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匈奴历史和戰國相似
匈奴历史和戰國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山西省,东胡,匈奴,秦朝,胡服騎射,赵国,赵武灵王,林胡,樓煩。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东胡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为主的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汉,东胡存在了大约1300年。东胡、濊貊、肃慎被称为古东北三大民族。學者一般相信,东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匈奴
匈奴(上古汉语:*qʰoŋ.nˤa),是亚洲大陆北部的遊牧民族在漠北建立的古代国家,存在年代約在前209年至48年,其后分裂为北匈奴(48年—93年)和南匈奴(48年—216年)。統治領域約略在現今蒙古国、西伯利亚南部、中亞與中國北部地區。公元4至5世纪又陆续在中原和西域建立汉赵、北凉、胡夏、高昌北凉等汉化政权。 匈奴是部落体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尊卑分明的内外官制,分王庭、左方和右方三个辖区,分别由单于、左右贤王负责监理,各自在自己的分地游牧而居,各有自己的军官、文官,对领土也有强烈欲望。其王族為攣鞮氏,其領袖稱单于,其下轄各王,統領各部落,单于和诸王的皇后和妻子称阏氏(匈奴实行一夫多妻制),在匈奴政治上有一定影响。在學界中有許多关于匈奴部落国家体制的假設,但是因為關於他們的資料留到後世的並不多,而且保留到今天的資料,主要都是透過另一視角的中國文獻,因此在學界中仍然存在爭議。 匈奴不是一直以来都很强盛,司马迁的《史记》曾记载在头曼和冒顿单于初期周边情况是“东胡彊而月氏盛”(《汉书》“東胡強而月氏盛”),头曼单于曾将自己儿子冒顿送到西部的月氏作質子;《史记》记载冒顿单于在位初期“东胡彊盛”,必须将所爱阏氏给予东胡王。.
秦朝
朝(前221年-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个大一統中央集权的帝國。秦朝皇室為嬴姓,所以史書又称嬴秦。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前770年,秦地君長在東周周平王東遷時有功,受封於关中平原,建立秦國。战国時期,秦國根据礼记总结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輪”的社会现状,推行车辆统一道路,书籍统一文字,行为统一伦理,并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实施商鞅变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前230年至前221年,到秦王嬴政陸續攻滅其他六個主要諸侯國,一統中原,史称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並且發起一系列的改革以鞏固帝國。而後南征百越、北伐匈奴,使得領土約等同中國本土。疆域為東起遼東,西至臨洮,北抵長城,南達象郡(今越南北部)。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秦將王離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民變領袖劉邦投降,後項羽率軍抵達關中,殺死秦王子嬰,焚燒咸陽宮,秦朝於秦始皇死後3年滅亡。而後至西漢統一全國之期間稱秦漢之際,又稱西楚時期。西楚霸王項羽重建封國制體系,分封十八諸侯。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田榮等諸侯繼而起兵反抗,演變成楚漢戰爭。前202年劉邦擊滅項羽,受諸侯擁戴為漢帝,建國漢,開啟漢朝。 秦朝為了鞏固遼闊但各地文化不一的帝國,在政治、軍事、經濟、交通方面,都推行政策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與郡縣制為基礎的中央集權制,取代过去不同诸侯豪门的爵位制度。法律基本延續秦國法律,增加了皇帝握有生殺大權,丞相僅僅是輔佐。防务方面,興建長城以鞏固北方,毀六國長城與城墩等防禦工事,沒收天下百姓武器,鑄成十二金人,先後五次東巡以安定關東各地區 。交通方面,興建馳道與靈渠等交通要道以便軍隊前往各地平亂,也有利各地區運輸物資。經濟方面,秦朝延續商鞅變法的政策,推行重農輕商,鼓勵農民增產糧食,甚至有機會獲爵位。工商業方面統一貨幣(秦半兩)與度量衡,實行鹽鐵專賣,但不完全禁止商業,也鼓勵如經營畜牧業的烏氏倮與丹砂的巴地寡婦清等商人。 文化思想的部分,秦朝的政治思想以法家為尊,推行融合「法、術、勢」的君主專制,另有發揚陰陽家的五德始終說以神化皇帝。宗教以傳統崇拜上帝、祖先、山神、河神等眾神以及巫術、占卜與占星等,而神仙方術之術受秦始皇所迷信。為了箝制人民叛亂思想、统一中央集权思想、報復欺騙秦始皇的方士們,先後發生焚書坑儒事件,這是先秦文化與諸子百家思想的一大浩劫。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由一個抽象的地理名稱轉為具體的大一統帝國,為融合中原文化、秦文化、荊楚文化與齊魯文化等等文化打下基礎,使得「秦」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之一。其遺留下來的驪山秦始皇陵與秦始皇兵馬俑也受後世史學家注目,其中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是戰國時期赵武灵王所采取的军事和服饰改革,開始於前306年。赵国在武灵王以前曾拥有强大的军队,而胡服骑射的作用仅在于将其进一步强化而已。 戰國後期,趙國與東胡、樓煩等諸胡長期對峙,雖然趙國的軍事實力強於諸胡且趙國盛產馬匹,但在騎射力量上卻不如秦韓二國。趙武靈王與諸胡騎兵戰鬥後,明白到諸胡騎兵的優點在於機動和靈活性, 戰國七雄的軍隊即使是騎兵也都以重鎧甲裝備,諸胡軍隊則裝束輕便,人馬合一,機動性強,速進易退。於是趙武靈王在趙國推行改革,在大臣肥義等人的支持下,仿傚諸胡軍隊的裝備,趙國軍力逐漸開始強大,消滅中山國,擊敗林胡和樓煩二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但有人认为,此时还没有发明马镫,无法充分发挥骑兵人員的战斗力,所以骑兵还是以侦查及骚扰为主,作战的主力仍然是步兵。.
赵国
赵国,戰國七雄之一的諸侯國,也作勺国,初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都中牟(今河南鹤壁),又迁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疆土主要有当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陕西省东北隅。西有秦国,南有魏国、韩国,东有齐国,东北燕国,北方则是林胡、楼烦、东胡等游牧民族的地域。另外赵国附近还有小国中山国。.
赵武灵王
赵武靈王(),嬴姓,赵氏,名雍,中国战国中后期赵国的君主。死后谥号武灵。 生於趙肅侯十年(前340年),在位(前325至前299年,共27年)时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赵国因而得以强盛,灭中山国,败林胡、楼烦二族,辟雲中、雁门、代三郡,并修筑了“赵长城”。 武灵王禪讓王位予赵惠文王,自己退居幕後,號稱「主父」。因為儲君廢立問題,在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的沙丘之乱中被幽禁而饿死,赵侯称王,自武灵王谥号始。.
林胡
林胡,又称林人、儋林,字面意義為居住於森林中的胡人。在東周戰國時代,由遊牧民族建立的部落國家,被歸類為戎。被趙國擊敗後滅國,其土地被併入趙國,一部份林胡部落人民,加入匈奴部落聯盟,成為匈奴的前身。 東周戰國時期,北方游牧民族主要勢力有林胡和楼烦。晉文公时,林胡活动于晉國以北(今山西省北部),西与楼烦为邻。後來林胡一度從晉北向东迁至燕北(河北北部)。趙武灵王時,趙國軍力強大,“北破林胡、楼烦”,並设置雲中、雁门,代三郡,這樣一來林胡被趕到鄂尔多斯高原东部。林胡後來又被李牧以奇陣所擊敗,單于逃亡,從此林胡不知去向。唐朝张谓《同孙构免官后登蓟楼》诗:“犹希虏尘动,更取林胡帐。”.
樓煩
樓煩(拼音:Lóufán、上古音:lo bian),古代民族與國家,以游牧為生,其領土約在今中國山西與河套地區一帶。後被趙國所滅,其地置雁門郡。他們可能是匈奴的祖先,在冒頓單于時代,北移的樓煩部落被併入匈奴。.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匈奴历史和戰國的共同点。
- 什么是匈奴历史和戰國之间的相似性
匈奴历史和戰國之间的比较
匈奴历史有160个关系,而戰國有21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2.41% = 9 / (160 + 214)。
参考
本文介绍匈奴历史和戰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