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比叡號戰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比叡號戰艦之间的区别

加古号重巡洋舰 vs. 比叡號戰艦

加古号重巡洋舰(日语:加古,平假名:かこ)为旧日本海军建造的古鹰级重巡洋舰(旧日本海军省正式名称“古鷹型重巡洋艦”)的2号舰。因为各种原因,该级重巡洋舰有时候也被称为“加古级”。 加古是当时世界上首先采用200毫米主炮的巡洋舰#ポケット海軍年鑑(1937)p.33『一等巡洋艦"加古 かこ" 加古は艦型要目共に古鷹と同様で全長176.78米、幅15.47米、平均吃水4.50米。備砲20糎砲6門は何れも單装砲塔式である。この點すぐ後に出來た二聯装砲塔の衣笠、青葉と何れが勝れてゐるかは論じないが、その威力に相違のある筈はなく、時と場合によつてこの種の7,000頓重巡が用ひられると考へればよい。一等巡洋艦加古は20糎砲巡洋艦の最初の艦で、國産日本海軍がやうやく世界に怖れられて來た頃の待望を一身に擔つて生れたのである。列強の20糎砲巡洋艦の第一艦と較べて、優れたりとも決して劣つてはゐない。』(一等巡洋舰加古 加古和古鹰同样都是全长176.78米,宽15.47米,平均吃水4.50米,装备6门200毫米炮,不过都是单装炮。就单装炮这一点来说,有观点认为不久后就出来的双联装炮塔的衣笠、青叶要更胜一筹,但其实威力相差并不大。考虑一下在当时的场合中,这种7000吨级重巡的装备就很清楚了。一等巡洋舰加古可是最初装备200毫米火炮的巡洋舰,集国产日本海军终于可以威慑世界的期待于一身。将列强装备200毫米火炮的巡洋舰进行比较的话,加古依然占据上风,因此并不能说加古性能不佳。)。加古、古鹰两舰和不久后建成的青叶、衣笠两舰设计上相似,服役后也是大多都在一起行动。1942年8月8日,加古参加了萨沃岛海战,在返航的途中遭遇美军潜艇伏击,被鱼雷命中击沉,成为古鹰、青叶两级4舰中第一艘损失的军舰。. 比叡()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簡稱為日本海軍)的戰艦。曾經歷巡洋戰艦(即西方的戰鬥巡洋艦)、戰艦及練習戰艦等多次的艦種更改。.

之间加古号重巡洋舰和比叡號戰艦相似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比叡號戰艦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宇垣纏中途岛海战三川軍一利根型重巡洋艦瓜达尔卡纳尔岛高松宮宣仁親王鈴谷號重巡洋艦金剛號戰艦榛名號戰艦最上级重巡洋舰昭和天皇日向號戰艦

宇垣纏

宇垣纏(うがき まとめ)(,1890年2月15日–1945年8月15日)是旧日本海军將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联合舰队参谋长。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后,宇垣缠带领最后一支特别攻击队出击自杀。.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宇垣纏 · 宇垣纏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中途岛海战

中途島海戰(Battle of Midway,ミッドウェー海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海戰的主要戰鬥在1942年6月4日於中途島西北海域爆發,後續戰事一直持續至6月7日。 1942年初,日本陸續達成南方作戰的戰略目標,但軍方卻對下一步行動意見紛歧。在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堅持下,大本營放棄向新畿內亞、斐濟、薩摩亞一帶的西南太平洋推進,轉為在6月4日進攻中太平洋的中途島。山本五十六的目標是利用登陸艦隊引誘在珍珠港事件倖免於難的美軍航空母艦,再派遣日軍「機動部隊」的六艘航空母艦予以伏擊。不過,日本海軍有兩艘航母在5月珊瑚海海戰受損而無法參戰,其無線電通訊密碼更遭到美軍部分破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切斯特·尼米茲根據破譯信息提供的情報,隨即制訂反埋伏作戰,緊急募集三艘航母到中途島。結果,美軍在6月4日成功伏擊機動部隊,以一艘航母沉沒為代價,一舉擊沉了日軍四艘航母。 中途島海戰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美軍憑藉此場戰役的勝利,扭轉了開戰以來的被動,並恢復美日兩國在西太平洋的海權均勢。日本海軍則失去開戰以來的戰略主導權,隨後於西南太平洋與盟軍陷入消耗戰,在戰爭中漸走下坡。.

中途岛海战和加古号重巡洋舰 · 中途岛海战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三川軍一

三川軍一,日本帝国海軍將官,廣島縣出身,最終階級是海軍中將。其指挥著名戰役為1942年8月8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域發生的「薩伏島海戰」,作戰中率領日軍艦隊90分鐘內击沉盟軍4艘巡洋艦。.

三川軍一和加古号重巡洋舰 · 三川軍一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利根型重巡洋艦

利根型重巡洋艦(とねがたじゅうじゅんようかん)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重巡洋艦。同型艦2艘。於太平洋戰爭開戰前竣工。艦上能配備6架水上偵察機,為十分重視航空索敵能力的艦型,同型2艦均參加過中途島海戰與雷伊泰灣海戰等大規模的海戰。福井静夫將利根型評為與理想最接近的巡洋艦。.

利根型重巡洋艦和加古号重巡洋舰 · 利根型重巡洋艦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瓜达尔卡纳尔岛

达尔卡纳尔岛(英語:Guadalcanal),简称瓜岛,位于西南太平洋,是太平洋西部一系列火山島嶼之一,也是所罗门群岛中最大的一个岛,該國首都荷尼阿拉即位於本島北部海岸。經濟上主要倚賴漁業和農業,1990年起開始有金礦的開採。瓜達康納爾島面积5,302平方公里(2,047平方哩),人口109,382(1999年数据)。该岛於1788年被发现,1893年成为英国保护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日军占领。1942年8月美军进攻该岛,经过激烈的丛林战之後,日軍的補給線被美軍切斷,大多數日軍被飢餓而折磨至死,逃出的日軍稱瓜島為餓島,盟军于1943年2月占领该岛。.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瓜达尔卡纳尔岛 · 比叡號戰艦和瓜达尔卡纳尔岛 · 查看更多 »

高松宮宣仁親王

松宮宣仁親王(),日本皇族,大正天皇與貞明皇后的第三皇子,昭和天皇的弟弟。 生於青山東宮御所,幼名「光宮」。8歲賜立高松宮宮家。後加入帝國海軍,曾在戰艦長門上服役,最高軍階為海軍大佐。 1930年2月4日與末代幕府大將軍德川慶喜之孫女、德川慶久之女德川喜久子結婚,二人沒有子女。 宣仁愛好藝術、運動、賽馬等活動,1929年起終身擔任日本美術協會總裁。.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高松宮宣仁親王 · 比叡號戰艦和高松宮宣仁親王 · 查看更多 »

鈴谷號重巡洋艦

鈴谷(すずや)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重巡洋艦。最上型重巡洋艦3號艦。.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鈴谷號重巡洋艦 · 比叡號戰艦和鈴谷號重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金剛號戰艦

金剛(こんごう)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第一艘超弩級巡洋戰艦(即西方的超無畏級戰鬥巡洋艦)金剛型的一號艦。「金剛」也是最後在英國下訂的軍艦。經過兩次改裝後,一躍成為高速戰艦,並且在太平洋戰爭中表現活躍。該艦亦為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艘日本海軍所使用的外國製戰艦,也是唯一因潛艦攻擊而損失的戰艦(不包括已當作工作艦使用的朝日)。 艦名是以奈良縣及大阪府境內的金剛山來命名。日本海軍的命名慣例為參照日本艦船命名慣例。另外,該艦名現由海上自衛隊的神盾艦一號艦「」(こんごう)所繼承。.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金剛號戰艦 · 比叡號戰艦和金剛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榛名號戰艦

榛名(はるな)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戰艦,金剛型戰艦3號艦。.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榛名號戰艦 · 榛名號戰艦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最上级重巡洋舰

最上級重巡洋舰為日本帝國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因倫敦海軍條約內規範的總噸位限制,因此採用輕巡洋艦的名義建造,配備輕巡洋艦的155公厘艦炮,也採用輕巡洋艦的河川命名法則;直到日本退出倫敦海軍條約後,本級艦更換回原始設計的203公厘艦炮,恢復重巡洋艦標準。 本級艦共建造4艘,後兩艘因友鶴事件及第四艦隊事件導致設計有做些微修正,所以有軍事研究者獨立出來稱鈴谷級,但實際戰力差距並不明顯。.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最上级重巡洋舰 · 最上级重巡洋舰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為現任天皇明仁父親。出生時稱號為迪宮,徽印印號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立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其在位期間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裕仁在1945年8月14日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並親自宣讀和錄音,戰後依照新憲法失去政治上的實權,以作為日本國家與國民象徵而存在。除了日本神話中的天皇之外,他是歷代天皇中在位時間最長及享壽最高者,也是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之一。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腸癌去世于東京吹上御所,终年87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完結。.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昭和天皇 · 昭和天皇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日向號戰艦

日向(ひゅうが,當時由於使用舊假名遣,所以艦名的表示為ひうが)是大日本帝国海軍的戰艦,伊勢型戰艦2號艦。於太平洋戰爭中期,改造成航空戰艦,「航空戰艦」只是因方便上的稱呼,於正式的艦籍中仍為戰艦。艦名的來源為日本宮崎縣的舊國名,因此艦內神社所供奉的是來自宮崎神宮的分神。該艦名在帝國海軍只有1代,於戰後由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日向(ひゅうが)」所繼承。.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日向號戰艦 · 日向號戰艦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加古号重巡洋舰和比叡號戰艦之间的比较

加古号重巡洋舰有78个关系,而比叡號戰艦有13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5.77% = 12 / (78 + 130)。

参考

本文介绍加古号重巡洋舰和比叡號戰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