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大和號戰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大和號戰艦之间的区别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 vs. 大和號戰艦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CVL-2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為獨立級航空母艦的七號艦。她是美軍第二艘以卡伯特為名的軍艦,紀念探險家喬瓦尼·卡波托。在1967年至1989年期間,卡伯特號轉到西班牙海軍服役,更名為戴達羅號(Dédalo)。 卡伯特號在1942年3月16日開始在紐約造船廠建造,原建為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的十七號艦,艦名為威爾明頓;此時美軍航空母艦短缺,故將九艘建造中的克利夫蘭級改裝為航空母艦。6月2日,卡伯特號開始改建為航空母艦,並更改舷號(由CL-79改為CV-28)及艦名。1943年4月4日,卡伯特號下水,並在7月15日與其他改裝航空母艦重編為輕型航空母艦,舷號改為CVL-28。7月24日卡伯特號服役。 稍後卡伯特號加入太平洋戰爭,參與多場戰役。戰後卡伯特號協助中華民國接管日軍佔領區,並運載美軍回國,然後在1947年2月11日退役封存。1948年10月27日,退役不久的卡伯特號重返現役,在彭薩科拉用作訓練航母,稍後則率先試驗改裝為反潛航母,並曾到歐洲海域巡航,未有參與韓戰。1955年1月21日,卡伯特號再次退役封存,並於1959年5月15日重編為飛機運輸艦,舷號改為AVT-3。 封存12年後,卡伯特號於1967年由美國海軍外借到西班牙海軍,並在同年8月30日再次服役,更名為戴達羅號,以希臘神話的工匠代達羅斯為名。此後戴達羅號專責作反潛航母,主要搭載直升機,亦曾搭載AV-8S鷂式攻擊機(AV-8A的西班牙型號);並擔任西班牙海軍旗艦,直到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於1988年服役為止。1972年8月1日,卡伯特號從美國海軍名冊除籍,並在12月5日正式出售到西班牙海軍。 1989年,代達羅斯號返回美國新奧爾良,並在8月5日從西班牙海軍除籍,捐贈給私人組織卡伯特-戴達羅組織(Cabot/Dedalo Association),預備作海上博物館。此時卡伯特號為世上最後一艘二戰時期的輕型航空母艦。1990年6月29日,美國政府將卡伯特號定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 數年過去,私人組織一直未有計畫將卡伯特號改為博物館,並在1995年以財政為理由,將卡伯特號出售拆解。稍後卡伯特號先在1997年拖行到德克薩斯州的伊莎貝港(Port Isabel),再於1998年拖到布朗斯維爾拆解。由於卡伯特號仍為歷史地標,且民間組織入稟法院要求保留,故此卡伯特號未能即時拆解。 1999年4月26日,美國法警執行法院命令,沒收卡伯特號,並在9月8日將之強行拍賣。民間組織未能在拍賣中投得卡伯特號,最終卡伯特號以185,000美金出售。2000年10月,卡伯特號開始拆解,而美國政府則在2001年8月7日取消其國家歷史地標地位。2002年,卡伯特號的艦體大致拆除,但因民間組織努力,艦島又得以暫時保存。2007年,卡伯特號的艦島終於徹底拆解。 卡伯特號在二戰中獲頒總統單位嘉獎勳表(Presidential Unit Citation)及九顆戰鬥之星。. 大和(やまと/ヤマト)#内令昭和15年7月(2)p.2『達第百四十八號 呉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中ノ戦艦一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昭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海軍大臣吉田善吾 戦艦 大和(ヤマト)』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建造,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型戰艦一號艦。正式稱呼為「軍艦 大和」。艦名的由來是以奈良縣的舊國名(令制國)大和國來命名。使用日本歷史的原點的中心地及日本的代名詞大和作為艦名,可知日本海軍對該艦期待的程度。「大和」為集結當時日本最高的技術而建成,在全世界戰艦史上擁有最大排水量及配備有最大的46厘米主砲,而防禦面上的重要區域(Vital part)為針對防禦46厘米砲,在建造期間更使用了模組作業,並成功縮短建造時間及提高工作效率。由於其存在為當時最高軍事機密,因此在戰爭開始到完工為止的這段的時間內能拍到的照片非常少。 「大和」於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開戰後的12月16日開始服役,並在2月12日成為聯合艦隊旗艦。該任命直至2月,由改良了司令部設備的同型艦「武藏」進入楚克錨地後接替為止。4月7日,「大和」在天一號作戰期間,遭受美軍特遣艦隊大量艦載機的猛烈飽和攻擊,於坊之岬海戰中被擊沉。.

之间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大和號戰艦相似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大和號戰艦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太平洋战争 · 大和號戰艦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大和號戰艦之间的比较

卡伯特號航空母艦有23个关系,而大和號戰艦有17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51% = 1 / (23 + 172)。

参考

本文介绍卡伯特號航空母艦和大和號戰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