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創生之柱

指数 創生之柱

創生之柱指的是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在鷹星雲內圓柱形的星際氣體和塵埃的一張影像。它是在1995年4月1日拍攝的,被Space.com評定為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最佳前十名的照片之一 。負責處理這張影像的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天文學家傑夫赫斯特和Paul Scowen,在這一部分的恆星,因為鷹星雲中其他恆星在手指狀的氣體柱上造成的腐蝕,使它們形成在手指之外的蛋型。每一個蛋都被與我們的太陽系一樣尺度的氣體環繞著,並且有一顆新生的恆星在其內。在2015年,天文学家使用更高分辨率重新拍摄了照片。 這張由32張不同影像合成的照片來自哈勃太空望遠鏡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 的四架不同的相機。這張影像是由不同元素發射的光合成的,在星雲中不同的元素以不同的顏色表示:綠色的是氫、單獨的紅色是電離的硫、藍色是少了兩個電子的氧原子。 在1995年的原始影像右上方缺少的部分是因為四個鏡頭中的一個視野角小 (倍率較高),以讓天文學家能看見更清楚的細節。所以將這個鏡頭的影像依照比例縮小,使他能與其他三個鏡頭的影相匹配。 在2007年宣布,創生之柱將會被6,000年前爆炸的超新星衝激波摧毀。因為光速是有限的,地球上的觀測者目前看到衝激波接近創生之柱,但在未來的一千年仍看不出破壞的發生。.

11 关系: 太阳系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化學元素哈勃空间望远镜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电离象鼻管鹰星云

太阳系

太陽系Capitalization of the name varies.

新!!: 創生之柱和太阳系 · 查看更多 »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縮寫:ASU),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所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該校由分散在鳳凰城大都會區各地的5個校區與在哈瓦苏湖城的1個校區所組成,共擁有22個學院 。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是美國大學學生數目最多的大學。该校於1885年成立,原名坦佩地方師範學校,是亞利桑那州第一所師範學校。1945年,学校開始由亞利桑那州評議委員會監督管理,並更名為亞利桑那州立學院。 1958年,学校更名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学校一直位於美國研究型大學前列,被卡內基高等院校分類法歸類為“高研究活動研究型大學(RU/VH)”。1994年,学校被歸類為“Research I”大學,为美国主要新型研究型大學之一 。在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评比为世界重要学术研究中心,全美第47名以及全球百强名校之一。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每一個校區都提供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及博士學位。同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線上教育提供41個本科學位、37個研究生學位及14個本科/研究生证书,为美国最佳线上教育计划大学前十 。 2014年,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成功收购被誉为“国际管理教育第一校”的雷鸟全球管理学院,此次收购将使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国际影响力及全球化进一步提高。.

新!!: 創生之柱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 查看更多 »

化學元素

化學元素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基本的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同一種化學元素是由相同的原子組成,也就是其原子中的每一核子具有同样数量的質子,用一般的化学方法不能使之分解,并且能构成一切物质。一些常見元素的例子有氫、氮和碳。 原子序數大於82的元素(即鉛之後的元素)沒有穩定的同位素,會進行放射衰變。另外,第43和第61種元素(即锝和鉕)沒有穩定的同位素,會進行衰變。可是,即使是原子序數大於94,沒有穩定原子核的元素,有些仍可能存在在自然界中,如鈾、釷、钚等天然放射性核素。 所有化學物質都包含元素,即任何物質都包含元素,隨著人工的核反應,會發現更多的新元素。 1923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作出决定:化学元素是根据原子核电荷的多少对原子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把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2012年,總共有118種元素被發現,其中地球上有94種。.

新!!: 創生之柱和化學元素 · 查看更多 »

哈勃空间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是以天文學家愛德溫·哈伯為名,在地球軌道的望遠鏡。哈勃望远镜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美国马里兰州的霍普金斯大学内)的指令并将各种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回地球。由于它位于地球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基望遠鏡所沒有的好處:影像不受大氣湍流的擾動、視相度絕佳,且无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於1990年發射之後,已經成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儀器。它成功弥补了地面觀測的不足,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許多天文学上的基本問題,使得人类对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認識。此外,哈勃的超深空視場则是天文學家目前能獲得的最深入、也是最敏銳的太空光學影像。 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康普頓γ射線天文台、錢德拉X光天文台、史匹哲太空望遠鏡都是美國太空總署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一部分。哈勃空间望远镜由NASA和ESA合作共同管理。.

新!!: 創生之柱和哈勃空间望远镜 · 查看更多 »

硫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它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味无臭的非金属,纯的硫是黄色的晶体,又稱做硫黄、硫磺。硫有许多不同的化合价,常見的有-2, 0, +4, +6等。在自然界中常以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出现,尤其在火山地区纯的硫也在自然界出现。硫单质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对所有的生物来说,硫都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它是多种氨基酸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大多数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被用在肥料中,也廣泛地被用在火药、潤滑劑、殺蟲劑和抗真菌剂中。.

新!!: 創生之柱和硫 · 查看更多 »

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

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 (WFPC2)是安裝在哈伯太空望遠鏡上的儀器之一。他是在第一次的維修任務(1993年STS-61太空梭任務)替換掉原來的廣域和行星照相機(WF/PC)。他在1995年拍攝了哈伯深空景象,並在1996年拍攝了沙漏星雲和蛋星雲 。 裝在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上的電子耦合放大器(CCD)在電磁頻譜上的工作範圍是120奈米至1,100奈米,涵蓋了可見光領域的380奈米至780奈米,所有近紫外線和小部分的極遠紫外線,還有大多數的近紅外線。CCD的靈敏度大致上是線性的,峰值大約在700奈米,之後就是CCD極端難操作的範圍。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由相同的4片CCD組成四個探測器,每個都有800 X 800個畫素。其中的三個安排成L形,組成廣域照相機(WFC)。相鄰的是由第4片CCD構成的行星照相機(PC),視野較狹窄,可以將小區域看得更為仔細。WFC和PC的影像組合在一起,就會形成典型樓梯狀的階梯影像。當處理非科學性的JPEG檔案時,行星照相機的解析度會與廣域照相機相同,但天文文學家接收的檔案是未經處理過的科學圖像,在行星照相機的部分會有更細節更清晰的影像。 WFPC2有一整套的濾鏡,可以讓科學家在電磁頻譜中挑選特殊的波段進行觀測,有一個轉輪可以選擇將不同的濾鏡放置在光路上(在WFPC2開口與CCD之間)。這48個濾鏡的元素包括:.

新!!: 創生之柱和第二代廣域和行星照相機 · 查看更多 »

电离

电离(Ionization),或称电离作用、離子化,是指在(物理性的)能量作用下,原子、分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离子的过程。 電離大致可細分為兩種類型:一種連續電離(sequential ionization)和非連續電離(Non-sequential ionization)。在古典物理學中,只有連續電離可以發生。非連續電離則違反了若干物理定律,屬於量子電離。 例如:.

新!!: 創生之柱和电离 · 查看更多 »

象鼻管

象鼻管是在大質量的O型和B型恆星所創建,還在逐漸擴大的H II區邊緣發現的。這些恆星通過強烈的紫外線輻射,推擠在附近太空中的星際物質而形成。象鼻管看起來像是大柱子或成列的氣體和塵埃,但是有各種不同的形狀、長度和顏色。天文學家使用2D和3D類比的影像來研究這些象鼻管,試著理解這種現象是如何發生,以及獨特的形成過程。 最著名的象鼻管是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到在鷹星雲中的創生之柱。.

新!!: 創生之柱和象鼻管 · 查看更多 »

鹰星云

鷹星雲,(M16,NGC 6611,也稱為星之皇后星雲),是瑞士的天文學家夏西亞科斯在1745-1746年間在巨蛇座尾端發現的一個年輕疏散星團;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發現星團周圍的星雲,形狀如一隻展翅的老鷹,編入其目錄中成為編號第16的梅西耶天体。它包含幾個活躍的恆星形成區、氣體和塵埃區,包括由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著名的「創生之柱」。.

新!!: 創生之柱和鹰星云 · 查看更多 »

氫是一種化學元素,其化學符號為H,原子序為1。氫的原子量為,是元素週期表中最輕的元素。單原子氫(H)是宇宙中最常見的化學物質,佔重子總質量的75%。等離子態的氫是主序星的主要成份。氫的最常見同位素是「氕」(此名稱甚少使用,符號為1H),含1個質子,不含中子;天然氫還含極少量的同位素「氘」(2H),含1個質子和1個中子。 氫原子最早在宇宙復合階段出現並遍佈全宇宙。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之下,氫形成雙原子分子(分子式為H2),呈無色、無臭、無味非金屬氣體,不具毒性,高度易燃。氫很容易和大部份非金屬元素形成共價鍵,所以地球上大部份的氫都以分子的形態存在,比如水和有機化合物等。氫在酸鹼反應中尤其重要,因為在這類反應中各種分子須互相交換質子。在離子化合物中,氫原子可以獲得一個電子成為氫陰離子(H−),或失去一個電子成為氫陽離子(H+)。雖然在一般寫法中,氫陽離子就是質子,但在實際化合物中,氫陽離子的實際結構是更為複雜的。氫原子是唯一一個有薛定諤方程式解析解的原子,所以對氫原子模型的研究在量子力學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16世紀,人們通過混合金屬和強酸,首次製備出氫氣。1766至1781年,亨利·卡文迪什第一次發現氫氣是一種獨立的物質,燃燒後會產生水。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根據這一性質,將其命名為「Hydrogen」,在希臘文中意為「生成水的物質」。19世纪50年代,英国医生合信编写《博物新编》(1855年)时,把元素名翻译为“轻气”,成為今天中文「氫」字的來源。 氫氣的工業生產主要使用天然氣的蒸汽重整過程,或通過能源消耗更高的水電解反應。大部份的氫氣都在生產地點直接使用,主要應用包括化石燃料處理(如裂化反應)和氨生產(一般用於化肥工業)。在冶金學上,氫氣會對許多金屬造成氫脆現象,使運輸管和儲存罐的設計更加複雜。.

新!!: 創生之柱和氢 · 查看更多 »

氧(IUPAC名:Oxygen)是一種化學元素,符號為O,原子序為8,在元素週期表中屬於氧族。氧屬於非金屬,是具有高反應性的氧化劑,能夠與大部分元素以及其他化合物形成氧化物。氧在宇宙中的總質量在所有元素中位列第三,僅居氫和氦之下。Emsley 2001, p.297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兩個氧原子会自然鍵合,形成無色無味的氧氣,即雙原子氧()。氧氣是地球大氣層的主要成分之一,在體積上佔20.8%。地球地殼中近一半的質量都是由氧和氧化物所組成。 氧是細胞呼吸作用中重要的元素。在生物體中,主要有機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還有組成動物外殼、牙齒和骨骼的無機化合物,都含有氧原子。生物體絕大部分的質量都由含氧原子的水組成。光合作用利用陽光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氧氣的化學反應性強,容易與其他元素結合,所以大氣層中的氧氣成分只能通過生物的光合作用持續補充。臭氧()是氧元素的另一種同素異構體,能夠較好地吸收中紫外線輻射。位於高海拔的臭氧層有助阻擋紫外線,從而保護生物圈。不過,在地表上的臭氧屬於污染物,為霧霾的副產品之一。在低地球軌道高度的單原子氧足以對航天器造成腐蝕。 卡爾·威廉·舍勒於1773年或之前在烏普薩拉最早發現氧元素。約瑟夫·普利斯特里亦於1774年在威爾特郡獨立發現氧,因為其成果的發表日期較舍勒早,所以一般被譽為氧的發現者。1777年,安東萬-羅倫·德·拉瓦節進行了一系列有關氧的實驗,推翻了當時用於解釋燃燒和腐蝕的燃素說。他也提出了氧的現用IUPAC名稱「oxygen」,源自希臘語中的「ὀξύς」(oxys,尖銳,指酸)和「-γενής」(-genes,產生者)。這是因為命名之時,人們曾以為所有酸都必須含有氧。許多化學詞彙都在清末傳入中國,其中原法文元素名「oxygène」被譯為「養」,後譯為「氱」,最終演變為今天的中文名「氧」。 氧的應用包括暖氣、內燃機、鋼鐵、塑料和布料的生產、金屬氣焊和氣割、火箭推進劑、及航空器、潛艇、載人航天器和潛水所用的生命保障系統。.

新!!: 創生之柱和氧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创造之柱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