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动机和需求层次理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动机和需求层次理论之间的区别

动机 vs. 需求层次理论

動機(motivation),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動機為名詞,在作為動詞時則多稱作激励(motivating)。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又在此过程中,动机通常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地,动机可能会增加或降低。然而,不管动机水准的高低为何,人们若能维持一定的动机水准,则不但能维持追求该目标的行为,也能维持心理上对该目标的渴望,直到人们知觉到该目标达成为止,因此动机时常被视为是行为的前导驱力,若能掌握人们的动机,则往往可以协助预测其行为的方向性与模式。 在柏拉图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的论述中已经存在动机观念了。情欲(ἐπιθυμία)是进食或繁殖的欲望的起源,作为生理需要,这必须由情绪(θυμός)控制,而并非理性。因而这食欲或欲念的功效与认知相对立。一般古代哲学,尤其幸福论认为对幸福感的迫切要求,是动机存在的根本;对目标片面和孤立的研究是不充分的。但总之,激励概念的研究一直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都不为学术界重视。. 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心理學評論》的論文〈人類動機的理論〉(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中所提出的理論Maslow, A.H. (1943).

之间动机和需求层次理论相似

动机和需求层次理论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双因素理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需求自我實現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也称作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ion-Hygiene Theory),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里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于1950年代末提出。.

动机和双因素理论 · 双因素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 · 查看更多 »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英文:Frederick Herzberg),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人力资源管理专家,1950年代末提出双因素理论。.

动机和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和需求层次理论 · 查看更多 »

需求

求可以指:.

动机和需求 · 需求和需求层次理论 · 查看更多 »

自我實現

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大師馬斯洛在1940年代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中,他將研究焦點放在心理健康的個體上,特別是那些所謂自我實現(Self-actualized)的人身上,嘗試歸納出那些對生命感到滿意、能發揮潛能又具有創造力的人的共通點。馬斯洛發現,這些人之所以較不易受到焦慮與恐懼影響,是因為他們對自己及他人都能抱著喜歡及接納的態度。他們雖然也有缺點,但因為能夠接受自己的缺點,所以他們較一般人更真誠、更不防衛,也對自己更滿意。 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及教育家相信每個人天生均具有自我實現的傾向,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當一個人較低層次的需求(如安全感)獲得基本滿足之後,他便會轉而嘗試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如自我實現),對生命的滿意度也隨之提高。但是當這樣的傾向受到阻礙時,特別是孩童時期遭受父母冷酷或拒絕的態度,便會影響到這個人自我概念的健康發展和他對現實世界的覺察,開始有自我防衛的意識,甚至從真實的感受中抽離出來時,更難成為自我實現的人。.

动机和自我實現 · 自我實現和需求层次理论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动机和需求层次理论之间的比较

动机有42个关系,而需求层次理论有2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6.15% = 4 / (42 + 23)。

参考

本文介绍动机和需求层次理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