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极洲和极地平流层云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南极洲和极地平流层云之间的区别

南极洲 vs. 极地平流层云

南极洲(Antarctica)是地球最南端的洲,位於南半球的南極區,是地理南极的所在地。南极洲大部分区域都在南極圈内,四周被南冰洋环绕。南极洲是世界上的第五大洲,其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大洋洲的两倍。除了南极半岛最北端的部分区域之外,全洲約98%的地方都被平均厚度1.9公里的冰层覆盖着。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乾燥、多風的大洲,是唯一橫跨所有經線的洲,也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它沿岸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200毫米,内陆地区更少。到了第三季(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时,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低至-63℃,最低温度可達-89.2℃。南極洲的本地物种有各类藻類、细菌、真菌、植物(包括苔藓)、原生生物以及一些可以适应寒冷环境的动物,例如企鵝、海豹、線蟲、緩步動物、蟎等。南极洲沒有永久居民,但每年居住在這裡的科研人员有一千至五千人。 儘管很久之前已經有關於「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神話故事與臆想,但直至1820年,俄羅斯探險家米哈伊尔·拉扎列夫和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乘着沃斯托克號和战船来到芬布爾冰架时,人类才第一次目睹它的真容。由於南极洲氣候惡劣、資源缺乏以及地理孤立性,南極洲在十九世纪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目。 南极洲现在是法律意义上的共管领土,由南极条约体系的成员国协商管辖。1959年,12个国家签署了《南极条约》,随后有38个国家签署。該條約意在支持科學研究及保護南極生物地理分布区,并禁止在南极洲进行的一切军事活动、核爆炸试验以及处理放射物的行为。截至2016年,南极洲已建有135座常设科學考察站,陆续吸引了四千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到這裡進行科學實驗。. 极地平流层云(polar stratospheric cloud,缩写为PSC),是冬季出现在两极地区平流层中的一种云,通常分布在离地15km-25km的高度范围内。部分极地平流层云在阳光的照射之下会呈现珍珠般的光泽,故而这种云也称作“珠母云”或“贝母云”。由于极地平流层云表面可以吸附并分解氯贮存物质,它在南极臭氧洞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之间南极洲和极地平流层云相似

南极洲和极地平流层云有(在联盟百科)7共同点: 南极平流层冬季臭氧臭氧层空洞极地涡旋极光

南极

南極(south pole)是根據地球的旋轉方式決定的最南點。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極區域,有一個固定的位置。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概念,南緯60度以南的地區稱為南極,它是南大洋及其島嶼和南極大陸的總稱,總面積約6500萬平方公里。.

南极和南极洲 · 南极和极地平流层云 · 查看更多 »

平流层

平流層(Stratosphere),亦稱同溫層,位于对流层的上方和中间层的下方。其下界在中纬度地区位于距离地表10km处,在极地则在8km左右,其上界则约在离地50km的高度。平流层的温度上热下冷,随着高度的增加,平流层的气温在起初大致不变,然后迅速上升。在平流层里大气主要以水平方向流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较弱,因此气流平稳,幾乎没有上下对流。 由于含有大量臭氧,平流层的上半部分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這層使特殊氣體形成的區域也被称为臭氧层。.

南极洲和平流层 · 平流层和极地平流层云 · 查看更多 »

冬季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區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為溫暖的地方過冬。以北半球為例,除了赤道一帶其他地方都有冬季:曼谷冬季約兩個月、北極冬季約七個月(另外五個月為夏季)。用來形容冬天的成語:天寒地凍、冰天雪地。而有趣的是,有些地區的冬季氣溫平均並沒有非常低溫,但體感溫度卻會低於很多相當寒冷的國家,像 臺灣 平均冬季月溫達10-15°C,但卻與冬季平均溫僅5度的 大韩民国 感覺一樣冷,原因是 臺灣 空氣濕度高,所以通常臺北的10°C 就像首爾的0°C一樣。這算是個有趣的差別。而這樣的感受通常要在適應雙方環境後,才會明顯的感受到。.

冬季和南极洲 · 冬季和极地平流层云 · 查看更多 »

臭氧

臭氧(分子式为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淺蓝色气体。英文臭氧(Ozone)一词源自希腊语ozon,意为“嗅”。 臭氧主要存在于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同温层下部的臭氧层中,含量約50ppm。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短波紫外线,防止其到达地球。O2經紫外光照射而得。在大氣層中,氧分子因高能量的輻射而分解為氧原子(O),而氧原子與另一氧分子結合,即生成臭氧。臭氧又會與氧原子、氯或其他游離性物質反應而分解消失,由於這種反覆不斷的生成和消失,乃能使臭氧含量維持在一定的均衡狀態,而大氣中約有90%的臭氧存在於離地面15到50公里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平流層,在平流層的較低層,即離地面20到30公里處,為臭氧濃度最高之區域,是為臭氧層,臭氧層具有吸收太陽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線,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之功能。.

南极洲和臭氧 · 极地平流层云和臭氧 · 查看更多 »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層破洞(Ozone depletion)地球大氣上空平流層(臭氧層)的臭氧從1970年代開始,以每十年4%的速度遞減的一種現象。在兩極地區的部份季節,遞減速度還超過每十年4%,而在春季時連對流層的臭氧也在減少,形成所謂臭氧層破洞。 臭氧被消耗的主要原因是氯化物和溴化物对臭氧分解的催化作用引起的,这些卤素主要来源于地面释放的氟氯烃(CFC),商品名称为氟里昂。 因為臭氧層可以阻擋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波長為270-315 奈米)進入大氣層,被消耗而稀薄甚至破洞的臭氧層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生物品種(如海洋浮游生物)的滅絕,所以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禁止生產氟氯烴等一些能造成臭氧層被消耗的物質。.

南极洲和臭氧层空洞 · 极地平流层云和臭氧层空洞 · 查看更多 »

极地涡旋

极地涡旋或極地漩渦(Polar Vortex)是一种持续的、大规模的氣旋,且只发生于地球的极地,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中部和上部。这种涡旋在极夜的时候最为强大,因为此时的温度梯度是最大,但持续缩减,到夏季甚至会消失。南极极地涡旋比北极极地涡旋更为显著,持续时间也更长。这是因为北半球高纬度地质因素增强了罗斯比波,而就是罗斯比波引起涡旋的破裂;与之相比,在南半球涡旋则更为稳定。北极涡旋形状上是瘦长的,有两个中心,一个在加拿大的巴芬岛,而另一个在西伯利亞的东北部。 南極極地渦旋的化学现象已经导致严重的臭氧消耗。极地同温层云团中的硝酸与CFC反应生成氯,也就是对臭氧的光化学破坏。氯在冬天的极夜中凝聚、堆积,到春天(9月/10月),持续的臭氧破坏也将更为严重。这些云只能在-80°C以下形成,故而较为暖和的北极区域形成不了臭氧层空洞。 一些天体同样已知有极地涡旋现象,包括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的卫星土卫六。.

南极洲和极地涡旋 · 极地平流层云和极地涡旋 · 查看更多 »

极光

極光(Aurora)是在高緯度(北極和南極)的天空中,帶電的高能粒子和高層大氣(熱層)中的原子碰撞造成的發光現象。帶電粒子來自磁層和太陽風,在地球上,它們被地球的磁場帶進大氣層。大多數的極光發生在所謂的“極光帶”,在觀察上,這是在所有的經度上距離地磁極10°至20°,緯度寬約3°至6°的帶狀區域。太陽風受到地球的磁場導引直接進入大氣層。當磁暴發生時,在較低的緯度也會出現極光。极光不只在地球上出现,太阳系内的其他一些具有磁场的行星上也有极光。 在英、法等许多西方语言中,人们遵照伽利略的习惯,直接用奥罗拉(Aurora)女神的名字来称呼极光现象。.

南极洲和极光 · 极光和极地平流层云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南极洲和极地平流层云之间的比较

南极洲有396个关系,而极地平流层云有2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7,杰卡德指数为1.67% = 7 / (396 + 24)。

参考

本文介绍南极洲和极地平流层云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