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匠人和尼安德特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匠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区别

匠人 vs. 尼安德特人

匠人(学名:Homo ergaster,来自希腊文ἔργον,意为“工作”)是属于人科的已经滅絕的物种,生存於180-130萬年前的東非及南部非洲,处于上新世末期到更新世初期。目前对于匠人的分类、祖先以及后裔尚存争论,但很多人认为,他很可能是晚期人科物种(诸如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和人类)的直接祖先。他与直立人间的关系也有许多争议。直立人被认为是匠人在亚洲的后裔。也有观点认为他与直立人可以归为同一物种。匠人是人属的早期物种之一,可能是能人的后裔,或者和能人享有共同的祖先。. 尼安德特人(学名: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是一群生存于旧石器时代的史前人类,1856 年,其遺迹首先在德國尼安德河谷被發現。目前按照国际科学分类二名法归类为人科人属,至于是否为独立物种还是智人的亚种则一直不确定,随着2010年的研究发现部份现代人是其混血后代后,也可能被归类于智人下的一个亚种。 最近期的尼安德特人相關考古發現包括Hyaena Den(英國),其存在年代被認定已超過3萬年。另外,Vindija(克羅埃西亞)的尼安德特人存在年代則被測定為距今3.2萬年至3.3萬年前間。考古界至今沒有挖掘到距今3萬年以內的標本;然而,直布羅陀發現的尼安德特人用火遺跡,顯示他們可能在當地生活到距今2萬4000年之時。保有「尼安德特人性狀」的克羅馬儂人或原始現代人骸骨則出土於Lagar Velho(葡萄牙),經鑑定年代為距今2萬4500年前,这意味着广泛的基因渗入跡象,而现在几乎已经确定非洲以外的现代人都是尼安德特人与非洲智人的混血后裔。 在骸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尼安德特人的石器便成為他們存在、活動的明確證據。莫斯特文化近期的考古成果發現了一種與尼安德特人有關的石器,地點在直布羅陀面南海岸邊的Gorham洞穴。與尼安德特人相關的石器文化另有Châtelperronian文化、奧瑞納文化與格拉維特文化,保有尼安德特人距今2.2萬年前、最後存在的遺跡。 學者推測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應與智人相同,甚至更大,因此推斷他們的腦部大小也與此相襯。2008年,一群科學家將發現於俄羅斯與敘利亞的尼安德特人幼兒化石,以電腦的三維重建技術重現原貌,顯示尼安德特人的腦部出生時與現代智人大小相同,成人時則稍大於现代智人。平均而言,尼安德特人的身高與同年代的智人相去不遠。尼安德塔男人約為165至168公分(65-66英吋),以強健的骨骼結構支撐。他們比智人更為強壯,尤其是手臂與手掌的部分。女性高約152-156公分(60-61英吋)。尼安德特人幾乎是全然的肉食性,為最高級掠食者。但在西班牙南部一考古遺址研究指出,尼安德特人的飲食中也含有大量植物。.

之间匠人和尼安德特人相似

匠人和尼安德特人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學名下颌骨亞種人属人科石器绝灭骨骼更新世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匠人和學名 · 學名和尼安德特人 · 查看更多 »

下颌骨

下颌骨(Mandibula),又稱下顎骨,是最大,最強的顏面骨,也是顱骨中唯一可以動的骨頭。.

下颌骨和匠人 · 下颌骨和尼安德特人 · 查看更多 »

亞種

亚种(subspecies)是指雖屬同一物種但种内彼此占据地理分布或宿主互不重叠且生殖隔离不完善,彼此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生物类群。.

亞種和匠人 · 亞種和尼安德特人 · 查看更多 »

人属

人属(学名Homo,来自拉丁语的人)是灵长目、人科中的一个属。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现代人即智人是其唯一幸存的物种。然而,有許多學者認为,依DNA的差異性而言,黑猩猩屬和人属,在生物學分類上,實在應該歸為同一屬。.

人属和匠人 · 人属和尼安德特人 · 查看更多 »

人科

人科(学名:Hominidae)是生物分類學中靈長目一科。本科除了人类之外,還包括所有絕種的人類近親及幾乎所有猩猩。 长臂猿科是本科最亲近的旁系群,两者组成人猿总科。在西方近代分類學下一共分為四個屬七物種。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分类中,智人是人科物种中唯一無危物种。.

人科和匠人 · 人科和尼安德特人 · 查看更多 »

石器

石器是以石头为原料制成的工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在考古学上,人类使用石器的时期称为石器时代。 石器主要分为打制和磨制两大类。石器的制法和形状常常作为判断遗迹年代和文化性质的主要标志。.

匠人和石器 · 尼安德特人和石器 · 查看更多 »

绝灭

滅絕指一個種族完全消失。 物種滅絕在早期並不是一個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因这一概念很易与「其所有後代都死光」混淆。在地质时代,灭绝是司空见惯的事件,那麼除了最原始的生物外,所有前現代的生物死絕,就不可能進化成現代的生物。現在「滅絕」的意思是指名和原始的外觀相似,可被識別為同一物種的後代死絕,而存活的後代是透過物种的形成的方式成爲與祖先不同的物種在現代生存。 目前,许多环境组织和政府担心由人类的干涉导致的物种的灭绝。.

匠人和绝灭 · 尼安德特人和绝灭 · 查看更多 »

骨骼

是組成脊椎動物內骨骼的堅硬器官,功能是運動、支持和保護身體,及儲藏礦物質。骨組織是一種密實的結締組織。骨骼由各種不同的形狀組成,有複雜的內在和外在結構,使骨骼在減輕重量的同時能夠保持堅硬。骨骼的成分之一是礦物質化的骨骼組織,其內部是堅硬的蜂巢狀立體結構;其他組織還包括了骨髓、骨膜、神經、血管和軟骨。 人體的骨骼具有支撑身体的作用,其中的硬骨組織和軟骨組織皆是人體結締組織的一部分(而硬骨是結締組織中唯一細胞間質較為堅硬的)。成人有206塊骨頭,而新生儿的有超過270塊。由於諸如頭骨會隨年紀增長而癒合,因此成人骨骼個數少一兩塊或多一兩塊都是正常的。另外,成人有28~32個牙恆齒,多的一般稱為智齒,小孩乳齒20顆。骨与骨之間的間隙一般稱之為關節,除了少部分的不動關節可能以軟骨連接之外,大部分是以韌带连接起來的。關節可分成不動關節、可動關節以及難以被歸類的中間型可稱為少動關節。光有骨骼是不具有讓身體運動的作用的,一般俗稱的運動系統(這種分類其實是不嚴謹的,因為通常骨骼已經可以被稱做骨骼系統,包含軟骨硬骨以及連結骨與骨的韌帶甚至包含關節部分(關節液,因為關節是位置不是細胞更不是組織)。所謂的運動系統,應該是被譯作「超系統」的super system之一,人體一般分為六種super system)還包含了肌肉(骨骼肌)系統。骨骼肌是橫紋肌,可隨意志伸縮,一般一種「動作」是由一對肌肉對兩塊骨頭(一個關節)作拮抗,而肌肉末端以肌腱和經過關節的下一個骨頭連接。其實韌帶和肌腱也是結締組織,所以運動(超)系統中只有肌肉組織跟結締組織,頂多再包含骨髓內的神經及控制肌肉的運動神經屬於神經組織。.

匠人和骨骼 · 尼安德特人和骨骼 · 查看更多 »

更新世

更新世(英語:Pleistocene),亦称洪积世(从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此时,欧洲发生过七次冰期:、、、、、和玉木冰期(第四紀冰河時期)。人类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更新世的生物群(Biota)都非常接近现代的形态——许多“属”一级的生物,甚至包括松柏科植物、被子植物、昆虫、软体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其他生存到今天的生物,已经在此时出现。.

匠人和更新世 · 尼安德特人和更新世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匠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比较

匠人有39个关系,而尼安德特人有4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10.47% = 9 / (39 + 47)。

参考

本文介绍匠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