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南齐和文咨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南齐和文咨王之间的区别

南齐 vs. 文咨王

齊(479年-502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为蕭道成所建。史称南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或萧齐。 以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因为南朝宋皇族为刘姓)。. 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世系 文咨王(),又称文咨明王,高句麗第21代王,492年-519年在位。姓高,名羅雲。长寿王之孫,長寿王王子高助多之子,助多早亡,羅雲被立为大孫。長寿王于491年十二月死去,492年文咨王继承王位。中国史書称为「高雲」。 据《三国史记》记载,494年,扶余国王在遭到靺鞨的进攻后,投靠高句丽。文咨明王随后继续向朝鲜半島扩张,百济和新羅结成同盟对抗高句丽。494年,高句丽在薩水(清川江)与新羅交战,新羅退守犬牙城(忠清北道槐山郡),百济派兵3千人援新羅,高句丽军撤退。495年高句丽包围百济雉壤城(黄海道延白郡銀川面),新羅派遣援兵。496年,攻新羅牛山城,失败,497年攻克。503年,百济達率優永入侵水谷城(黄海道新溪郡)。507年,联合靺鞨入侵百济的慰礼城,百濟将高句丽击退。512年九月入侵百濟,攻陷加弗、圓山二城,虜獲男女一千餘人。 国内政策扩大佛教的影响,498年在平壤建造金刚寺。在位28年,519年死去,谥号文咨明王。北魏灵太后追贈他为車騎大将軍。.

之间南齐和文咨王相似

南齐和文咨王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南齐南梁北魏

南齐

齊(479年-502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二个朝代。为蕭道成所建。史称南齐(以与北朝的北齐相区别)或萧齐。 以齐为国号,源于谶纬之说。《谶书》云:“金刀利刃齐刈之”,意即“齐”将取代“宋”(因为南朝宋皇族为刘姓)。.

南齐和南齐 · 南齐和文咨王 · 查看更多 »

南梁

#重定向 梁 (南朝).

南梁和南齐 · 南梁和文咨王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北魏和南齐 · 北魏和文咨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南齐和文咨王之间的比较

南齐有58个关系,而文咨王有2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3.80% = 3 / (58 + 21)。

参考

本文介绍南齐和文咨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