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十句觀音經和高王觀世音經相似
十句觀音經和高王觀世音經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念佛,志磬,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高王觀世音經。
念佛
念佛,本指念佛的十個名號,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有时作无上士调御丈夫,或无上士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後來逐漸演變成專念佛的名號,祈求死時升入佛國淨土。念佛的功德,除了滅罪增福,往生淨土,還包括超渡亡者、獲得善緣、趨向涅槃,乃至證念佛三昧、得無生法忍。 大乘佛教淨土宗的念佛特指修行人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求在死時得到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又稱“極樂淨土”、“彌陀淨土”等)。也有發願往生東方琉璃世界而誦唸藥師佛名號,或者妙喜世界而誦念無動佛名號者,或者發願往生蓮華藏世界而誦念毘盧遮那佛(釋迦文佛)名號者,又或者當來下生彌勒佛,求生兜率內院者,《華嚴經》言:「一切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且諸佛互相護持,故念一佛即念萬佛,專一即可。 淨土宗行者稱念的佛號主要為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也可以只四字洪名“阿彌陀佛”。佛教徒相信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觀音菩薩等,都是過去佛或者未來佛,可以透過念誦其名號與之相應,一樣可以往生淨土。就算是不是過去佛的菩薩,甚至阿羅漢的聖號,亦有無量功德。.
志磬
志磐(生卒年不詳,DaShi ZhiPan),號大石,禪宗、天台宗僧,佛教史學家,著有佛教通史大著《佛祖統紀》。.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梵文:Avalokiteśvara-vikurvạna-nirdeśaḥ),是《妙法莲华经》(七卷本)中的第二十五品,又被稱為《觀世音經》(觀音經)。由姚秦鸠摩罗什译长行,隋阇那崛多和笈多补译偈颂。因该经文说观世音菩萨普门圆通之德,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示现三十二应身,普使有情圆成佛道,开周遍法界之门,广济众生,故名“普门品”。河西王沮渠蒙逊时代,此品举世流通,功验最多,历久不衰。這部經典與〈觀自在菩薩章〉、〈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被稱為「觀音三經」。.
十句觀音經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和高王觀世音經 ·
高王觀世音經
《高王觀世音經》,又稱《佛説高王觀世音經》、《高王觀世音真經》、《大王觀世音經》、《佛說觀世音經》、《救生觀世音經》、《小觀世音經》、《佛說觀世音折刀除罪經》、《折刀經》,中國佛教經典,作者相傳為北魏孫敬德(一說為盧景裕、或王玄謨),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經》85冊疑似部。 此經最早可能源自於《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或北魏《十句觀音經》,之後經歷代不知名人士增加內容,至宋朝時形成現存樣貌。現存經文由諸佛佛號與七佛滅罪真言組成。信徒認為,此經類似於伏藏,是一本「夢授經」,也有可能是源自於中國民間觀音信仰,民間為誦唸方便,自行摘取佛經片段,編輯而成。它是目前現存最早(超過1500年)的佛教疑偽經文獻。 中國歷代持誦者眾,在宋代西夏,持誦此經風氣盛行,而目前在華人與日本地區仍然相當流行。.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十句觀音經和高王觀世音經的共同点。
- 什么是十句觀音經和高王觀世音經之间的相似性
十句觀音經和高王觀世音經之间的比较
十句觀音經有15个关系,而高王觀世音經有4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7.27% = 4 / (15 + 40)。
参考
本文介绍十句觀音經和高王觀世音經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