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卑南族和臺東縣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卑南族和臺東縣之间的区别

卑南族 vs. 臺東縣

卑南族,音譯比努悠瑪雅恩、埔努悠瑪雅恩(Pinuyumayan、Punuyumayan,後者為南王部落專用),昔稱八社番(Peh-siā-hoan),為台灣東部的原住民,是原住民族群之一,族群分布在中央山脈以東,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區,以及花東縱谷南方的高山地區,族群主要居住於台東縣境內,偏向屬於母系社會,人口約14,170人。. 臺東縣(排灣語:Valangaw;英語:Taitung County;tl),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南方,面積僅次於花蓮縣、南投縣,為臺灣第三大縣。地理位置上,臺東縣縣境絕大部分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北回歸線通過其極北端),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高雄市以中央山脈為界,北面與花蓮縣為鄰。 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臺東縣自然資源相當豐富;不但境內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臺東縣各式特產:無論是海裡的柴魚或是平原上的釋迦,甚至是山上的茶葉、鳳梨、金針、洛神花等,無不名聞全臺。另因為開發較晚,所以臺東保留有豐富的臺灣原住民文化,縣內的阿美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排灣族、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為全臺灣最高。除此之外,史前遺址的數量也是臺灣之最。另外人口密度為全臺最低,每平方公里僅62.50人。 在族群結構上,除原本定居於此的原住民外,其他居民皆為近150年陸續移居而來的移民後代。最早的漢人開拓者多是直接來自於福建省的閩南人,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部分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與其眷屬(外省人)安排在此興建眷村與定居,八七水災後西部災民部分亦遷居於此,以及部分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因為如此眾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今天的臺東成為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社會。.

之间卑南族和臺東縣相似

卑南族和臺東縣有(在联盟百科)17共同点: 卑南遺址卑南鄉卑南溪孫大川巴代中央山脈布農族張惠妹張惠春紀曉君花東縱谷高龍偉黃美珍阿美族臺東市陳建年 (政治人物)排灣族

卑南遺址

卑南遺址,位於台灣台東縣卑南山東南端的山麓,是屬於台灣東部之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的一個代表性遺址。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斷,該遺址存在的年代大約是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為興盛。卑南遺址的面積超過30萬平方公尺,是目前台灣所發現最大的史前聚落。此外,卑南遺址也出土了許多石板棺以及棺內精美的陪葬品,是環太平洋與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 目前,卑南遺址不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所指定的國定遺址,同時在該處也設有卑南文化公園,是台灣第一個考古遺址公園。.

卑南族和卑南遺址 · 卑南遺址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卑南鄉

卑南鄉(卑南語:Puyuma;阿美語:Puyuma;魯凱語:Pinang)位於臺灣臺東縣中部,北臨鹿野鄉、延平鄉,東北連東河鄉,東濱太平洋,西鄰屏東縣霧台鄉,南接臺東市、太麻里鄉。 本鄉地處花東縱谷平原的南方,為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所夾,約60%的面積為山坡地,有卑南溪、知本溪、利嘉溪等流經鄉境,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 鄉內居民以漢人為主,另有約35%的臺灣原住民族(卑南族、阿美族、魯凱族),產業以農業為主。近年來因知本溫泉及天后張惠妹而聲名大噪,成為新興的觀光勝地,觀光業大為蓬勃發展。 地方通行語為卑南語、阿美語與魯凱語。.

卑南族和卑南鄉 · 卑南鄉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卑南溪

卑南溪位於台灣東南部,屬於中央管河川,是台東縣境內的主要河流,舊稱卑南大溪,是台東第一大溪,卑南之名是為了紀念卑南族的大頭目。全長約有84.35公里,流經台東縣的七個鄉鎮市,分別是台東市、卑南鄉、延平鄉、鹿野鄉、關山鎮、海端鄉、池上鄉,至中華大橋後注入太平洋。流域面積約有1,603.21平方公里,是灌溉台東平原的主要河川。日本領台時興築「卑南大圳」,引卑南溪溪水,是台東最大的水利工程。 卑南溪主流(最長河道)上游為新武呂溪,其最遠源流為大崙溪,發源於中央山脈標高3,293公尺的卑南主山東側,支流為鹿野溪、鹿寮溪。在卑南溪最著名的景觀是山里至岩灣河段,該河段的西岸地質景觀獨特,約有四公里的尖壁地形,常被稱譽為台東赤壁或小黃山。.

卑南族和卑南溪 · 卑南溪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孫大川

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音譯:巴厄拉邦,),卑南族人、臺灣原住民作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生於臺東縣卑南鄉下賓朗(pinaseki)部落。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比利時魯汶大學漢學碩士,曾任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現任監察院副院長。.

卑南族和孫大川 · 孫大川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巴代

巴代(),卑南族作家,漢名林二郎,台東縣卑南鄉Damalagaw部落(大巴六九部落/泰安村)人。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以大巴六九部落的實踐經驗芻建卑南族巫術的理論》。從事寫作之前為退役中校、教官。曾任職台南大學兼任講師12學期。短篇小說主要關懷原住民族在現代社會的適應,長篇小說則以族群歷史、文化作為創作素材,作品的特色具濃厚的歷史現場感,豐富的文化意象與細膩的戰爭情緒,作品有極高的辨識度。小說《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已出版日譯本。.

卑南族和巴代 · 巴代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中央山脈

中央山脈為台灣五大山脈之一,北起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與東澳之間的烏岩角,南到台灣本島最南端的鵝鑾鼻,呈北北東至南南西走向縱貫全島,為全島最長的山脈,它將台灣全島分成了西大、東小不對稱的兩半,東部地勢較險峻,而西部則較寬緩。同時中央山脈也成為全島各水系的主要分水嶺。.

中央山脈和卑南族 · 中央山脈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布農族

布農族(布農語:Bunun),清代文獻稱為武崙族,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主要居住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上,現在的人口約五萬餘人。.

卑南族和布農族 · 布農族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張惠妹

張惠妹(卑南語:Kulilay Amit(古歷來·阿密特),),暱稱阿妹,華語流行音樂女歌手,出生於臺灣臺東縣卑南鄉大巴六九部落(卑南語:Tamalrakaw),1996年以《姊妹》專輯出道,至今已累計5500餘萬張唱片銷量和270餘場個人售票演唱會,為華語女歌手唱片銷量及演唱會場次紀錄保持人。張惠妹曾獲1998年告示牌獲得亞洲最受歡迎歌手獎,2000年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以及2004年第2屆世界和平音樂獎等多個音樂獎項,且為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入圍及獲獎紀錄保持人,是1990年代後期至今華語流行樂壇的天后及指標人物之一。 張惠妹亦涉足音樂劇的演出;成為首位獲得BIO人物傳記頻道、探索頻道和有線電視新聞網紀錄或專訪、登上《時代》雜誌亞洲版封面、入選亞洲20大風雲人物的台灣歌手。此外,她關心原住民孩童的教育和發展議題,並大力支持LGBT权利运动。.

卑南族和張惠妹 · 張惠妹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張惠春

張惠春(卑南語:Kulilay Saya,),臺灣原住民族女演員、女歌手,是著名亞洲歌手張惠妹之胞妹。.

卑南族和張惠春 · 張惠春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紀曉君

紀曉君(卑南語:Samingad Blubluone,),是台灣知名的卑南族女歌手及卑南族古謠歌唱家,於2000年獲得第11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卑南族和紀曉君 · 紀曉君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花東縱谷

花東縱谷是位於台灣東部的一個縱谷,因橫跨花蓮、台東兩縣而得名,也是上述兩縣的精華地帶所在。有時因地理位置而另稱東台縱谷,在台灣日治時期也被稱為中仙道平野或中仙道。其由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形成,夾於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南北長約180公里,東西寬2~7公里,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海拔50-250公尺不等。縱谷的地形以沖積平原為主,不少台地夾雜於其中,河流水系分為花蓮溪、秀姑巒溪和卑南溪三大流域,共同塑造出縱谷內的主要地景。.

卑南族和花東縱谷 · 臺東縣和花東縱谷 · 查看更多 »

高龍偉

龍偉(1976年3月22日—),為台灣的棒球選手之一,曾經效力於中華職棒興農牛和統一獅隊,守備位置為投手。.

卑南族和高龍偉 · 臺東縣和高龍偉 · 查看更多 »

黃美珍

黃美珍(卑南語:Alines,Jane Huang, ),生於臺灣臺東縣,卑南族人,華語流行音樂女歌手。2007年參加中視第二屆《超級星光大道》歌唱比賽,賽後和賴銘偉組成神木與瞳團體。2012年6月15日黃美珍單飛後發行首張個人專輯《途中》,因偶像劇《愛上巧克力》片尾曲之效應,在Youtube已突破一千萬次的高人氣點閱率,《途中》歌曲的高人氣也順勢在當時攻佔各大數位音樂排行榜冠亞軍,黃美珍成功單飛後,以「搖滾女將」的實力派歌手征服了不少歌迷們的心。2013年11月8日發行個人首張EP《無聲抗議》。2014年12月26日發行第二張個人專輯輯《大巴六九》。2016年11月4日發行個人第二張EP《左耳》。.

卑南族和黃美珍 · 臺東縣和黃美珍 · 查看更多 »

阿美族

阿美族(阿美語:Amis/Pangcah)是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原鄉主要分布於花東縱谷平原與海岸平原地區,少數分布於屏東縣牡丹、滿州鄉一帶。總人口數約二十萬餘人,是台灣原住民中人數最多的族群。李文成(阿美族),"對於阿美族名的商議",原教界-原住民族教育情報誌(Aboriginal Education World),第12期/2006年12月號,pp.91-93.

卑南族和阿美族 · 臺東縣和阿美族 · 查看更多 »

臺東市

臺東市(阿美語:Pusung,卑南語:Pusung,布農語:Pusung)位於臺灣東南隅,是臺東縣的縣治,東經121.10度,北緯22.45度,西起中央山脈山麓等高線與卑南鄉為鄰,西南鄰知本溪與太麻里鄉相望,北鄰海岸山脈以黑髮溪與卑南鄉為界,東邊為太平洋,是一座背山面海地形狹長的城市。 面積109.7691平方公里,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轄市,南北長19.8公里,主要溪流由北到南有-卑南溪、太平溪、利嘉溪、知本溪,依次流入太平洋,而形成沖積扇平原的臺東市地形。全縣近一半的人口設籍於本市。 臺東市區最高點為標高75公尺的鯉魚山,可以俯瞰全臺東市景。.

卑南族和臺東市 · 臺東市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陳建年 (政治人物)

Category:陳姓 陳建年(),台灣原住民政治人物,卑南族人。出生於臺灣台東縣。曾擔任台東縣議員、台灣省議員、台東縣長,為首位台灣原住民出身的縣市首長。 卸任縣長後,陳建年曾於2002年至2005年間擔任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主委。.

卑南族和陳建年 (政治人物) · 臺東縣和陳建年 (政治人物) · 查看更多 »

排灣族

排灣族(排灣語:Payuan,正書法制定前以 Paiwan 拼寫。)為台灣原住民,大致發源於北大武山(Kavulugan)一帶,屬於南島民族。 目前居住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以台灣南部為活動區域,分布北起三地門鄉,南達屏東縣恆春鎮,東到台東縣太麻里鄉以南海岸。包括屏東縣、台東縣境內,為人口第二多之原住民族,總約十萬餘人。特以長嗣傳承制、階級制度(依不同部落包含領袖、貴族、勇士、平民等階級。)、巫術及工藝文化出名,並擁有融合並涵化其他文化之多元特質。.

卑南族和排灣族 · 排灣族和臺東縣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卑南族和臺東縣之间的比较

卑南族有90个关系,而臺東縣有31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7,杰卡德指数为4.23% = 17 / (90 + 312)。

参考

本文介绍卑南族和臺東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