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北极星和北極二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北极星和北極二之间的区别

北极星 vs. 北極二

北極星是指最靠近北天極的恆星,是北半球能见到的極星。現在的北極星是小熊座α星。 由於歲差的關係,不同时期的北極星是不同的。約4800年前,當時的北極星是天龍座α星。古希臘時代,北極星是小熊座β星。到2100年左右,目前的小熊座α和北極的夾角才會變成最小(只有27'38")。到31世紀後,少衛增八(仙王座γ)將會成為北極星。14000年左右,天琴座α星(織女星)將成為北極星。. 北極二 (β UMi / 小熊座β),英文名Kochab,中国古代称为“帝星”,是小熊座的第二亮星,仅稍暗于现在的北极星勾陈一。北极一距离北极星16度,视星等2.08。经由依巴谷卫星的视差测量,该星距离太阳约130光年。 业余天文学家可以用北极二作为校准望远镜的精准指引,因为北天极位于距北极星43角分的地方,非常接近勾陈一与北极二的连线上。.

之间北极星和北極二相似

北极星和北極二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右樞勾陳一歲差 (天文)

右樞

右樞(天龍座α)也稱為紫微右垣一,是在天龍座內的一顆恆星。雖然在北半球的天空中不是一顆耀眼的恆星,但在歷史由于曾身為北極星而十分重要。 雖然在拜耳命名法中稱為天龍座α星,但是視星等只有3.65等,比座中最亮的天龍座 γ星(2.23等)暗了許多,在有光污染的環境下經常會看不見。在天龍座中排序在第一,完全是因為他曾經是北極星的緣故。 在良好的觀星環境下,右樞很容易經由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在群星中間找到。許多人都知道利用北斗七星勺口外側的天樞(大熊座α)和天璇(大熊座β)兩顆星可以找到現在的北極星,但是鮮有人知道內側的天璣(大熊座γ)和天權(大熊座δ)的連線指向右樞,就在天權前方7.5度之處。.

北极星和右樞 · 北極二和右樞 · 查看更多 »

勾陳一

勾陳一(α UMi / 小熊座α)是小熊座內最亮的恆星。它非常靠近天球北極(在2006年相距僅42′),是地球現在的北極星。.

勾陳一和北极星 · 勾陳一和北極二 · 查看更多 »

歲差 (天文)

歲差(axial precession,字面意義為「(自轉)軸進動」),在天文學中是指一個天體的自轉軸指向因為重力作用導致在空間中緩慢且連續的變化。例如,地球自轉軸的方向逐漸漂移,追蹤它搖擺的頂部,以大約25,800年的週期掃掠出一個圓錐(在占星學稱為大年或柏拉圖年)。「歲差」這個名詞通常只針對長期運動,其他在地軸準線上的變動 -章動和極移- 規模要小了許多。 在歷史上,地球的歲差被稱為分點歲差,這是因為 分點沿著黃道相對於背景的恆星向西移動,與太陽在黃道上的運動相反。在非技術的討論中仍沿用此一名詞,這點在詳細的數學中是不存在的。在歷史上,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Planetarium, accessed 30 December 2008,記載喜帕恰斯發現分點歲差,雖然確實的時代和日期並不清楚,但由托勒密認為是他所做的天文觀測推測,期間在西元前147年至127年。 在19世紀的前半世紀,由於對行星之間引力計算能力的改進,人們發現黃道本身也有輕微的移動,在1863年之際這稱為行星歲差,而占主導地位的部份稱為日月歲差(lunisolar precession)。它們合起來稱為綜合歲差,並且取代了分點歲差。日月歲差是太陽和月球對地球赤道隆起的引力作用造成的,引發地軸相對於慣性空間的轉動。 行星歲差(actually an advance)是由於其它行星對地球和軌道面(黃道)的引力有小角度造成的,導致黃道面相對於慣性空間的移動。日月歲差比行星歲差強大了500倍。除了月球和太陽,其它行星也會造成地軸的運動在慣性空間中產生微小的變化,在對比時會造成對日月歲差和行星歲差的誤解,所以國際天文聯合會在2006年將主要的部分重新命名為赤道歲差,而較微弱的成份命名為黃道歲差,但是兩者的合稱仍是綜合歲差。.

北极星和歲差 (天文) · 北極二和歲差 (天文)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北极星和北極二之间的比较

北极星有16个关系,而北極二有2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7.32% = 3 / (16 + 25)。

参考

本文介绍北极星和北極二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