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張其昀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張其昀之间的区别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 vs. 張其昀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含曾經就讀的畢業校友、肄業校友和曾任教職的教授學者等校友。 含自清末以來各時期之校友,即光緒28年成立之「三江師範學堂」、光緒31年更名之「兩江優級師範學堂」、民國4年成立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民國10年成立之「國立東南大學」、民國16年後之「國立中央大學」以及其後之「南京大學」各个時期之校友。 按入校或畢業時間序列整理,非畢業校友補充「肄業」等字樣標注,教授等單列(或非就讀校友當說明)。補充畢業或者在校院系、以何著名例如職事、成就、榮譽等有關說明。. 張其昀(),字曉峰,浙江宁波鄞縣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畢業,著名史學家、地學家及教育家。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中國國民黨秘書長、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等要職,亦為中國文化大學之創辦人。.

之间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張其昀相似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張其昀有(在联盟百科)15共同点: 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國科學社中國文化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刘伯明 (哲学家)儒家竺可桢繆鳳林熊十力部聘教授臺灣柳诒徵汉学浙江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學(Nanjing University,缩写为NJU),簡稱「南大」,位於中國南京市,是源遠流長的高等學府,上可溯至三國吳永安元年,歷史上曾歷經多次變遷,亦是中國第一所集教學和研究於一體的現代大學。中華民國政府撤離南京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由「國立中央大學」易名「國立南京大學」,翌年径稱「南京大學」,沿用至今 南京大學在長期的歷史中积淀了豐厚的學風傳統和精神遺產。南京大學是中國現代科學的發祥地,亦為現代儒家思想與中華文明復興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會通與學術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榮,在教育、學術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貢獻和影響。 南京大學是研究型綜合大學,格物致知,廣博易良,向有學科齊備的傳統,涵蓋了眾多領域。现有文学、历史、地理与海洋、地球、大气、天文空间、环境、哲学、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医、政、法、商、社会、信息管理、新闻传播、外国语、工程管理、建筑与规划、电子、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科学(含材料、能源、生物医学、量子电子学与光学工程系)等二十多个独立的学科类学院(学系)。校園主要有座落在南京市中心的鼓樓校區和位於南京東北部棲霞區的仙林校區,其中仙林校區為本科生主校區,并在逐步成为南大主校区。 南京大學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点大学,屬“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九校聯盟成员。南大现有1个国家实验室(筹),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省重点实验室,21个国家和部、省工程中心,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有27个各类重点研究基地,此外全校还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医学院有附属鼓楼医院、金陵医院(南京总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除大学外,还有南大附属中学、丁家桥小学等。另有科技产业园区和多个产学研结合机构。南京大学的师资队伍包括超过二十位诺贝尔奖得者。 依据评估全球大学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自然指数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7 Tables),南京大学的排名为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大学)、全亚太地区第三、全球第十二,超越加州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伦敦帝王学院等名校。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排名保持在全国前两名,与北京大学并列第一或仅次于北京大学。除此,南京大学中文系为培养全国第一位中文博士莫砺锋教授的大学。因此,南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在中文与自然科学领域在学界被公认为全国最卓越的学府。南京大学以门槛高而著称,在“最难进的大学”排名中名列全国第一。在2018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位列世界第114位。.

南京大学和南京大學校友列表 · 南京大学和張其昀 · 查看更多 »

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中華民國最高層級的國家學術研究機構、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直接隸屬於總統府。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位於臺北南港舊庄,現任院長為廖俊智。中研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台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研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

中央研究院和南京大學校友列表 · 中央研究院和張其昀 · 查看更多 »

中國科學社

中国科学社(1915年-1960年),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综合性科学团体,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学团体。 中国科学社最初由一群中国留学生1915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创办,旨在“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初名科学社,后改为中国科学社。科学社的主要发起人为任鸿隽、秉志、周仁、胡明复、赵元任、杨杏佛(杨铨)、过探先、章元善、金邦正等9人,任鸿隽为首任社长。1918年自美国迁中国后,中国科学社设总社于南京高师(现名南京大学)。他们以美国科学促进会及其科学杂志为模式,创办中国的《科学》杂志。1915年1月首期《科学》月刊在上海出版,发刊词上“科学”与“民权”赫然并列,申明“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中国科学社以后又发行了《科学画报》、《科学译丛》等刊物,在各地成立了图书馆和研究所。作为20世纪前半叶在中国覆盖面最广、参加人最多的科学团体,对近代科技在中国普及和发展做出了系统和奠基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1922年,秉志、胡先骕、钱崇澍、杨杏佛等人在南京创办了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首开中国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先河,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现代纯科学研究机构。以后又在北京创建了静生生物调查所。 1928年,以中国科学社成员为主在南京成立了国立中央研究院,并陆续创办了各研究所。1949年以后,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科协相继成立,中国科学社的刊物、设备等各项社产陆续并入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上海科普协会、上海图书馆等国家与地方机构。.

中國科學社和南京大學校友列表 · 中國科學社和張其昀 · 查看更多 »

中國文化大學

中國文化大學(Chinese Culture University,PCCU),簡稱文化大學、文大,別名華岡,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士林區陽明山麓的私立大學,毗鄰陽明山國家公園,現為國境內繁星計畫大學以及U9成員之一。 中國文化大學現有12學院、65學系組、41個碩士班、10個博士班,推廣教育部另設有21個系所組。。.

中國文化大學和南京大學校友列表 · 中國文化大學和張其昀 · 查看更多 »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簡稱中大,是中華民國一所國立綜合型大學,目前設有文、理、工、管理、資訊電機、地球科學、客家、生醫理工等8間學院,22個學系、54個研究所、8個校屬研究中心、1個聯合研究中心和總教學中心及國立中央大學附屬中壢高級中學。 中華民國政府在第二次國共內戰失敗後,於1949年撤退到臺灣,中大於1962年經戴運軌等校友籌備.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國立中央大學 · 國立中央大學和張其昀 · 查看更多 »

刘伯明 (哲学家)

劉伯明(),名經庶,字伯明。哲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哲學的先驅者、中國現代自由教育的倡導人、中國現代人文主義的先驅。學贯中西,通儒、道、佛學,治西洋哲學,精于英文,通法文、德文,兼及希臘文、梵文。江蘇南京人。祖籍山東章丘。.

刘伯明 (哲学家)和南京大學校友列表 · 刘伯明 (哲学家)和張其昀 · 查看更多 »

儒家

儒家,又稱儒學、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尊崇孔子為聖人,以四書五經為經典,得孟子、荀子、董仲舒、韓愈、二程、朱熹、王陽明、顧炎武、朝鮮李退溪、日本山崎闇齋等等大儒加以發揚,歷久而猶新,對東亞政治文化與道德教育都有重大貢獻。20世紀中國內憂外患,國力衰弱,儒家普遍受到知識份子及一般民眾的批評和唾棄,遭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和破壞(如「打倒孔家店」、迂腐且「吃人的禮教」)。儒家失去可供託身的制度或組織,脫離於平民百姓的生活,僅獲新儒家等少數學者仍獻身和發揚。這也導致現代中國人在生活經驗中實際甚少接觸儒家價值,也很難有參與儒學的機會,使得相關教育沒有寄身之所,其價值觀也和日常生活越來越疏遠。海外華人接觸儒家,來自書本亦遠多於來自生活經驗。現代儒家趨向學術轉型,學者多著重探討儒家究竟屬於什麼形態的宗教或哲學,以及現代人怎樣才能在儒學中安身立命。學者一般推斷儒家在現代世界中勢必難以重拾昔日光輝,但其倫理思想對東亞乃至世界的文化教育經濟發展仍將有所貢獻。 主要負責推動執行教育 《漢書藝文志》記載:「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儒家初出現時聲勢微弱,起初僅是諸子百家中不甚起眼的學派,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自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學術思想主流和官方意識形態,逐漸滲透到專制政治的各個層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此段說明正可代表其發展歷程。 儒家在秦代大受迫害,自漢代起卻得到朝廷獨尊,成為官學與國教,掌握文化教育與入仕之途,奠定儒家在中國歷史文化的崇高地位。在兩晉南北朝和唐代,儒家與佛、道二家並稱三教,儒學一度失去在哲理思想領域的領導地位,繼後經宋儒重新闡釋,形成理學,發展心性之學,儒家得以重振聲勢,倫理思想滲透到中國社會各個層面,並流傳到朝鮮、日本、越南、琉球等地,大受尊崇,成為東亞一大學術思想體系,在朝鮮尤其深入民心,其流佈較在中國本土更為普及。.

儒家和南京大學校友列表 · 儒家和張其昀 · 查看更多 »

竺可桢

可桢(Chu Kochen)(),字藕舫,又名紹榮、烈祖、兆熊,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今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竺可桢 · 張其昀和竺可桢 · 查看更多 »

繆鳳林

繆鳳林(),字贊虞,浙江富陽(今杭州富陽鎮)人。 民國8年(西元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史地部,與陳訓慈、張其昀等師從柳詒徵,在校時成為南高史地研究會的重要成員,12年畢業於南京高師歷史系。畢業後又從歐陽竟無研究佛學。民國14年赴瀋陽執教於東北大學。民國16年,應柳詒徵之邀任國學圖書館印行部主任。民國17年(1928年)執教於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史學系,抗戰期間曾任中央大學師範學院史地系主任。民國38年(1949年)到臺灣,受邀主持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同年返南京,擔任中央大學歷史學系主任。中央大學改名南京大學後,任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曾發起成立中國史學會,主持《史學雜誌》,協辦《國風》半月刊。著有《中國通史綱要》、《 中國通史要略》,還有《中國史論叢》、《中國民族史》、《中國民族文化》等。 繆鳳林被認為是民國最博學的歷史學家,以學業勤奮、史學功底深厚為人所稱道,有出藍之譽。唐德剛說繆鳳林曾把二十五史“圈點”三遍。 唐德剛說繆鳳林被共产党整死了!。.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繆鳳林 · 張其昀和繆鳳林 · 查看更多 »

熊十力

十力,湖北黄冈人。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家、学者。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后改名十力,号子真,晚年号漆园老人。1968年5月23日,因反对文化大革命绝食患病,逝于上海虹口第一医院。.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熊十力 · 張其昀和熊十力 · 查看更多 »

部聘教授

部聘教授指由国家教育部直接聘任的教授,一般用来特指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政府教育部遴选的两批。教育部部聘教授是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最高荣誉,有人称之为“教授中的教授”。 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行《部聘教授办法》,实行部聘教授制度。由各大学各行各业的教授对本行投票推选,得票最多者被委任为教育部部聘教授。在大学任教10年以上,声誉卓著,对所在学科具有特殊贡献的教授,经教育部学术审议会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可成为部聘教授。部聘教授任期5年,可续聘。 1941年,全国大学共有30位教授被遴选为第一批部聘教授,其中沦陷区2人。1943年,15人当选为第二批部聘教授。.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部聘教授 · 張其昀和部聘教授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臺灣 · 張其昀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柳诒徵

柳詒徵(),字翼謀,亦字希兆,號知非,晚年號劬堂。學者,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現代儒學宗師。江蘇鎮江丹徒人。 柳詒徵,字翼謀,逢原子。光緒五年己卯十二月廿五日(西元1880年2月5日)卯時生,邑增生,宣統己酉科(1909年)優貢,候選教諭。歲貢生、候選訓導、例封修職郎姨丈子攸女。.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柳诒徵 · 張其昀和柳诒徵 · 查看更多 »

汉学

漢學(Sinology)或称中国学(China Studies)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包括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经济等等,甚至也包括对于海外华人的研究。中國人研究漢學,通常稱為國學。 漢學也指明末清初依汉世儒林家法之说研治经学名物制度,小学训诂的考证学。惠栋一生治经以汉儒为宗,为汉学奠基者。惠栋的再传弟子江藩著《汉学师承记》,自居为汉学宗传,彰显汉学名号,影响深远。.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汉学 · 張其昀和汉学 · 查看更多 »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英语:Zhejiang University,缩写为ZJU),通常简称浙大,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现有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紫金港、舟山、海宁七个校区。其前身是成立于光緒23年(1897年)的求是书院。作为中国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名列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以及双一流大学(A类)建设名单中,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 誉为“东方剑桥”。在武书连版中国大学排行榜中,自2011年开始连续三年位居榜首。201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发布的项目“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浙江大学位于中国大学第3至6名区间,位于世界大学第101至105名区间。.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浙江大学 · 張其昀和浙江大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張其昀之间的比较

南京大學校友列表有452个关系,而張其昀有7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5,杰卡德指数为2.85% = 15 / (452 + 75)。

参考

本文介绍南京大學校友列表和張其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