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加爾文主義和科隆選侯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加爾文主義和科隆選侯國之间的区别

加爾文主義 vs. 科隆選侯國

加爾文主義(法语、荷兰语:Calvinisme;Calvinism),自诩为歸正主義,是16世纪法國宗教改革家、神學家約翰·加爾文畢生的許多主張和实践及其教派其他人的主张和实践的統稱,在不同的討論中有不同的意義。由加尔文等人发展而来的主要基督教宗派有歸正宗、长老宗與公理宗等。 加爾文支持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說,主張人類不能透過正義的行為獲得救贖,恢復逐漸被天主教会所遺棄的奥古斯丁派「神恩独作」论,反對逐漸成為天主教神學主流的「神人合作」论,因為加爾文認為教義應當回歸聖經,因此加尔文主义者之神学传统常被稱为“归正神学”或“改革宗神学”(Reformed Theology)。 加爾文和路德等新教教派都承認人因信稱義,但加爾文主義不同於其他宗派的主要特點有二,一是「預選說與獨作說」,上帝早已擇定誰應該獲得永生,誰應該永墮地獄,而且神的救援,不需要信眾自己的出力。在現代的神學論述習慣中,加爾文主義常指「預選說與獨作說」。二是選舉“長老”監督教務,由牧師和不受神職的長老集體管理教會,認為任何人都不得享有無限權力,並且認為教會人士可以參加政治活動,使世俗更加接近上帝的旨意。所以在加尔文派掌權的國家或地区,經濟、民主制度和公眾教育受到重视。. 科隆選侯國(Erzstift und Kurfürstentum Köln),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個存在於10世紀到19世紀初的采邑主教領國,由科隆總主教統治。在13世紀科隆總主教被封為選帝侯前被稱為科隆采邑總主教區,是最早的七個選侯國之一,她包含有天主教科隆教區以及其他教會領地。1288年時因為和試圖使科隆成為自由城市的市民團體衝突,因此科隆總主教將首都從科隆搬到波恩。1794年被法國軍隊入侵,最後在1803年世俗化。直到1824年才重新成立天主教科隆總教區。.

之间加爾文主義和科隆選侯國相似

加爾文主義和科隆選侯國有(在联盟百科)0共同点。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加爾文主義和科隆選侯國之间的比较

加爾文主義有36个关系,而科隆選侯國有1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0,杰卡德指数为0.00% = 0 / (36 + 16)。

参考

本文介绍加爾文主義和科隆選侯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