶原理。較早期的理論認為地球會漸漸膨脹或是漸漸收縮,也都還有一些人支持。 板塊可以移動的原因是因為岩石圈的強度比下方的軟流圈要大,地幔密度的變化造成了。一般認為板塊運動是由海底遠離擴張脊的運動(因為地形及地殼的變化,造成地球引力的差異)、阻力及隱沒帶向下的吸力等影響組合而成。另一種解釋則是考慮地球旋轉的受力差異,以及太陽及月亮的潮汐力。這些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及其關係還不清楚,目前也還有許多爭議。.

之间印度-澳洲板塊和板块构造论相似

印度-澳洲板塊和板块构造论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印度冈瓦那大陆板块构造论澳大利亚海底扩张学说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印度和印度-澳洲板塊 · 印度和板块构造论 · 查看更多 »

冈瓦那大陆

在地質學中,冈瓦那大陆(Gondwana,,或Gondwanaland),也称冈瓦纳古陆、南方大陆,是5.73亿-5.10亿年前的超大陸,它是從罗迪尼亚大陸分裂出來的兩塊超大陸之一(另一個超大陸為劳亚大陆),存在于南半球。.

冈瓦那大陆和印度-澳洲板塊 · 冈瓦那大陆和板块构造论 · 查看更多 »

板块构造论

板块构造论(又稱板块构造假说、板块构造学说或板块构造学,總稱「板塊飄移」)是为了解释大陆漂移现象而发展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现今的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雄划分),海洋和陆地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这种理论基于两种独立的地质观测结果:海底擴張和大陆漂移。 岩石圈可以分為大板塊及小板塊,兩板塊相接觸的部份則可依其相對運動來分為分離板塊邊緣、聚合板塊邊緣及轉形斷層。在板塊邊緣常會出現地震、火山、造山運動及海沟。现今每年的相對運動距離約在0至150 mm不等。 板塊可以分為海洋板塊及較厚的陸地板塊,兩者都有各自的地殼。在聚合板塊邊緣會有隱沒帶,會將板塊沉降至地幔,使岩石圈質量減少,而分離板塊邊緣因海底擴張形成的新地殼,這種對板塊的預測稱為輸送帶原理。較早期的理論認為地球會漸漸膨脹或是漸漸收縮,也都還有一些人支持。 板塊可以移動的原因是因為岩石圈的強度比下方的軟流圈要大,地幔密度的變化造成了。一般認為板塊運動是由海底遠離擴張脊的運動(因為地形及地殼的變化,造成地球引力的差異)、阻力及隱沒帶向下的吸力等影響組合而成。另一種解釋則是考慮地球旋轉的受力差異,以及太陽及月亮的潮汐力。這些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及其關係還不清楚,目前也還有許多爭議。.

印度-澳洲板塊和板块构造论 · 板块构造论和板块构造论 · 查看更多 »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通称澳大--利亚(Australia,缩写为 AU、AUS),中文环境下(尤其是臺灣、香港等地)常使用「澳--洲」代替“--”,是全球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和南半球第二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曼尼亚岛及数个海外的岛屿,面积和美國本土相似,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與隔海相望的东南近邻是紐西蘭,西北是印度尼西亚,北边是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及东帝汶。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堪培拉,最大城市为悉尼。 澳大利亞一詞源於拉丁語,意思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其所在的地理位置通常稱作澳洲大陆,是地球上最小的大陆板塊。澳大利亚人均擁有國土面積0.353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廣闊的國家之一。有多樣的自然景觀,包括熱帶雨林、別稱為“紅色中心”的沙漠、吸引很多旅客的海濱及馳名遐邇的自然遺產大堡礁及烏魯汝Davison, Hirst and Macintyre, pp.

印度-澳洲板塊和澳大利亚 · 板块构造论和澳大利亚 · 查看更多 »

海底扩张学说

海底擴張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的基礎上所發展出的進階地球地質活動學說。在各大洋的中央有一帶狀分布的海岭,這些帶狀海岭是下方地幔軟流層的出口。不斷涌出的熔岩自海岭流出,冷卻而成為剛性強的大洋地殼。大洋地殼不斷的受到新由海岭湧出的熔岩所推擠而向兩旁移動,使海面積擴大,同時大陸地殼受到推擠而分離。导致海底扩张的原因是海水不平衡的压力导致的板块漂移。 地球上大约3/4的表面由海洋覆盖,海水的总量巨大,对海底以及周围陆地的压力也十分巨大。由于受到月球的引力作用和不同区域海水温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海水对不同板块的压力是不平衡的,这就使得板块发生漂移,同时也就产生了海洋带状岭。 随着地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地球两极冰川的溶化,海水总量的增加,海水对板块漂移的作用将增大,即大陆漂移的速度将增大,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地震和火山喷发增多。.

印度-澳洲板塊和海底扩张学说 · 板块构造论和海底扩张学说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印度-澳洲板塊和板块构造论之间的比较

印度-澳洲板塊有14个关系,而板块构造论有20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2.30% = 5 / (14 + 203)。

参考

本文介绍印度-澳洲板塊和板块构造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