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北美洲板塊和大西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北美洲板塊和大西洋之间的区别

北美洲板塊 vs. 大西洋

北美洲板块,或简称北美板块,是一个较大的板块,它的范围覆盖了北美洲的大部,向东延伸至中大西洋海岭,向西延伸至东西伯利亚的切尔斯基山脉。它是1968年勒皮雄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中美洲板块的一部分。后来,美洲板块又被细分为北部的北美洲板块、南部的南美洲板块和周围的一些小板块。由于不同的板块划分方案中承认的小板块数目不同,因此北美洲板块的边界随各家观点不同而不同。例如早先多把鄂霍次克板块(在勒皮雄的六大板块划分中,这一地区属于欧亚板块)也作为北美洲板块的一部分,这样北美洲板块就向西一直延伸到鄂霍次克海和日本东北部。但最新研究表明,鄂霍次克板块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板块。 北美洲板块既有大陆地壳,又有大洋地壳。在大陆地块内部是一个范围广大的花岗岩核心,即克拉通。这个克拉通的大部分边缘与叫做地体的地壳物质碎片相邻,这些地体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通过构造运动陆续拼贴到克拉通之上的。据信,落基山脉以西的北美洲大部都由这样的地体构成。 北美洲板块的东界是离散边界,形成了中大西洋海岭的北段,其北部与欧亚板块相接,南部与非洲板块相接。其南界西段与科科斯板块相接,东段与加勒比板块相接。其西界北段是会聚边界,探险家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和戈尔达板块越过这个边界消减于其下;南段则是转换边界,通过这条边界与太平洋板块相接,这就是著名的圣安德烈斯断层。北美洲板块的北界是中大西洋海岭的延伸,即中北冰洋海岭。 在北美洲板块的西界,自侏罗纪以来,古法拉龙板块的大部分已经消减于其下,而使北美洲板块现在以圣安德烈斯断层直接和太平洋板块相接。探险家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戈尔达板块、科科斯板块以及科科斯板块以南的纳斯卡板块都是法拉龙板块的残遗。 沿加利福尼亚湾的一段板块边界,现在了解得还不是很清楚,研究还在进行之中。加利福尼亚湾海底的主体是东太平洋海隆的北端末尾。海隆以西是太平洋板块。海隆以东,大部分构造地图标示的是北美洲板块。现在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东太平洋海隆向北蔓延的过程中,北美洲板块的一个碎片断裂了下来并向北移动,于是形成了加利福尼亚湾。这个断裂下来的碎片,在地质学上被命名为萨利尼安地块。但是,按照裂谷区扩张的标准模式,海隆以东和墨西哥本土海岸以西的洋壳应该是一个正开始与北美洲板块会聚的新板块,对于这一点,现在还有疑问。. 大西洋(Océano Atlántico,Oceano Atlântico,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原面積8221萬7千平方公里,在南冰洋確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萬2千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沟深達8605米。從赤道南北分為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北面連接北冰洋,南面則以南緯60度與南冰洋接連。 大西洋这个中文名称,最早来自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所翻译的一本名叫《山海舆地全图》的世界地图册,虽然从今天的角度看该地图错误颇多,但是其中大西洋这个中文翻译从那时起便一直沿用至今。 其英文名稱是取自於柏拉圖曾經提出的至今未明確發現的亞特蘭提斯(Atlantis)。.

之间北美洲板塊和大西洋相似

北美洲板塊和大西洋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北美洲

北美洲

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字源:亞美利哥·維斯普西),簡稱北美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北冰洋,南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南美洲劃分。北美洲還包括加勒比海中眾多島嶼(主要為西印度群島)。北美洲面積2422.8萬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島嶼),約佔当今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億2872萬(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

北美洲和北美洲板塊 · 北美洲和大西洋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北美洲板塊和大西洋之间的比较

北美洲板塊有30个关系,而大西洋有20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0.43% = 1 / (30 + 205)。

参考

本文介绍北美洲板塊和大西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