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千 (前綴)和秒差距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千 (前綴)和秒差距之间的区别

千 (前綴) vs. 秒差距

千(kilo)是一个国际单位制词头,表示因数1千(103,1 000),符号为k。 英语kilo源自希腊语词语χίλιοι(chilioi),意为“千”。它起初是于1795年被安托万·拉瓦锡的研究小组所采用,并于1799年米制在法国创建时被引入其中。 例子:. 差距(parsec,符號為pc)是一個宇宙距離尺度,用以測量太陽系以外天體的長度單位。1秒差距定義為某一天體與1天文單位的為1時的距離,但於2015年時被重新定義為一個精確值,為天文單位。1秒差距的距離等同於3.26光年(31兆公里或19兆英里)。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大約為。絕大多數位於距太陽500秒差距內的恆星,可以在夜空中以肉眼看見。 秒差距最早於1913年,由英國天文學家提出。其英語名稱為一個混成詞,由「1角秒(arcsecond)的視差(parallax)」組合而來,使天文學家可以只從原始觀測數據,就能夠進行天文距離的快速計算。由於上述部分原因,即使光年在科普文字與日常上維持優勢地位,秒差距仍受到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的喜愛。秒差距適用於銀河系內的短距離表述,但在描述宇宙大尺度的用途上,會將其加上詞頭來應用,如千秒差距(kpc)表示銀河系內與周圍物體的距離,百萬秒差距(Mpc)描述銀河系附近所有星系的距離,吉秒差距(Gpc)則是描述極為遙遠的星系與眾多類星體。 2015年8月,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通過B2決議文,將絕對星等與進行標準定義,也包含將秒差距定義為一個精確值,即天文單位,或大約公尺(基於201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對於天文單位的精確國際單位制定義)。此定義對應於眾多當代天文學文獻中對於秒差距的小角度定義。.

之间千 (前綴)和秒差距相似

千 (前綴)和秒差距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词头米制

国际单位制

國際單位制(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簡稱SI),-->源於公制(又稱米制),是世界上最普遍採用的標準度量系統。國際單位制以七個基本單位為基礎,由此建立起一系列相互換算關係明確的「一致單位」。另有二十個基於十進制的詞頭,當加在單位名稱或符號前的時候,可用於表達該單位的倍數或分數。 國際單位制源於法國大革命期間所採用的十進制單位系統──公制;現行制度從1948年開始建立,於1960年正式公佈。它的基礎是米-千克-秒制(MKS),而非任何形式的厘米-克-秒制(CGS)。國際單位制的設計意圖是,先定義詞頭和單位名稱,但單位本身的定義則會隨著度量科技的進步、精準度的提高,根據國際協議來演變。例如,分別於2011年、2014年舉辦的第24、25屆國際度量衡大會討論了有關重新定義公斤的提案。 隨著科學的發展,厘米-克-秒制中出現了不少新的單位,而各學科之間在單位使用的問題上也沒有良好的協調。因此在1875年,多個國際組織協定《米制公約》,創立了國際度量衡大會,目的是訂下新度量衡系統的定義,並在國際上建立一套書寫和表達計量的標準。 國際單位制已受大部分發達國家所採納,但在英語國家當中,國際單位制並沒有受到全面的使用。.

千 (前綴)和国际单位制 · 国际单位制和秒差距 · 查看更多 »

国际单位制词头

国际单位制词头表示单位的倍数和分数,目前有20个词头,大多数是千的整數次冪。.

千 (前綴)和国际单位制词头 · 国际单位制词头和秒差距 · 查看更多 »

米制

--或稱--(metric system)是一個國際化的-zh-hk:十進制;zh-cn:十进制;zh-tw:十進位;-量度系統。法國在1799年開始使用米制,是第一個使用米制的國家。源自米制的國際單位制已成為國際大多數國家的主要量度系統。美國是现今工業化國家中唯一未將國際單位制定義為官方量度系統的國家,不過自從1866年起也已開始在科研、医疗和军事领域使用國際單位制。英國政府已承諾將許多量測單位改為米制系統,但民间還沒有普遍使用,一般常用的單位仍是英制單位。 設置米制系統的原意是制訂一個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系統,但為了政府或標準管理機構管理的需要,米制系統設置過程中仍然有對應標準單位(如長度一米或質量一千克)的米制系統原器。在1875年以前,米制系統原器是由法國政府所保管,在1875年後已交由國際度量衡大會(CGPM),最後一項仍在使用的米制系統原器是國際千克原器,若國際單位制採用新的定義,也就不再使用國際千克原器作為質量單位千克的標準。 米制系統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有一套互相關連的基本單位標準以及一套十的次幂的標準單位詞頭。利用基本單位及詞頭的組合可以用來產生較大或較小的衍生單位,取代以往使用的非標準化的單位。米制系統一開始為著商業需求而制訂,但其的單位也適合科學及工程方面的應用。 在19世紀時,不同的科學或工程定律使用的米制系統不一定相同,造成各米制系統會使用不同的基本單位,即使不同的定義都是基於公尺及千克的定義,但不同米制系統仍造成許多使用上的不便及混亂。在20世紀時科學家們針對不同的米制系統,重新整理一套國際通用的單位系統,1960年時國際度量衡大會訂定了國際單位制(Système international d'unités,簡稱SI),隨後也成為國際標準的米制系統。.

千 (前綴)和米制 · 秒差距和米制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千 (前綴)和秒差距之间的比较

千 (前綴)有17个关系,而秒差距有4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5.17% = 3 / (17 + 41)。

参考

本文介绍千 (前綴)和秒差距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