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内维尔·张伯伦和爱尔兰自由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内维尔·张伯伦和爱尔兰自由邦之间的区别

内维尔·张伯伦 vs. 爱尔兰自由邦

亚瑟·内维尔·张伯伦 (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英国保守党政治人物,1937年5月至1940年5月担任英国首相,以其绥靖主义外交政策闻名,并于1938年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德语区割让予德国。此后阿道夫·希特勒入侵波兰,英国被迫于1939年9月3日对德国宣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八个月内张伯伦为英国战时首相。 张伯伦曾于商界及地方政府工作,并于1916年至1917年短期任国家服务总监。此后他决定跟随其父亲约瑟夫·张伯伦及其兄长奥斯丁·张伯伦的步伐,于1918年当选国会议员,时年49岁。他拒绝了一项内阁职位,并作为后座议员直至1922年。1923年他迅速升任为卫生大臣及财政大臣。在一届工党领衔的政府任期后,张伯伦重返卫生大臣职位,于1924年至1929年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931年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财政大臣。 1937年5月斯坦利·鲍德温卸任,张伯伦接替其首相职位。在其任期内对德国政策成为中心问题,在慕尼黑的外交举措受到当时英国人民的欢迎。希特勒持续其侵略性举动,张伯伦承诺捍卫波兰独立,而在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后英国亦履行承诺同德国开战。在联军被迫从挪威撤退后,张伯伦认为政府此时应当得到所有党派支持,但工党和自由党亦不愿参与由其领衔的政府,由此他于1940年5月10日宣布辞职,温斯顿·丘吉尔接替其职位。去职后的张伯伦在国会中(尤其是保守党中)仍旧受到广泛尊敬。其为战时内阁的重要成员之一,并在丘吉尔缺席时领衔这一内阁,但由于健康原因后被迫辞职,六个月后,张伯伦因癌症过世。 历史学家对张伯伦的评价极具争议。其初始声望较高,但1940年7月的《》对张伯伦等人进行了严苛的抨击,称其在慕尼黑外交失败并未能使英国对战争进行充分准备;该书以及日后的一系列出版物几乎彻底摧毁了其名望,而在其过世后的一代史学家(如丘吉尔所著《风云紧急》)绝大多数持相同观点。近年史学家对张伯伦及其政策的态度逐渐好转,引证最新解密的政府文件,认为1938年时的英国准备仍旧不足,对德国开战将带来灾难。。. 爱尔兰自由邦(Irish Free State,Saorstát Éireann)()是由爱尔兰32郡中由英国和爱尔兰共和国代表于1921年12月6日在伦敦签署的《爱尔兰自由邦协定》(或《英愛條約》)规定的从英國分裂出来的26郡组成的国家。爱尔兰自由邦从1922年12月6日产生,取代两个同时并存但名义上又敌对的国家:由1920年爱尔兰政府法规定的,1922年一月起由一个叫做迈克尔·柯林斯领导的临时政府统治的,“法理上”的南愛爾蘭;以及一个由爱尔兰国会在1919年建立的,由爱尔兰国会议长亚瑟·格利菲斯领导的“事实上的”爱尔兰共和国。(1922年8月,两个国家由于各自领导人的死亡合并生效;两个头衔同时被W.T.科斯格雷夫拥有。).

之间内维尔·张伯伦和爱尔兰自由邦相似

内维尔·张伯伦和爱尔兰自由邦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埃蒙·德·瓦莱拉乔治六世北爱尔兰第一次世界大战爱德华八世

埃蒙·德·瓦莱拉

埃蒙·德·瓦莱拉(英文:Edward de Valer,,愛爾蘭文:Éamonn de Valera,原名乔治·德·瓦莱拉(英文:George de Valera;)是愛爾蘭共和國第1任總理和第3任總統。 他的父親是西班牙裔的古巴人,母親是愛爾蘭裔的美國人,在美國出生。 |width.

内维尔·张伯伦和埃蒙·德·瓦莱拉 · 埃蒙·德·瓦莱拉和爱尔兰自由邦 · 查看更多 »

乔治六世

佐治六世(George VI,),原名阿尔伯特·弗雷德里克·亚瑟·乔治(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英国国王及众英联邦自治领国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乔治六世亦为末任印度皇帝及首任英联邦元首。 乔治六世于其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出生,以其曾祖父阿尔伯特亲王得名,并在登基前称阿尔伯特。作为乔治五世次子,阿尔伯特原先无望继承王位,其早年活在其长兄爱德华的阴影之下。他青年时就读於海军学院,并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於皇家海军及皇家空军服役。1920年阿尔伯特受封为约克公爵。1923年其与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女勋爵成婚,育有二女伊丽莎白及玛格丽特。1920年代中期其接受言语治疗以矫正其口吃,但这一缺陷并未彻底得到解决。 1936年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登基为爱德华八世。同年他宣布冀與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成婚;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告知爱德华因为政治及宗教原因,若迎娶曾离异之女性,将使其无法继续担任国王。由此爱德华决定退位與辛普森成婚,阿尔伯特隨即即位为乔治六世,亦为温莎王朝第三位君主。 乔治在位期间,大英帝国解体过程加速,逐渐演变为英联邦。爱尔兰自由邦议会在其即位日将英国君主之名从宪法中去除。次年,新爱尔兰宪法将国名更改为爱尔兰,并立爱尔兰总统为国家元首。1939年,大英帝国及英联邦(除爱尔兰)與纳粹德国开战,1940年和1941年亦與意大利及日本开战。1945年英国及其盟友最终取胜,但此时帝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被崛起的美国和苏联取代。1947年,乔治仍为两国国王,但於1948年6月放弃「印度皇帝」一头衔。1949年爱尔兰正式宣布并脱离联邦;次年印度亦改制为共和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乔治开始使用英联邦元首这一新头衔。 乔治在位后期饱受健康问题困扰,最终於1952年过世,其女伊丽莎白即位,称伊丽莎白二世。.

乔治六世和内维尔·张伯伦 · 乔治六世和爱尔兰自由邦 · 查看更多 »

北爱尔兰

北爱尔兰(Northern Ireland;Tuaisceart Éireann;Norlin Airlann)是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政治实体之一,位于爱尔兰岛东北部,面积14,139平方公里,首府是贝尔法斯特。.

内维尔·张伯伦和北爱尔兰 · 北爱尔兰和爱尔兰自由邦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次大戰、一戰,或稱歐戰;World War I、WWI、Great War、First World War;la première Guerre Mondiale、la Grande Guerre)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主要發生在歐洲的大戰,然而戰火最終延燒至全球,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被捲入這場戰爭,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场战争被直接称为世界大战。由于主要戰場於歐洲大陸,故此20世紀早期的中文經常稱之為“欧战”。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奥匈帝国、鄂圖曼帝国及保加利亚屬於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日本、俄國、意大利、美国、塞尔维亚、比利时、中國等則屬於協約國陣營。戰爭的導火線是發生於1914年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及其妻子索菲亚被塞尔维亚激进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身亡。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對德作戰)和南線(包括塞爾維亞對奧匈、保加利亚作戰的巴爾幹戰線,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国的高加索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的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奥斯曼土耳其对英国、阿拉伯的巴勒斯坦战线等等),其中以西線最为慘烈。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强的戰爭之一,約6,500萬人參戰,約2,000萬人受傷,超过1,600萬人喪生(约900万士兵和700万平民),造成嚴重的人口及經濟損失,估計損失约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除美洲與亞洲外,歐洲各國均受到重創,特別是戰敗國如德國等等還要面對巨額賠款,埋下第二次大戰的種子。.

内维尔·张伯伦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爱尔兰自由邦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八世

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全名爱德华·阿尔伯特·克里斯蒂安·乔治·安德鲁·帕特里克·大卫(Edward Albert Christian George Andrew Patrick David),英国及大英帝国各自治领国王,印度皇帝,1936年1月20日即位,同年12月11日退位。 爱德华为英国国王-zh-tw:喬治; zh-hk:佐治;zh-cn:乔治-五世及玛丽王后长子,16岁生日时(亦为其父即位九周后)受封为威尔士亲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于英国陆军服役,并于青年时期代其父亲访问海外诸多国家地区。 1936年年初-zh-tw:喬治; zh-hk:佐治;zh-cn:乔治-五世过世,爱德华即位为王。他对宫廷礼数颇不耐烦,无视宪政传统,引发英国政界关切。在即位数月后他向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已一次离异,并寻求第二次离异)求婚,引发。英国及各自治领首相及总理反对这一婚事,认为民众无法接受一两度离异且前夫均在世者将成为王后这一现实。除此之外,由于英国国教会是时反对前配偶仍在世离异者再婚,这一婚事亦将同爱德华的教会领袖身份发生冲突。爱德华意识到若其坚持同辛普森成婚,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及其政府将集体辞职,触发大选,由此违背国王作为政治中立立宪君主的宪政方针。最终他选择退位,和辛普森关系继续,其王位由其弟阿尔伯特继承,即乔治六世。爱德华总共在位326日,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君主之一。 退位后的爱德华受封温莎公爵。辛普森第二次离婚手续完结后,爱德华于1937年6月3日与其在法国成婚;同年夫妻二人巡访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德华起初驻于,但后被私下指控为纳粹主义同情者,故被调离欧洲,至巴哈马任总督。战后爱德华退休并在法国度过余生。.

内维尔·张伯伦和爱德华八世 · 爱尔兰自由邦和爱德华八世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内维尔·张伯伦和爱尔兰自由邦之间的比较

内维尔·张伯伦有99个关系,而爱尔兰自由邦有4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3.50% = 5 / (99 + 44)。

参考

本文介绍内维尔·张伯伦和爱尔兰自由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