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化学家列表

指数 化学家列表

这是一个知名化学家列表: (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中国化学家.

232 关系: 加拿大埃及原子論华莱士·卡罗瑟斯卡尔·威廉·舍勒卡尔·齐格勒卡爾·博施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卢嘉锡古斯塔夫·基爾霍夫吉尔伯特·斯托克君特·馮·克魯格坎尼扎罗反应奥德·哈塞尔奥托·瓦拉赫奥托·迪尔斯奧古斯特·威廉·馮·霍夫曼威廉姆逊合成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威廉·珀金威廉·米切尔威廉·拉姆齐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尼古拉·谢苗诺夫尼尔斯·加布里埃尔·塞弗斯特瑞姆尼龙居里奥·纳塔巴里·夏普莱斯丹尼尔·卢瑟福帕拉塞尔苏斯三磷酸腺苷乔治·安德鲁·欧拉乔治·德海韦西乔治·怀特塞兹乙炔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于天仁亞米德·齊威爾亨利·卡文迪什亨利·莫塞莱亨利·莫瓦桑亨利·艾林亨利·陶布库尔特·维特里希库尔特·阿尔德伊夫·肖万伊利亚·普里高津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伏特...张江树伯克利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冯·斯特拉多尼茨弗里德里希·维勒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弗里茨·哈伯弗里茨·普雷格尔弗雷德里克·索迪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弗朗西斯·阿斯顿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马尔科夫尼科夫彭加木彭道儒彼得·德拜彼得·阿格雷彼得·摩尔徐壽侯德榜德国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保罗·埃尔利希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保罗·博耶保罗·卡勒保罗·杨森土耳其化学家化學化學生物學利奥·贝克兰周厚复周大新周其凤哈伊姆·魏茨曼唐敖庆冶金学元素周期表克劳德·贝托莱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克里斯托夫·英果尔德勒夏特列勒沙特烈原理皮埃尔·居里王方定玛丽亚·居里理查德·阿贝格理查德·恩斯特理查德·施罗克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米勒-尤里实验約翰·波普約瑟夫·布拉克约翰·约阿希姆·贝歇尔约翰·道尔顿约翰·查尔斯·波拉尼约翰·沃克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约瑟夫·李斯特,第一代李斯特男爵约瑟夫·普利斯特里维克多·格林尼亚维克托·梅耶罗伯特·威廉·本生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罗伯特·柯尔罗伯特·格拉布罗伯特·波义耳罗德·霍夫曼美國烯烃复分解反应爱德华·比希纳瑟倫·索倫森瓦爾特·能斯特生物化学田昭武电石燃素说物理学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盖斯芬兰莊長恭聚酯避孕药荷兰萊納斯·鮑林飞秒化学西里尔·欣谢尔伍德马凯尔詹姆斯·杜瓦讓-巴蒂斯特·杜馬诺贝尔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物理学奖谢晓亮賈克·莫諾贝尔斯坦数据库路易·巴斯德麥可·法拉第黃麗松黄鸣龙迪尔斯-阿尔德反应迈特纳郑集阿尔弗雷德·维尔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阿道夫·布特南特阿道夫·温道斯阿达·约纳特蘇聯蘇格蘭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赫尔曼·施陶丁格赫伯特·布朗赫施巴赫赵宗燠葛洪邢其毅铝土矿里夏德·库恩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里夏德·梅尔廷·维尔施泰特酚醛树脂英国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陈裕光陈懿陆天尧陆婉珍K·C·尼古劳United States查理斯·哈契特果胶捷克李遠哲杨石先杰弗里·威尔金森格倫·西奧多·西博格梁树权梅尔文·卡尔文楊祥發欧内斯特·索尔维歐文·朗繆爾氧化铝永斯·贝采利乌斯汤姆森-贝特洛原理汉弗里·戴维汉斯·费歇尔沃尔特·科恩法国本生燈朱汝华朱清时有机化学海因里希·卡罗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斯坦利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施瓦兹文森特·迪维尼奥托马斯·威尔森托马斯·切赫拜耳法拉齐斯曼弗雷德·艾根 扩展索引 (182 更多) »

加拿大

加拿大(英语、法语:Canada,IPA读音:(英)(法))为北美洲国家,西抵太平洋,东至大西洋,北滨北冰洋,东北方与丹麦领地格陵兰相望,东部与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相望,南方及西北方与美国接壤。加拿大的领土面积达998万平方公里,为全球面积第二大国家。加拿大素有「枫叶之国」的美誉,渥太华为该国首都。 加拿大在1400年前即有原住民在此生活。15世纪末,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开始探索北美洲的东岸,并在此建立殖民地。1763年,当七年战争结束后,法国被迫将其几乎所有的北美殖民地割让予英国。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英国殖民者向西探索至太平洋地区,并建立了数个新的殖民地。1867年7月1日,1867年宪法法案通过,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新斯科舍三个英属北美殖民地组成加拿大联邦,其中加拿大省分裂为安大略和魁北克。在随后100多年里,其它英属北美殖民地陆续加入联邦,组成现代加拿大。 加拿大是实行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及議會制的國家,由十个省和三个地区组成,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及加拿大君主,而加拿大總督為其及政府的代表。加拿大是双语国家,英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原住民的語言被認定為第一語言。由於位於高緯度地廣人稀,该国是世界上擁有多元化種族及文化的國家,也是移民為主的国家,约五分之一的国民出生于境外,近年來移民大部分來自亞洲。 得益於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高度發達的科技,加拿大是富裕、经济发达的国家。以国际汇率计算,加拿大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排名第十六,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十。它在教育、政府的透明度、自由度、生活品质及经济自由的都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美空防司令部、七大工業國組織、二十国集团、英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及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成员。.

新!!: 化学家列表和加拿大 · 查看更多 »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新!!: 化学家列表和埃及 · 查看更多 »

原子論

原子論(英語:Atomism,來自古希臘語atomos,含義為“不可分割”)是在一些古代傳統中發展出的一種自然哲學。原子論者將自然世界理論化為由兩基本部分所構成:不可分割的原子和空無的虛空(void)。.

新!!: 化学家列表和原子論 · 查看更多 »

华莱士·卡罗瑟斯

华莱士·休姆·卡罗瑟斯(Wallace Hume Carothers,),美国化学家,尼龙和氯丁橡胶的发明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华莱士·卡罗瑟斯 · 查看更多 »

卡尔·威廉·舍勒

卡尔·威廉·席勒(Carl Wilhelm Scheele,),瑞典屬波美拉尼亚药剂师及化学家,倾力于纯粹科学的研究,以高超的实验技术发现了氧气和氯气。他从自然物中提取了多种有机酸,在对矿石的研究中发现了钼、钡、钨等金属元素。他对银盐和氢氟酸的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摄影术和玻璃工业的发展,还对多种颜料和染料进行了分析。.

新!!: 化学家列表和卡尔·威廉·舍勒 · 查看更多 »

卡尔·齐格勒

卡尔·齐格勒(Karl Waldemar Ziegler,),德国化学家。在聚合反应催化剂研究方面有很大贡献,并因此与意大利化学家居里奥·纳塔共同获得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卡尔·齐格勒 · 查看更多 »

卡爾·博施

卡爾·博施(Carl Bosch)是德國化學家與工程師。1931年諾貝爾化學獎以及1939年歌德獎獲得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卡爾·博施 · 查看更多 »

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

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Luis Federico Leloir,法语名勒卢瓦尔,),阿根廷籍法裔生物化學家。因研究了核苷酸糖及其在碳水化合物合成中的作用(複雜的醣類分解為簡單碳水化合物的過程)而獲1970年諾貝爾化學獎。 莱洛伊尔生于巴黎。毕业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曾获巴黎大学、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科尔多瓦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49年莱洛伊尔找到了一种糖核苷酸(今日已知的核苷酸糖约100种),即尿苷二磷酸葡萄糖。1953年分离出尿核苷二磷酸酯乙酰葡萄胺,1959年提出糖原生成机理,1960年提出淀粉生物合成机理,1964年从谷物中分离出腺嘌呤核苷酸,由于这些成就,莱洛伊尔于197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L L L L L L Category:盖尔德纳国际奖获得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卢伊斯·弗德里科·莱洛伊尔 · 查看更多 »

卢嘉锡

卢嘉锡(),福建厦门人,祖籍福建龍巖市坎市鎮浮山村,中国化学家。.

新!!: 化学家列表和卢嘉锡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基爾霍夫

古斯塔夫·罗伯特·克希荷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德国物理学家。在电路、光谱学的基本原理(两个领域中各有根据其名字命名的克希荷夫定律)有重要贡献,1862年创造了“黑体”一词。1847年发表的两个电路定律发展了欧姆定律,对电路理论有重大作用。1859年制成分光仪,并与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一同创立光谱化学分析法,从而发现了铯和铷两种元素。同年还提出热辐射中的基尔霍夫辐射定律,这是辐射理论的重要基础。.

新!!: 化学家列表和古斯塔夫·基爾霍夫 · 查看更多 »

吉尔伯特·斯托克

吉尔伯特·斯托克(Gilbert Stork,),美国有机化学家。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尤金希金斯名誉化学教授。斯托克烯胺反应就是根据他命名的。.

新!!: 化学家列表和吉尔伯特·斯托克 · 查看更多 »

君特·馮·克魯格

君特·馮·克魯格(Günther Adolf Ferdinand “Hans” von Kluge,),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纳粹德国德意志国防军陆军的高級將領,他出生於波茲南的一個普魯士軍人世家;日後在德意志國防軍中晉升為元帥。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是參謀部的軍官,曾於1916年參加凡爾登戰役。 1936年,他被晉用為陸軍上將。1937年奉命指揮第6軍團;該軍團後來改編為第4軍團。1939年他指揮該軍團攻入波蘭。儘管他反對進攻西線,但他仍在法國戰役中率領第4軍團進攻阿登。1940年7月被晉升為陸軍元帥後,他在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羅薩行動中繼續指揮第4軍團;在這段時間他與古德里安因進攻戰術上的分岐及古德里安經常違反他的命令而雙方關係惡劣。 當馮·博克在1941年12月被解除中央集團軍群的指揮權後,克魯格被晉升為集團軍群司令官直至1943年10月受傷為止。克魯格經常乘坐飛機,來巡視麾下師團及有時在空中乘坐飛機以解除厭倦 — 一個非常规的方法。 1943年10月27日,克魯格因其座駕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公路上發生意外翻車而受重傷,他不能履行指揮職責;直至1944年7月,他受命替代馮·倫德施泰特為德國西歐戰場總司令。 德國抵抗運動領導人特萊斯科夫將軍是中央集團軍群的參謀長,克魯格亦間接參與了抵抗運動。他知道特萊斯科夫計劃在希特勒巡視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時,要射殺希特勒,所以事先通知了他的前任下屬馮·波斯拉格,而波斯拉格當時即是特萊斯科夫的下屬。在最後時刻,克魯格最後放棄了特萊斯科夫的刺殺計劃,波斯拉格其後推測這是因為希姆萊將陪同希特勒前往開會;克魯格擔心希姆萊也會被殺,而一旦希姆萊被除去,則將引爆武裝親衛隊及德意志國防軍陆军之間的一場慘烈的內戰。 當施陶芬貝格在7月20日密謀案中企圖行刺希特勒時,克魯格正身任德國西歐戰場司令在其位於拉羅什蓋恩城堡的司令部中。法國佔領軍司令馮·史圖爾普納格上將,及其同事馮·塞奧特少將 — 施陶芬貝格的姪兒 — 前往拜訪克魯格;史圖爾普納格來訪前,甫命令逮捕德軍駐防在巴黎的武裝親衛隊單位。由於克魯格當時已知希特勒仍然健在,所以拒絕提供任何協助,他說“可以,只要那头猪已经死了!”。在施陶芬貝格的計劃失敗後,他被希特勒召回柏林,但是認為希特勒會把他視為背叛者來懲罰,於是在返回德國途中服食氰化物自殺。他遺留一封信給希特勒,信中建議希特勒應該尋求和平及有需要時可以結束為鞏固權力而推展的鬥爭,希特勒將信交給約德爾並說:“這是很有力的證據,說明克魯格應該被處死。”.

新!!: 化学家列表和君特·馮·克魯格 · 查看更多 »

坎尼扎罗反应

坎尼扎罗反应(Cannizzaro反应),也译作康尼查罗反应、康尼扎罗反应、卡尼扎罗反应,是无α活泼氢的醛在强碱作用下发生分子间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分子羧酸和一分子醇的有机歧化反应。意大利化学家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通过用草木灰处理苯甲醛,得到了苯甲酸和苯甲醇,首先发现了这个反应,反应名称也由此得来。反应的综述参见:。 坎尼扎罗反应中常用的醛有芳香醛(如苯甲醛)和甲醛。对于有活泼氢的醛来说,碱会夺取活泼氢,从而发生羟醛反应,降低坎尼扎罗反应的收率。 分子内的坎尼扎罗反应也是可以发生的,有时产物羟基酸可以进一步失水环化生成内酯。.

新!!: 化学家列表和坎尼扎罗反应 · 查看更多 »

奥德·哈塞尔

奥德·哈塞尔(挪威语:Odd Hassel,)是一位挪威物理化学家,196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奥德·哈塞尔 · 查看更多 »

奥托·瓦拉赫

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德国化学家,1910年以研究脂環族化合物而獲得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奥托·瓦拉赫 · 查看更多 »

奥托·迪尔斯

奥托·保罗·赫尔曼·迪尔斯(德语:Otto Paul Hermann Diels,),德国化学家,他最顯著的成就是和庫爾特·阿爾德共同研究的狄爾斯–阿爾德反應(二烯合成的方法),也因為這項研究使他們兩位於1950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合成環狀有機化合物的方法對橡膠和塑膠的製造是很有幫助的。他畢業於柏林洪堡大學,從1916年起一直在基爾大學擔任教職直到1945年。他結婚並育有5名子女,於1954年逝世。.

新!!: 化学家列表和奥托·迪尔斯 · 查看更多 »

奧古斯特·威廉·馮·霍夫曼

奧古斯特·威廉·馮·霍夫曼(August Wilhelm von Hofmann,),德國化學家,对有机化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对苯胺的研究为这种化合物后来在有机染料领域的广泛应用打下基础。一些有机反应以他命名,如霍夫曼降解、霍夫曼-马蒂乌斯重排、霍夫曼消除和Hofmann–Löffler–Freytag反应等。 Category:德國化學家 Category:柏林洪堡大學教師 Category:波恩大學教師 Category:哥廷根大學校友 Category:吉森大學校友 Category:黑森人 Category:皇家奖章获得者 Category:科普利獎章獲得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奧古斯特·威廉·馮·霍夫曼 · 查看更多 »

威廉姆逊合成

#重定向 威廉姆逊合成反应.

新!!: 化学家列表和威廉姆逊合成 · 查看更多 »

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弗里德里希·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语:Friedrich Wilhelm Ostwald,拉脱维亚语:Vilhelms Ostvalds;),出生于拉脱维亚的德国籍物理化学家。他提出了稀释定律,对电离理论和质量作用定律进行了验证。他将热力学原理引入结晶学和催化现象的研究中,解释了自然和生产中的许多现象,并成功地完成了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提出了奥斯特瓦尔德过程。 他也是出色的教材作者和卓越的学术组织者,创立过多种期刊,培养了大量的年青研究者,使得物理化学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和其他化学的理论基础,因此被认为是物理化学的创立者之一。另外他在颜色学、科学史和哲学方面也有独到的贡献。1909年因其在催化剂的作用、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研究的突出贡献,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

新!!: 化学家列表和威廉·奥斯特瓦尔德 · 查看更多 »

威廉·珀金

威廉·亨利·珀金爵士,FRS(Sir William Henry Perkin,),英國化學家。他在18歲發現了首個苯胺染料——苯胺紫。.

新!!: 化学家列表和威廉·珀金 · 查看更多 »

威廉·米切尔

威廉·“比利”·米切尔(William Lendrum "Billy" Mitchell,),美国陆军少将,被称为美国空军之父,航空战略家,曾提出“空军制胜论”。.

新!!: 化学家列表和威廉·米切尔 · 查看更多 »

威廉·拉姆齐

威廉·拉姆齐爵士,KCB(Sir William Ramsay,),英国化学家,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威廉·拉姆齐 · 查看更多 »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法国貴族,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 ,被後世尊稱為“近代化學之父”。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給出了氧與氫的命名,並且預測了硅的存在。他幫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锡提出了「元素」的定義,按照這定義,於1789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其中包括光與熱和一些當時被認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锡的貢獻促使18世紀的化學更加物理及數學化。他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撰写了第一部真正現代化学教科书《化學基本論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他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創立氧化说以解释燃烧等实验现象,指出动物的呼吸实质上是缓慢氧化。这些划时代贡献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 拉瓦锡曾任税务官,因此他有充足的资金进行科学研究。不幸在法国大革命中被送上断头台而死。.

新!!: 化学家列表和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 · 查看更多 »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

尤斯图斯·冯·李比希男爵(Justus Freiherr von Liebig,)出生于今日德國黑森州前身黑森大公爵國的达姆施塔特,德国化学家,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农业和生物化学,他创立了有机化学。作为大学教授他发明了现代实验室導向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一创新,他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教育家之一。他发现了氮对于植物营养的重要性,因此也被称为“肥料工业之父”。.

新!!: 化学家列表和尤斯图斯·冯·李比希 · 查看更多 »

尼古拉·谢苗诺夫

#重定向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

新!!: 化学家列表和尼古拉·谢苗诺夫 · 查看更多 »

尼尔斯·加布里埃尔·塞弗斯特瑞姆

尼尔斯·加布里埃尔·塞弗斯特瑞姆(Nils Gabriel Sefström,),瑞典化学家也是贝采里乌斯的学生。1830年在研究钢的脆性时塞弗斯特瑞姆重新发现了新的化学元素,他将之命名为“钒”(vanadium)。 钒最早是在1801年时由西班牙和墨西哥矿物学家安德烈·曼纽尔·德·里奥通过研究钒铅矿首次发现的。他将之命名为erythronium。后来弗里德里希·维勒确认钒和erythronium是同一物质。 1815年尼尔斯·加布里埃尔·塞弗斯特瑞姆成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新!!: 化学家列表和尼尔斯·加布里埃尔·塞弗斯特瑞姆 · 查看更多 »

尼龙

尼龙(Nylon),又譯為奈綸、耐綸、尼綸、尼龍、锦纶,是一种人造聚合物、纖維、塑料,發明於1935年2月28日,發明者為美国威尔明顿杜邦公司的华莱士·卡罗瑟斯。1938年Nylon正式上市,最早的Nylon制品是Nylon製的牙刷刷子,於1938年2月24日开始出售;妇女穿的尼龙袜,於1940年5月15日上市。Nylon纤维是多种人造纤维的原材料,而硬的Nylon也被用在建筑业中。.

新!!: 化学家列表和尼龙 · 查看更多 »

居里奥·纳塔

居里奥·纳塔(Giulio Natta,),意大利化学家,在聚合反应的催化剂研究上作出很大贡献,因此与德国化学家卡尔·齐格勒共同获得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居里奥·纳塔 · 查看更多 »

巴里·夏普莱斯

卡尔·巴里·夏普莱斯(K.,),美国化学家,前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正教授,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基於他對点击化学的突出貢獻,湯森路透預測他將二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新!!: 化学家列表和巴里·夏普莱斯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卢瑟福

丹尼尔·卢瑟福(英文:Daniel Rutherford,1749-1819),苏格兰化学家,氮气的发现者之一。.

新!!: 化学家列表和丹尼尔·卢瑟福 · 查看更多 »

帕拉塞尔苏斯

帕拉塞尔斯(Paracelsus,或譯帕拉塞尔苏斯,约公元1493年-1541年),中世纪瑞士医生、煉金術士、占星师。帕拉塞尔斯全名菲利普斯·奥里欧勒斯·德奥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冯·霍恩海姆,是苏黎世一个名叫W·冯·霍恩海姆医生的儿子。他自称为帕拉塞尔斯,是因为他自认为他比罗马医生凯尔苏斯更加伟大的意思。.

新!!: 化学家列表和帕拉塞尔苏斯 · 查看更多 »

三磷酸腺苷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也称作腺苷三磷酸、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在生物化學中是一种核苷酸,作为細胞内能量传递的“分子通货”,储存和传递化学能。ATP在核酸合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它也是RNA序列中的鳥嘌呤二核苷酸,在DNA進行轉錄或複製時可做為替補。.

新!!: 化学家列表和三磷酸腺苷 · 查看更多 »

乔治·安德鲁·欧拉

乔治·安德鲁·欧拉(George Andrew Olah、Oláh György,),出生于布达佩斯,美籍匈牙利化学家。他在超强酸稳定碳正离子的研究中有杰出贡献。他曾获得1994年诺贝尔化学奖,并在不久后获得普利斯特理奖章——美国化学会所颁发的最高荣誉。.

新!!: 化学家列表和乔治·安德鲁·欧拉 · 查看更多 »

乔治·德海韦西

乔治·查尔斯·德海韦西(Hevesy György,),匈牙利化学家,194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乔治·德海韦西 · 查看更多 »

乔治·怀特塞兹

乔治·怀特塞兹(George M. Whitesides,),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美国化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在有机金属化学、纳米技术、超分子组装、核磁共振谱学、物理有机化学、软光刻技术、微流体等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贡献。1975年美国化学会纯化学奖、1995年亚瑟·科普奖、1998年美国国家科学奖章、2003年材料科技京都奖、2005年丹·大卫奖以及2007年普利斯特里奖得主。截止2008年3月,怀特塞兹是所有在世化学家中h指数最高的一位。.

新!!: 化学家列表和乔治·怀特塞兹 · 查看更多 »

乙炔

乙炔,俗稱風煤(實際上風煤是指氧氣與乙炔組成之套件,風指壓縮氧、煤指乙炔,並非單單乙炔稱為風煤)、電石氣、電土,是炔烴化合物系列中體積最小的一員,主要作工業用途,特別是燒焊金屬方面。 乙炔於1836年由英國科學家艾德蒙·戴维(Edmund Davy)發現,化學式為,有一個如下圖所示的直线型結構: 乙炔在室溫下是無色、極易燃的氣體。純乙炔是無臭的,但工業用乙炔由於含有硫化氫、磷化氫等雜質,而有一股大蒜的氣味。乙炔的化學能主要貯存於它的三鍵中。 在攝氏400度以上, 乙炔會聚合生成乙烯基乙炔()和苯()。在攝氏900度以上則會形成炭黑。 碳酸鈣(石灰岩)和煤炭是生產乙炔的主要原料。首先,碳酸鈣會轉化為氧化鈣,煤炭則轉化為焦炭。然後氧化鈣和焦炭會發生反應形成碳化鈣和一氧化碳: 碳化钙加水會形成乙炔和氫氧化鈣:CaC2 +2H2O → C2H2↑ + Ca(OH)2.

新!!: 化学家列表和乙炔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

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Alexander William Williamson,另译:亚历山大·威廉·威廉森,),英国化学家,他被认为是有机合成的先驱人物。有机化学工业中著名的“威廉姆逊合成”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他也是日本近代化先驱“长州五杰”的重要导师。.

新!!: 化学家列表和亚历山大·威廉·威廉姆逊 · 查看更多 »

于天仁

于天仁(),中国土壤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及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土壤电化学的创始人,.

新!!: 化学家列表和于天仁 · 查看更多 »

亞米德·齊威爾

艾哈迈德·哈桑·兹韦勒(أحمد حسن زويل,Ahmed Hassan Zewail,又译泽维尔、扎威尔,),埃及化學家,飛秒化學上的專家。他研究的技術能將研究化學反應的時間尺度縮減至飛秒,透過攝影將化學反應中每個微細變化忠實地紀錄。.

新!!: 化学家列表和亞米德·齊威爾 · 查看更多 »

亨利·卡文迪什

亨利·卡文迪什(Henry Cavendish,又译亨利·卡文迪许、亨利·卡文狄西、亨利·卡文迪西,),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他首次对氢气的性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证明了水并非单质,预言了空气中稀有气体的存在。他首次发现了库伦定律和欧姆定律,将电势概念广泛应用于电学,并精确测量了地球的密度,被认为是牛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新!!: 化学家列表和亨利·卡文迪什 · 查看更多 »

亨利·莫塞莱

亨利·格溫·傑弗里·莫塞莱(Henry Gwyn Jeffreys Moseley,),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莫塞莱对物理学和化学做出的最重大的贡献就是打破先前物理学理论的成见,发现了原子序数这一概念。莫塞莱定律通过对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的正确排列,修正了化学中的众多基础概念。 当玻尔为重构氢原子结构而创立了玻尔模型的同时,莫塞莱定律也首次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这一理论完善了欧内斯特·卢瑟福和安东尼斯·范登布勒克的模型,后者设想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序数等于原子核中的有效核电荷数量。至今为止,莫塞莱定律仍得到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莫塞莱毅然离开了牛津大学的研究室,成为英军的皇家工兵的一名志愿兵。1915年4月,他作为负责电话通讯的军官,受命前往土耳其的加里波利半岛。同年8月10日,他在加里波利之战中被敌军开枪击中死亡,年仅27岁。当时多位人士都感慨,如果莫塞莱能够幸存到1916年,他将极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亨利·莫塞莱 · 查看更多 »

亨利·莫瓦桑

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法国化学家,获得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 莫瓦桑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研究,他在不良的实验室条件下,首次成功地离析了元素氟(1886年);深入研究氟化物和金属氢化物的性质;1892年他发明了用於製造硼或人工鑽石的电炉,将实验室化学反应的温度成功地提高到2000摄氏度,利用它制得金属碳化物、碳化硅和人造金刚石。 莫瓦桑1886年任巴黎药学院毒物学教授,1889年起任巴黎大学科学学院教授。先后获得法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德国化学会等机构颁发的多项奖金。1907年2月20日,莫瓦桑在斯德哥尔摩颁奖典礼回来后不久,在巴黎突然死亡。.

新!!: 化学家列表和亨利·莫瓦桑 · 查看更多 »

亨利·艾林

亨利·艾林(Henry D. Eyring,),墨西哥出生的美国理论化学家。艾林曾任1963年度美国化学会主席和1965年度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席,1966年因为对反应速率理论的研究而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亨利·艾林 · 查看更多 »

亨利·陶布

亨利·陶布(Henry Taube,),化學家。他的研究興趣是氧化還原反應,其中对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转移机理的研究更使得他獲1983年諾貝爾化學獎。.

新!!: 化学家列表和亨利·陶布 · 查看更多 »

库尔特·维特里希

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瑞士化学家,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居留权。由于开发出的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核磁共振方法的研究,与约翰·贝内特·芬恩、田中耕一共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库尔特·维特里希 · 查看更多 »

库尔特·阿尔德

库尔特·阿尔德(德语:Kurt Alder,),德国化学家,1902年7月10日,阿尔德生于德国克尼格许特(今波兰霍茹夫),1950年与奥托·迪尔斯因对二烯合成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1958年7月20日逝世于德国科隆。.

新!!: 化学家列表和库尔特·阿尔德 · 查看更多 »

伊夫·肖万

伊夫·肖万 (Yves Chauvin,),法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荣誉研究主任,法国科学院成员。 由于从1970年代开始的在烯烴複分解反應方面的贡献,肖万跟罗伯特·格拉布、理查德·施罗克共同获得了2005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肖万声明他不去领奖,因为他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是35年前的事,该获奖的成就只应归于他美国的同事。.

新!!: 化学家列表和伊夫·肖万 · 查看更多 »

伊利亚·普里高津

伊利亚·羅曼諾維奇·普里高津子爵(Илья́ Рома́нович Приго́жин,Ilya Romanovich Prigogine,),比利时化学家、物理学家,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非平衡态统计物理与耗散结构理论奠基人。 Category:比利时物理学家 Category:比利时化学家 Category: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Category: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師 Category: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校友 Category:拉姆福德奖章获得者 Category:JINR博戈柳博夫奖获得者 Category:俄罗斯诺贝尔奖获得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伊利亚·普里高津 · 查看更多 »

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法国物理学家,与其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一道因为对人工放射性的研究而获得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伊雷娜是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的长女,其一对儿女皮埃尔·约里奥和伊琳·朗之万-约里奥也是著名科学家。因長年鑽研於對放射線的研究而於1956年患白血病逝世。.

新!!: 化学家列表和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 查看更多 »

伏特

伏特(volt)是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符号V。 在一根均匀的、宽度和温度恒定的导线上假如有一安培电流流动,那么导线的电阻在一定的距离内將电能转化为热能1瓦(W.

新!!: 化学家列表和伏特 · 查看更多 »

张江树

张江树()又名雪帆,江苏常熟人。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化学的先驱。华东理工大学的创始人。 1910年,就读于上海龙门师范学校,1914年毕业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後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数学理化部,1918年毕业留校任化学助教。1923年赴美国留学,先在美国加州大学学化学,1924年又入哈佛大学。1926年回国,先后在光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等校任教授。1932年起担任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中央大学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后,任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教务长。1952年,以南京大学工学院为基础创建南京工学院,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0月开学后调任中国第一所高等化工院校华东化工学院院长,该校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院校。1981年退休,担任华东化工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名誉院长。曾长期担任全国高等工科院校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和《辞海》化学分科主编。1989年10月在上海逝世。 Z张 Z张 Z张 理Z张 Z张 0Z张 Category:东南大学校长 Category:武汉大学教授 分類:國立中央大學教席學者 分類:南京大學教席學者 Z.

新!!: 化学家列表和张江树 · 查看更多 »

伯克利

伯克利(Berkeley),或譯貝克萊、貝克利或柏克萊,可以指:.

新!!: 化学家列表和伯克利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冯·斯特拉多尼茨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冯·斯特拉多尼茨(Friedrich August Kekulé von Stradonitz,),德国有机化学家。从1850年代直到他去世,凯库勒是欧洲最着名的化学家之一,特别是在理论化学领域。他是化学结构理论的主要创始人。.

新!!: 化学家列表和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冯·斯特拉多尼茨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维勒

弗里德里希·维勒(Friedrich Wöhler,),德国化学家。他因人工合成了尿素,打破了有机化合物的“生命力”学说而闻名。.

新!!: 化学家列表和弗里德里希·维勒 · 查看更多 »

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

弗里德里希·卡尔·鲁道夫·贝吉乌斯(德语:Friedrich Karl Rudolf Bergius,)生於布雷斯勞(今波兰弗罗茨瓦夫)逝於阿根廷,德国化学家。他的著名贡献是以从煤生产合成燃料。 1931年,他与卡尔·博施(Carl Bosch)共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发明的化学高压方法发展作出贡献。.

新!!: 化学家列表和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 · 查看更多 »

弗里茨·哈伯

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犹太裔德国化学家,由于发明从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工业哈柏法,荣获1918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哈柏法对于制造化肥和炸药很重要。全球一半人口的食品生产目前依赖于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肥料。哈伯和玻恩共同提出了玻恩-哈伯循环作为评估的离子固体晶格能的方法。 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开发和部署氯气和其他毒气的化学武器工作,他也被称为“化學武器之父”。.

新!!: 化学家列表和弗里茨·哈伯 · 查看更多 »

弗里茨·普雷格尔

弗里茨·普雷格尔(Fritz Pregl,),生于卢布尔雅那,逝世于奥地利格拉茨,斯洛文尼亚裔奥地利化学家,192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弗里茨·普雷格尔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索迪

弗雷德里克·索迪(Frederick Soddy,),英国化学家。.

新!!: 化学家列表和弗雷德里克·索迪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Jean Frédéric Joliot-Curie,原姓氏为Joliot,),法国物理学家,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 查看更多 »

弗朗西斯·阿斯顿

弗朗西斯·威廉·阿斯顿(Francis William Aston,),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荣誉院士。由于“借助自己发明的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以及阐明了整数法则”,他被授予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弗朗西斯·阿斯顿 · 查看更多 »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马尔科夫尼科夫

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马尔科夫尼科夫(Владимир Васильевич Марковников ,1837年12月22日-1904年2月11日),又译马可尼科夫,是一名俄国化学家。.

新!!: 化学家列表和弗拉基米尔·瓦西里耶维奇·马尔科夫尼科夫 · 查看更多 »

彭加木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中国广东番禺人。中国著名生物化学家。.

新!!: 化学家列表和彭加木 · 查看更多 »

彭道儒

彭道儒,湖南醴陵人。195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8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北京郵電學院副教授、教授、化學防護研究所所長。同年被評為全國郵電系統勞動模範。專於有機化學、金屬防腐及電接觸保護。研製的「By-2電接觸固體薄膜潤滑劑」1982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同年又研製出「DJB-823電接觸固體薄膜保護劑」,1986年獲國家發明獎二等獎。撰有論文《By-2電接觸固體薄膜潤滑劑的研究及應用》等。 P彭 P彭 D道.

新!!: 化学家列表和彭道儒 · 查看更多 »

彼得·德拜

彼得鲁斯·约瑟夫斯·威廉默斯·德拜(Petrus Josephus Wilhelmus Debije,)后改名为彼得·约瑟夫·威廉·德拜(Peter Joseph William Debye),荷兰物理学家与物理化学家,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彼得·德拜 · 查看更多 »

彼得·阿格雷

彼得·阿格雷(Peter Agre,),美国医生和分子生物学家。因对细胞膜中的水通道的发现以及对离子通道的研究,与罗德里克·麦金农一起获得了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阿格雷早年毕业于,后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阿格雷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学院讲席教授及约翰·霍普金斯疟疾研究所(JHMRI)所长。.

新!!: 化学家列表和彼得·阿格雷 · 查看更多 »

彼得·摩尔

彼得·摩尔(Peter Moore,)是一位英国的商人和经理人。他目前是英国足球超级联赛俱乐部利物浦足球俱乐部首席执行官;此前他在锐步、世嘉、微软和EA等公司担任要职。.

新!!: 化学家列表和彼得·摩尔 · 查看更多 »

徐壽

徐寿(1818年2月26日—1884年9月24日),字生元,号雪村,江苏无锡人,清末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徐壽 · 查看更多 »

侯德榜

侯德榜(),又名侯启荣,字致本,化工专家,福建省侯官縣風尾坡村人。“侯氏联合制碱法”的发明者,著有《制碱》。与永利碱业创始人范旭东同为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先驱。.

新!!: 化学家列表和侯德榜 · 查看更多 »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Deutschland),是位於中西歐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zh-hans:联邦州; zh-hant:邦;-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其国土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南北距离为876公里,东西相距640公里,从北部的北海与波罗的海延伸至南部的阿尔卑斯山。气候温和,季节分明。德国人口约8,180万,为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二大移民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在50万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海德堡人及其後代尼安德特人生活在今德國中部。自古典時代以來各日耳曼部族開始定居於今日德國的北部地區。公元1世紀時,有羅馬人著作的關於“日耳曼尼亞”的歷史記載。在公元4到7世紀的民族遷徙期,日耳曼部族逐漸向歐洲南部擴張。自公元10世紀起,德意志領土組成神聖羅馬帝國的核心部分。16世紀時,德意志北部地區成為宗教改革中心。在神聖羅馬帝國滅亡後,萊茵邦聯和日耳曼邦聯先後建立,1871年,在普魯士王國主導之下,多數德意志邦國統一成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開始做為國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18-1919年德國革命後,德意志帝國解體,議會制的威瑪共和國取而代之。1933年納粹黨獲取政權並建立獨裁統治,最終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系統性種族滅絕的發生。在戰敗並經歷同盟國軍事佔領後,德國分裂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在1990年10月3日重新統一成為現在的德國。国家元首为联邦总统,政府首脑則为联邦总理。 德國是世界大國之一,其國内生產總值以國際匯率計居世界第四,以購買力評價計居世界第五。其諸多工業工程和科技部門位居世界前列,例如全球馳名的德國車廠、精密部件等,為世界第三大出口國。德國為發達國家,生活水平居世界前列。德國人也以熱愛大自然聞名,都市綠化率極高,也是歐洲再生能源大國,是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樣板,除了強調環境保護與自然生態保育,在人為飼養活體的態度十分嚴謹,不但獲得大量外匯和資訊優勢,其動物保護法律管束、生命教育水準也是首屈一指的,在高等教育方面並提供免費大學教育,並具備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催生出拜爾等大藥廠。 德国为1993年欧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为申根区一部分,并于1999年推动欧元区的建立。德国亦为联合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八国集团、20国集团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其军事开支总额居世界第九。 德語是歐盟境内使用人數最多的母語。德國文化的豐富層次和對世界的影響表現在其建築和美術、音樂、哲學以及電影等等。德國的文化遺產主要以老城為代表。另外國家公園和自然公園共計有上百處。.

新!!: 化学家列表和德国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ˈdmʲitrʲɪj ɪˈvanəvʲɪtɕ mʲɪndʲɪˈlʲejɪf ,),19世纪俄国科學家,發現化學元素的週期性,依照原子量,製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週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新!!: 化学家列表和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 · 查看更多 »

保罗·埃尔利希

保罗·埃尔利希(旧译欧立希,Paul Ehrlich,),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較為著名的研究包括血液學、免疫學與化學治療。埃利赫預測了自體免疫的存在,並稱之為「恐怖的自體毒性」(horror autotoxicus)。.

新!!: 化学家列表和保罗·埃尔利希 · 查看更多 »

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

保羅·埃米爾·勒科克·德布瓦博德蘭(Paul Émile Lecoq de Boisbaudran,),又名法蘭索瓦·勒科克·德布瓦博德蘭(François Lecoq de Boisbaudran),是一名法国化学家。德布瓦博德蘭發現了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預測的化學元素鎵,從而驗證了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及後又發現了化學元素釤和鏑;他又提出氬和氦與其他化學元素的性質截然不同,應在元素周期表分離成一個新系列(即後來的惰性氣體)。此外,德布瓦博德蘭研發了改良的光譜學技術,用於化學分析。.

新!!: 化学家列表和保罗·埃米尔·勒科克·德布瓦博德兰 · 查看更多 »

保罗·博耶

保罗·德罗斯·博耶(Paul Delos Boyer,),美国生物化学家。因阐明三磷酸腺苷生物合成的机理而与约翰·沃克、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共同获得199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保罗·博耶 · 查看更多 »

保罗·卡勒

保罗·卡勒(Paul Karrer,1889年4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 - 1971年6月18日),瑞士有机化学家,因在维生素上的研究,,他和沃尔特·霍沃思在1937年共同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K K K Karrer Karrer Karrer K K.

新!!: 化学家列表和保罗·卡勒 · 查看更多 »

保罗·杨森

保罗·杨森(Paul Adriaan Jan, Baron Janssen,),比利时药学家,化学家,氟哌啶醇的发现者,的创始人。.

新!!: 化学家列表和保罗·杨森 · 查看更多 »

土耳其

土耳其共和国(Türkiye Cumhuriyeti)是一個橫跨欧亚两洲的国家,國土包括西亞的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巴尔干半岛的东色雷斯地區。北臨黑海,南临地中海,东南与叙利亚、伊拉克接壤,西临爱琴海,並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格鲁吉亚、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和伊朗接壤。在安納托利亞半島和東色雷斯地區之間的,是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屬黑海海峽,別稱土耳其海峽,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伊斯坦堡是最大城市,但其首都是位處安納托利亞高原正中央的安卡拉。 目前正申請加入歐盟,但是歐盟因北塞浦路斯、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人權及新聞自由等問題暫時拒絕土耳其加入。土耳其由2009年起为突厥議會成员国。 其氣候屬地中海氣候,南部和西部氣候溫和,夏季乾熱,冬季多雨:黑海沿岸,涼爽濕潤;內陸、東北、東南則冬季寒冷,夏季乾熱。.

新!!: 化学家列表和土耳其 · 查看更多 »

化学家

化学家一般是指从事于近现代化学研究的科学家,有专职和兼职之分,在英國亦可指藥劑師。化學家們會對化學元素、原子、分子及它們如何互相作用作出研究。化學家們研究並測試藥物、炸藥及之類其他的東西。化學是一門十分重要的科學,因為現在大多數的新藥物都是根据化学研製出的。 广义上,化學家有时也包括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士和西方古代的炼金术士。一個化學家與其他人做事的不同之處是他們通常都會很小心地檢查身邊每一種物體的變化。他們的工作,大部分是研究怎樣可以大量生產各種昂貴的藥用或者工業用化學品,務求造福大眾或者牟利維生。 每個化學家會有不同的專科,但是他們有些共同的做事方法。首先,他們看一種東西通常都會研究它是酸還是鹼,並且用原子的角度去分析那物體。其次,他們很小心地測量那些物體混合的時候不同物質的比例、化學作用正在進行的時候反應的速度及不同物體之間化學特性的分別。還有,他們會用自己有限的知識去嘗試瞭解那些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從而令自己學更多知識。 材料科學家是冶金學家的一類,但是他們讀書時通常都是主修化學。 小部份化學家都是在讀到大學畢業就出外當基層工作,大部份公司都雇用有博士學位的人。很多有關化學的工作或大學化學的課程對數學、物理、生物和化學同樣重視,因為化學又稱為中心科學。 讀到碩士的時候,化學科學生就得專攻一個分支。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生物化學,有機化學或無機化學等等。 讀完書之後,化學畢業生成為化學家,就會出來工作。他們多數會加入化學工業或做藥劑師。在很多國家大學其實有一科藥劑學專科,不過亦會有人讀畢化學後做藥劑師。又有些化學家會選擇為政府工作,當政府的化驗所技術員。.

新!!: 化学家列表和化学家 · 查看更多 »

化學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礎自然科學。化學研究的對象涉及物質之間的相互關係,或物質和能量之間的關聯。傳統的化學常常都是關於兩種物質接觸、變化,即化學反應,又或者是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的過程。這些變化有時會需要使用電磁波,當中電磁波負責激發化學作用。不過有時化學都不一定要關於物質之間的反應。光譜學研究物質與光之間的關係,而這些關係並不涉及化學反應。准确的说,化学的研究范围是包括分子、离子、原子、原子团在内的核-电子体系。 「化學」一詞,若單從字面解釋就是「變化的學問」之意。化学主要研究的是化学物质互相作用的科学。化學如同物理皆為自然科學之基礎科學。很多人稱化學為「中心科學」,因為化學為部分科學學門的核心,連接物理概念及其他科學,如材料科學、纳米技术、生物化學等。 研究化學的學者稱為化學家。在化學家的概念中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或比原子更細小的物質組成,如電子、中子和質子。但化学反应都是以原子或原子团为最小结构进行的。若干原子通过某种方式结合起来可构成更复杂的结构,例如分子、離子或者晶體。 當代的化學已發展出許多不同的學門,通常每一位化學家只專精於其中一、兩門。在中學課程中的化學,化學家稱為普通化學(Allgemeine Chemie,General Chemistry,Chimie Générale)。普通化學是化學的導論。普通化學課程提供初學者入門簡單的概念,相較於專業學門領域而言,並不甚深入和精確,但普通化學提供化學家直觀、圖像化的思維方式。即使是專業化學家,仍用這些簡單概念來解釋和思考一些複雜的知識。.

新!!: 化学家列表和化學 · 查看更多 »

化學生物學

化學生物學(Chemical Biology)是哈佛大学的斯图亚特·L·施莱伯等人所提倡,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手法,搭配有機化學的方式,探討細胞內核酸或是蛋白質等生物體內分子的功能或是反應。Schreiber等人指出:“化学生物学是对分子生物学的有力补充,化学生物学是采用化学的手段,如运用小分子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分子作为配体来直接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 在傳統的生物學或是遺傳學中,通常是利用基因本身的手法,將基因表現後,探討生物體分子內的交互作用,以及調控機制等解析。而化學生物學則是利用有機化學的方式,進行分子的合成,進而探討這些分子對於生物內反應本身的作用等。 目前化學生物學常用的手法與領域:.

新!!: 化学家列表和化學生物學 · 查看更多 »

利奥·贝克兰

利奥·亨利斯·亚瑟·贝克兰,FRSE(Hon)(Leo Henricus Arthur Baekeland,),比利时裔美国化学家。 他在1893年发明了Velox相纸,在1907年发明了Bakelite。他被称为“塑料工业的父亲”他发明了一种廉价的,不易燃的通用塑料,即Bakelite,其标志着现代塑料工业的开始。.

新!!: 化学家列表和利奥·贝克兰 · 查看更多 »

周厚复

周厚复(),中国有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 1902年8月17日生于江苏省江都。1922年毕业于江苏扬州省立第五师范学校,随后进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学习,后转入国立东南大学化学系。1929年赴法国巴黎大学攻读有机化学,1932年获得博士学位,此后转入德国柏林大学从事毒气研究。 1933年应浙江大学化学系系主任郦坤厚邀请,在浙大教授有机化学。1934年起任浙大化学系系主任。1940年任贵州农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1943年周先生转任四川大学理学院院长,随后赴英国伦敦大学进修。由于受到德国飞机轰炸的惊恐,又加上学术成果几次被剽窃,周先生受到重大打击,罹患精神分裂症。 周厚复最早在中国探讨电子学说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1944年他撰写的有关原子结构理论的论文,被英国皇家学会推荐为诺贝尔化学奖评选论文。 1948年周厚复先生移居台湾,任台北工业试验所有机研究室主任,1970年5月17日因肝病辞世于台北。.

新!!: 化学家列表和周厚复 · 查看更多 »

周大新

周大新河南省邓州市人,笔名普度,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鲁迅文学院。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作家协会成员。周大新现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工作。周大新是军人出身,军衔为少将。.

新!!: 化学家列表和周大新 · 查看更多 »

周其凤

周其凤(),湖南浏阳人,中国大陆化学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方面的研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

新!!: 化学家列表和周其凤 · 查看更多 »

哈伊姆·魏茨曼

哈伊姆·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又拼作Chaijim或者Haim.,希伯来文:חיים עזריאל ווייצמן,)是一位犹太裔化学家、政治家,曾任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会长,第一任以色列总统(1949-1952年),并是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创建人。 出生在俄羅斯帝國品斯克附近的小村庄Motol。1899年毕业于瑞士的弗里堡大学化学系。1901-1903年期间在日内瓦大学教授化学。1904年起执教于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并在此长期从事研究工作。1910年加入英国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1919年)领导英国皇家海军的实验室。他在化学上著名的成就是发现了通过细菌发酵取得大量化学产品的方法,被认为是现代工业发酵技术之父。他使用细菌丙酮丁醇梭杆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来生产丙酮。用丙酮制造的无烟炸药对协约国方面取得大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魏茨兹曼把这个方法以收取版税的形式转让给了“商用溶剂公司”(Commercial Solvents Corporation)。 1917年,他协助贝尔福勋爵写出了《贝尔福宣言》。该宣言称“不得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人群体之公民权利和宗教权利”。但魏茨曼却说:“关于阿拉伯问题,英国人告诉过我们,那里有几千万黑人,不过没什么要紧”。他创立了称为合成锡安主义的理论,支持为了以色列建国,采用民间殖民和高层外交斡旋并行的手段。他一般被认为是取向偏中的锡安主义者。 1919年1月3日,他和费萨尔一世签订了费萨尔-魏茨曼协定,在中东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联系。1920年以后,他在锡安主义运动中承担了领导地位。1920-1931、1935-1946年间任世界锡安主义组织会长。1921年,他和著名犹太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起参加了一次为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筹款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担任英国供给部的名誉顾问,并在合成橡胶和高辛烷值汽油方面进行研究。(前者是因为日本封锁了英国天然橡胶的来源)。他会见美国总统杜鲁门,并帮助取得了美国对以色列建国的支持。1948年建国后,魏茨曼成为第一任以色列总统。他并且在居住的雷霍沃特,建立了一个研究所,即今天的魏茨曼研究所。此外他还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他的侄子埃泽尔·魏茨曼后来也担任了以色列总统之职。.

新!!: 化学家列表和哈伊姆·魏茨曼 · 查看更多 »

唐敖庆

唐敖庆(),生于中國江苏宜兴。著名的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化学家列表和唐敖庆 · 查看更多 »

冶金学

冶金学(metallurgy)屬於材料科學,是研究从矿石中提取金属,并用各种加工方法制成具有一定性能的金属材料的学科。冶金学也研究金属、金屬互化物或其混合物(稱為合金)的物理及化學特性。冶金學也是一門金屬的技術,有關金屬製造的科學,也和金屬零件的工程特性有關。金屬的製造包括從礦石中提煉金屬,以及金屬混合物(或金屬和其他元素的混合物)以製造合金。冶金學和金屬加工的工藝不同,不過金屬加工和冶金學有關,正如隨著技術的發展,醫學和醫學科學有關一樣。 冶金学可以分為鋼鐵冶金學(有時也稱為黑色冶金學)及非鐵金屬冶金學(有時也稱為有色金屬冶金學)。鋼鐵冶金學是有關鐵的合金及其製造,而非鐵金屬冶金學是以不含鐵的合金及其製造為主,世界上的金屬生產中,鐵、鈷、鎳及其有關合金的黑色金屬佔了95%.

新!!: 化学家列表和冶金学 · 查看更多 »

元素周期表

化學元素週期表是根據原子序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列表大體呈長方形,某些元素週期中留有空格,使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处在同一族中,如鹵素及惰性氣體。這使週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區。由於週期表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係,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範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 現代的週期表由德米特里·門捷列夫於1869年創造,用以展現當時已知元素特性的週期性。自此,隨--新元素的發現和理論模型的發展,週期表的外觀曾經過改變及擴張。通過這種列表方式,門捷列夫也預測一些當時未知元素的特性以填補週期表中的空格。其後發現的新元素的確有相似的特性,使他的預測得到証實。 化學元素週期表将各个化学元素依据原子序编号,并依此排列。原子序從1(氫)至118(Og)的所有元素都已被发现或成功合成,其中第113、115、117、118号元素在2015年12月30日獲得IUPAC的确认。 而其中直到鉲的元素都在自然界中存在,其--的(亦包括眾多放射性同位素)都是在實驗室中合成的。目前Og之後的元素的合成正在進行中,帶出如何擴展元素週期表的問題。.

新!!: 化学家列表和元素周期表 · 查看更多 »

克劳德·贝托莱

克劳德·路易·贝托莱(Claude Louis Berthollet,),法国化学家。贝托莱生于萨伏依公国的Talloires(现属法国上萨瓦省,在省会阿讷西附近)。1768年在都灵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776年发表论酒石酸的文章。1778年确定了氨气的化学组成。1780年进入法兰西科学院。1784年担任Gobelin地区政府染料厂的主管,次年发现氯气的漂白作用。这一发现使得染料厂摆脱了传统的通过暴晒进行漂白的办法,大大提高的生产效率。他也对含氯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氯酸钾就被称为贝托莱盐。 贝托莱是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的研究伙伴和支持者之一。他率先支持拉瓦锡的化学理论,于1787年和拉瓦锡一起共同制定了沿用至今的化学命名法。但他对盐酸的研究说明拉瓦锡关于所有的酸都含有氧的看法是错误的。1789年面对法国大革命的形势变幻,贝托莱离开了法国,但不久又被政府请回讲授火药制造等课程。贝托莱曾跟随拿破仑远征埃及,注意到了在盐湖中的石灰石会析出碱的反应,最早提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 贝托莱和约瑟夫·普鲁斯特曾为化合物的组成是否可变发生过持续八年的论战,普鲁斯特认为对于一种化合物而言,其元素的比例是一定的;而贝托莱认为对于一种化合物而言,其元素的比例可在一個較小範圍內變動。普鲁斯特通过大量的精密测量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并最终由贝采利乌斯(Jöns Jacob Berzelius)确定为定比定律。但后来逐渐发现有些化合物的组成的确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这些化合物就被称为非整比化合物(也稱「非化學計量化合物」或「貝多萊體(berthollides)」)。 1789年,贝托莱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01年成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822年成为美国艺术和科学科学院的外籍荣誉院士。.

新!!: 化学家列表和克劳德·贝托莱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克里斯蒂安·伯默尔·安芬森(英文:Christian Boehmer Anfinsen,)於美國宾夕法尼亚州莫内森出生,美国生物化学家,他和斯坦福·摩爾與威廉·霍華德·斯坦一起研究核糖核酸酶,特別是胺基酸序列與生物活性構象之間的關聯,而在1972年共同榮獲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克里斯蒂安·B·安芬森 · 查看更多 »

克里斯托夫·英果尔德

克里斯托夫·英果尔德(Christopher Kelk Ingold,),英国化学家,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物理有机化学的开山鼻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克里斯托夫·英果尔德 · 查看更多 »

勒夏特列

#重定向 亨利·路易·勒夏特列.

新!!: 化学家列表和勒夏特列 · 查看更多 »

勒沙特烈原理

#重定向 勒沙特列原理.

新!!: 化学家列表和勒沙特烈原理 · 查看更多 »

皮埃尔·居里

埃爾·居里(Pierre Curie,),法國物理学家、化学家,曾經由於發現放射性元素鐳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新!!: 化学家列表和皮埃尔·居里 · 查看更多 »

王方定

王方定,放射化学家,四川自贡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化学家列表和王方定 · 查看更多 »

玛丽亚·居里

#重定向 玛丽·居里.

新!!: 化学家列表和玛丽亚·居里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阿贝格

查德·威廉·海因里希·阿贝格(),德国化学家。他所提出的阿贝格规则,即某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差为8启发了吉尔伯特·路易斯的研究,被认为是价键理论的先驱。阿贝格是热气球飞行的爱好者,也因热气球事故而早逝。.

新!!: 化学家列表和理查德·阿贝格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恩斯特

查德·恩斯特(Richard Robert Ernst,),瑞士物理化学家,1991年沃尔夫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新!!: 化学家列表和理查德·恩斯特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施罗克

查德·羅伊斯·施罗克(Richard Royce Schrock,),現任美国麻省理工學院化學系正教授,因为在有机化学中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贡献,成为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 施罗克生于印第安纳州的,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迭戈上的高中。1967年,在加州大学河边分校获得学士学位,1971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1年至1972年,施罗克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在剑桥大学进行博士后学习。1972年,他受雇于杜邦公司。1975年,施罗克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80年成为正式教授。1989年,他获得弗雷德里克·G·凯斯教授(化学)称号。施罗克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育有两个孩子。 2005年,施罗克与罗伯特·格拉布、伊夫·肖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2006年9月,施罗克携夫人首次出访中国,并于9月12日受聘为武汉大学荣誉教授。.

新!!: 化学家列表和理查德·施罗克 · 查看更多 »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俄國化學家、哲學家、诗人,俄国自然科学的奠基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 查看更多 »

米勒-尤里实验

米勒-尤里實驗(Miller-Urey experiment)是一項模擬假設性早期地球環境的實驗,研究目的是測試化學演化的發生情況。尤其是針對亞歷山大·歐帕林(Alexander Oparin)與约翰·伯顿·桑驗,該學說認為早期地球環境使無機物合成有機化合物的反應較易發生。 米勒-尤里實驗是關於生命起源的經典實驗之一,由芝加哥大學的史丹利·米勒與哈羅德·尤里於1953年主導完成,其結果以《在可能的早期地球環境下之胺基酸生成》(A Production of Amino Acids Under Possible Primitive Earth Conditions)為題發表。米勒实验对后来探索前生物分子的非生物合成具有相当大的启发性,至今依然是教科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经典实验。.

新!!: 化学家列表和米勒-尤里实验 · 查看更多 »

約翰·波普

約翰·波普可以指:.

新!!: 化学家列表和約翰·波普 · 查看更多 »

約瑟夫·布拉克

約瑟夫·布拉克(Joseph Black, 1728年4月16日-1799年)是英國籍的醫生和化學家。他重新發現二氧化碳、比熱及解說潛熱的概念。他也是格拉斯哥大學的醫學教授(同時擔任化學講師)。 詹姆斯·瓦特被稱為哲學儀器的製造商。在1775和布拉克在同一所大學,在一個小規模的蒸汽機實驗,他諮詢布拉克的意見,也和布拉克合作了一個項目,生產氫氧化鈉,然而在布拉克不知道有任何商業利益的過程中,布拉克並沒有享受到商業帶來的榮華富貴。在愛丁堡大學和格拉斯哥大學的化學系所大樓,就是用布拉克還命名的。.

新!!: 化学家列表和約瑟夫·布拉克 · 查看更多 »

约翰·约阿希姆·贝歇尔

约翰·约阿希姆·贝歇尔(Johann Joachim Becher,),德国医生、炼丹术士、学者和探险家。他提出了后世称为燃素说的理论来解释燃烧现象。.

新!!: 化学家列表和约翰·约阿希姆·贝歇尔 · 查看更多 »

约翰·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理论的提出者,对色盲亦有研究。.

新!!: 化学家列表和约翰·道尔顿 · 查看更多 »

约翰·查尔斯·波拉尼

约翰·查尔斯·波拉尼(John Charles Polanyi,),出生于柏林,匈牙利犹太裔加拿大化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系教授。.

新!!: 化学家列表和约翰·查尔斯·波拉尼 · 查看更多 »

约翰·沃克

约翰·欧内斯特·沃克爵士,FRS,(John Ernest Walker, One or more of the preceding sentences incorporates text from the royalsociety.org website where: ),英国化学家,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於2012年獲得科普利獎章。.

新!!: 化学家列表和约翰·沃克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

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Johannes van der Waals,),荷兰物理学家,曾任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对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所作的工作。获得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范德瓦耳斯力。.

新!!: 化学家列表和约翰内斯·范德瓦耳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

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Joseph Louis Gay-Lussac,),法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以对气体之研究而知名。他也在毒品方面做出许多发现。.

新!!: 化学家列表和约瑟夫·路易·盖-吕萨克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李斯特,第一代李斯特男爵

约瑟夫·李斯特,第一代李斯特男爵,OM,FRS(Joseph Lister, 1st Baron Lister,),英国外科医生,外科手术消毒技术的发明者和推广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约瑟夫·李斯特,第一代李斯特男爵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8世紀英国的自然哲学家、化学家、牧师、教育家和自由政治理论家。出版过150部以上的著作,对气体特别是氧气的早期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他坚持燃素说的理论,使其未成为化学革命的先驱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约瑟夫·普利斯特里 · 查看更多 »

维克多·格林尼亚

弗朗索瓦·奥古斯特·维克多·格林尼亚(法语:François Auguste Victor Grignard,),法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他于1871年5月6日出生于法国瑟堡,1935年12月13日逝世于法国里昂。 格林尼亚出身于一个造船师的家庭中。他早年曾在里昂攻读数学,后来转为化学,并于1910年在任教授。一战中他曾参与过化学武器的研究,主要为光气的制造和芥子气的检测。战时他的“对手”则是德国化学家,另一个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里茨·哈伯。.

新!!: 化学家列表和维克多·格林尼亚 · 查看更多 »

维克托·梅耶

维克托·梅耶(Viktor Meyer,),德国化学家,曾在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领域内作过重大贡献,他因发明测量蒸气密度的仪器——维克托·梅耶仪和发现一种杂环化合物——噻吩而出名。在他的一些出版物中,他有时也称呼自己为“Victor Meyer”。.

新!!: 化学家列表和维克托·梅耶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威廉·本生

罗伯特·威廉·本生(Robert Wilhelm Bunsen,),德国化学家。輻射元素銫(1860年)和銣(1861年)的發現者,本生灯以他命名,此外他研究了热体的电磁波谱。本生开发了多种气体分析方法,是光化学的先驱,并在有机砷化学领域做了早期工作。.

新!!: 化学家列表和罗伯特·威廉·本生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Robert Bruce Merrifield,),美国生物化学家,198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最主要的贡献是发明了固相接肽技术。.

新!!: 化学家列表和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Robert Burns Woodward,),美国有机化学家,对现代有机合成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合成和具有复杂结构的天然有机分子结构阐明方面。由於「在有机物合成方面的成就」,伍德沃德榮获1965年诺贝尔化学奖。与其同事罗尔德·霍夫曼共同研究了化学反应的理论问题。后者也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柯尔

小罗伯特·弗洛伊德·柯尔(Robert Floyd Curl, Jr.,),美国化学家。因发现富勒烯而与哈罗德·克罗托、理查德·斯莫利共同获得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目前是莱斯大学化学系的名誉教授。 Category: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Category: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Category:美国化学家 Category:莱斯大学教师 Category: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校友 Category:莱斯大学校友 Category:德克萨斯州人.

新!!: 化学家列表和罗伯特·柯尔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格拉布

罗伯特·格拉布 (Robert H. Grubbs,),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罗伯特·格拉布 · 查看更多 »

罗伯特·波义耳

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爱尔兰自然哲学家,在化学和物理学研究上都有杰出贡献。虽然他的化学研究仍然带有炼金术色彩,他的《怀疑派的化学家》一书仍然被视作化学史上的里程碑。.

新!!: 化学家列表和罗伯特·波义耳 · 查看更多 »

罗德·霍夫曼

罗德·霍夫曼(Roald Hoffmann,),生于波兰第二共和国佐洛乔夫(现属乌克兰),美国化学家,1981年因为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来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现任教于康奈尔大学。.

新!!: 化学家列表和罗德·霍夫曼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化学家列表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烯烃复分解反应

烯烃复分解反应(Olefin metathesis)涉及金属催化剂存在下烯烃双键的重组,自发现以来便在医药和聚合物工业中有了广泛应用。相对于其他反应,该反应及废物排放少,更加环保。 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化学家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烯烃复分解反应由含镍、钨、钌和钼的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催化,反应中烯烃双键断裂重组生成新的烯烃,通式如右边所示。.

新!!: 化学家列表和烯烃复分解反应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比希纳

爱德华·比希纳(德语:Eduard Buchner,),德国化学家,190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爱德华·比希纳 · 查看更多 »

瑟倫·索倫森

瑟倫·彼特·路勒茲·索倫森(,),丹麥化學家,是pH值測量酸度和鹼度的提出者。他出生於一個丹麥小鎮 。.

新!!: 化学家列表和瑟倫·索倫森 · 查看更多 »

瓦爾特·能斯特

特·赫爾曼·能斯特(Walther Hermann Nernst,),德国化學家,他提出了熱力學第三定律,这条定律對的計算尤其重要,他因此榮獲19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能斯特促進了現代物理化學的確立,對電化學、熱力學、固態化學及光化學有所貢獻,并提出了能斯特方程。.

新!!: 化学家列表和瓦爾特·能斯特 · 查看更多 »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也作 biological chemistry),顾名思义是研究生物体中的化学进程的一门学科,常常被简称为生化。它主要用于研究细胞内各组分,如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而对于化学生物学来说,则着重于利用化学合成中的方法来解答生物化学所发现的相关问题。 虽然存在着大量不同的生物分子,但实际上有很多大的复合物分子(称为“聚合物”)是由相似的亚基(称为“单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每一类生物聚合物分子都有自己的一套亚基类型。例如,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所组成,而脱氧核糖核酸(DNA)由4种核苷酸构成。生物化学研究集中于重要生物分子的化学性质,特别着重于酶促反应的化学机理。 在生物化学研究中,对细胞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研究进行得相当深入。生物化学的其他研究领域包括遗传密码(DNA和RNA)、 蛋白质生物合成、跨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以及细胞信号转导。.

新!!: 化学家列表和生物化学 · 查看更多 »

田昭武

昭武(),中国著名电化学家,福建省福州市螺洲人。著名物理化学家田中群之父。.

新!!: 化学家列表和田昭武 · 查看更多 »

电石

#重定向 碳化钙.

新!!: 化学家列表和电石 · 查看更多 »

燃素说

燃素说(Phlogiston theory),一個已被取代的化學理論,起源於17世紀。這個理論假設,任何物質在燃燒時,都會釋放出一種名叫燃素(Phlogiston)的成分。 這個學說被安托万-洛朗·德·拉瓦節推翻。.

新!!: 化学家列表和燃素说 · 查看更多 »

物理学

物理學(希臘文Φύσις,自然)是研究物質、能量的本質與性質,以及它們彼此之間交互作用的自然科學。由於物質與能量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必須涉及的基本要素,所以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物理學是一種實驗科學,物理學者從觀測與分析大自然的各種基於物質與能量的現象來找出其中的模式。這些模式(假說)稱為「物理理論」,經得起實驗檢驗的常用物理理論稱為物理定律,直到有一天被證明是有錯誤為止(具可否證性)。物理學是由這些定律精緻地建構而成。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化學、生物學、考古學等等科學學術領域的理論都是建構於這些物理定律。 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學術之一。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等原本都歸屬於自然哲學的範疇,直到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期間,才漸漸地從自然哲學中分別成長為獨立的學術領域。物理學與其它很多跨領域研究有相當的交集,如量子化學、生物物理學等等。物理學的疆界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物理學裡的創始突破時常可以用來解釋這些跨領域研究的基礎機制,有時還會開啟嶄新的跨領域研究。 通過創建新理論與發展新科技,物理學對於人類文明有極為顯著的貢獻。例如,由於電磁學的快速發展,電燈、電動機、家用電器等新產品纷纷涌现,人類社會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由於核子物理學日趨成熟,核能發電已不再是藍圖構想,但其所引致的安全問題也使人們意識到地球環境、生態與人類的脆弱渺小。.

新!!: 化学家列表和物理学 · 查看更多 »

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

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Theodor Svedberg,),瑞典化学家,192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 · 查看更多 »

盖斯

斯(Gais)是瑞士外阿彭策尔州的一个市镇,面积21.2平方公里。1977年,由于对建筑遗产的发展和保护,盖斯获得沃克奖(Wakkerpreis)。 广场、1782年建造的新教教堂、1796年的温泉旅馆Neuer Ochsen、1781年的Krone酒店被列入瑞士国家文物古迹。.

新!!: 化学家列表和盖斯 · 查看更多 »

芬兰

芬兰共和国(Suomi,Finland,)是北欧国家,陆地上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西南面被波罗的海环绕,东南部为芬兰湾,西面则为波的尼亚湾。芬蘭是世界高度的發達國家和福利國家,國民享有極高標準的生活品質。《2018年世界幸福感报告》调查中芬兰被排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

新!!: 化学家列表和芬兰 · 查看更多 »

莊長恭

莊長恭(),字丕可。中國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中國現代有機化學的先行者和奠基人。曾任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首任所长。2017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建立庄长恭研究所,以庄长恭先生命名以表纪念,研究内容侧重于有机化学。.

新!!: 化学家列表和莊長恭 · 查看更多 »

聚酯

聚酯(Polyester)是一类在其主链上含有酯基官能团的聚合物。虽然聚酯有很多种,但是“聚酯”一詞通常指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聚酯纤维是由饱和的二元酸与二元醇通过缩聚反应制得的一类线性高分子聚合物,品种繁多、因原料或中间体而异,共同特点是大分子的各个链节间都是以酯基“-COO-”相联,所以通称为聚酯。以聚酯为基础制得的纤维称为涤纶,是三大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之一,也是最主要的合成纤维。 聚酯包括天然化合物如植物角质,以及通过逐步缩合而成的合成纤维如聚碳酸酯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乙二酯。天然聚酯和一部分合成聚酯是可以生物降解的,但绝大部分合成聚酯都不会被生物降解。 聚酯可分为「饱和聚酯」和「不饱和聚酯」两大类,通常由一种或多种多元酸(酸酐)与一种或多种多元醇经缩聚制得。 编织后的聚酯或聚酯纤维被广泛利用与日常生活,如:衣裤,帽子,外套,床单,电脑滑鼠垫板等等。工业用聚酯材料如一些纤维,绳子绳索还用于传送带的面料,安全带,涂层织物等等。聚酯纤维还用于家具填充物,填充枕头等等。聚酯纤维不容易被污渍染色,唯一可用于改变聚酯纤维的布料的染料就只有 。 聚酯纤维常与其他天然纤维合作布料以表现出两者的特征,棉-聚酯的衣物有强韧,防皱防撕裂,不易缩水等胜于棉质衣物的优点。聚酯纤维透气性较差,使湿气不易散发。聚酯纤维轻触火焰就能点燃,纤维发生卷缩并熔融成珠状滴落,燃烧时产生黑烟且具有芳香味,灰烬为黑色硬颗粒物。.

新!!: 化学家列表和聚酯 · 查看更多 »

避孕药

避孕药,全称口服避孕药,通常是指一类给女性服用用于生育控制的药物。男用口服避孕药正在研究中,尚未商品化。.

新!!: 化学家列表和避孕药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化学家列表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萊納斯·鮑林

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美國化学家,量子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的先驱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學鍵方面的工作取得诺贝尔化学奖,1963年因反對核彈在地面測試的行動获得1962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成為获得不同诺贝尔奖项的兩人之一(另一人為居里夫人);也是唯一的一位每次都是独立地获得诺贝尔奖的获奖人。其後他主要的行動為支持維他命C在醫學的功用。鮑林被认为是20世纪对化学科学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他所撰写的《化学键的本质》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以量子力學入手分析化學問題,結論卻以直觀、淺白的概念重新闡述,即便未受量子力學訓練的化學家亦可利用準確的直觀圖像研究化學問題,影響至為深遠,比如他所提出的許多概念:电负度、共振論、价键理论、混成軌域、蛋白质二級結構等概念和理论,如今已成為化学領域最基础和最广泛使用的觀念。 他晚年过度吹捧营养补充品的药用价值,并提倡使用高剂量的维生素C治疗感冒,给自己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新!!: 化学家列表和萊納斯·鮑林 · 查看更多 »

飞秒化学

飞秒化学(femtochemistry)是物理化学的一支,研究在极小的时间内化学反应的过程和机理;这一领域涉及的时间间隔短至约10-15秒,即1飞秒,这也就是名称的来源。 1999年,艾哈迈德·泽维尔(Zewail A)因他在这一领域的开创性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泽维尔运用飞秒激光光束拍摄下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及生成的中间体。 现在,运用飞秒化学技术可以观察到,反应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产物与起始物和最终产物都不同。可以预见,运用飞秒化学,化学反应将会更为可控,新的分子将会更容易制造。.

新!!: 化学家列表和飞秒化学 · 查看更多 »

西里尔·欣谢尔伍德

西里尔·諾曼·欣谢尔伍德爵士,OM(Sir Cyril Norman Hinshelwood,),英国化学家,因化学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与尼古拉·谢苗诺夫一起获得195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Category:英國化學家 Category: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Category:下級勳位爵士 Category:功績勳章成員 Category: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Category:科普利獎章獲得者 Category:戴维奖章 Category:皇家奖章获得者 Category:利华休姆奖章获得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西里尔·欣谢尔伍德 · 查看更多 »

马凯尔

凯尔(西班牙语:Macael),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阿尔梅里亚省的一个市镇。 总面积44km2, 总人口5814人(2001年),人口密度132人/km2。.

新!!: 化学家列表和马凯尔 · 查看更多 »

詹姆斯·杜瓦

詹姆斯·杜瓦(James Dewar,),蘇格蘭物理學家,化學家。他设计了杜瓦瓶,成功液化了氧气,氢气等多种气体,为低温物理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新!!: 化学家列表和詹姆斯·杜瓦 · 查看更多 »

讓-巴蒂斯特·杜馬

让-巴蒂斯特·安德烈·杜马(Jean-Baptiste André Dumas,),法國化學家。生於加爾省阿萊斯,死於濱海阿爾卑斯省康城。巴黎大学教授。.

新!!: 化学家列表和讓-巴蒂斯特·杜馬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奖

诺贝爾奖(Nobelpriset,Nobelprisen),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於1901年開始頒發的奖项。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经济学奖于1968由瑞典中央银行增设,全称“瑞典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通称“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普遍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新!!: 化学家列表和诺贝尔奖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Nobelpriset i kemi)是诺贝尔奖的奖项之一,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從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每年于12月10日,即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颁发。 根據诺贝尔的遺囑,化学奖是为了表彰「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新!!: 化学家列表和诺贝尔化学奖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和平奖

諾貝爾和平獎(Nobels fredspris),是由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於1895年所創立的諾貝爾獎中之一,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頒發。與其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頒發四個獎項不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典禮是在挪威首都奥斯陸舉行,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主席頒獎,挪威國王監禮。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則是由五位評審委員組成,成員由挪威議會任命。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不过该奖项也可以授予符合获奖条件的机构与组织。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於1901年舉行,得主是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 和平獎的得主可以獲得一枚勳章、一張獎狀及一筆獎金。1901年,瓊·亨利·杜南與弗雷德里克·帕西共同獲得了150,782瑞典克朗的獎金,直到2008年頒發給芬蘭人馬爾蒂·阿赫蒂薩里時,獎金調整為1000萬克朗(略多於100萬歐元或140萬美元)。 各界對諾貝爾和平獎一直有爭議。詳見以下得主主條目“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列表”以及大事記。.

新!!: 化学家列表和诺贝尔和平奖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该奖项每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作出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它是五项诺贝尔奖中的一项,诺贝尔奖是根据硝酸甘油炸药的发明者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于1895年设立的。诺贝尔本人对实验生理学很感兴趣,并想为那些通过在实验室的科学发现而取得的新进展设立奖项。诺贝尔奖于每年12月10日的颁奖典礼上授予获奖者,这一天是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获奖者将被授予获奖证书及奖金证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的正面与物理学、化学及文学奖奖章相同,都镌刻着诺贝尔的浮雕像;但奖章的背面是独特的。 截至2015年,106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了208名男性以及12名女性。第一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授予德国生理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用于表彰他在血清疗法及白喉疫苗等方面所做的贡献。格蒂·科里是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她于1947年获得该奖,因其阐释了葡萄糖的代谢作用,这对治疗糖尿病以及解决众多医学问题有重要作用。 一些奖项至今仍有争议。包括1949年因提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而授予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的奖章,尽管这一做法受到了医疗机构的抗议。其他争议是由于对获奖人员的分歧而引起的。1952年,获奖者赛尔曼·瓦克斯曼被起诉至法庭,最终一半的专利权被赋予了其共同发现者之一但并未获得诺奖认同的艾伯特·沙茨。1962年这一奖项被授予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表彰其在DNA的结构与性质方面所做的工作,但并未承认其他人的贡献,如在提名时已经逝世的奥斯瓦尔德·埃弗里和罗莎琳·富兰克林。因为诺贝尔奖的规则禁止提名死者,长寿也成为获奖的资产,有一项研究在长达50年之后才获得此奖。同时诺贝尔奖也禁止同一奖项的获奖者超过3人,鉴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越来越倾向于团队合作,这一制度也导致了一些争议。.

新!!: 化学家列表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查看更多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title.

新!!: 化学家列表和诺贝尔物理学奖 · 查看更多 »

谢晓亮

谢晓亮 (Xiaoliang Sunney Xie,),为美国知名化学家、生物物理学家。现任哈佛大学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系教授。.

新!!: 化学家列表和谢晓亮 · 查看更多 »

賈克·莫諾

賈克·吕西安·莫諾(Jacques Lucien Monod,)是一位法國生物學家,出生於巴黎,他與方斯華·賈克柏共同發現了蛋白質在轉錄作用中所扮演的調節角色,也就是後來著名的乳糖操縱子,兩人因此與安德列·利沃夫共同獲得了196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此外,他曾預測在基因訊息與蛋白質產物之間,具有mRNA分子作為中介者,此理論後來獲得證實。莫諾同時也是一位科學哲學作家與音樂家。.

新!!: 化学家列表和賈克·莫諾 · 查看更多 »

贝尔斯坦数据库

#重定向 拜耳斯坦数据库.

新!!: 化学家列表和贝尔斯坦数据库 · 查看更多 »

路易·巴斯德

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借生源说否定自然发生说(自生说)、倡导疾病细菌学说(--)以及发明预防接种方法而闻名,為第一個創造狂犬病和炭疽病疫苗的科學家,被世人称颂为 “进入科学王国的最完美无缺的人”。他和以及罗伯特·科赫一起开创了细菌学,被认为是微生物学的奠基者之一,常被稱为“微生物學之父”。 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了“最伟大的法国人”的评选活动,结果巴斯德名列第二位,仅次于夏尔·戴高乐。.

新!!: 化学家列表和路易·巴斯德 · 查看更多 »

麥可·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英國物理学家,在電磁學及電化學領域做出許多重要貢獻,其中主要的貢獻為電磁感應、抗磁性、電解。 雖然法拉第沒有得到足夠的正式教育,卻成為歷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之一。實際而言,他時常被認為是科學史上最優秀的實驗家。他詳細地研究在載流導線四周的磁場,想出了磁場線的點子,因此建立了電磁場的概念。法拉第觀察到磁場會影響光線的傳播,他找出了兩者之間的關係。 entry at the 1911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hosted by LovetoKnow Retrieved January 2007.

新!!: 化学家列表和麥可·法拉第 · 查看更多 »

黃麗松

黃麗松(英文名:Rayson Huang,),祖籍廣東揭阳,華人化學家,專長為自由基化學。1972年至1986年間任香港大學校長。.

新!!: 化学家列表和黃麗松 · 查看更多 »

黄鸣龙

鸣龙(),江苏扬州人,著名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化学家列表和黄鸣龙 · 查看更多 »

迪尔斯-阿尔德反应

#重定向 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新!!: 化学家列表和迪尔斯-阿尔德反应 · 查看更多 »

迈特纳

#重定向 莉泽·迈特纳.

新!!: 化学家列表和迈特纳 · 查看更多 »

郑集

郑集(,110歲89天),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中国营养学的奠基人,中国生物化学的开拓者之一,世界最长寿教授和世界最高龄作家。四川南溪人。 1924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國立中央大學)生物系,1928年毕业。1930年赴美国留学,入俄亥俄州立大学专攻生物化学,并于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学习,1936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历任中国科学社研究所研究员,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生化科教授兼主任,华东军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生物系教授兼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 1945年在中央大学医学院创办生化研究所,培养生化研究生,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培养生物化学研究生的正式机构。一生桃李满天下。进入古稀之年后,开辟衰老生化机制研究,提出衰老机制的代谢失调学说,为中国衰老生物化学奠定了基础。 先后参与创办中国营养学会、生物化学会。曾任中央大学教授会主席、中国营养学会首任理事长。 郑集是世界最年长的教授,他过去大半生在南京大学医学院和生物系执教。2004年,南京大学收到来自“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的祝贺信,授予他“21世纪最有成就奖”。他还曾变卖家产(房产),捐给学校和社会,设立清寒奖学金和学术基金。2010年,郑集出版《最好的医生是养生》,成为世界最高龄的作家。.

新!!: 化学家列表和郑集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德语:Alfred Werner,),是一位瑞士化学家。曾經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學生,也是蘇黎世大學的教授。1913年,以提出過渡金屬複合物的八面體幾何結構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打下了現代配位化合物的基礎,他同時也是第一個獲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無機化學家。.

新!!: 化学家列表和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 查看更多 »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矽藻土炸藥的发明者。他曾拥有Bofors军工厂,主要生产军火;还曾拥有一座钢铁厂。在他的遗嘱中,他利用他的巨大财富创立了诺贝尔奖,各种诺贝尔奖项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 化学家列表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 查看更多 »

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

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芬兰语:Artturi Ilmari Virtanen,),芬兰化学家,194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 · 查看更多 »

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

#重定向 阿梅代奥·阿伏伽德罗.

新!!: 化学家列表和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布特南特

阿道夫·弗里德里希·约翰·布特南特(德语:Adolf Friedrich Johann Butenandt,)生於不來梅逝於慕尼黑,德国化学家,193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Category:德国化学家 Category: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Category:德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慕尼黑大學教師 Category:蒂賓根大學教師 Category:哥廷根大學教師 Category:馬爾堡大學校友 Category:哥廷根大學校友 Category:不來梅人 Category:戰功十字勳章 Category: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人物.

新!!: 化学家列表和阿道夫·布特南特 · 查看更多 »

阿道夫·温道斯

阿道夫·奥托·赖因霍尔德·温道斯(德语:Adolf Otto Reinhold Windaus,)生於柏林,逝於哥廷根,德国化学家。1928年因其在固醇领域的研究成果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阿道夫·温道斯 · 查看更多 »

阿达·约纳特

阿达·约纳特(עדה יונת,Ada E. Yonath,),以色列晶体学家,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之一,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以色列籍女性,也是繼1964年多蘿西·克勞福特·霍奇金後再度獲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得主。.

新!!: 化学家列表和阿达·约纳特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化学家列表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蘇格蘭

蘇格蘭(英語、低地蘇格蘭語:Scotland,;Alba)是大不列颠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下屬的構成國之一,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英格蘭之北,被大西洋環繞包圍,東部濱臨北海,西南濱臨北海海峽和愛爾蘭海,由約790多個島嶼組成。以格子花紋、風笛音樂、畜牧業與威士忌而聞名。雖然外交、軍事、金融、總體經濟政策等事務上受英國國會管轄,但蘇格蘭對於內部的立法、行政上,擁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聯合王國内規模僅次於英格蘭。.

新!!: 化学家列表和蘇格蘭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

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Hermann Emil Fischer,),德国有机化学家。他合成了苯肼,引入肼类作为研究糖类结构的有力手段,并合成了多种糖类,在理论上搞清了葡萄糖的结构,总结阐述了糖类普遍具有的立体异构现象,用费歇尔投影式描述之。他确定了咖啡因、茶碱、尿酸等物质都是嘌呤的衍生物,合成了嘌呤。他开拓了对蛋白质的研究,确定了氨基酸通过肽键形成多肽,并成功合成了多肽。1902年他费歇尔因对嘌呤和糖类的合成研究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赫尔曼·埃米尔·费歇尔 · 查看更多 »

赫尔曼·施陶丁格

赫尔曼·施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德国化学家,在高分子化学领域作出了开拓性贡献,被授予1953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赫尔曼·施陶丁格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布朗

赫伯特·查尔斯·布朗(Herbert Charles Brown,),乌克兰裔美籍犹太人化学家,1979年因将硼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之中而与格奥尔格·维蒂希分享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赫伯特·布朗 · 查看更多 »

赫施巴赫

#重定向达德利·赫施巴赫.

新!!: 化学家列表和赫施巴赫 · 查看更多 »

赵宗燠

赵宗燠(),中國化学工程学家。四川荣昌人。 1929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作研究生和助教。1932年后在四川工业训验所任主任工程师,同时在重庆大学兼课。1935年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学习,193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1940年起任重庆北碚合成汽油厂厂长,兼同济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到东北地区接收尚未建成的几座煤炼油装置。1947年任沈阳化工厂厂长兼总工程师。1948年任天津化学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49年至1954年任东北工业部化工局总工程师。1955年至1964年任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总工程师。1965年起任国家石油工业部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生倾注于中国能源和环保事业。1940年代初在人造石油方面研究成功多种合成液体燃料方法。50年代完成了第迪炉气化、合成气深度净化、合成石油铁催化剂制备等一系列项目。其后,在组织水煤气中压流态化合成试验、煤的气化和低温干馏、油页岩沸腾床燃料新工艺试验等方面均有建树,为能源转换及其生产建设作出了贡献。70年代后致力于解决“三废”和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改革城市燃料结构。为中国节能事业的倡导者。 Z Z Z Z 理Z张 Z张 Category:柏林工業大學校友 Category:同济大学教授 Category:重庆大学教授 Category:趙姓.

新!!: 化学家列表和赵宗燠 · 查看更多 »

葛洪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晋朝时代的陰陽家,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相傳《靈寶經》內中經文,為葛玄傳給鄭隱,鄭隱傳給葛洪,後轉傳予葛巢父。.

新!!: 化学家列表和葛洪 · 查看更多 »

釤是一种化學元素,符號為Sm,原子序數為 62。钐是一种中等硬度的銀白色金屬,在空氣中容易氧化。它属于典型的鑭系元素,氧化態通常为+3。最常见的釤(II)的化合物有SmO(氧化釤(II)),SmS,SmSe 和 SmTe。最後一個化合物在化學合成是一種常見的還原劑。釤沒有顯著的生物學作用,只有輕微毒性。 釤於1879年由法國的化學家保羅·埃米爾·勒科克·德布瓦博德蘭發現,並以它所分離而來的礦物鈮釔礦命名。此礦物早期命名為一名俄羅斯礦官員,上校Vasili Samarsky-Bykhovets,雖然是間接的,他成為第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一種化學元素的人。釤雖然歸類為一個稀土元素但在地殼中是第40最豐富的元素,比錫等金屬還要常見。釤在多種礦物質中組成比例高達2.8%,包括矽藻土,矽鈹釔礦,鈮釔礦,獨居石和氟碳鈰礦,最後兩個是最常見的商業元素來源。這些礦物質主要分佈在中國,美國,巴西,印度,斯里蘭卡,澳大利亞,中國釤開採及生產是目前世界領先的。 釤主要的商業應用為釤鈷磁鐵,其具有僅次於釹磁鐵的永久磁化,釤化合物可以承受700℃以上的顯著高溫,而不會失去其磁性,釤153放射性的同位素藥物的重要組成成分為釤-153lexidronam(Quadramet),可以殺死癌細胞,例如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骨肉瘤。另一種同位素釤-149,是一種強的中子吸收劑,可添加到核反應堆的控制棒。在反應器操作過程中它也形成一個衰變產物,是反應器的設計和操作中的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釤的其他應用包括催化的化學反應,放射性年代測定和X射線激光。.

新!!: 化学家列表和钐 · 查看更多 »

钯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為Pd,原子序数46。鈀的拉丁名稱Palladium是以小行星智神星來命名的,另一種以小行星來命名的元素是鈰。 鈀是一種罕見的、有光澤的銀白色金屬,鈀與鉑、銠、釕、銥、鋨形成一組鉑族金屬的元素家族。鉑族金屬化學性質相似,但鈀的熔點最低,是這些貴金屬中密度最低的一种。 在实验室裡,经常把一氧化碳通入稀氯化钯溶液中来制取钯: PdCl_ + CO+H_O.

新!!: 化学家列表和钯 · 查看更多 »

邢其毅

邢其毅(),中国有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邢其毅原籍贵阳市,其父邢端为清末官员、实业家。1911年生于天津,1933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1936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导师是美国有机化学家罗杰·亚当斯),后赴德国慕尼黑在化学家维兰德的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工作。1937年回国后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华中军医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輔仁大學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参与研制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邢其毅热爱有机合成化学,不但十分欣赏有机合成化学家罗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而且对其很有研究。国内出版的很多科学家传记中有关伍德沃德这一部分大多都是邢其毅负责写的。.

新!!: 化学家列表和邢其毅 · 查看更多 »

鈹(舊譯作鋍、鑉、鋊)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Be,原子序為4,屬於鹼土金屬。鈹通常在宇宙射线散裂過程中產生,是宇宙中較為稀有的元素之一。所有自然界中的鈹都與其他元素結合,形成礦物,如綠柱石(海藍寶石、祖母綠)和金綠寶石等。單質鈹呈鋼灰色,輕、硬而易碎。 在鋁、銅、鐵和鎳中加入鈹作為合金材料,可以加強其物理性質。用鈹銅合金製成的工具十分堅硬,在敲擊鋼鐵表面時也不會產生火花。由於鈹的抗彎剛度、熱穩定性、熱導率都很高,密度卻很低(只有水的1.85倍),所以適合做航空航天材料,用於導彈、航天器和衛星之中。X射線等電離輻射能夠穿透低密度和低原子量的鈹,所以在X光儀器和粒子物理學實驗中都常用鈹作為窗口材料。鈹和氧化鈹可以很好地傳導熱量,因此被用於控制器械的溫度。 在處理鈹的時候,必須使用適當的措施控制粉塵,因為吸入含鈹粉塵會引致可致命的慢性過敏性鈹中毒。.

新!!: 化学家列表和铍 · 查看更多 »

铝土矿

铝土矿(Bauxite)是最重要的含铝矿物,主要成分为Al(OH)3、软水铝石、硬水铝石,及针铁矿、赤铁矿、石英等。铝土矿1821年首次被地质学家Pierre Berthier发现,其英文名Bauxite也由法国南部村庄Les Baux-de-Provence得来。 颜色随氧化铁含量而增加,有灰白、棕红等。铝土矿由母岩在湿热气候下,经红土化而成。由火成岩、变质岩形成的矿床,以三水铝石为主;由石灰岩、白云岩形成的钙红土型矿床,通常含有多数的软水铝石。 铝土矿含有50~60%的礬土(又稱氧化鋁),而礬土即是製造鋁的原料,也是制造人造刚玉、矾土水泥、耐火材料的重要原料。鋁是地球第三多的元素,僅次於氧、矽。.

新!!: 化学家列表和铝土矿 · 查看更多 »

-- 铬(Chromium,化學符號:Cr)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原子序數為24,在VI B族元素中排行首位。其单质是一種銀色的金屬,質地堅硬,表面帶光澤,具有很高的熔點。它無臭、無味,同時具延展性。1797年法国药剂师和化学家路易-尼古拉·沃克兰首度自鉻鉛礦(4)中分離出鉻,被確認是一種化學元素。.

新!!: 化学家列表和铬 · 查看更多 »

铯(Caesium或Cesium,舊譯作鏭)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Cs,原子序为55。铯属于碱金属,带银金色。 铯色白质软,熔點低,28.44 ℃时即会熔化。它是在室温或者接近室温的条件下为液体的五种金属元素之一。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同为碱金属的铷和钾相似。该金属极度活泼,并且能够自燃。它是具有稳定同位素的元素中电负性最低的,其稳定同位素为铯-133。铯通常是从铯榴石中提取出来的,而其放射性同位素,尤其是铯-137,是更重元素的衰变产物,可从核反应堆产生的废料中提取。 1860年,两位德国化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和古斯塔夫·基尔霍夫通过刚刚研究出来的焰色反应发现铯,並以拉丁文「caesius」(意為天藍色)作为新元素的名称。铯最早的小规模应用是作为真空管以及光电池的吸收剂。1967年,国际单位制中的秒开始以铯-133的发射光谱中一个特殊的频率作为定义。自此之后,铯广泛地用于原子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用于钻井液的甲酸铯成为铯元素的最大应用。该元素在化学工业以及电子产业等有重要用途。其放射性同位素铯-137的半衰期大约为30年,可以用于医学、工业测量仪器以及水文学。虽然铯仅有轻微的毒性,但其金属却是一种有害的材料;若其放射性同位素释放到了环境中,将对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

新!!: 化学家列表和铯 · 查看更多 »

銣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Rb,原子序数為37。銣是種質軟、呈銀白色的金屬,屬於鹼金屬,原子量為85.4678。單質銣的反應性極高,其性質與其他鹼金屬相似,例如會在空氣中快速氧化。自然出現的銣元素由兩種同位素組成:85Rb是唯一一種穩定同位素,佔72%;87Rb具微放射性,佔28%,其半衰期為490億年,超過宇宙年齡的三倍。 德國化學家羅伯特·威廉·本生和古斯塔夫·基爾霍夫於1861年利用當時的新技術火焰光譜法發現了銣元素。 銣化合物有一些化學和電子上的應用。銣金屬能夠輕易氣化,而且它有特殊的吸收光譜範圍,所以常被用在原子的激光操控技術上。 銣並沒有已知的生物功用。但生物體對銣離子的處理機制和鉀離子相似,因此銣離子會被主動運輸到植物和動物細胞中。.

新!!: 化学家列表和铷 · 查看更多 »

铑(舊譯錴)符号Rh,元素之一,原子序45,只有一个穩定的同位素103Rh。由威廉 · 海德伍拉斯顿于1803年发现,并以其一种玫瑰色的氯化合物命名,可由该化合物于王水反应而得.英文Rhodium的希腊语意为"玫瑰"。 铑是坚硬的银白色过渡金属,耐腐蚀,可在铂矿发现,十分稀有,亦在一些铂合金中用作催化剂。.

新!!: 化学家列表和铑 · 查看更多 »

锂(Lith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其化学符号Li,原子序数为3,三个电子中两个分布在K层,另一个在L层。锂是碱金属中最轻的一种。锂常呈+1或0氧化态,是否有-1氧化态則尚未得到证实。但是锂和它的化合物并不像其他的碱金属那么典型,因为锂的电荷密度很大并且有稳定的氦型双电子层,使得锂容易极化其他的分子或离子,自己却不容易受到极化。这一点就影响到它和它的化合物的稳定性刘翊纶任德厚《无机化学丛书》第一卷 北京:科学出版社289-354页1984年。锂的英文名称来源于希腊文lithos,意为“石头”。其中文名则来源于“Lithos”的第一个音节发音“里”,因为是金属,在左方加上部首“钅”。.

新!!: 化学家列表和锂 · 查看更多 »

里夏德·库恩

里夏德·库恩(Richard Kuhn,)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奥地利裔德国化学家,1938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42年獲得歌德獎。 1967年逝於德國海德堡。 Category:奥地利化学家 Category:德国化学家 Category: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Category:德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奧地利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教师 Category:慕尼黑大學校友 Category:維也納大學校友 Category:維也納人.

新!!: 化学家列表和里夏德·库恩 · 查看更多 »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Richard Adolf Zsigmondy,),奥地利、德国籍的匈牙利裔化学家,192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胶体化学。月球上有以其名字命名的“席格蒙迪环形山”。.

新!!: 化学家列表和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 · 查看更多 »

里夏德·梅尔廷·维尔施泰特

#重定向 里夏德·维尔施泰特.

新!!: 化学家列表和里夏德·梅尔廷·维尔施泰特 · 查看更多 »

鏑()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Dy,原子序為66。鏑屬於稀土元素,其外觀具銀色金屬光澤。鏑在大自然中不以單質出現,而是包含在多種礦物之中,例如磷釔礦。自然形成的鏑由7種同位素組成,其中豐度最高的是164Dy。 1886年保羅·埃米爾·勒科克·德布瓦博德蘭首次辨認出鏑元素,但要直到1950年代離子交換技術的發展後,才有純態的鏑金屬被分離出來。由於其熱中子吸收截面很高,所以在核反應爐中被用作控制棒;其磁化率亦很高,所以可用於數據儲存技術上,以及做Terfenol-D材料的成份。可溶鏑鹽具有微毒性,不可溶鏑鹽則無毒。.

新!!: 化学家列表和镝 · 查看更多 »

镓(Gallium,舊譯作鉫、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Ga,原子序数是31,是一种貧金屬。 在自然界中常以微量分散于铝矾土矿、闪锌矿等矿石中。.

新!!: 化学家列表和镓 · 查看更多 »

酚醛树脂

酚醛樹脂,(又稱:電木),是一种合成塑料,无色或黄褐色透明固体,因电气设备使用较多,也俗称电木。耐热性、耐燃性、耐水性和绝缘性优良,耐酸性较好,耐碱性差,机械和电气性能良好,易于切割,分为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两类。合成时加入不同组分,可获得功能各异的改性酚醛树脂,具有不同的优良特性,如耐碱性、耐磨性、耐油性、耐腐蚀性等。.

新!!: 化学家列表和酚醛树脂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化学家列表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Jacobus Henricus van 't Hoff,),生于荷兰鹿特丹,逝于德国柏林,荷兰化学家,190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 · 查看更多 »

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

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Jaroslav Heyrovský,1890年12月20日 - 1967年3月27日),捷克化学家,布拉格大学教授。 早年留学英国,研究电化学;1922年提出极谱法;在电毛细现象中,用滴汞电极测量电压增加时通过溶液的电流;从绘出曲线,可以测定溶液中微量的物质;195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著作有《分析化学物理方法》等。2005年6月捷克票選「最偉大的捷克人」(Největší Čech)中,他排名第19。 H H H H H H.

新!!: 化学家列表和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 · 查看更多 »

陈裕光

裕光(),南京人, 教育家、化学家。.

新!!: 化学家列表和陈裕光 · 查看更多 »

陈懿

懿(),福建福州人,中国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1年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1955年毕业。此后长期执教于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代后曾任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代校长。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现任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际催化会议理事等职。主要致力于物理化学和催化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新!!: 化学家列表和陈懿 · 查看更多 »

陆天尧

陆天尧,长期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和材料化学的研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有机合成方法、仿生高分子合成、有机无机混成材料、有机光电材料以及模拟光合作用等。.

新!!: 化学家列表和陆天尧 · 查看更多 »

陆婉珍

陆婉珍(),祖籍上海,出生于天津。中国分析化学和石油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分析化学对中国的石油开采、加工中的应用有很重要的贡献。建立了一大批石油产品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在色谱分析、光谱分析方面有一定的突破。此外,在近红外光谱仪的研制以及应用方面也有很大的成绩。.

新!!: 化学家列表和陆婉珍 · 查看更多 »

K·C·尼古劳

基里亞科斯·科斯塔·尼古劳(Kyriacos Costa Nicolaou,简称KCN,),塞浦路斯裔美国化学家,有机合成大师级人物之一。.

新!!: 化学家列表和K·C·尼古劳 · 查看更多 »

United States

#重定向 美国.

新!!: 化学家列表和United States · 查看更多 »

查理斯·哈契特

查理斯·哈契特(Charles Hatchett,),生於英國倫敦,英国化學家,其最重要的成就是發現了铌元素。.

新!!: 化学家列表和查理斯·哈契特 · 查看更多 »

果胶

果胶(pectin),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主要存在于所有的高等植物中,是植物细胞间质的重要成分。果胶沉积于初生细胞壁和细胞间层,在初生壁中与不同含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微纤丝以及某些伸展蛋白(extensin)相互交联,使各种细胞组织结构坚硬,表现出固有的形态,为内部细胞的支撑物质。它于1825年被()第一次分离和描述。 日常生活中,果膠通常從柑橘的果皮萃取,通常呈黃色或白色的粉末狀,具有凝膠、增稠及乳化等作用。果胶也是一種天然的食物添加劑,為制造果酱、果冻、酸奶及雪糕等。此外,果膠也可為水果保鮮之用。 在醫學上果膠增加大便的粘度與份量,這樣它被用於便秘和腹瀉的治療。直到2002年伴隨著高嶺石,它是(Kaopectate)藥物、治療腹瀉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也被用於去除從生物系統中溫和的重金屬。果膠也用在喉片作為鎮痛緩和劑使用。.

新!!: 化学家列表和果胶 · 查看更多 »

捷克

捷克共和國(Česká republika),通稱捷克(Česko),是一個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其前身為捷克斯洛伐克,於1993年與斯洛伐克和平分離。.

新!!: 化学家列表和捷克 · 查看更多 »

李遠哲

李遠哲(Yuan-Tseh Lee,),生於新竹州新竹市,化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日本學士院名譽會員。曾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94-2006年),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2011-2016年)、名古屋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會長。 1986年,因首先以分子角度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動力學而與達德利·赫施巴赫及約翰·波拉尼共獲諾貝爾化學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及臺灣人。.

新!!: 化学家列表和李遠哲 · 查看更多 »

杨石先

杨石先(),原名绍曾,又名允柱。原籍安徽怀宁,生于浙江杭州,蒙古族,男。他是中国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在应用化学研究和南开大学的建设方面卓有成就,是南开大学的第三任校长和南开大学化学学科的奠基人。.

新!!: 化学家列表和杨石先 · 查看更多 »

杰弗里·威尔金森

杰弗里·威尔金森爵士(Sir Geoffrey Wilkinson,),英国化学家,皇家学会院士(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FRS)。因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与德国化学家恩斯特·奥托·菲舍尔一起获得1973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杰弗里·威尔金森 · 查看更多 »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 (Glenn Teodor Sjöberg,Glenn Theodore Seaborg,),美国核化学家。鉴于西博格在超铀元素方面的杰出贡献,他与麦克米伦(镎的主要发现者)共同荣获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之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1997年8月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决定用西博格的名字命名由阿伯特·吉奧索(A.Ghiorso)和他发现的106号元素𨭎(Sg),打破了不能以健在人姓名为化学元素命名的惯例。.

新!!: 化学家列表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 查看更多 »

梁树权

梁树权(),出生于山东烟台,原籍广东省香山县(今珠海市),著名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树权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1939年发表论文《铁原子量修订》中的数值,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所采用并沿用至今。.

新!!: 化学家列表和梁树权 · 查看更多 »

梅尔文·卡尔文

梅尔文·埃利斯·卡尔文(Melvin Ellis Calvin,),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出生,美国化学家,因與安德鲁·本森和詹姆士·巴沙姆發現卡爾文循環,或稱卡尔文本森循环而聲名顯著,196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C C C C Category:光合作用 Category:美国犹太人 Category: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 Category:柏克萊加州大學教師 Category:曼彻斯特大学校友 Category:美国国家科学奖获奖者 Category:戴维奖章 Category:普里斯特利奖章获得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梅尔文·卡尔文 · 查看更多 »

楊祥發

楊祥發(Shang Fa Yang,),臺灣科學家,沃爾夫農業獎得主。.

新!!: 化学家列表和楊祥發 · 查看更多 »

欧内斯特·索尔维

欧内斯特·索尔维(Ernest Solvay,),比利时化学家、业余学者、企业家、政治家和慈善家。他出生于比利时雷贝克,逝世于布鲁塞尔。他和兄弟阿尔贝·索尔维一起创办了索尔维公司(Solvay & Cie),成为比利时重要的企业家,与他弟弟不同的是索尔维虽然非常富有,却依然关心社会问题。索尔维希望能够“将其部分财富偿还给人类”,所以创办了多座教育机构,在其一生中支持了许多福利设施。.

新!!: 化学家列表和欧内斯特·索尔维 · 查看更多 »

歐文·朗繆爾

歐文·朗繆爾(Irving Langmuir,),美國化學家、物理學家。他最知名的出版物是1919年發表的文章"電子在原子與分子中的排列"("The Arrangement of Electrons in Atoms and Molecules" ),該文建構在吉爾伯特·路易斯的與的化學鍵結理論之上,描繪他的"原子結構同心理論"(concentric theory of atomic structure)。朗繆爾因這篇文章被捲入和路易斯對該理論的先後爭議,不過後世認為朗繆爾優秀的演說技巧是該理論能普及的原因,而理論的內容主要由路易斯所貢獻。朗繆爾1909年至1950年在通用電器工作,發明了氫氣焊接、在燈炮充入氣體的技術,因在表面化學的貢獻而獲得1932年諾貝爾化學獎。為表彰朗繆爾的貢獻,位於的大氣實驗室與美國化學學會的表面科學期刊皆以其名命名。.

新!!: 化学家列表和歐文·朗繆爾 · 查看更多 »

氧化铝

氧化鋁(Aluminium oxide)是白色固体,是鋁和氧的化合物,分子式為AlO。在礦業、製陶業和材料科學上又稱為礬土。常见纯度为99.5%和96%。 1961年,通用电气(GE)生产出了「Lucalox」,一种用于钠灯中的透明矾土。.

新!!: 化学家列表和氧化铝 · 查看更多 »

永斯·贝采利乌斯

永斯·雅各布·貝采利烏斯男爵(Jöns Jacob Berzelius,),又譯--、柏濟力阿斯、貝齊里烏斯、白則里,瑞典化學家。他就讀烏普薩拉大學,獲得後投身於研究工作,並先後在醫學外科學院(卡羅琳學院前身)擔任教師(無薪)和教授(有薪)。貝采利烏斯發現了鈰、硒、矽和釷這四種化學元素,成功測定幾乎所有已知化學元素的原子量,提出了同分異構物、聚合物、同素異形體和催化這些重要化學術語,提出了近似現制的元素符號系統,還在化學教育、學術機構管理、礦物學、分析化學作出貢獻;但是,他主張和活力論後來被確認是錯誤的。貝采利烏斯在1848年逝世,他被譽為現代化學發展的關鍵人物之一、以及「瑞典化學之父」,在生前以至死後均獲享多種榮譽及紀念。.

新!!: 化学家列表和永斯·贝采利乌斯 · 查看更多 »

汤姆森-贝特洛原理

汤姆森-贝特洛原理(Thomsen-Berthelot principle)是化学发展史上关于热力学方面的一个假设。1854年丹麦化学家尤利乌斯·汤姆森首先提出了这一原理,他认为所有自发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的产生。1864年法国化学家马塞林·贝特洛再次独立提出了它,并强调自发的化学反应会趋向于放出热量最多的方向进行。这一假设解释了一些化学反应,但是在自发发生的吸热反应和可逆反应的解释方面遇到了困难。1875年贝特洛对这一原理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体系作出的最大功的概念。1876年约西亚·吉布斯和1882年德国科学家赫尔曼·亥姆霍茨分别证实了化学反应并非趋于放出最大热量,而是趋于产生最大功,即使得体系的自由能趋于最小,从而否定了这个假设。 category:热力学.

新!!: 化学家列表和汤姆森-贝特洛原理 · 查看更多 »

汉弗里·戴维

汉弗里·戴维爵士,第一代從男爵(Sir Humphry Davy, 1st Baronet,),英国化学家。是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人,被譽為「無機化學之父」。一般認為戴維是燈泡和第一代礦工燈的發明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汉弗里·戴维 · 查看更多 »

汉斯·费歇尔

汉斯·费歇尔(Hans Fischer,),德国有机化学家,193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汉斯·费歇尔 · 查看更多 »

沃尔特·科恩

沃爾特·科恩(Walter Kohn,)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1998年與約翰·波普共同得到諾貝爾化學獎。科恩在密度泛函理論的發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新!!: 化学家列表和沃尔特·科恩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化学家列表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本生燈

本生燈是科學實驗室常用的高溫加熱工具之一。 該工具以德國化學家罗伯特·威廉·本生的名字命名,而实际上是由他的助手彼得·迪斯德加(Peter Desaga)在1855年改良法拉第原先的一项设计而成。本生燈用於加熱,殺菌,和燃燒。 本生燈可安全地燃燒氣體燃料,火焰不會倒流進氣體供應管內。燃料方面通常會使用煤氣或石油氣,由本生燈下方的導管與空氣混合後導入,比例為空氣:煤氣.

新!!: 化学家列表和本生燈 · 查看更多 »

朱汝华

朱汝华,化学家。江苏太仓人。 193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后赴美国,曾任芝加哥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被推为美国化学家协会主席,也是第一位担此荣誉的女科学家。 此外,她留校在中央大学期间的学友吴健雄,也是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位女会长。 Z朱 Z朱 理.

新!!: 化学家列表和朱汝华 · 查看更多 »

朱清时

朱清时(),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镇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七任校长(1998年-2008年),南方科技大学首任校长(2009年-2014年)。 朱清时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FRSC),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新!!: 化学家列表和朱清时 · 查看更多 »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有機物質的结构、性质、反應的学科,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有机化学研究的對象是以不同形式包含碳原子的物質 ,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 有關有机化合物或有機物質結構的研究包括用光譜、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或其他物理或化學方式來確認其組成的元素、組成方式、實驗式及化學式。有關性質的研究包括其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也需評估其,目的是要了解有機物質在其純物質形式(若是可能的話),以及在溶液中或是混合物中的性質。有機反應的研究包括有機物質的製備(可能是有機合成或是其他方式),以及其化學反應,可能是在實驗室中的,或是In silico(經由電腦模擬的)。 有机化学研究的範圍包括碳氫化合物,也就是只由碳和氫組成的化合物,化合物中也有可能还会参与其他的元素,包括氢、 氮、氧和卤素,还有诸如磷、硅、硫等元素。 。有机化学和許多相關領域有重疊,包括药物化学、生物化学、有机金属化学、高分子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 有机化合物之所以引起研究者浓厚的兴趣,是因为碳原子可以形成稳定的长碳链或碳环以及许许多多种的官能基,这种性质造就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有機化合物是所有碳基生物的基礎。有機化合物的應用範圍很廣,包括醫學、塑膠、藥物、、食物、化妆品、护理用品、炸藥及塗料等。.

新!!: 化学家列表和有机化学 · 查看更多 »

海因里希·卡罗

海因里希·卡罗(Heinrich Caro,),德国化学家。 卡罗于1834年生于普魯士波森。1855年,在柏林皇家工艺学校学习了印染技术后,他在慕尼黑的一家印花布作坊工作。1859年卡罗到英国曼彻斯特继续学习印染技术和染料生产,随后回到柏林,就读于柏林大学。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卡罗进入巴斯夫公司(BASF),为其开发新染料。 在巴斯夫期间,1878年卡罗和阿道夫·馮·拜爾一起合成了第一种靛蓝染料。他还第一个分离出了茜素染料,并为巴斯夫申请了专利,到他退休时,他已经为巴斯夫发明了26种不同的染料。同时他发现了过硫酸(),这种强氧化剂就被命名为卡罗酸。.

新!!: 化学家列表和海因里希·卡罗 · 查看更多 »

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

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Stanislao Cannizzaro,),意大利革命者,有机化学家,社会活动家。他曾参与西西里岛反对波旁王朝的起义。他在进行有机合成研究中发现了坎尼扎罗反应。他通过实验结果证实了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假说,对原子和分子、原子量与分子量进行了定义和区别,这些工作通过卡尔斯鲁厄会议为科学界所知,对化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新!!: 化学家列表和斯坦尼斯劳·坎尼扎罗 · 查看更多 »

斯坦利

#重定向 史丹利.

新!!: 化学家列表和斯坦利 · 查看更多 »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

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瑞典化学家。提出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阿伦尼乌斯理论,研究了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出阿伦尼乌斯方程。由于在物理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被授予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

新!!: 化学家列表和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 · 查看更多 »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

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Святослав Теофилович Рихтер,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又译里希特或李希特,),德裔乌克兰钢琴家,里赫特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以极广的演奏范围,举重若轻的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分句闻名。.

新!!: 化学家列表和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 · 查看更多 »

施瓦兹

#重定向 赫尔曼·阿曼杜斯·施瓦茨.

新!!: 化学家列表和施瓦兹 · 查看更多 »

文森特·迪维尼奥

文森特·迪维尼奥(Vincent du Vigneaud,),美国生物化学家,195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V V V V.

新!!: 化学家列表和文森特·迪维尼奥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威尔森

托马斯·利奥波德·威尔森 (Thomas Leopold Willson,) 是一个加拿大发明家。 他在1860年出生在一个在附近的农场,后来去安大略汉密尔顿上学。21岁时,他设计并获得专利的第一台电动弧灯在汉密尔顿使用。在此之后,他去美国寻找使他的想法变为经济利益的机会。 1892年,托马斯·威尔森寻找到了一个经济有效的生产电石(碳化钙)(用于制造乙炔气)的方法。1895年,他向联合碳化物卖掉了这项专利。 同年,他和玛丽·帕克斯在加利福尼亚结婚并回到了加拿大。他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伍德斯托克为他的母亲建了一个房子。 1900年到1901年间,他搬到了渥太华并在安大略(渥太华和梅里顿)和魁北克(沙威尼根)开设了碳化物工厂。1911年他创立了 International Marine Signal Company 生产海运浮标和灯塔信标。 他还是渥太华第一个有汽车的人。 1915年,在他努力为一个在拉布拉多水电项目募集资金的同时,托马斯·威尔森由于心脏病发作在纽约市去世。项目竣工于1974年,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新!!: 化学家列表和托马斯·威尔森 · 查看更多 »

托马斯·切赫

托马斯·罗伯特·切赫(Thomas Robert Cech,),美国生物化学家,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C C C C C C C C C Category:拉斯克基礎醫學研究獎得主 Category: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会员 Category:霍维茨奖获得者 Category:格林内尔学院校友 Category:杰出鹰级童军奖得主 Category:盖尔德纳国际奖获得者 Category:美國諾貝爾獎獲得者.

新!!: 化学家列表和托马斯·切赫 · 查看更多 »

拜耳法

拜耳法(Bayer process)是一种工业上广泛使用的从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化工过程。1887年由奥地利工程师发明,其基本原理是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将氢氧化铝转化为铝酸钠,通过稀释和添加氢氧化铝晶种使氢氧化铝重新析出,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重新用于处理下一批铝土矿,实现了连续化生产。今日,世界上95%的铝业公司都在使用拜耳法生产氧化铝。.

新!!: 化学家列表和拜耳法 · 查看更多 »

拉齐斯

#重定向 拉齐.

新!!: 化学家列表和拉齐斯 · 查看更多 »

曼弗雷德·艾根

曼弗雷德·艾根(Manfred Eigen,),德国化学家及生物物理学家,曾任位于哥廷根的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所主任。.

新!!: 化学家列表和曼弗雷德·艾根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