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华盛顿海军条约和英國皇家海軍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华盛顿海军条约和英國皇家海軍之间的区别

华盛顿海军条约 vs. 英國皇家海軍

《华盛顿海军条约》(《五國關於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于1922年2月6日由美、英、法、意、日五国在华盛顿签订的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条约的有效期到1936年12月31日为止。条约主要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國主力艦總噸之比為5:5:3:1.75:1.75。 《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从1922年至1936年15年间,史称“--”时代,而根據規定建造的戰艦稱為條約戰艦。. 皇家海军(Royal Navy,縮寫为 RN),亦称英国皇家海军或英国海军,是英国的首要海上作战部队。9世纪时阿尔弗雷德大帝首先开始使用海上军队,而自14世纪初起英格兰海军开始参与海战。现代皇家海军可追溯至16世纪初,为英国三军中最为古老的军种。正是如此,皇家海軍是三軍中地位最崇高的,其尊稱為「高級軍種」(Senior Service)。 自17世纪中期起至18世纪,皇家海军同荷兰皇家海军和法国海军对制海权展开争夺。自18世纪中期起其为全球最为强大的海军力量,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海军所超越。皇家海军于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大英帝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其历史地位显赫,人们(包括英国人)时常略去“英国”部分,直称其为“皇家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皇家海军规模大幅度缩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其仍为全球规模最大。至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在冷战期间,皇家海军转变角色为反潜力量,主要于GIUK缺口搜索苏联潜艇。苏联解体之后,皇家海军重新成为远征作战部队,活跃于全球范围,并仍旧是世界最为强大的蓝水海军之一。 皇家海军拥有诸多科技先进的舰船和潜艇,包括一艘航空母艦、一艘、两艘、四艘弹道导弹潜艇(维持英国的)、七艘核动力舰队潜艇、六艘、13艘巡防舰、15艘反水雷舰船及22艘巡逻舰船。截至2017年12月26日,皇家海军共有78艘现役舰艇(包括潜艇),9艘(RFA)舰艇、以及5艘根据合同可为辅助舰队使用的舰艇。辅助舰队对皇家海军进行海上补给,通过其三艘船提升皇家海军的两栖作战能力,并取代过去巡防舰的职责,同皇家海军一同进行巡逻任务。皇家海军的总排水量达到近400,000吨(包括辅助舰队和皇家海军陆战队则达676,000吨)。 皇家海军與皇家海军陆战队共同組成。海军的軍種指揮官为第一海務大臣兼海軍參謀長(1SL/CNS),上将军衔,亦为成员。国防委员会将海军管理职责下放至海軍部委員會,由国防大臣领衔。皇家海军目前于英国境内拥有三个海军基地:朴次茅斯、和,其中第三者为西欧最大的海军基地。.

之间华盛顿海军条约和英國皇家海軍相似

华盛顿海军条约和英國皇家海軍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伦敦海军条约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航空母舰海军

伦敦海军条约

《伦敦海军条约》是於1930年4月22日,由《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缔约国——英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及法国召开伦敦海军军备会议签订的《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即伦敦海军条约),有效期至1936年12月31日為止。 《伦敦海军条约》对缔约三国的主力舰数量进一步裁减,继续冻结各缔约国主力舰的建造至1936年,并且约定了舰龄超过20年的主力舰可进行改装与性能提升的条文。条约规定了巡洋舰的分级与数量的限制,标准排水量超过1850吨、不大于1万吨的巡洋舰分类又分为两级:主炮口径超过6.1英寸的巡洋舰(a型)和主炮口径不超过6.1英寸的巡洋舰(b型)。.

伦敦海军条约和华盛顿海军条约 · 伦敦海军条约和英國皇家海軍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

二次倫敦海軍條約(Second London Naval Treaty)是1936年3月25日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Second London Naval Disarmament Conference)舉行後,由法、英與美三國政府所簽訂的軍事協約,該條約也造就了條約型戰艦這種產物。.

华盛顿海军条约和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 · 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和英國皇家海軍 · 查看更多 »

航空母舰

航空母艦(常簡稱為航--母、航--艦、空--母,美規常用代號為CV+其他字母以分類)是一種以搭載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军舰,艦體通常擁有供飞机起降的巨大甲板和座落於左右其中一側的島式艦橋(一般稱為「艦島」)。航艦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支援和遠程打擊能力。航空母艦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发展至今已是現代蓝水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作戰艦艇之一。 航空母艦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飛機作戰能力實用化後的影響,在各國航空技術進步、進而使陸基飛機有能力攻擊地面目標的同時,海軍亦用飛機來進行偵查與攻擊敵軍偵察機,因此出現了專門供水上飛機整備與其他雙翼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一戰後,各大海軍強國主要仍維持著崇尚排水量大、裝載大口徑艦砲軍艦的大艦巨砲主義,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軍事理論家提倡將飛機用於攻擊軍艦的作法,因此研製出多種形式的航空母艦、奠定未來海空兵力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發後,航艦的重要性日益浮現,而在珍珠港事件以及馬來亞海戰的結果中顯示,大型軍艦在飛機的空中攻擊下十分脆弱,大艦巨砲主義也因此走向終結,到了戰爭後期各國不但趕緊將許多艦船改裝成臨時航母之外,還出現了如菲律賓海海戰此類的航艦大戰。 二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地位一度因為核武器的出現而產生爭議與討論,特別是在受到核武器攻擊下的生存能力,但到了朝鲜战争後又恢復了其重要性,世界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航艦武力對抗苏联水面艦艇部隊的格局,航空母艦更是參與了世界各地的局部衝突與代理戰爭。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軍備緊縮,目前僅中國、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泰国擁有或計划建造航空母艦,由於其造價與維護費用巨大,擁有航空母艦也是國力強大的表現,在這方面美國海軍即擁有世界上全部已服役航艦總數的一半,排水量則佔了超過80%,其相關科技也是世界領先。.

华盛顿海军条约和航空母舰 · 航空母舰和英國皇家海軍 · 查看更多 »

海军

海軍或水軍是一國軍隊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為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體上作戰的軍種,一般來說以錨作為標誌。海軍使用的武器主要為各式水上的軍艦、以及在海底航行的潛艇;操控艦艇的海軍為海軍艦艇兵,除了在水上及海底作戰的海軍艦艇兵之外,海軍還可衍生出空中戰鬥的海軍航空兵、以及能在水上戰鬥與陸上戰鬥的海軍陸戰隊。 海軍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軍種之一,在漢字中稱為「水軍」或「水師」,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航海貿易、海上掠奪與自衛的發展,如西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為保護於敘利亞沿岸穿越地中海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活動,建造和使用了三列槳座戰船於海上與敵人戰鬥。隨著造船技術和工業革命的進步,海軍船艦從人力划槳、風力推動的帆船到了輪機動力,航程大為增加;海軍的武力也因為火砲的發明從水兵間的登艦近距離戰鬥演變到遠距開火射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海軍戰鬥模式丕變,巨砲厚甲的戰艦逐漸退出世界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潛艇和航空母艦空中武力的活躍,同時也在該時期爆發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上戰役—雷伊泰灣海戰《雷伊泰灣爭奪戰》(The Battle for Leyte Gulf),C.

华盛顿海军条约和海军 · 海军和英國皇家海軍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华盛顿海军条约和英國皇家海軍之间的比较

华盛顿海军条约有15个关系,而英國皇家海軍有21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1.77% = 4 / (15 + 211)。

参考

本文介绍华盛顿海军条约和英國皇家海軍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