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准噶尔汗国和固始汗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准噶尔汗国和固始汗之间的区别

准噶尔汗国 vs. 固始汗

准噶尔汗国(;;维吾尔语:جوڭغار),是卫拉特蒙古的一支准噶尔部建立的一个汗国。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在西起巴尔喀什湖,北越阿尔泰山,东到吐鲁番,西南至楚河、塔拉斯河的广大地区,建立史上最后的游牧帝国。由于此时期是卫拉特蒙古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卫拉特蒙古常常就以准噶尔的名称出现于史料中。宗教上他们信奉藏传佛教,对西藏也有一定的影响力。18世纪在清朝几次军事行动中灭亡。. 固始汗(;),一译顾实汗,本名圖魯拜呼(;一译图鲁拜琥),17世纪中期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首领,西藏军事领袖。 固始汗原游牧于天山北麓,后受到准噶尔的排挤,转移至天山南麓发展,一度与安多北部的喀尔喀蒙古部落发生冲突,后和平解决,被著名藏傳佛教格鲁派活佛东科尔呼图克图赠予“大国师”的称号,音转为“固始”,遂自称“固始汗”。 1634年,西藏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和罗桑却吉坚赞因受到噶举派政权藏巴汗、苯教土司顿月多吉、喀尔喀蒙古却图汗等势力的威胁,共同致信固始汗,请求其出兵救援。1636年,固始汗亲自赴拉萨与达赖和四世班禅商议出兵事宜,被赠予“丹增却杰”(执教法王)的称号。之后,他又遣使表示归顺后金皇太极政权,以稳固后方。 1637年,固始汗进入安多,灭却图汗,控制安多全境,1640年又发兵西康,灭顿月多吉。此后,他佯称接到达赖旨意返回青海,实则在1641年突袭西藏,并于1642年攻占日喀则,灭藏巴汗政权,建立和硕特汗国。固始汗尊奉罗桑却吉坚赞为师,1645年(清顺治二年),固始汗赠予罗桑却吉坚赞以“班禅博克多”的尊号。顺治帝于顺治十年(1653年)稱讚其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 固始汗沒有對西藏直接军事统治,也没有控制统治区域内卫藏地区的经济赋税,而将其交给了五世达赖,使得五世达赖确立了在卫藏内的领袖地位。.

之间准噶尔汗国和固始汗相似

准噶尔汗国和固始汗有(在联盟百科)10共同点: 卫拉特可汗天山山脉五世达赖喀尔喀蒙古和硕特汗国西藏藏傳佛教蒙古拉萨市

卫拉特

#重定向 瓦剌.

准噶尔汗国和卫拉特 · 卫拉特和固始汗 · 查看更多 »

可汗

可汗((叶音);古突厥語:𐰴𐰍𐰣 ;;z;高句麗語:皆,key)或大汗,又譯為可寒、合罕,通黑汗,統治者頭銜,為部落最高領袖或皇帝之意,廣泛使用於蒙古與中亞地區。古代北亚遊牧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高车、突厥、吐谷浑、铁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最高政治首领皆称可汗或大汗。.

准噶尔汗国和可汗 · 可汗和固始汗 · 查看更多 »

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维吾尔语:تەڭرىتاغ Tengri Tagh/Тәңри тағ;Тәңіртау/تأڭئرتاۋ;Ала-Тоо/تەڭىر-توو;东干文:,小儿经:)是亚洲中部最大的一条山脉,横亘中国新疆的中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等四國。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km,宽约250~300km,平均海拔约5km。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m,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界;第二高峰是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m,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m,在中国境内。前两者是前苏联雪豹登山奖必要五峰之二。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天山由东西走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山间有陷落盆地,如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西部有伊犁谷地。 位于乌鲁木齐市以东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称它“雪海”。位于博格达峰山腰的天池,清澈透明,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目前,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托木尔峰,海拔7435米,是天山的最高峰,登山界一般承认1956年阿巴拉科夫首次登顶成功,但也有说1938年已有苏联登山队登顶;1975年7月25日首个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

准噶尔汗国和天山山脉 · 固始汗和天山山脉 · 查看更多 »

五世达赖

#重定向 第五世达赖喇嘛.

五世达赖和准噶尔汗国 · 五世达赖和固始汗 · 查看更多 »

喀尔喀蒙古

喀爾喀蒙古(),或漠北蒙古,即居住于大漠(戈壁沙漠)以北的蒙古族,居住地域大概为现在蒙古国、中国新疆东部、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唐努烏梁海大部地区)等地,历史上曾为蒙古族聚居。在理藩院則例中,此名一直在官書中使用,与漠南蒙古相对。.

准噶尔汗国和喀尔喀蒙古 · 喀尔喀蒙古和固始汗 · 查看更多 »

和硕特汗国

和硕特汗国(),是1642年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從此確立了藏传佛教格鲁派(黃教)在西藏的統治。 和硕特汗国始于1642年,于1717年亡于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汗国和和硕特汗国 · 和硕特汗国和固始汗 · 查看更多 »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准噶尔汗国和西藏 · 固始汗和西藏 · 查看更多 »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准噶尔汗国和藏傳佛教 · 固始汗和藏傳佛教 · 查看更多 »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准噶尔汗国和蒙古 · 固始汗和蒙古 · 查看更多 »

拉萨市

拉萨(;國際音標: 或 ),唐代譯作逻些、邏逤、邏娑,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處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准噶尔汗国和拉萨市 · 固始汗和拉萨市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准噶尔汗国和固始汗之间的比较

准噶尔汗国有87个关系,而固始汗有3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0,杰卡德指数为8.13% = 10 / (87 + 36)。

参考

本文介绍准噶尔汗国和固始汗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