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洋商报

指数 南洋商报

《南洋商报》是由新加坡殷商陈嘉庚于1923年9月6日在新加坡獨資创刊,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華文報紙之一。.

17 关系: 南洋大學 (新加坡)中国共产党中国报丹斯里九一八事變周恩来光明日報 (馬來西亞)简体中文联合早报马来西亚连士升胡愈之陈嘉庚東方日報本土化星洲日報新加坡

南洋大學 (新加坡)

-- 南洋大学,是新加坡从1955年至1980年存在的一所以华文为教学媒介用语的大学,也是世界范围内唯一的一所海外华文大学。在其20多年的历史中,共培养了12000多名毕业生。学校校址位于新加坡裕廊西云南园(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址)。1980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一所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的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 南洋商报和南洋大學 (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在中國大陸常簡稱為党,目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執政黨。该党创立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由陳獨秀和李大釗於1921年7月组织成立,初期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和援助,并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後,两黨进行了長達10年的军事斗争。194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逐渐摆脱外國勢力的影響,改由以毛泽东为首的本土派掌权。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国民黨进行了第二次国共合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擊敗中華民國國軍,進而取得大陸地區及其絕大多數沿海島嶼的統治權,於1949年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自1980年代開始,中國共產黨開始排除意識形態問題和许多非共產主義的政黨建立关系。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國共產黨開始加强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的交流,並且繼續維持和世界各地非執政黨的共產黨聯繫。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架構主要基於民主集中制,主張應共同維護已獲得共識的政策。中國共產黨最高機構是全國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中央委員會作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核心權力機構,通常1年召開1次會議。因此,多數職權和日常工作都由中央政治局和其常務委員會掌握。中央主要負責人自1993年開始會同時擔任負責黨內和民間事務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軍事事務的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和具外交禮儀性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而其能有效掌握三個職位時常被外界稱作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自2012年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至今担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共有8956.4萬名黨員、基层党组织則有457.2万个,其中女性占26.7%,少數民族占7.3%。 中國共產黨始終宣稱其理想與目標是社會主義,并將自身視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的政黨。其中《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意识形态,並將中國共產黨表述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社會。」不過在毛澤東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被認為效率低下的情況下,中國官方在政治理念的執行層面仍然從務實出發的,但在思想上為了確保路線一致不變動,鄧小平等人遂提出在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條件下,應該先以逐步摸索的方式,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較為實際,利用此理由嘗試引入经济改革,來發展,於是中國大陸得以透過設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爲綱的操作方式,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口號而在20世紀末期順利轉型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新!!: 南洋商报和中国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中国报

中國報(Chinapress Sdn.)是馬來西亞中文報章之一,總部位於吉隆坡孟沙。公司成立於1946年2月1日,由李孝式(后来成为马来亚第一任財政部長)為首的籌組委員會發起創刊。.

新!!: 南洋商报和中国报 · 查看更多 »

丹斯里

丹斯里(Tan Sri)是馬來西亞聯邦榮譽制度的一種稱號,乃是第二等護國有功勳章()和第二等王冠效忠勳章()佩戴者的頭銜,是由最高元首冊封的象徵式終身榮譽身份,受封者多為部長、大法官、高級公務員、高級軍官、高級警官、黨魁、知名商人、社會賢達等顯要人物,數量限制是325人(包括「」75人和「」250人)。 「丹斯里」的配偶(元配)稱為「潘斯里」(Puan Sri)與第一等砂拉越之星勳章()佩戴者的配偶稱號相同。在正式的社交禮節中,女性必須「從夫姓」才能冠上有關的稱號,除非她的稱號是來自於最高元首的冊封,而不是延伸自丈夫的權利。由於馬來西亞的《國民登記法令》並不强制女性在婚後冠上夫姓(除了所有的華人、少數的印度人和少數的馬來貴族外,大多數的馬來人、印度人和土著並沒有傳統姓氏),所以這項細節常常被忽略,或沒有嚴格的遵守。 「女丹斯里」的丈夫除非有得到最高元首的冊封,否則的話,並沒有任何的稱號。.

新!!: 南洋商报和丹斯里 · 查看更多 »

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滿洲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隊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滿铁路为藉口而侵占瀋陽。事变後三个月之內,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事變爆发后,日本國會和以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日本內閣權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中日矛盾激化。 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因此中國軍對未能有組織的抵擋日軍的進攻,日軍快速地佔領了滿洲。此事件也成為西安事變的導火線。 9月18日则被中華民國視為「国耻日」。.

新!!: 南洋商报和九一八事變 · 查看更多 »

周恩来

没有描述。

新!!: 南洋商报和周恩来 · 查看更多 »

光明日報 (馬來西亞)

光明日報(Guang Ming Daily)前身是在馬來西亞檳城,由胡文虎兄弟創立的《星檳日報》。後者在1986年因財務危機被迫停刊。其原班人馬在民政黨主席林敬益的支持下在1987年12月18日創辦了《光明日報》。 1992年11月,張曉卿收購了《光明日報》。1994年,《光明日報》出版吉隆坡版。2004年10月,《光明日報》和《星洲日報》及其它刊物正式組成星洲媒體集團,並在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主要交易板(代號:5090)上市。 《光明日报》提 供全面的新闻与各种资讯的專题报道,办报之初口号為"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引领彩色呈现",后为"抓新闻品质,文字要瘦身"、"新闻瘦身潮流"。 該報日出14張56版,主要内容有:国外重要新闻、体育、特写、副刊、娱乐等。每周四天加附12至24小开本的《凸报》、《名医》、《娱乐报》、《黄小姐报》。.

新!!: 南洋商报和光明日報 (馬來西亞) · 查看更多 »

简体中文

体中文(Simplified Chinese,網頁語言代碼:zh-Hans),传统上使用GB2312、GBK或GB18030编码(但亦有使用UTF-8等编码),作为计算机术语在计算机媒介上被广泛使用,如各种软件操作界面或文档的“简体中文版”。而“繁体中文版”(又称“正体中文版”,通常使用“BIG5编码”)是另一个独立中文版本,跟简体中文版互不相容。 「簡體字」是中華民國《第一批简体字表》所用的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的稱呼上一向是「簡化字」,參考《简化字总表》)。由於使用簡體中文软件的主要是针对中国大陆用户,故而这里的“簡體中文”事实上等同于“GB2312编码”或“GB18030编码”,意即絕大部份軟件的“簡體中文版”采用中国普通话的汉字编码,特别是IT术语的翻譯,与海外之简体中文也不尽相同。 中国大陸官方标准「汉字」的正式稱呼是「規範漢字」(包括簡化字和传承字),目前简化字主要在中国大陆、新加坡以及少部分东南亚的华人社区中使用。至于马来西亚,当地各大华文报刊和官方文字采取“简繁并用”(即标题繁体,内容简体),而当地华校则教授简体中文。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大陆官方将简化之前的本字称作“繁体字”。由于人们对“简化字”、“简体字”与“简体中文”等术语的混淆,简体中文也常被泛指以「規範漢字」书写的现代标准汉语。在这种情况下,“簡體中文”與“繁體中文”都没有需要遵从任何一个地方的语文规范。而在现代标准汉语的规范下,只能视作个人的用字用语习惯不同,而非作为两种语文标准。 在中國大陸,仍有一些漢字並未被簡化而继续沿用,這些與繁體中文共通的漢字被称为传承字。.

新!!: 南洋商报和简体中文 · 查看更多 »

联合早报

《联合早报》由新加坡报业控股出版,属新加坡主要华文综合性日报,前身是1923年创刊的《南洋商报》和1929年创刊的《星洲日报》;1983年两报合并,合并后共同出版《南洋·星洲联合早报》,简称《联合早报》。 《联合早报》的平日发行量约为20万份,星期天22万份,新加坡读者人数约75万,是新加坡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除新加坡发行之外,也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文莱等地少量发行,在中國大陸是唯一獲准在中國大城市發行的海外華文報紙。目前只在北京與上海發行,或在指定的五星級酒店及大商場方可購買,以及在广州图书馆等特定场所阅览。联合早报把海内外华人作为自己的目标读者群,深受读者好评。《聯合早報》目前的總編為吴新迪。.

新!!: 南洋商报和联合早报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南洋商报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连士升

连士升(Lien Shih Sheng,1907年5月24日-1973年7月9日),别号子云, 新加坡著名报人和作家。福建省福宁府福安县人。早年入学穆阳镇同文小学,后转入福安县第一小学。1922年入霞浦县中华圣公会创办的作元汉英学校,1926年入福州市美以美基督教会主办的英华斋。1927年入燕京大学经济系,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在燕大期间,喜爱阅读创造社出版的文学书籍和鲁迅、林语堂等人创办的语丝杂志,深受郭沫若、郁达夫和鲁迅的影响。毕业后与燕京大学同学郑侃嬨女士结婚,夫妇相敬如宾。在北平期间一方面为上海申报、东方杂志撰稿,一面在北平图书馆继续埋头研究经济史。1934年陶希圣在上海创立《食货》杂志,连士升为通讯员之一。后任教于北京中法大学、广东岭南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初期迁往香港,任《国际通讯》周刊主编。1938年第一任夫人病故。1940年与燕京大学同窗罗牧先生之妹罗梅女士结婚。1941年日军攻陷香港,连士升与燕京大学同学、罗牧、戴淮清(星岛日报记者)携家眷结伴同行,搭乘“泉兴丸”号轮船离开炮弹横飞的香港,辗转澳门,广州湾(今湛江)到越南海防。连士升为避开当时占领越南的日军耳目,隐居越南湄公河三角洲茶荣省茶荣市,化名“郑德华”出任福建学校校长,同时着手翻译剑桥大学克拉潘教授在哈佛大学的讲稿《现代德法经济史》。日本投降后到西贡任《远东日报》主笔。1948年,举家离开越南西贡,迁至新加坡定居,先在国民党创办的《中兴日报》任职。1948年后,连士升历任新加坡南洋商报主笔、总编以及新加坡南洋学会理事、副主席,中国学会副会长、新加坡大学董事等职。他笔耕不倦,在南洋商报、南洋周刊和南洋学报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游记、书信、杂文、书评和论文。连士升前后共出版23部书籍,包括用十五年心血撰写的三部传记《甘地传》、《尼赫鲁传》和《泰戈尔传》,和对南洋青年有深远影响的代表作《海滨记简》,对南洋华文学界贡献良多,有“海外的鲁迅”之称。连士升热心华文文化事业,曾任南洋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大学理事会委员。 1956年,应印度政府邀请,访问印度各地,在马德拉斯因饮食不慎,得黄疸病。次年,得糖尿病 连士升子女6人:长女名侨思,纪念子产,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现居新加坡;二子名亮思纪念诸葛亮,现新加坡著名婦產科醫生;三女名仁思纪念王守仁,现居英國;四女名藩思纪念曾國藩;五女名文思纪念孙中山;六女名萧思纪念萧伯纳,曾任惠普(HP)亚太董事经.

新!!: 南洋商报和连士升 · 查看更多 »

胡愈之

胡愈之(),原名学愚,浙江上虞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家、社会活动家、政治人物。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代主席、中国共产党党员。.

新!!: 南洋商报和胡愈之 · 查看更多 »

陈嘉庚

陳嘉庚(閩南語:陳甲庚,白話字:Tân Kah-Kiⁿ, 英文名:Tan Kah Kee,),福建省興泉永道泉州府同安县明盛鄉仁德里(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潯江社區)人,著名華人企業家,慈善家,革命家,閩南人,他的銷售網點遍佈東南亞各大城市以及香港、上海、廈門、廣州等地。他同時為華僑領袖,他與東南亞的華僑為國民黨抗清革命、北伐、抗日大多數資金提供者,组织「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動員南洋華僑踴躍捐款,購買救國公債,選送華僑司機回國,在滇緬公路運輸抗戰物資,為祖國的抗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只計陳嘉庚個人便捐出一百多架战斗机、一千多辆战车、百亿军火和救济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出資在多山的福建興建鹰厦鐵路,成為中國第一條由民間人士出資興建的鐵路。 陳嘉庚在國民黨國民參政會第二次大會上提出「敵未出國土前,言和即漢奸」提案,成為近代對漢奸定義的代表,因為得到閩籍華僑勢力的支持,國民黨主戰派勢力大增,動搖者亦不敢加入投降派。國共內戰期間陳嘉庚是毛澤東以及蔣介石爭相拉攏的對象,解放軍攻佔北平後,陳嘉庚曾以華僑首席代表身份參加首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激烈反對毛澤東沿用「中華民國」國名,最後討論後使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陳嘉庚亦非常重視教育事業,新加坡、香港、廣州、廈門、南洋以及中國大陸很多獎學金以及學校都是陳嘉庚捐獻的。.

新!!: 南洋商报和陈嘉庚 · 查看更多 »

東方日報

東方日報可以指:.

新!!: 南洋商报和東方日報 · 查看更多 »

本土化

本土化(Localization)是相對全球化而來的另一趨勢和潮流。由於全球化強調在市場與科技力量支持下,全球商品、消費乃至文化、價值觀和各地人們的行為模式都有趨同(convergence)的發展。樂觀全球化者認為,這不僅不可避免,也是全球邁向市場自由主義的必經道路。本土化某種意義上強調全球化下的本土自身文化。在主體不明的情況下,可能稱為本--土化或在--地化。.

新!!: 南洋商报和本土化 · 查看更多 »

星洲日報

《星洲日報》是馬來西亞第一大中文報章,由朝日報業私人有限公司出版。 《星洲日報》是由著名的新加坡虎標永安堂老闆胡文虎和胡文豹兄弟將早先創立的《星報》和新加坡商人鄧荔生的春源印刷廠合併而成,於1929年1月15日創刊於新加坡。.

新!!: 南洋商报和星洲日報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 南洋商报和新加坡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