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刘曜和建兴 (西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刘曜和建兴 (西晋)之间的区别

刘曜 vs. 建兴 (西晋)

刘曜(),字永明,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是十六国时汉赵(又称前趙)国君。漢趙光文帝劉淵族子。劉曜由漢趙建國開始就經已為國--戰,參與覆滅西晉的戰爭,並於西晉亡後駐鎮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後於靳準之亂中登上帝位,後遷都長安。但登位後不久,將領石勒就自立,國家分裂。劉曜在其在位期間多番出兵平定和招降西戎和西方的割據勢力如仇池和前涼等。在國內亦提倡漢學,設立學校。及後與後趙交戰,一度大敗後趙軍並圍攻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但終被石勒擊敗並被俘。劉曜及後被殺,死後不久前趙亦被後趙所滅。. 建兴(313年四月-317年三月)是西晋皇帝晉愍帝司馬鄴的年号,共计5年。这也是西晋的最后一个年号。 建兴四年晉愍帝投降前赵,西晋灭亡。 建兴五年三月,晋元帝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改年号为建武元年。(《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只记到建兴四年陈光,《中国历代帝王年号手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1月 ISBN 7540210311。) 前凉从317年开始沿用建兴年号,从建兴五年(317年)沿用至建兴四十一年。 张玄靓时又继续沿用,从建兴四十三年(355年)到建兴四十九年(361年)。前凉年号只有前凉威王张祚是改元为和平,其他时期都是袭用晋朝年号。而在新疆的一些出土文物中也有署“建兴卅六年”的文物吐鲁番阿斯塔那-哈喇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3年第10期。虽然有载张寔年号作永安,张茂作永元,张骏作太元,张重华作永乐,张玄靓作太始,但是并无确切史料佐证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也有观点认为,永安等年号只在政权内部使用,对外则使用建兴年号。.

之间刘曜和建兴 (西晋)相似

刘曜和建兴 (西晋)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句渠知后赵东晋建元 (前赵)张茂刘粲刘聪嘉平 (前赵)光初前凉石勒石虎西晋麟嘉 (前赵)永嘉 (西晋)晋愍帝

句渠知

句渠知,生卒年不詳,句姓,名渠知,巴氐族首領之一,中國十六國初期前趙境內的變民領袖之一。320年,前趙將領結合部分巴氐首領謀叛,事洩皆被前趙帝劉曜所殺。於是巴氐族人皆反,推句渠知為領袖,國號「大秦」,改元平趙。一時間羌、氐、羯等族響應者號稱三十餘萬。關中因此大亂,城門連白天都緊閉。 劉曜接受游子遠的建議,下詔大赦,於是其眾紛紛歸降,只餘句姓宗族餘黨五千餘戶,游子遠進攻,滅之,句渠知下場史書未載。.

刘曜和句渠知 · 句渠知和建兴 (西晋) · 查看更多 »

后赵

后赵(319年-351年)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 因石勒统治地区为战国时赵国故地,因此刘曜封其为赵王,立国即以此为号。为别于先建国的前赵,故史称“后赵”,又以其王室姓石,又称“石赵”。 在西晋末年反晋浪潮中,石勒投附在并州刺史部的南匈奴贵族刘渊为部将,屡立战功,势力强盛。308年10月,刘渊正式称帝,建国号“汉”,(刘曜后改为赵),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年号为永凤。318年,国丈靳准杀死隐帝刘粲夺权,自立为汉天王。镇守长安的刘粲叔父刘曜得知平阳有变,自立为皇帝,派遣军队至平阳,族灭靳氏,迁都到长安。与此同时,石勒亦参与讨伐靳准,后来试图挑起城中变乱促其投降的计划失败,导致靳明掌权并倒向刘曜,石勒大怒,攻破平阳城。319年,刘曜在长安改国号“汉”为“赵”,史称前赵。同年,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称大单于、赵王,与前赵决裂,史称后赵。329年石勒灭前赵,次年称帝。 石勒开拓疆土,灭前赵,占有除辽东、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区。后赵前期仍采取胡汉分治政策,但注意笼络汉族士族,减轻租赋,发展农业生产,推行儒家教育,社会呈现丰裕景象。统治地区包括冀州、并州、豫州、兖州、青州、司州、雍州、秦州、徐州、凉州、荆州部分地区、幽州部分地区。 后赵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卒。次年其从子石虎篡位,335年迁都邺(今河北临漳境内)。石虎非常残暴,征役无时,大兴土木,荒淫无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太宁元年(349年)后赵爆发梁犊领导的雍凉戍卒舉兵,一度攻克长安,有众40余万。同年石虎卒,其子为争帝位互相残杀。石虎养孙冉闵大杀石氏子孙及羯胡,次年(350年)自立为帝,改国号魏,史称冉魏。石虎子新兴王石祗在襄国称帝,与冉魏对抗。后石祗为得前燕相助,降称赵王。351年,石祗被手下刘显所杀,后赵亡。次年,其他幸存的石氏子孙投降东晋,也被杀。.

刘曜和后赵 · 后赵和建兴 (西晋) · 查看更多 »

东晋

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國朝代,乃西晉司馬氏政權的延續。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陽的西晉亡國,琅琊王司馬睿在群臣擁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晉元帝,史稱東晉。東晉與之前的孫吳以及其後的宋、齊、梁、陳,合稱為六朝。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当时北方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连年征战,史称五胡十六国时期。 東晉雖然是司馬氏政權的延續,但司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朝廷由世族大家把持,最先的一個乃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導,其後又有陳郡謝氏的謝安、謝玄等等。而世家大族中的代表者有南下的王、謝、袁、蕭等僑姓,和本身居於江南的朱、張、顧、陸的吳姓。最初東晉有賴權臣王導主持大局,一方面拉攏江南士族,一方面又安排予從中原南下的士族,並以司馬氏作為共同擁戴的對象,司馬氏實際上成為傀儡。世家大族本身並不真正忠於司馬氏,尤其是他們本身都擁有大量田地,以至擁有自家部隊(即所謂「部曲」),有足夠實力抗衡司馬氏政權。最初有王導主持大局,東晉政權得以穩定,故時人稱「王與馬,共天下」。但晉元帝以降則內亂頻生,如有早期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後期又有孫盧之亂等。 东晋也曾多次试图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团结,除了最后篡晋的刘裕取得一定成果外,其余都无建树。祖逖本有希望恢复旧土,但他被晉元帝及世家大族挾制,郁郁而终。桓温的北伐则被慕容垂击败。 376年,前秦苻坚滅掉代國,統一了北方,南北分立之势从此而成。其後苻坚開始率兵南侵。383年,苻坚率約八十七萬兵馬大幅南侵,东晋宰相谢安力主抗击,派谢石谢玄率军,在淝水之战大获全胜,苻坚逃回北方。之後苻坚力量衰弱,因此原本統一的北方再次分裂為多國。后有桓玄叛乱,废安帝,自立为天子,後为大将刘裕所平,拥恭帝,然大权落于刘裕。 420年,刘裕篡位建立南朝宋,開啟南北朝時代,東晉亡。.

东晋和刘曜 · 东晋和建兴 (西晋) · 查看更多 »

建元 (前赵)

建元(315年三月-316年十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三个年号,共计2年。 建元二年十一月改元麟嘉元年。 《十六国春秋》称建元元年在晋建兴二年(314年)。《资治通鉴》考异,有《汉太宰刘雄碑》云“嘉平五年岁在乙亥二月六日立”。可知改元建元在乙亥(315年)二月之后。.

刘曜和建元 (前赵) · 建元 (前赵)和建兴 (西晋) · 查看更多 »

张茂

张茂(),字成遜,安定烏氏人。中國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君主,为昭王张寔之同母弟。張茂任內前涼遭前趙出兵威壓,被逼向前趙稱藩,並接受其官爵。.

刘曜和张茂 · 建兴 (西晋)和张茂 · 查看更多 »

刘粲

汉隐帝刘粲(),字士光,新興(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是十六国时汉赵国君。汉昭武帝刘聪子。劉粲即位後便沉醉於酒色,更與其父的四位皇后亂倫,又大殺輔政大臣,將軍國大事全交給靳準。最終令靳準成功在平陽叛亂,劉粲亦在其中被殺。.

刘曜和刘粲 · 刘粲和建兴 (西晋) · 查看更多 »

刘聪

漢昭武帝刘聪(),字玄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十六国时汉赵国君。汉光文帝劉淵第四子,母张夫人。劉聰學習漢人典籍,深受漢化。執政時期先後派兵攻破洛陽和長安,俘虜並殺害晉懷帝及晉愍帝,覆滅西晉政權並拓展大片疆土。政治上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但同時大行殺戮,又寵信宦官和靳準等人,甚至在在位晚期疏於朝政,只顧情色享樂。其執政末期甚至出現「三--並立」的情況。.

刘曜和刘聪 · 刘聪和建兴 (西晋) · 查看更多 »

嘉平 (前赵)

嘉平(311年六月-315年二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二个年号,共计5年。 嘉平五年三月改元建元元年。.

刘曜和嘉平 (前赵) · 嘉平 (前赵)和建兴 (西晋) · 查看更多 »

光初

光初(或作佐初;318年十月—329年八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刘曜和刘熙的年号,共计12年。 光初十一年八月,刘曜被后赵的石勒所杀,次年,后赵石虎大破前赵军,刘熙被擒,前赵灭亡。《魏书》载光初之后还有太和年号,一般认为这是石勒的太和年号之误。 李兆洛《纪元编》:“佐初,别见。或云即光初。”.

光初和刘曜 · 光初和建兴 (西晋) · 查看更多 »

前凉

前凉(320年-376年)是十六国政权之一。都姑臧(今甘肃武威)。 301年,凉州大姓汉人张轨被晋朝封为凉州刺史,313年封西平公,課農桑、立學校,多所建樹。又鑄五銖錢,全境通行。314年张轨病死,其子张寔袭位。西晋灭亡后,仍然据守凉州,使用司马邺(晉愍帝)的建興年號,成为割据政权。 320年,张茂改元永元,前凉遂彻底成为独立政权。 345年,张寔子张骏称凉王,都姑臧,以所在地凉州为国号“凉”,史称“前凉”,以别于其他以“凉”为国号的政权。張駿、張重華父子統治時期,前涼極盛。353年張重華病死,宗室內亂不止,國勢大衰。 前涼極盛之時,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載“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張天錫時已失去甘肅南部。 376年,前秦天王苻堅以十三萬步騎大舉進攻,張天錫投降,前涼滅亡。.

刘曜和前凉 · 前凉和建兴 (西晋) · 查看更多 »

石勒

趙明帝石勒(),字世龍,原名㔨,小字匐勒,中國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羯族人,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後趙的開國君主。石勒初期因公師藩而起兵,後投靠漢趙君主劉淵,之後卻與漢國決裂,由漢國分裂出去。石勒在他的謀臣,漢人張賓輔助之下以襄國(今河北邢台)為根據地,並陸續消滅了王浚、邵續、段匹磾等西晉於北方的勢力,繼而又消滅曹嶷,進侵東晉以及消滅劉曜領導的前趙,又北征代國,率領後趙成為當時北方最強盛的國家。石勒又實行多項措施,推動文教和經濟發展。另外他厚待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侶佛圖澄,對當時佛教的傳播有一定貢獻。.

刘曜和石勒 · 建兴 (西晋)和石勒 · 查看更多 »

石虎

趙武帝石虎(),字季龍,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人。中國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後趙的第三位皇帝。廟號太祖,諡號武帝。石虎是後趙開國君主石勒的侄兒。石虎生性殘忍,發家前,不僅用殘酷的手段先後殺死兩位妻子,即使在軍隊中如果遇到與他一樣強健的戰士,他會以打獵戲鬥為由,借機將對手殺死,以解心頭之快;戰鬥中,對俘獲的俘虜,不分好壞,不分男女一律坑殺,很少有俘虜生還。 333年,石勒駕崩,其皇位由兒子石弘繼承。因石虎掌握兵權勢大,石勒妻劉太后與養子彭城王石堪擁立南陽王石恢(劉太后兒子)欲舉兵反對石虎,不幸事洩,劉太后被殺,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捕,不久石勒子秦王石宏亦被捕,咸康元年(334年)十月石弘持璽綬向石虎表明願意禪位,石弘被廢為海陽王,同年殺海陽王石弘、弘母程氏、秦王石宏、南陽王石恢。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國(今中國河北邢台)遷至鄴(今河北邯郸市臨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並特地派人到洛陽將九龍、翁仲、銅駝、飛廉轉運到鄴裝點宮殿。349年正式即皇帝位。石虎在位期間,表現了其殘暴好色的一面,如史書載石虎曾經下達過一條命令:全國二十歲以下、十三歲以上的女子,不論是否嫁人,都要做好準備隨時成為他後宮佳麗中的一員,「百姓妻有美色,豪勢因而脅之,率多自殺」,因此被評為五胡十六國中的暴君。.

刘曜和石虎 · 建兴 (西晋)和石虎 · 查看更多 »

西晋

西晋(265年2月4日-316年12月11日),是古代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個大一統的时期,乃於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國號為「晉」,定都洛陽,後世稱「西晉」,為晉朝的一部分。這大一統時期為時僅51年,倘由滅吳始計,則僅37年。西晉先定都洛陽,後以長安為陪都。實行两京制。.

刘曜和西晋 · 建兴 (西晋)和西晋 · 查看更多 »

麟嘉 (前赵)

麟嘉(316年十一月-318年六月)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的第四个年号,共计3年。 麟嘉三年七月汉隐帝刘粲即位改元汉昌元年。.

刘曜和麟嘉 (前赵) · 建兴 (西晋)和麟嘉 (前赵) · 查看更多 »

永嘉 (西晋)

永嘉(307年-313年四月)是西晋皇帝晋怀帝司馬熾的年号,共计7年。 永嘉七年四月晉懷帝死,晉愍帝司馬鄴即位,改元建兴元年。.

刘曜和永嘉 (西晋) · 建兴 (西晋)和永嘉 (西晋) · 查看更多 »

晋愍帝

晉愍帝司馬鄴(),字彥旗,西晉的第四任也是最後一任皇帝。司馬鄴為吳王司馬晏之子,晉武帝之孫,外祖父是荀勖。 司馬鄴首先過繼於秦王司馬柬而被封為秦王。308年被封為散騎常侍與撫軍將軍。晉懷帝於洛陽被俘之後司馬鄴逃亡許昌,後在雍州刺史賈疋的護送下逃入長安,之後被封為皇太子。313年晉懷帝於平陽遇害之後,司馬鄴於長安即帝位,改元建興,是为晉愍帝。 晉愍帝即位時,西晉已經沒有可以作戰的能力,而且長安也沒有可與前趙作戰的物資。316年8月劉曜發兵攻打長安,並切斷長安的糧運。晉愍帝在食斷糧絕的情況之下於建兴四年十一月十一日(316年12月11日)投降前趙,之後被送往平陽,封為懷平侯,並且承受為狩獵隊伍前導以及为宴會洗杯子等雜役的屈辱。建兴五年十二月二十日(318年2月7日)被殺。.

刘曜和晋愍帝 · 建兴 (西晋)和晋愍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刘曜和建兴 (西晋)之间的比较

刘曜有177个关系,而建兴 (西晋)有14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5.05% = 16 / (177 + 140)。

参考

本文介绍刘曜和建兴 (西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