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島語系和噶哈巫語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南島語系和噶哈巫語之间的区别

南島語系 vs. 噶哈巫語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是主要由南岛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世界現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包括約1300種語言。其分布主要位于南太平洋群岛,包括臺灣、海南、越南南部、菲律宾、马来群岛,東達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南抵紐西蘭。臺灣是南島語系內部分化的源頭,也是目前南島語系最北部的地區,居住在新北市烏來區的泰雅族聚落,目前是全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地中,是人口分布上地理最北端的聚落;東西的延伸距離,超過地球圓周的一半,總人口數大約兩億五千萬之多,絕大多數居住在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至於新畿內亞以東的太平洋島嶼有一百多萬人。. fix-attempted.

之间南島語系和噶哈巫語相似

南島語系和噶哈巫語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原住民台灣南島語台灣南島語言巴宰語中央研究院達悟語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賽夏語賽德克語闽南语排灣語群泰雅語清濁音

原住民

原住民,旧称土著,是指某地方較早定居的族群,皆源自外来者(尤其是入侵者)对本地人(或族群)的称谓,原意指当地居民、原居民,但多具有土番、番人、土人等落后的贬意,然而到了二十世纪后期逐步形成了一个法律学方面的范畴,指的是正遭受到外来者侵蚀的文化独特的群体。當前對於原住民議題的討論多半應在民族國家所進行的殖民事業的脈絡之下來理解。外來統治者為安撫或控制原住民,以遂行其統治目的,會制訂各種不同的政策,而往往對於原住族群的生活方式多加干擾,甚至可能造成滅族的結果。 即使前一階段的殖民主義擴張已經在二次大戰之後的解殖民運動後告一段落,但類似的問題仍存在於原住民與解殖民之後成立的新興國家之間。有時後者會被稱為「內部殖民」,而與傳統的「外部殖民」加以區別。 本土居民一词被广泛的采用是起始于19世纪人类学和人种学的学科,韦氏字典将之定义为“某一群体的人团结于一个共同的文化、传统意义上的血缘关系,他们通常有着共同的语言、社会机构和信条,而且往往构成了一个不受支配的有组织团体。” 中文在討論此一問題時,亦有原住民族一詞的使用,它與原住民主要的區別在於:前者強調各原住民族群各自作為一個「民族」(people),而在國際法上應有包括追求民族自決等相應的集體權利;後者則或作為通稱、或僅指涉原住民個人作為在異族統治下的民族國家中受到內部或外部殖民的個別原住民個體。 目前尚不存在一个普遍接受了的“本土居民”的确切定义,然而,最经常被各方所认可及援引的四个要素是:.

南島語系和原住民 · 原住民和噶哈巫語 · 查看更多 »

台灣南島語

#重定向 台灣南島語言.

南島語系和台灣南島語 · 台灣南島語和噶哈巫語 · 查看更多 »

台灣南島語言

臺灣南島語(Formosan languages),又稱為福爾摩沙語群,是一個語言分類稱呼,指台灣島內所有原住民族群之語言,分類上均屬於南島語系,並可再細分成「泰雅語群」、「排灣語群」以及「鄒語群」等三個語群,一共有28種語言,以'''族語羅馬字'''為正寫法,使用人口約17萬人。另外,世居於蘭嶼的達悟族,雖官方同屬台灣原住民族,但其所使用之達悟語分類上實為南島語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之巴丹語群,故不在此條目列項。若指稱台灣與蘭嶼兩島之所有原住民語言,方作台灣原住民族語,日治時期稱高砂語。 台灣南島語言在整個南島語系中佔著極為特殊的地位,古南島語中所出現的動、植物群,常見於臺灣島內不同的地形及氣候區內,這些證據顯示臺灣南島語言十分古老。以這些語言研究上的證據作為基礎,甚至有相當多的語言學家相信台灣是整個南島民族的「祖居地」之一。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南島語系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分布地區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越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北起臺灣,南到紐西蘭,其中臺灣是南島語系民族分佈的最北端」。.

南島語系和台灣南島語言 · 台灣南島語言和噶哈巫語 · 查看更多 »

巴宰語

fix-attempted.

南島語系和巴宰語 · 噶哈巫語和巴宰語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中央研究院和南島語系 · 中央研究院和噶哈巫語 · 查看更多 »

達悟語

漢人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東台灣"蘭嶼島(深紅色)表示為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巴丹語群達悟語的區域. 達悟語(達悟文:Cizicizing No Tao、Ireriak No Tao,亦稱雅美語。)為台灣原住民族達悟族的語言,用拉丁文字書寫,屬南島語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婆羅-菲律賓語群的巴丹語群,與菲律賓巴丹群島的有高程度相通,也是台灣原住民族中唯一屬於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語言。達悟語主要使用於蘭嶼島上,島上六個不同部落各自皆有其不同的腔調,族群至2012年6月統計、人口約 4,286人。 綠島機場、蘭嶼機場與臺東豐年機場飛往蘭嶼班機之登機廣播,除了漢語、閩南語、英語以外,亦播送達悟語。.

南島語系和達悟語 · 噶哈巫語和達悟語 · 查看更多 »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來-玻里尼西亞語族是南島語系以下的一個分支。在過去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有時候也被當作是南島語系的同義詞。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的語言人口分佈很廣,散佈於印度洋、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南部地區,西至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東至智利的復活節島,北至夏威夷和台灣的蘭嶼,南至新西蘭。.

南島語系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 噶哈巫語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 查看更多 »

賽夏語

漢人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東台灣"蘭嶼島(深紅色)表示為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巴丹語群達悟語的區域. 賽夏語(賽夏文:SaySiyat)為台灣原住民賽夏族所使用的語言。亦為台灣南島語言之一種,屬於原始南島語系的次語群。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言第1群,和泰雅語同列、與巴宰語並列。 於2002年統計、賽夏語言人口大約有 4,750 人。.

南島語系和賽夏語 · 噶哈巫語和賽夏語 · 查看更多 »

賽德克語

漢人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東台灣"蘭嶼島(深紅色)表示為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巴丹語群達悟語的區域. 賽德克語(賽德克文:Kari Seediq、Kari Sediq、Kari Seejiq)是南島語系的一種,用拉丁文字書寫,為台灣賽德克族的民族語言。亦歸類為台灣南島語言第1群,與賽夏語(Saisiyat)同群、和泰雅語(Atayal)同列、與巴宰語並列。 主要使用在花蓮南投相接地區,一般學者將其歸於泰雅語群。.

南島語系和賽德克語 · 噶哈巫語和賽德克語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南島語系和闽南语 · 噶哈巫語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排灣語群

排灣語群(Paiwanic)為台灣原住民使用的南島語系之一,分布在台灣北中南、西部及東部高山與平地等地區,分布最廣。學者將此語群又分為北台灣南島語族、東台灣南島語族、南台灣南島語族及魯凱語群。不過,此種分類法還存在若干討論空間。Li, Paul Jen-kuei.

南島語系和排灣語群 · 噶哈巫語和排灣語群 · 查看更多 »

泰雅語

漢人遷台之前的台灣南島語言分布圖(按 Blust, 1999)Blust, R. (1999). "Subgrouping, circularity and extinction: some issues in Austronesia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in E. Zeitoun & P.J.K Li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stronesian Linguistics (pp. 31-94). Taipei: Academia Sinica..東台灣"蘭嶼島(深紅色)表示為使用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巴丹語群達悟語的區域. 泰雅語(泰雅文:Atayal、Tayal),亦稱泰雅爾語,是南島語系的一種,用拉丁文字書寫,為台灣泰雅族的民族語言。分布地域極廣,一般學者將其與賽德克語一併歸於泰雅語群(Atayalic)。目前臺灣原住民泰雅語認證考試分為6類方言語群:賽考利克泰雅語、澤敖利泰雅語、汶水泰雅語、萬大泰雅語、四季泰雅語、宜蘭澤敖利泰雅語。.

南島語系和泰雅語 · 噶哈巫語和泰雅語 · 查看更多 »

清濁音

語音學中,將發音時聲帶振動的音稱爲濁音(又稱有聲音,voiced sound),聲帶不振動的音稱爲清音(又稱無聲音,voiceless sound)。輔音(子音)有清有濁,而多數語言中元音(母音)均爲濁音,鼻音、邊音、半元音等响音通常也是濁音。 有时清浊,也表示音系学概念,例如英语的浊塞音往往在语音学上已经清化,但在音系学上仍属于浊音。 普通話以及多數漢語方言沒有濁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漢語拼音p (ㄆ)和b (ㄅ)均爲清音,其分別在於送氣(aspirated)與不送氣(unaspirated),是兩個音位(phoneme)。法语、西班牙语等拉丁语族语言中,pin的p是不送氣清輔音,bin的b是不送氣浊輔音,以漢語爲母語的人通常聽不出有什麽區別,但是拉丁語族語言爲母語的人則分得很清楚。反之,他們也無法分辨漢語官話中“波、得、哥”和“坡、特、科”的差別。.

南島語系和清濁音 · 噶哈巫語和清濁音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南島語系和噶哈巫語之间的比较

南島語系有131个关系,而噶哈巫語有5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6.99% = 13 / (131 + 55)。

参考

本文介绍南島語系和噶哈巫語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