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南乡郡和淅川县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南乡郡和淅川县之间的区别

南乡郡 vs. 淅川县

南乡郡,中国古代的郡。始置于东汉末年。 王莽新朝末(23年),析人邓晔起兵南乡以应汉。东汉始置南乡县,属南阳郡。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夺荆州,分南阳郡西部设置南乡郡。西晋太康十年(289年),改南乡郡为顺阳郡,郡治南乡县(今淅川县滔河乡一带)。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又改为南乡郡。永和十年(354年),桓温伐前秦,水军自襄阳入均口,至南乡。后陷后秦。义熙元年(405年),后秦文桓帝姚兴割南乡郡归东晋。 南北朝时,刘宋复曰顺阳郡。南齐沿袭。建武末(498年),陷于北魏。永元初(499年),陈显达拔北魏马圈城(一说位于岵山之阴,另说位于镇平县侯集镇马圈王村一带),派军主庄丘黑进击南乡,拔之。旋复陷于北魏,又置南乡郡。南朝梁普通六年(526年),晋安王纲自雍州遣长史柳浑破北魏(386年~534年)南乡郡,寻复失之。西魏(534年-556年)仍置南乡郡及淅州于此。后周(557年—581年),仍设南乡郡,并龙泉、湖里、白亭(今淅川县滔河乡白亭村附近)三县入。又有左南乡县,并置左乡郡。西魏改郡为秀山,改县为安山。后周秀山郡废。 隋朝开皇初年(581年),废南乡郡。大业初年,又改淅州为淅阳郡。. 川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该县地势险要,古战乱时期易守难攻,有“中原未战,淅境兵动”之称。全县总人口约为74万,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约合420万亩,其中荒山290万亩,水域60万亩,其他地形约70万亩,全部位于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流域范围,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淹没区、是渠首工程和干线工程所在地。 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楚国800多年历史中有300多年定都淅川,45位楚王中19位在淅川。楚人以丹阳为起点,取威定霸于春秋战国,开疆拓土,一路南征,先后统一了50多个小国,成为南方的霸主,并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之间南乡郡和淅川县相似

南乡郡和淅川县有(在联盟百科)17共同点: 南陽郡后周岵山丹水县丹江口市丹江口水库东汉东晋北魏顺阳县西晋老河口市李官桥镇淅州淅阳郡湖北省曹操

南陽郡

南阳郡,中国古郡名。秦国于前272年设置,辖境在今河南省、湖北省等地。其后辖境多有变化。唐朝乾元时,全国废郡改州,改为邓州。.

南乡郡和南陽郡 · 南陽郡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后周

后周()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它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到960年北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被取代共经历了三个皇帝,9年。后周的首都是开封。 统治地区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 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南乡郡和后周 · 后周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岵山

岵山()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丹江和淅水交汇点的上部,岵山以南淅水东侧曾是马蹬古镇,岵山以西,丹江右岸曾是淅川古城。《诗经》中征夫怨的陟岵,即此。战国时期,秦楚大军曾在岵山下的丹、淅一带进行决战,楚军有八万被斩首。屈原被流放汉北时曾登岵山,望着楚军惨败的伤心地,写下了《国殇》。.

南乡郡和岵山 · 岵山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丹水县

丹水县古县名,因位于丹水与和淇河汇流处,故名。据《河南第六行政区疆域沿革考稿》记载,丹水县的故治在河南省淅川县寺湾乡故城村(今名史家料村),又据《淅川县志》记载故址位于大石桥乡柳家泉附近。.

丹水县和南乡郡 · 丹水县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丹江口市

丹江口市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十堰市所辖的一个縣級市,位於汉江中上游,漢水和丹江的交會處,丹江口水庫的大壩即位於該市。另外道教的聖地武當山也位於丹江口市境内,有中國水都的外號。全市面积为3120平方公里,人口为50万人,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移民,人口将有变动。.

丹江口市和南乡郡 · 丹江口市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水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部的一座大型水庫,横跨鄂豫两省,库区主要分布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是以供水、防洪、发电为主,兼具灌溉、养殖等功能的大(一)型人工水库,属多年调节型水库,由1958年修建的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和2005年10月开工的丹江口大坝主体加高工程完工后蓄水形成。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使丹江口水库的总面积达1022.75平方公里,库容339.1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70米,死水位150米。.

丹江口水库和南乡郡 · 丹江口水库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东汉和南乡郡 · 东汉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东晋和南乡郡 · 东晋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北魏

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時期的第一個政權。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遗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境)。439年,北魏统一华北與北方。 494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5年,孝文帝下诏首先在宫廷中禁止包括鲜卑语在内的诸北语,改说汉语,但对三十岁以上的人有所宽限。496年,孝文帝诏令鲜卑八大贵族全部改为汉姓,并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元姓。534年,北魏分裂為被高歡掌控的東魏(都邺城)與被宇文泰掌控的西魏(都長安)。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魏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魏恭帝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才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又“魏”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国号。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东魏和西魏虽然姓拓跋,但是多數史学家并不如此称呼这两个政权)、元魏。.

北魏和南乡郡 · 北魏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顺阳县

顺阳县,古县名,县治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南五公里的顺阳村。應劭曰:縣在順水之陽,因处顺水(即均水)之阳而得名。.

南乡郡和顺阳县 · 淅川县和顺阳县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南乡郡和西晋 · 淅川县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老河口市

老河口市古称赞阳,后称光化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襄阳市,居汉水中游北岸。全市面积103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7平方公里,总人口52万。东北部与河南省邓州市接壤;北部与河南省淅川县相邻;东部、南部毗邻襄阳市;西北部连接丹江口市;西部和西南部以汉水为界与谷城县相望。老河口因地处汉江故道口而得名,扼鄂、豫、渝、陕四省要冲,素有“襄陨要道、秦楚通衢”之称。.

南乡郡和老河口市 · 淅川县和老河口市 · 查看更多 »

李官桥镇

李官桥镇,古称顺阳,是一个淹没于河南省淅川县香花镇西部丹江口水库下的历史古镇。历史上曾是丹江四大古镇之一。乃当时县中巨镇,南即党子口关,是通往湖北光化县要道,旧有千总驻防于此。西汉在这里设置顺阳县,汉哀帝时称博山县,封侯国。后魏移治南乡郡于顺阳,晋太康十年(289年),改南乡郡为顺阳郡。中华民国时期,李官桥的农业、工业、商业收入占整个淅川县收入的一半,城镇内木楼高耸、富豪连纵。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国务院曾决定在此设立丹江县,但后来由于规划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丹江县的建立成为泡影。.

南乡郡和李官桥镇 · 李官桥镇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淅州

淅州,可以指:.

南乡郡和淅州 · 淅川县和淅州 · 查看更多 »

淅阳郡

淅阳郡(原称:析阳郡),中国古代的郡。因郡治位于古代马蹬保(今马蹬镇)岵山之阳,因此称为淅阳郡。.

南乡郡和淅阳郡 · 淅川县和淅阳郡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南乡郡和湖北省 · 淅川县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国时代曹魏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曹操在世时官至丞相,爵至魏王,谥号武王。其子曹丕篡位稱帝後,追尊其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南乡郡和曹操 · 曹操和淅川县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南乡郡和淅川县之间的比较

南乡郡有54个关系,而淅川县有23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7,杰卡德指数为5.90% = 17 / (54 + 234)。

参考

本文介绍南乡郡和淅川县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