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屯區和大肚區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南屯區和大肚區之间的区别

南屯區 vs. 大肚區

南屯區為中華民國臺中市轄下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台灣臺中市西南方,最初為平埔拍瀑拉(Papora)族貓霧拺社群部落,清代後屬農業區,為現台中市轄區中漢人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 1990年代後期新興發展的中心商業區-七期重劃區亦包含此區一部分。而中央機關的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亦設於此區黎明新村內(前身為台灣省政府黎明辦公區),另有台中市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與法務部矯正署所轄臺中監獄、臺中女子監獄、臺中看守所及臺中戒治所設置於此區大肚台地上。. 大肚區(大肚,白話字:Tōa-tō͘)是臺中市西南方的市轄區。位於大肚臺地山麓西南面,氣候屬亞熱帶。.

之间南屯區和大肚區相似

南屯區和大肚區有(在联盟百科)22共同点: 台中客運台中市公車617路台中車站 (高鐵)大肚山巴布拉族中山高速公路市道136號仁友客運彰化市內政部烏日區西屯區豐原客運臺中州臺中市臺中縣臺中車站臺灣總督府清朝望高寮 (臺中市)

台中客運

臺中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Taichung Bus Company, Ltd.),簡稱臺中客運、中客,是一家臺灣汽車客運業者,主要行駛臺中市公車,並有七條國道路線從臺中市通往臺北、新竹、臺西、北港、嘉義、竹山以及埔里。.

南屯區和台中客運 · 台中客運和大肚區 · 查看更多 »

台中市公車617路

台中市公車617路目前行駛自梧棲農會到嶺東科技大學,由中鹿客運營運。主要行駛於沙田路,此路線大部分經過台1線。.

南屯區和台中市公車617路 · 台中市公車617路和大肚區 · 查看更多 »

台中車站 (高鐵)

#重定向 高鐵台中站.

南屯區和台中車站 (高鐵) · 台中車站 (高鐵)和大肚區 · 查看更多 »

大肚山

大肚山,在地理學上被歸為「臺地」,故又稱大肚臺地。位於臺中市的臺地地形,南北夾於大甲溪和大肚溪之間。就行政區域而言,包括臺中市西屯區、南屯區、清水區、神岡區、大雅區、沙鹿區、龍井區、大肚區及烏日區一帶。 大肚山是正式名稱,早期誤寫為「大度山」,在年代較早旅遊書可見得。文獻上多數採用大肚山,其名取自巴布薩、洪雅等平埔族建立大肚王國。.

南屯區和大肚山 · 大肚區和大肚山 · 查看更多 »

巴布拉族

#重定向 拍瀑拉族.

南屯區和巴布拉族 · 大肚區和巴布拉族 · 查看更多 »

中山高速公路

中山高速公路,編號為中華民國國道一號(英語譯名:Sun Yat-sen Freeway/National Highway No.),簡稱中山高、國道一號,是臺灣第一條高速公路,因此一般俗稱為第一高速公路(簡稱一高),連接臺灣西部各大都市、城鎮,以及臺灣南北兩大港口高雄港與基隆港,為臺灣西部走廊、乃至臺灣陸上交通最重要的大動脈。全長,是臺灣第二長的高速公路,僅次於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但與前者相比,串聯區域以都會區為主,因此交通上也較繁忙。該公路是時任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推動的十大建設之一,以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為名。.

中山高速公路和南屯區 · 中山高速公路和大肚區 · 查看更多 »

市道136號

市道136號是位於台灣中部的市道,西起臺中市龍井區,東至南投縣國姓鄉龜溝,全長共計49.666公里。原起點為梧棲區台中港,,故起點修正至龍井區後壁崙。.

南屯區和市道136號 · 大肚區和市道136號 · 查看更多 »

仁友客運

仁友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仁友客運,於1976年12月31日成立。主要經營臺中市公車。.

仁友客運和南屯區 · 仁友客運和大肚區 · 查看更多 »

彰化市

彰化市(Tsiang(Tsiong)-huà-chhī)位於臺灣彰化縣東北角,為彰化縣縣治所在地。彰化市一帶早期為隸屬平埔族的巴布薩族半線社人的活動場域,舊稱「半線」,後明鄭部將劉國軒屯兵鎮壓原住民,在軍隊保護下,漢人陸續到來,開鑿水利,人口漸聚,發展出村落街巷,在臺中市產生前,是臺灣中部的政經中心。由於彰化市居南北交通要衝,每當民變動亂,該地首當其衝,之後有地方官員植竹為城,略作防衛之用,因此古有「竹城」雅稱。境內的八卦山大佛風景區為臺灣著名的觀光勝地。賴和紀念館、小西街、孔廟亦為該市的重要觀光景點。彰化市約有人口23萬2千多人,是彰化縣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亦為全國人口最多的縣轄市。.

南屯區和彰化市 · 大肚區和彰化市 · 查看更多 »

內政部

內政部是部分國家政府管理國內重要政務的政府機關所使用的名稱,一般包括警察和內部保安、災害管理、管理地方自治事務、選舉、公共行政、入境及移民歸化事務等。但部分國家並沒有內政部的設置,包括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即是將國家的內部政務,分別由不同的機關負責。警察通常歸内政部指挥。.

內政部和南屯區 · 內政部和大肚區 · 查看更多 »

烏日區

烏日區是臺灣臺中市的市轄區,居--市南端,控制臺中盆地出口,北倚大肚山,南鄰八卦山。氣候屬亞熱帶氣候,因為位居背風坡,雨量較少。臺中重要交通樞紐之一的臺灣高鐵-臺中-車站亦位於此區,未來將成為臺中唯一擁有高鐵、臺鐵、捷運「三鐵共站」的行政區。.

南屯區和烏日區 · 大肚區和烏日區 · 查看更多 »

西屯區

西屯區(臺羅:Sai-Tūn-Khu)是臺灣臺中市市中心的一個市轄區,郵遞區號為407,是臺中市人口第二高的行政區,目前轄區人口約22萬人,僅次於北屯區。西屯是臺中市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區內擁有眾多大學院校。著名的七期重劃區即分屬此區與南屯區。中台灣廣播電台、全國廣播皆將總部設於此區,臺中市政府的臺灣大道市政大樓與臺中市議會的臺中議政大樓也位於此區。.

南屯區和西屯區 · 大肚區和西屯區 · 查看更多 »

豐原客運

豐原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英語:Fengyuan Bus Transportation Co., Ltd.),簡稱豐原客運、豐客,是一家中華民國的巴士客運服務提供業者。該公司成立於1945年10月22日,其總部現位於臺灣臺中市豐原區。 該公司所提供之服務曾與臺鐵東勢線同為臺中山區地帶對外主要公共交通管道,並在東勢線停駛後全面接掌相關服務。.

南屯區和豐原客運 · 大肚區和豐原客運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村里#鄰.

南屯區和鄰 · 大肚區和鄰 · 查看更多 »

臺中州

臺中州是台灣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的行政區劃之一,1920年合併原臺中廳與南投廳而成,轄域為今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1945年,改制為臺中縣,原下轄之臺中、彰化兩市獨立為省轄市。.

南屯區和臺中州 · 大肚區和臺中州 · 查看更多 »

臺中市

臺中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在臺灣中部,是臺灣中部唯一的直轄市。臺中市中央為臺中盆地,是臺中市的人口稠密區。台中市與周邊相對的地理位置上,北與臺灣省苗栗縣、新竹縣接壤,南與臺灣省彰化縣、南投縣為鄰,東隔中央山脈與臺灣省花蓮縣相鄰,東北有中央山脈和雪山山脈之分水嶺毗鄰臺灣省宜蘭縣,西望面臨臺灣海峽。總面積約2,215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9.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也是「臺中都會區」的核心都市。2016年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中市列為Gamma-等級之城市,在臺灣入榜城市之中排名第二位,為臺灣重要的國際都市。 「台中」意即「台灣之中央」,名稱係始於日治時期,是台灣的地名之中最晚出現的名稱。在台灣清領時期臺中開始出現聚落,城市雛形則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市區改正後形成,。日治時期因日人刻意打造一座現代化城市,以市區改正政策將早期市區規劃整然有致,整治流經市區的綠川和柳川,植有柳樹,幽靜美麗,彷若京都鴨川,而有「台灣的京都」之稱。.

南屯區和臺中市 · 大肚區和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臺中縣

臺中縣為中華民國已廢止的行政區,位於台灣中部的台中彰化都會區內,以人口計曾為台灣第三大縣,下轄3縣轄市5鎮13鄉,縣政府設於豐原市。2009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准「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案,於2010年12月25日併入台中直轄市。.

南屯區和臺中縣 · 大肚區和臺中縣 · 查看更多 »

臺中車站

臺中車站(或稱臺中火車站)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臺中線的鐵路車站,新站體座落於臺中市東區新----、唯地址仍登錄舊站之中區綠川里,附近有多家公路客運、國道客運業者設站,多數市區公車路線亦於此處停靠,是臺中都會區極為重要的交通轉運樞紐。現今站房屋頂構造外型貌似蝴蝶展翅,頂樓高37公尺,約12層樓高,是台灣鐵路系統的車站中最高的鐵路車站。.

南屯區和臺中車站 · 大肚區和臺中車站 · 查看更多 »

臺灣總督府

臺灣總督府(/Government of Taiwan「總督府所屬英譯名稱ニ關スル件」(1896年09月19日),〈明治二十九年乙種永久保存第七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00076007。/Taiwan Government/Government of Formosa)是臺灣日治時期的最高統治機關,設於1895年,首長為臺灣總督。其組織特色為「總督專制」,由臺灣總督總攬行政、立法、司法等大權。不管1896年發布的《六三法》及後來1906年《三一法》或1921年《法三號》,臺灣日治時期的地方政體皆採委任立法制度,總督府為當然之中央機關。而一般政策形成過程,通常是由總督府的技術官僚制定法律政策後,即授權臺灣總督以「總督府令」命總督府各級單位、所轄官署或地方政府執行政策。也因此,總督府轄下機關、尤其是地方行政機關的政策實行深具人治色彩,所有行政官員皆只以執行法律及管理行政為主要事務,各級地方行政機關缺乏自主。另外,地方行政基層係以警察為中心,除了一般治安維護外,舉凡政治思想、結婚生子、戶口管理,還有鴉片管理、公共衛生、徵收稅金、物資分配、地政調查等,均是警察的業務。 臺灣總督府的辦公廳舍位於臺北州臺北市文武町一丁目,即現在的中華民國總統府建築,現今已列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該建物自1912年6月1日開工,歷時8年興建,於1919年3月完工,耗費281萬日圓;而對臺統治最重要的象徵「台字紋章」,當年則由莊頭北工業創辦人莊庚戌親自開模銅鑄。該建築完工前,臺灣總督府是使用清代原布政使司衙門西側籌防局為辦公處所。.

南屯區和臺灣總督府 · 大肚區和臺灣總督府 · 查看更多 »

里是東亞傳統的长度单位,起源於中國周代,當時一里為1800尺,後世實際長度歷代不同,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後也有變化;至近代於華語圈也稱作華里以和英里和公里區別。 现在一般1里等于500米,2里等于1公里。 日本大寶律令規定「里=5町=300歩」1里.

南屯區和里 · 大肚區和里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南屯區和清朝 · 大肚區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望高寮 (臺中市)

#重定向 望高寮 (南屯區).

南屯區和望高寮 (臺中市) · 大肚區和望高寮 (臺中市)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南屯區和大肚區之间的比较

南屯區有224个关系,而大肚區有9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2,杰卡德指数为6.81% = 22 / (224 + 99)。

参考

本文介绍南屯區和大肚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