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北角和東區 (香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北角和東區 (香港)之间的区别

北角 vs. 東區 (香港)

北角(North Point)位於香港島東區,是香港最早期發展的地區之一,是香港島的最北端。 現今的北角包括西北面的炮台山,北角站周邊,及大半個七姊妹地區,北角緊接住銅鑼灣的發展,在開埠時已有零散人口聚居,清末到民國時期,香港人口由1891年的22萬大增到1941年的160萬,當中有60-70萬人口都是福建籍的,由早期聚居地跑馬地開始向北角擴展,再從北角擴展到附近的九龍城區紅磡以及觀塘區亦有大量閩籍人口,自此北角一帶成為大多數福建籍居民的聚居地,因為語言相通,這一帶第二族群潮州籍人口,而二戰後北角(以及鰂魚涌)更成為全成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在港鐵通車後,很多人認知的北角變成北角站一帶,人口只有5萬,而戰後因為郭春秧後人開設娛樂事業,自1945年至今亦不停吸收上海籍新移民,但這一帶亦有不少福建人。根據人口普查語文數據,東區的上海籍人口只有福建籍的10%,大約10%上海籍人口居於東區,不少住在北角站一帶,自此亦不停接收上海籍新移民,而大多數的上海人亦遷入深水埗區周邊,北角最初較少廣府人,但隨住1950-1980年代逃港潮,大量人口從廣東省偷渡到香港,有一部份人聚居在東區柴灣一帶,隨新光戲院開設後,亦有不少懂流利廣州話人口由柴灣遷居北角站一帶,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所在的炮台山站以及鰂魚涌自開埠以來即以福建人為主要多數。近數十年來,北角的人口以及相關族群又不停向東擴展,東區不少包括私人樓宇的區議會選區的人口都是住在近三十年才興建的新樓,人口不少亦是近數十年由北角遷入或北角的族群相關,但東區東部亦有為數不少的廣府人。 很多香港人來自中國各省,各個地區亦有不同族群聚居,只有逃港潮人口以廣東人(粵客潮)為主,南洋回流人口以福建人為主,戰後移民以及單程證人口一直來自全國各省,根據政協省籍族群等數據,但來自廣東以及華南的人口大約有50%(以粵1/6客1/16潮1/6四邑1/16)較多,同時有江西、廣西、兩湖、等地),福建(包括台灣南洋閩籍)人大約有1/6,華中人口大約有1/8,北方總和亦有1/6,連蒙古人、滿族亦有,但語文統一後,大多數居民的下一代都改以廣州話溝通。全港各個地區亦有吸收相關族群的新移民,操廣州話人口的人包括福建人、上海人以至蒙古人,寶馬山的閩僑學校以及炮台山站附近的新樓的人口不少由跑馬地、大坑一帶的舊樓遷入。. 東區(Easter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之一,位於香港島區,範圍包括炮台山到小西灣,2016中人口有555,034人,其中七成祖籍閩南,西起炮台山屈臣道、怡景道,東至小西灣。.

之间北角和東區 (香港)相似

北角和東區 (香港)有(在联盟百科)57共同点: 城市花園培僑中學健威花園健康村南區 (香港)天后廟道太古城將軍澳綫上環上海人广州市康澤花園廣府民系北角官立小學北角碼頭北角站和富中心灣仔灣仔區福建筲箕灣炮台山炮台山站西灣河西環香港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香港小巴香港島香港巴士...香港人口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香港樹仁大學觀塘觀塘區鰂魚涌鰂魚涌公園鰂魚涌站賽西湖大廈閩僑中學闽南语闽南民系英皇道離島區雲景道逃港柴灣東區走廊東區海底隧道模範邨港島綫港運城港鐵潮州人海峰園浙江省摩天大樓 扩展索引 (27 更多) »

城市花園

城市花園(City Garden)為香港島東區的大型私人屋苑,香港十大屋苑之一,位於香港島北角,由1983年-1986年間分兩期落成,發展商為國際城市集團(1984年被長江實業私有化)。城市花園的位置,前身是北角發電廠。.

北角和城市花園 · 城市花園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培僑中學

培僑中學(Pui Kiu Middle School,簡寫PKMS,簡稱培僑),是香港東區的一所中學,於1946年由東南亞華僑出資創辦。現為一間位於香港北角寶馬山天后廟道190號, 過往培僑中學堅持愛國教育,重視培養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因而,是香港政府打入另冊的監控對象,情況直至1970年代後期。.

北角和培僑中學 · 培僑中學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健威花園

健威花園(Healthy Gardens)是香港東區七姊妹的一個私人屋苑,位於英皇道560號。由合和實業發展,胡應湘建築工程師設計,共有6座住宅樓宇,合共提供1,104個住宅單位,於1979年落成入伙。.

健威花園和北角 · 健威花園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健康村

健康村(Healthy Village)是香港一個綜合性資助房屋發展計劃,包括了甲類及乙類出租屋邨及住宅發售計劃樓宇,位於香港東區七姊妹,於1965年至1997年先後落成,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及管理。.

健康村和北角 · 健康村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南區 (香港)

南區是香港十八區之一。自香港開埠以前,已經有早期原居民客家人居住。南區為香港島四區中,面積範圍覆蓋最廣的一區,總面積達4,000公頃。根據2016年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的數字,南區人口為274,994人。南區是基層、中產、富豪互存的地區,半數人口居於公屋以及居屋之中 ,南區由十七個區議會分區組成,人口主要分佈在鴨脷洲(佔六個區議會選區)、薄扶林(佔五個區議會選區,人口集中在華富邨以及華貴邨一帶)和香港仔(佔四個區議會選區),壽臣山、深水灣、淺水灣是香港高級住宅區,亦是南區唯一一個沒有公共房屋的區議會選區,而南區最後一個分區在赤柱以及石澳,是公屋私樓互存的地區。.

北角和南區 (香港) · 南區 (香港)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天后廟道

天后廟道(Tin Hau Temple Road)是香港的一條街道,位於香港島東區北角、天后及寶馬山,是該等地區的主要行車幹線之一。天后廟道全長2100米,向東西方雙向雙線行車。天后廟道的西端街口,連接山下的銅鑼灣道之東端、英皇道之西端,及高士威道的東端街口。而天后廟道的東端止於私人屋苑瓊峯園以北,該處是海拔100米,北望維多利亞港、東區走廊及廉政公署總部大樓等景觀。天后廟道沿路是斜坡道,有巴士及小巴出入,徒步者少,除了行山人士。天后廟道南端可經勵德邨通往大坑大坑道。 天后廟道之東端雖然是死路,不過其沿途路經百福道、寶馬山道、雲景道、炮台山道、康福台及皇龍道等,皆可以通往其他地方。.

北角和天后廟道 · 天后廟道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太古城

太古城(Taikoo Shing)是一個位於香港島東區鰂魚涌的大型住宅屋苑,由太古地產於1975年4月開始興建,後來成為港島東的其中一部分。 太古城是香港島其中一個中產的地區,與其餘中產區如西半山的中環半山相若,根據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太古城東的收入中位數為62,370,太古城西的收入中位數為60,040,為東半山區(即70,000)的90%。.

北角和太古城 · 太古城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綫

將軍澳綫(Tseung Kwan O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綫之一,連接香港島東區北角的北角站,與新界西貢區將軍澳的寶琳站和康城站之間,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於路線大部份車站位處將軍澳新市鎮,因而得名。 將軍澳綫在路綫圖中以紫色表示,其在2002年和2009年建成的車站月台都延續了港島綫的特色,以由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題寫的大型毛筆字站名作為牆壁裝飾。.

北角和將軍澳綫 · 將軍澳綫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上環

上環(Sheung Wan),舊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位於香港島中西區的北部,東起鴨巴甸街、永吉街,西至威利麻街、南至皇后大道。 該區區議會議員有兩席,分別有民主黨籍的甘乃威及伍凱欣.

上環和北角 · 上環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上海人

从上海简短的城市历史来看,现代上海人的概念存在仅百年左右。上海人通常讲上海话,上海话属于江南吴语的一种。由于现代上海地区的三分之二是最近的两千年才逐渐成陆,而其余早先成陆的地区也饱受海侵与洪水,几度荒无人烟,所以如今上海的居民追根搠源,基本上都是不同时期的移民。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邻近的江苏、浙江地区。.

上海人和北角 · 上海人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广州市

广州市(Canton,),简称穗或广,别称羊城,为广东省省会。广州于1921年正式设市,開創中國市政建制,現在是副省級市。廣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及交通枢纽,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部所在地。2010年亞洲運動會在廣州舉行。 广州擁有2200年以上歷史,古代广州水网密布,水城历史悠久于威尼斯,河道在清代后由于城建变迁而逐渐泯没。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广州港是中国大陆第五大港口,世界第八大港口。由于经济水平发达、发展程度优秀,广州与北京、上海、深圳并称为中国内地四大一线城市。据联合国《2016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人类发展指数蝉联中国大陆35个主要城市第一。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門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北角和广州市 · 广州市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康澤花園

康澤花園(Fortress Metro Tower)位於香港炮台山英皇道238號,是港鐵炮台山站上蓋住宅物業,由恆隆地產、新世界為首的財團及港鐵公司發展,由興業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該物業於1985年8月中開始發售華僑日報, 1985-07-17 第15頁,1987年入伙。.

北角和康澤花園 · 康澤花園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廣府民系

廣府民系,亦稱粵民系、廣東人,是以粵語為母語的漢族分支,也是嶺南漢族「三大民系」中的第一大民系,廣泛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港澳地區、以及海外部份國家或地區。其人口所佔比例在广东省內接近60%,並以廣州和佛山為「廣府文化」發祥地。.

北角和廣府民系 · 廣府民系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北角官立小學

北角官立小學是一所位於香港北角英皇道的官立小學,並在2006-2007年度全校由半日制轉為全日制。.

北角和北角官立小學 · 北角官立小學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北角碼頭

北角碼頭,全稱為北角渡輪碼頭,是位於香港北角海港道海旁的渡輪碼頭,分為東西兩翼。碼頭現時設有三條公共渡海航線,分別往返九龍的紅磡、九龍城及觀塘。 北角渡輪碼頭的東翼為香港小輪(集團)有限公司所擁有,由旗下成員洋紫荊-維港遊管理,其東側的泊位被富裕小輪用作經營北角至觀塘的渡輪航線。北角渡輪碼頭的西翼由新渡輪管理,並用作經營來往紅磡及九龍城的航線。 碼頭入口設多間海鮮檔,部份檔主引入「放生服務」,每逢齋戒日或宗教節慶,會有不少善信來臨挑魚,花費數百至數萬元不等,將百斤計的海產倒入大海放生祈福。有保育團體認為大部分在碼頭放生的海鮮會造成生態破壞。.

北角和北角碼頭 · 北角碼頭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北角站

北角站(North Point Station)是港鐵位於香港東區的鐵路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是港島綫及將軍澳綫的地底跨月台轉車站,也是將軍澳綫的西面終點站。車站的港島綫部分由前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委托李景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北角和北角站 · 北角站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和富中心

和富中心(Provident Centre)是香港一個大型私人住宅屋苑,位於香港島北角,由和記黃埔發展,與毗鄰的城市花園一同於1980年代初期落成,是區內主要屋苑之一。 和富中心的中文名稱源自於其位處的和富道,和富道的英文名稱 Wharf Road 是倉庫的意思;至於英文名稱 Provident 源自於屋苑前身的擁有者──均益倉(China Provident Co., Ltd.)。 和富中心共有17座大樓,合共有1,450單位,而其中第13座因避諱西方文化中的「13不祥」,而叫12A座。和富中心分開兩期發展,包括第一期(第1至7座)及第二期(第8至17座)。各單位面積由800餘呎至1,400餘呎之間,為區內擁有較多大型單位的屋苑。由於和富中心位於北角海旁,而第6至12座緊貼式排列在海旁,是香港著名的屏風效應例子,對於北角區的空氣有一定的影響。和富中心亦設有兩個綠化庭園設計的私人平台花園及游泳池,但沒有住客會所。.

北角和和富中心 · 和富中心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灣仔

灣仔(Wan Chai,坊間亦作Wanchai,舊作Wan Tsai),舊稱下環(Ha Wan),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是灣仔區的主要組成部分,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 在英國於1841年佔領香港島前,灣仔一帶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英國建立殖民地後,灣仔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北角和灣仔 · 東區 (香港)和灣仔 · 查看更多 »

灣仔區

灣仔區(Wan Chai District)位於香港島,是香港十八區中人均收入最高,全港最高學歷的地區,46.2%人口擁有大學學歷。同時亦是香港十八區中人口第二低的一區,2016年中的人口為180,123人。.

北角和灣仔區 · 東區 (香港)和灣仔區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北角和福建 · 東區 (香港)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筲箕灣

箕灣(Shau Kei Wan)位於香港島,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最早在明萬曆年間,已經有漁民在此海灣居住見明代地方志《粵大記》已標有「稍箕灣」。地區行政上隸屬東區。.

北角和筲箕灣 · 東區 (香港)和筲箕灣 · 查看更多 »

炮台山

台山(Fortress Hill)位於香港東區。對於炮台山的範圍大概是英皇道由炮台山道至康福臺的一段,甚或包括北角西南邊及銅鑼灣東面北部地區。.

北角和炮台山 · 東區 (香港)和炮台山 · 查看更多 »

炮台山站

台山站(Fortress Hill Station),是位於香港北角炮台山英皇道和油街交界的地底的港鐵港島綫的一個鐵路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承建商是保華建築有限公司,由前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委托李景勳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設計,上蓋發展了康澤花園。和富薈設有適用於該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卡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回贈。 英皇道和油街交界以西屬銅鑼灣,以東則屬北角。炮台山站出入口剛剛位於英皇道的北角一邊,而避免了銅鑼灣一區3個港鐵站。由炮台山往銅鑼灣社區中心,只需要1分鐘步行路程,比天后站快了6倍。此站建設時有考慮鄰近銅鑼灣的一些社區設施如銅鑼灣警署,但地鐵站建成後數年間,銅鑼灣警署便被拆掉。.

北角和炮台山站 · 東區 (香港)和炮台山站 · 查看更多 »

西灣河

西灣河(粵語讀「可」,Sai Wan Ho)位於香港東區,位於鰂魚涌之東,筲箕灣之西。.

北角和西灣河 · 東區 (香港)和西灣河 · 查看更多 »

西環

西環(Sai Wan),又稱西區(Western District,簡稱Western),另有一英文名稱West Point,是香港的地名,指香港島西部,即中西區西部上環以西的地區,包括西營盤、石塘咀和堅尼地城等地,但不包括摩星嶺。西環的名稱來源有二說,一說源自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維多利亞城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西環爲其中一環,而九約中第一、二和三約則分別為堅尼地城、石塘咀和西營盤;另一說源於堅尼地城之舊稱「西灣」的諧音,在當地未進行填海工程前,華人又稱該地爲「擸𢶍灣」。西環人口以祖籍潮州為主。 雖然西環包括堅尼地城、石塘咀與西營盤,但是在區內居住的街坊通常都將三個地區仔細劃分,而不會統稱為「西環」,部分居民更認為「西環」只是指堅尼地城一帶,並不包括石塘咀和西營盤。至於居於西環以外其他地區的香港市民則多對「西環」之地名感到混淆不清,僅能大概指出其爲西營盤附近一帶的地區。 由於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在2001年遷入西環區內毗鄰西區警署的西港中心,故自2001年後不少香港媒體和市民會使用「西環」一詞作爲中聯辦的代名詞,而香港非建制派及其支持者在批評中央人民政府或中聯辦違反基本法對「一國兩制」的規定干預香港事務時則經常使用「西環治港」的說法,作爲對中央人民政府所提出的「港人治港」說法的諷刺,而中聯辦、香港特區政府、香港建制派及其支持者則認爲中央人民政府和中聯辦一直在符合香港基本法規定的框架下給予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人民有益的幫助和支持,由始至終貫徹落實「一國兩制」與「港人治港」的方針,並認爲「西環治港」的說法只是反對派抹黑中央人民政府和攻擊香港建制派的手段。.

北角和西環 · 東區 (香港)和西環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北角和香港 · 東區 (香港)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是香港大學之外展課程教學部門。.

北角和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 東區 (香港)和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北角和香港小巴 · 東區 (香港)和香港小巴 · 查看更多 »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北角和香港島 · 東區 (香港)和香港島 · 查看更多 »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北角和香港巴士 · 東區 (香港)和香港巴士 · 查看更多 »

香港人口

香港人口以華人為主,現今的香港人主要為於1945年由中國大陸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移民及其後代。 根據政府統計處公布,2017年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常住在香港的有7,409,800人,其中7,182,600人為常住居民,227,200人為流動居民,其中華人佔92%,而在香港的非華人中,則以菲律賓人和印尼人居多,分別佔總人口的2.5%和2.1%。人口年齡中位數43.4歲,家庭數目251萬戶,平均每戶2.8戶,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25,000港元,其中390萬人居於私人永久性房屋,213萬人居於公屋,116萬人居於資助自置居所單位,工作人口396.56萬,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55萬港元,撇除外傭後,則為1.7萬港元。 另外有逾451,000少數族裔人士居住香港,當中8成為非華裔亞洲人,大部分為印尼人及菲律賓人。在香港出生的人口約60.5%,在中國大陸、台灣及澳門出生的比率為32.1%,香港有83.1%人居於香港達10年或者以上。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每平方公里為6,690人。而且香港的已開發土地不多,如果只將已開發土地計算在內,每平方公里超過3萬人。.

北角和香港人口 · 東區 (香港)和香港人口 · 查看更多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簡稱香港特區政府或港府)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部門的總稱。在1997年7月1日前,英屬香港的行政機關稱為香港政府(Government of Hong Kong),而香港回歸後政府全名則改為上述名稱(「香港政府」一詞變成簡稱,英治時代政府就稱「港英政府」以作識別),並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沿用大部分原有制度。香港政府首長為行政長官,轄下有多名局長負責管理各政府部門。.

北角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東區 (香港)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 查看更多 »

香港樹仁大學

香港樹仁大學(簡稱樹大、樹仁;英語: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縮寫:HKSYU),是香港首間私立大學。香港樹仁大學於1971年由胡鴻烈及鍾期榮夫婦創辦,當時因坚持四年制大學課程、不符合本港大學學位標準三年制的強制規定,數十年都只能以「學院」名義營運。 2006年12月19日,學院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正名動議,成為香港首間私立大學,並於2007年2月14日正式更名。 2010年5月中,樹仁大學在國際教育資訊機構QS Quacquarelli Symonds的「2010年亞洲大學排名」中,躍升46位:由2009年的447位上升至2010年401位。但自2011年起再未有排名。 2014年香港最佳大學民意排名(按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結果)中指出,樹仁大學評分躋身第8位;樹仁大學得分升幅冠絕八大院校,上升0.48分至5.89分,超越5.74分的嶺南大學,排名更首度超越資助大學,躋身第8位;是16年調查以來首度有私立大學排名高過政府資助院校。 2015、2016年香港最佳大學民意排名,樹仁大學均維持第8名。.

北角和香港樹仁大學 · 東區 (香港)和香港樹仁大學 · 查看更多 »

觀塘

觀塘(Kwun Tong),舊作官塘,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屬於香港十八區的觀塘區,是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觀塘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也有住宅大廈。著名建築物有apm及創紀之城等;裕民坊是區內舊式市集,近年開展重建計劃,配合政府將觀塘轉型成香港第二個核心商業區;觀塘也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

北角和觀塘 · 東區 (香港)和觀塘 · 查看更多 »

觀塘區

觀塘區(Kwun Tong District)是香港九龍東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東面以魔鬼山及安達臣道與西貢區為界,西北以飛鵝山、象山與黃大仙區為界,西面以啟福道與九龍城區為界。面積達1,130公頃。根據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觀塘區的人口為648,541人,為香港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區。觀塘區亦為九龍半島面積最大之行政區。但與此同時,觀塘的貧窮率及貧窮人口均為全香港最高,共有16.1萬貧窮人口,高達10.4萬人活於貧窮線下。.

北角和觀塘區 · 東區 (香港)和觀塘區 · 查看更多 »

鰂魚涌

鰂魚涌(Quarry Bay)位於香港東區。在香港歷史的分區之中,鰂魚涌是北角的一部份,包括早期分區、市政局分區以及校網分區。但現在根據政府規劃署已獨立發展,現在大部分人說北角是舊稱呼。鰂魚涌的西部前稱麗池夜總會麗池。.

北角和鰂魚涌 · 東區 (香港)和鰂魚涌 · 查看更多 »

鰂魚涌公園

鰂魚涌公園(英文:Quarry Bay Park),是香港的一座大型公園,位於香港島鰂魚涌太古城,第一期於1994年6月17日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鰂魚涌公園總面積近15公頃,目前僅開放第一期(9.79公頃),第二期則有待發展。.

北角和鰂魚涌公園 · 東區 (香港)和鰂魚涌公園 · 查看更多 »

鰂魚涌站

鰂魚涌站(Quarry Bay Station)是港鐵在兩鐵合併前,港鐵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前稱分別為地鐵(地下鐵路)及地鐵公司。港島綫與將軍澳綫的轉車站,位於香港島東區鰂魚涌及寶馬山之間的地底,1985年5月31日啟用,承建商是保華建築有限公司。該站亦是最接近東區海底隧道的鐵路車站。鰂魚涌站是現時全港鐵系統中第四深的車站,深度達42米,僅次於香港大學站(深100米)、西營盤站(深80米)和金鐘站(深43米),不過此站兩個不相連的大堂均設於地面,是港島綫唯一將大堂設在地面的車站。.

北角和鰂魚涌站 · 東區 (香港)和鰂魚涌站 · 查看更多 »

賽西湖大廈

賽西湖大廈(Braemar Hill Mansion)位於香港北角寶馬山,為港島東區的著名大型私人屋苑,於1978年落成,發展商為長江實業。.

北角和賽西湖大廈 · 東區 (香港)和賽西湖大廈 · 查看更多 »

閩僑中學

閩僑中學(Man Kiu College)位於香港北角雲景道81號,創校於1977年,是一間屬於港島東區津貼全日制男女子中學。.

北角和閩僑中學 · 東區 (香港)和閩僑中學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北角和闽南语 · 東區 (香港)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闽南民系

閩南民系,簡稱閩南人,客家稱河老(Hô-ló),又稱福佬(Hok-ló)、學佬(Ha̍k-láu),是漢族七大民系中閩民系的分支之一。閩南裔人主要分佈於臺灣、福建、廣東、浙江、海南以及東南亞等華裔聚居地,若加上世界華僑總和則人口超過1億。狹義的閩南人指的是中國福建閩南地區使用泉漳片者,約為今日的福建南部沿海、廣東與香港、澳門、臺灣、東南亞與歐美以及世界各地的閩南移民;廣義的閩南人則包括了潮汕人、海陸豐話、浙南閩語、龙岩话、大田话、雷州话、海南話、中山閩語的使用者。在中國大陆福建省、臺灣各縣市(除了南桃園地區、新竹縣、苗栗縣)、东南亚国家例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地,閩南裔人口大多是當地優勢族群。 今日在臺灣的泉漳後裔若以國語自稱,慣用詞多為「臺灣人」、「本省人」、「閩南人」,若以母語臺灣話自稱則有臺灣人、河洛人、本省人等稱法。臺灣史教科書使用閩南人一詞。桃園市政府使用河洛人一詞,並舉辦桃園河洛文化節。而東南亞各國閩南裔則常以「福建人」做自稱。因臺灣人並非由單一族群及使用單一語言所組成,在需國語情境細分所屬族群時,亦會依來臺祖使用臺灣河洛人一詞。.

北角和闽南民系 · 東區 (香港)和闽南民系 · 查看更多 »

英皇道

英皇道(英語:King's Road),香港島東區的一條主要道路,由天后開始,經北角到達西灣河的西部,西接高士威道,東接筲箕灣道,全長約4.2公里。 英皇道最大的門牌號碼是位於英皇道1128號的康山花園第10座,是香港島以門牌號碼來計最大的號數。.

北角和英皇道 · 東區 (香港)和英皇道 · 查看更多 »

離島區

離島區(Islands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面積最大的一區,面積佔全香港的16%;主要包括香港南及西南面多個離島,當中包括香港面積最大的島嶼大嶼山的大部分。2016年中人口為156,801人。.

北角和離島區 · 東區 (香港)和離島區 · 查看更多 »

雲景道

雲景道(Cloud View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位於香港島北角寶馬山一帶,為該處的主要道路之一,亦是分隔東區及灣仔區的道路(至怡景道,西面為灣仔區)。雲景道在山下連接炮台山道及天后廟道交界,而山上則連接寶馬山道,中段最南端連接怡景道可通往勵德邨。雲景道沿路一帶以學校和住宅為主。雲景道全長1100米,向東西方雙向雙線行車。.

北角和雲景道 · 東區 (香港)和雲景道 · 查看更多 »

逃港

逃港(即逃亡至香港)或香港偷渡潮,是指在1950年代至中國大陸改革开放前,大量中國大陸民眾為逃避中國共產黨統治,嘗試偷渡至英屬香港之現象,在香港本地又稱為偷渡潮。三年大饑荒後之1962年為一高峰。逃港潮促使並強化了香港反共意識形態。.

北角和逃港 · 東區 (香港)和逃港 · 查看更多 »

柴灣

柴灣(Chai Wan),是香港島東區的一個地區,屬於香港市區範圍之內。柴灣隔鯉魚門海峽與九龍東相望。.

北角和柴灣 · 東區 (香港)和柴灣 · 查看更多 »

東區走廊

東區走廊(Island Eastern Corridor;簡稱東廊),是香港4號幹線至今唯一的快速公路路段(永泰道以北,佔約7.9公里),同時亦為香港島至今唯一一條快速公路,以及4號幹線的起始路段,沿香港島銅鑼灣至杏花邨海岸興建,並繞過柴灣公園西面,連接銅鑼灣及柴灣。全線為2至4線雙程分隔公路,主要為高架道路,當中由東區海底隧道至銅鑼灣天后的一段4線雙程高架道路是香港首條設有8線的高架車路(另外兩條分別位於青葵公路及吐露港公路)。雖然是香港島唯一一條快速公路,但是車速限制為每小時70公里,比同屬於4號幹線、但並非快速公路的干諾道西天橋(每小時80公里)嚴格。.

北角和東區走廊 · 東區 (香港)和東區走廊 · 查看更多 »

東區海底隧道

東區海底隧道(Eastern Harbour Crossing),簡稱東隧,為香港第2條過海隧道,穿越維多利亞港,連結香港島的鰂魚涌及九龍東的茶果嶺。東隧是香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路及鐵路(觀塘綫;現時改由將軍澳綫使用)的隧道,也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最長的一條,是2號幹線的起始段,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北角和東區海底隧道 · 東區 (香港)和東區海底隧道 · 查看更多 »

模範邨

模範邨(英語:Model Housing Estate)又稱模範村,位於香港東區鰂魚涌,是一個超過60年歷史的廉租屋邨,原先是香港四個資助房屋機構之一—香港模範屋宇會興建的廉租屋邨,於1952—54年落成,當時全是大約5至6層高的長型大樓,A至E五座各有一單位面向英皇道,每座約30個單位;F座單獨在靠山邊的位置,共有60個單位。它位於香港島鰂魚涌,香港殯儀館及渣華道與英皇道交界的南面,模範里的東邊,毗鄰港鐵鰂魚涌站C出口。.

北角和模範邨 · 東區 (香港)和模範邨 · 查看更多 »

港島綫

港島綫(Island Line)是港鐵營運的鐵路路線之一,連接香港島中西區的堅尼地城站與東區的柴灣站,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為前地鐵系統中第三條通車的路綫。由於是當時香港島唯一的大型鐵路路線,因而得名。由1985年起分段通車,隨著西營盤站於2015年投入服務,港島綫終告全線通車。.

北角和港島綫 · 東區 (香港)和港島綫 · 查看更多 »

港運城

港運城(英語:Island Place)是一個位於香港東區北角的私人屋苑,由太古地產及中華巴士共同發展,此物業的前身為中華巴士北角車廠及總辦事處。 港運城於1996年(住宅)至1997年(商場及寫字樓)落成,由3座樓宇組成,共有784個單位,單位面積由597至1,018平方呎。設施包括室外游泳池、園藝花園及遊樂設施。另外設有購物商場——成坤廣場(其名稱以紀念中巴創辦人顏成坤),位於物業的基座。還有一座位於成坤廣場旁的商業大廈港運大廈,是太古地產唯一作出售用途的商業大廈。 現時整個屋苑的管理服務,由太古地產旗下的港運城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 2013年1月14日,英資基金AEW以呎價8,600元沽出北角港運大廈中低層共3層樓面,涉及總樓面約6萬平方呎,總成交價約5.16億元。AEW基金於2010及2011年分階段購入3層樓面,平均呎價由6,750元及7,000元,若最終以約5.16億元易手,估計可獲利約1.06億元。.

北角和港運城 · 東區 (香港)和港運城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北角和港鐵 · 東區 (香港)和港鐵 · 查看更多 »

潮州人

#重定向 潮汕民系.

北角和潮州人 · 東區 (香港)和潮州人 · 查看更多 »

海峰園

海峰園(Harbour Heights)位於香港北角炮台山,於1988年落成,是區內著名私人屋苑。發展商為太古地產,由海峰園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管理。.

北角和海峰園 · 東區 (香港)和海峰園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北角和浙江省 · 東區 (香港)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摩天大樓

摩天大樓又稱高樓、高層大樓,是指具有相當高度的大樓(大廈)型式高層建築物。起初為10至20層的建築,但是現在通常指超過50層的大廈。隨著高層建築在各地不同的發展,各地對摩天大樓的定義也略微不同。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CTBUH)認為,高度在300公尺以上的建築稱為超高層建築。在日本,法規定義超過60公尺就屬於超高層建築;在美國,則普遍認為500英呎(152公尺)以上的建築為摩天大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50352—2005規定:建築高度超過100公尺時,不論住宅及公共建築均為超高層建築。.

北角和摩天大樓 · 摩天大樓和東區 (香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北角和東區 (香港)之间的比较

北角有234个关系,而東區 (香港)有23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7,杰卡德指数为12.10% = 57 / (234 + 237)。

参考

本文介绍北角和東區 (香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