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千葉縣和東日本大震災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千葉縣和東日本大震災之间的区别

千葉縣 vs. 東日本大震災

千葉縣()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之一,位置在於本州的關東地區,西面緊臨東京都,属于日本首都圈的範圍。有許多在東京的基礎建設,如成田國際機場和幕張展覽館都在千葉县境內。千葉縣政府位于千葉市。人口次於埼玉縣,排名在日本各都道府縣第6位,面積为第28名。. 東日本大震災是指日本在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及其伴隨而來的海嘯與餘震所引發的大規模災害。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東北、北海道、關東等日本東部地區,特别是距離震央最近的福島、岩手、宮城等縣,這3縣的沿海地区遭到巨大的海啸袭击,大部分离海岸数公里的地区被海嘯淹沒,使許多沿海城市與人造設施遭到摧毀,仅宫城一县死亡及失踪人数便接近11,000人,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不仅如此,巨大的海啸还导致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發生,這些狀況使得該震災成為日本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之间千葉縣和東日本大震災相似

千葉縣和東日本大震災有(在联盟百科)37共同点: 埼玉縣印西市千葉市太平洋山武市中部國際機場常磐線常磐自動車道东京大学市原市市川市京成電鐵利根川神奈川縣美濱區習志野市銚子市香取市茨城縣船橋市關東大地震關東平原關東地方東京外環自動車道東京灣東京都東京電力成田市成田国际机场我孫子市...浦安市日本日本廣播協會日本行政區劃旭市愛知縣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扩展索引 (7 更多) »

埼玉縣

埼玉縣()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中部的一個縣,也是日本8個無海岸線的內陸縣份之一,縣治為埼玉市。人口約730萬,為全日本第4多的都道府縣。其為東京都會區的一部分,縣內大部分城市皆被視作東京市郊。.

千葉縣和埼玉縣 · 埼玉縣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印西市

印西市()是千葉縣西北部,人口約9万人的一市。印西市與周邊2市是「」所在地,約有六成市民居住在此。在市政施行前,為全日本人口最多的町、印西市文化廳(市役所旁)前建有全國町村人口日本一紀念碑。 在《東洋經濟》針對全日本各市所進行的優良居住環境排名(住みよさランキング)中,印西市的綜合評價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一(2012、2013)。.

千葉縣和印西市 · 印西市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千葉市

千葉市()是日本千葉縣的縣廳所在地,也是政令指定都市、業務核都市。本市位於東京東南邊靠東京灣,並且有三條交通線路接往東京。 千葉市是關東地方的主要海港之一。本市大部分為住戶,然而在沿海一帶有很多工廠和倉庫。 本市建於1921年1月1日,並於1992年4月1日成為政令指定都市。.

千葉市和千葉縣 · 千葉市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千葉縣和太平洋 · 太平洋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山武市

山武市()是千葉縣東部的市。設立于2006年3月27日,由成東町・山武町・蓮沼村・松尾町4町村合併誕生,以農漁業為主。BMW松尾維修中心設在此。.

千葉縣和山武市 · 山武市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中部國際機場

中部國際機場(,),日文暱稱「セントレア」(新特麗亞/CENTRAIR),是位於日本愛知縣常滑市的國際機場,為名古屋與中部地方主要的聯外機場,由日本政府指定的特殊機構「」經營,同時被日本政府評定為據點機場。2005年2月17日正式啟用,作為名古屋機場的替代機場,其使用原名古屋機場的IATA機場代碼「NGO」,而ICAO機場代碼則為「RJGG」。.

中部國際機場和千葉縣 · 中部國際機場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常磐線

常磐線()是一條由東京都荒川區日暮里站起途經千葉縣西北部、茨城縣、福島縣的太平洋側連結宮城縣岩沼市岩沼站,屬於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的鐵路線(幹線)。 此線是所有不帶「本線」之名的JR路線之中最長的路線。 列車運行上的常磐線包括東海道本線品川站-東京站以及東北本線東京站-上野站-日暮里站、同線岩沼站-仙台站,由東京都港區品川站起至宮城縣仙台市青葉區仙台站。本條目將品川站-東京站之間的路段與常磐線內的方向合併,往品川是為「上行」、品川開是為「下行」。 另外,通常運行系統上的「常磐線」只是指中距離列車與特急列車等的列車系統,以區別取手站以南複複線路段運行的列車系統快速列車和各站停車。本條目以運行系統記述,主要採用前者。.

千葉縣和常磐線 · 常磐線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常磐自動車道

常磐自動車道()是日本的一條高速公路(高規格幹線道路),起點為東京都、終點為仙台市。 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地震之後,因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影響,位於核電廠方圓20公里警戒區內的廣野交流道至常磐富岡交流道區間封閉;常磐富岡交流道至原町交流道施工中路段也在20公里警戒區範圍而曾停工,直到2015年3月1日才全線通車。富岡交流道至原町交流道間路段裝有六套偵測輻射劑量的設備,並且在路旁的電子看板顯示。據估計以時速70公里通過該路段,單程所受到的輻射劑量約0.2微西弗,為照一張胸部X光所受劑量的300分之一。.

千葉縣和常磐自動車道 · 常磐自動車道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东京大学

東京大學(;英語譯名:The University of Tokyo),简称東大(),是日本第一所以現代學制成立的綜合大學,其前身是幕末時期創辦的與。1877年改制大学後使用現名,但1886年更名為「帝國大學」,1897年再更名為「東京帝國大學」,至1947年復用現名。2004年4月1日起依據《国立大学法人法》改制,以國立大學法人形式運作。.

东京大学和千葉縣 · 东京大学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市原市

市原市()位於千葉縣中央,面太平洋的一市。2007年製造品出貨總額僅次於愛知縣豐田市位居日本第二。面積位居千葉縣第一,人口約27万人,在千葉縣內位居第六,次于柏市。往千葉市的通勤率為15.4%(平成22年國勢調査)。 本市是J聯盟JEF聯市原·千葉主場,也是高爾夫球場數量最多的自治體。.

千葉縣和市原市 · 市原市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市川市

市川市()是日本千葉縣西北部,人口約47万人的一个市。在千葉縣的人口相繼千葉市、船橋市、松戶市排名第4位。.

千葉縣和市川市 · 市川市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京成電鐵

京成電鐵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成電鐵或京成,是聯絡日本東京及千葉縣交通的一間主要私營鐵路公司。京成的名稱是東京的「京」字與成田的「成」字合併而成。其路線連接東京與千葉縣成田、船橋、習志野、八千代及佐倉市等近郊地區。亦營運來往成田國際機場的Skyliner,由上野及日暮里至成田機場。 京成電鐵亦擁有多項交通事業,包括巴士及出租汽車服務,與不動產事業。京成電鐵是營運東京迪士尼樂園的Oriental Land的主要股東。京成電鐵是東京證券交易所1部上市企業,總部位於千葉縣市川市八幡3丁目3-1。.

京成電鐵和千葉縣 · 京成電鐵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利根川

利根川(),长约332公里,流域面积16,840平方公里,是日本国内第二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长度仅次于信浓川。別名「坂東太郎」,坂東是关东的旧名,而太郎则是长子的意思。亦被称为日本三大河流之一,也是東京與首都圈的重要水源。.

利根川和千葉縣 · 利根川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神奈川縣

奈川縣()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之一,位於關東地方西南端,東京以南,西接山梨縣和靜岡縣、東濱東京灣、南濱相模灣。境內擁有古都鎌倉、日本最大軍港橫須賀等著名都市。神奈川縣的首府是橫濱。人口現有910萬1505人,面積2,415.47km2。縣名是來自身為東海道要衝而繁榮的宿場町神奈川宿(現在橫濱市神奈川區)。 都道府縣人口數僅次於東京都為第2名。人口密度次於東京都、大阪府為第3名。面積是第43名(平成19年度面積)、國土地理院。。.

千葉縣和神奈川縣 · 東日本大震災和神奈川縣 · 查看更多 »

美濱區

美濱區()是日本千葉縣千葉市的次級行政区之一,位於千葉市西部、市中心與隔鄰的習志野市間之海岸地帶。美濱區境內大部分的土地都是在東京灣內填海造陸所產生出的海埔新生地,包括住宅新市鎮「海濱新城」(海浜ニュータウン)與以幕張展覽館為中心的幕張新都心都位在此區(幕張新都心的範圍橫跨美濱區與習志野市)。.

千葉縣和美濱區 · 東日本大震災和美濱區 · 查看更多 »

習志野市

習志野市()是千葉縣西北部的一市。人口約16万人,在千葉縣內位居第10。習志野市的市中心習志野町原名津田沼町,因為JR的津田沼站、京成電鐵的京成津田沼站和新京成電鉄的新津田沼站皆在此匯集,加上1977-78年的百貨公司進駐混戰的「津田沼戰爭」,「津田沼」這地名的流通度與「習志野」不遑多讓。以新市名命名的新習志野站目前正在打造成新都心。.

千葉縣和習志野市 · 東日本大震災和習志野市 · 查看更多 »

銚子市

銚子市(diào-zǐ-shì)()是一個位在日本關東地方東部,千葉縣東北部的城市,是關東平原最東端,利根川流經該市北部之後注入太平洋。為日本少數的幾個漁港城市之一,除了漁業之外,醬油釀造也是銚子當地非常重要的產業之一。 位在銚子市最東端的是當地有名的觀光景點,也是日本每年元旦時觀賞元旦日出的熱門地點之一,日本動畫聖誕之吻也在此取景。.

千葉縣和銚子市 · 東日本大震災和銚子市 · 查看更多 »

香取市

香取市()是千葉縣東北部的一市。設立于2006年3月27日,由佐原市與香取郡、、合併誕生。往成田市的通勤率有12.7%(平成22年國勢調査)。.

千葉縣和香取市 · 東日本大震災和香取市 · 查看更多 »

茨城縣

茨城縣()是日本的一个县,位於關東地方北部。東濱太平洋、北接福島縣、西接栃木縣、南接千葉縣與埼玉縣。首府是水戶市。茨城縣人口數在全日本的都道府縣中排名第11位,面積為第23位。茨城縣的大部分土地在過去相當於令制國中的常陸國。西南部及南部的部分地區則屬下總國。.

千葉縣和茨城縣 · 東日本大震災和茨城縣 · 查看更多 »

船橋市

船橋市()是日本千葉縣西北部的城市,為日本人口最多的中核市,在縣內人口僅次於千葉市。.

千葉縣和船橋市 · 東日本大震災和船橋市 · 查看更多 »

關東大地震

東大地震,又稱關東大震災()是一場在1923年(大正12年)9月1日日本時間上午11時58分,發生在日本關東平原的地震災害,矩震級高達8.1,震源深度15千米,震央位於神奈川縣相模灣的伊豆大島,屬於上下震動型的強烈地震。這次地震影響範圍包括了東京府(今 東京都)、神奈川縣、千葉縣以及靜岡縣,又稱為東京大地震。這次地震持續的時間眾說紛紜,介於4至10分鐘。關東大地震發生後,日本時間12時1分與3分又分別發生規模7.3與7.2的餘震,這三次地震合計持續5分鐘以上。 這次地震對東京、橫濱這兩個日本大城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受災範圍廣及整個關東地方。關東大地震的破壞力相當驚人,將93公噸重的鎌倉大佛塑像震移,該地距離震央超過60公里,導致塑像向前滑動大約兩英尺。 關東大地震死亡人數估計大約介於100,000至142,000人(包括大約40,000人失踪,被推定均已死亡)之間。是大日本帝國期間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根據鹿島建設的研究報告顯示,直到2005年9月為止,總共有105,000人證實死於關東大地震。.

千葉縣和關東大地震 · 東日本大震災和關東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關東平原

東平原()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平原,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其范围包括关东地方的一都六县(不含房總半島的),总面积约17000平方公里。.

千葉縣和關東平原 · 東日本大震災和關東平原 · 查看更多 »

關東地方

東地方()是指日本本州中部偏東瀕太平洋的地區,由茨城縣、栃木縣、群馬縣、埼玉縣、千葉縣、東京都、神奈川縣所構成。其以首都東京為中心,居住人口超過4千3百萬,聚集超過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口;以關東地方1都3縣為核心的東京都會區(首都圈),人口逾3千7百萬人,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

千葉縣和關東地方 · 東日本大震災和關東地方 · 查看更多 »

東京外環自動車道

東京外環自動車道()是日本東京都練馬區至埼玉縣三鄉市的高速公路,又稱東京外環、外環道、外環。道路編號為「C3」。 東京外環自動車道是「」(東京外かく環狀道路)的高速公路部分,該道路整體上由高速公路、一般道路等兩大部分共構而成。.

千葉縣和東京外環自動車道 · 東京外環自動車道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東京灣

東京灣()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海灣,因日本首都東京位於灣邊而得名。日本六大都市中的東京與橫濱分別位於該灣的西北岸與西岸。中近代以東京的舊稱江戶稱為「」、「江戶前海」或逕稱為「內海」;而為了方便歷史分期,現代又常將當時的東京灣稱為「江戶灣」或「江戶內海」盛本昌広 『日本中世の贈与と負担』 275頁。。.

千葉縣和東京灣 · 東京灣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東京都

東京都()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地方行政區,與道、府、縣同屬日本第一級行政區劃(),為事實上的日本首都。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地區,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冲之鸟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幾個地理極點。面積約2,188平方公里,人口1,374萬,人口總數居於日本各都道府縣首位。全境劃分為23區、26市、5町、8村,其中都廳所在地為新宿區。 截至2017年止,東京都是GDP產值世界第1的都市,超過世界第二名的紐約。東京都2010年的人均總生産額達到6,955,171日元(依當年國際匯率兑换成79,261美元),位列全世界第一。以東京都為核心的日本首都圈(東京都會區),聚集人口逾3千6百萬,為世界第一大都會區。.

千葉縣和東京都 · 東京都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東京電力

東京電力控股株式會社(;英語譯名: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Holdings, Inc.),簡稱東京電力、東京電力HD、東電或TEPCO,是日本一家,服務範圍為關東地方1都7縣與靜岡縣東部。成立於1951年,原名東京電力株式會社(東京電力株式会社),2016年4月1日因應日本實施電力自由化而轉型並改為現名。 東電旗下發電廠以火力發電為主,水力與再生能源為輔;此外還擁有2間核能發電廠,但在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後全部停止運轉。根據《財富》雜誌,它曾是日本收入最高的電力公司(2005年共500億美元)。東日本大震災時發生嚴重事故而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即為東電所有。.

千葉縣和東京電力 · 東京電力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成田市

成田市()是位於日本千叶县北部的城市。境內有成田国际机场,门前町成田山新胜寺是成田市最早發展的地區,本市也因此而繁榮。人口约10万人。.

千葉縣和成田市 · 成田市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成田国际机场

成田國際機場(,),通稱成田機場(成田空港),原名新東京國際機場(),位於日本千葉縣成田市,是東京主要的聯外國際機場。年客流量居日本第二位,貨運吞吐量居日本第一、全球第八。根據日本機場分類法,成田機場被劃分為據點機場。 儘管成田機場的客源主要來自東京,但它與東京市中心相距約60公里,兩地即使搭乘最快的大眾運輸工具也要花上36分鐘。為了與東京另一座聯外機場羽田機場區別,國際上常以「東京成田機場」(Tokyo-Narita)稱之。1978年啟用後,來往東京的國際航班主要在此起降,羽田機場則轉以負責國內航線為主。.

千葉縣和成田国际机场 · 成田国际机场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我孫子市

我孫子市()是日本千葉縣西北部的市。往東京都特別區部的通勤率為32.3%,往柏市的通勤率為12.4%(平成22年(2010)國勢調査)。.

千葉縣和我孫子市 · 我孫子市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浦安市

浦安市()是日本千叶县的城市。因市內的东京迪士尼乐园而全國知名。.

千葉縣和浦安市 · 東日本大震災和浦安市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千葉縣和日本 · 日本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日本廣播協會

日本廣--播協會(日本放送協会),又译日本放--送协会,簡稱NHK(),是日本的公共媒體機構,成立於1925年。其主要業務包括電台廣播及電視廣播,服務範圍涵蓋日本全境,並同時以多種語言對日本以外地區播出節目。.

千葉縣和日本廣播協會 · 日本廣播協會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日本行政區劃

日本行政區劃大致分為都道府縣(廣域地方公共團體)以及市町村(基礎地方公共團體)兩級。現行制度是随着明治政府于1871年实施的废藩置县政策而建立,現今日本全國分为47个一級行政區:一都(東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其下再設立市、町、村。.

千葉縣和日本行政區劃 · 日本行政區劃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旭市

旭市()是千葉縣東北部的一市。人口約7万人。位於九十九里濱最北端,夏季有很多來此海水浴的游客。.

千葉縣和旭市 · 旭市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愛知縣

愛知縣()是位於日本中部地方的縣,首府與第一大城為名古屋市。.

千葉縣和愛知縣 · 愛知縣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是指2011年3月11日14時46分(當地時間)發生於日本東北地方外海三陸沖的矩震級9.0(USGS修正为矩震級9.1)的大型逆衝區地震。震央位於宮城縣首府仙台市以東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測得數據為,并引发最大溯上高40.1公尺的海嘯。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觀測紀錄以來第一個震級超過9的地震,也是日本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震,引起的海嘯也是最為嚴重的,加上其引發的一系列災害及核洩漏事故,導致大規模的地方機能癱瘓和經濟活動停止,東北地方部份城市更遭受毀滅性破壞。.

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和千葉縣 · 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和東日本大震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千葉縣和東日本大震災之间的比较

千葉縣有230个关系,而東日本大震災有58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7,杰卡德指数为4.55% = 37 / (230 + 584)。

参考

本文介绍千葉縣和東日本大震災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