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内人党事件和内蒙古自治政府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内人党事件和内蒙古自治政府之间的区别

内人党事件 vs. 内蒙古自治政府

内人党事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自1967年下半年起至1969年5月,滕海清在中共中央授意下,于内蒙古自治区发起的肃反运动,通过刑讯逼供,将数十万人定性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简称“内人党”)成员,其中有数以万计的人遭迫害致死,受害者大部分是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政府,简称内蒙古(蒙古文:),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末年在东北部边疆成立的一个自治政府,首府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内蒙古自治政府是抗日战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

之间内人党事件和内蒙古自治政府相似

内人党事件和内蒙古自治政府有(在联盟百科)32共同点: 吉雅泰吉林省奎璧宁夏回族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乌兰夫伊克昭盟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哲里木盟哈丰阿 (政治家)内人党事件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王再天烏蘭察布盟甘肃省特木尔巴根额济纳旗黑龙江省阿拉善盟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族锡林郭勒盟苏联朋斯克...昭烏達盟文化大革命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吉雅泰

吉雅泰(,意为“有福分的”);),字岱峰,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官员。.

内人党事件和吉雅泰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吉雅泰 · 查看更多 »

吉林省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一个省份,东南邻滨海边疆区、朝鲜,北、西、南与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接壤,位在東經121°38'至131°17',北緯40°52'至46°18'。古为濊貊、扶余族、肃慎地,唐朝屬渤海地,遼代屬兩道,金朝分兩路,元代屬遼陽行中書省,明朝置建州爲女真地,以境内吉林城而得名。清於1673年在吉林市建城,名“吉林烏拉”(满语意爲“沿著松花江”);後置吉林省,為吉林將軍駐地。光緒年間將駐地建為吉林省,簡稱吉。面积19.1万平方公里。人口2729.82万人(2007年,以下数据为2001年),有汉(2435万,占91%)、朝鲜族(115万,全国最多)、满(99万)、蒙古(17万)、回(13万)、锡伯(3168人)等民族。辖1个自治州、8个地级市、57个县(市、区)、3个自治县。省会长春市。.

内人党事件和吉林省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吉林省 · 查看更多 »

奎璧

奎璧(),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政治人物。.

内人党事件和奎璧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奎璧 · 查看更多 »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西北的民族自治区,位于黄河中游、蒙古高原南部。大部分地区因黄河缓慢穿流而为河套的一部分。宁夏下辖五个地级市,首府银川。.

内人党事件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 查看更多 »

巴彦淖尔市

巴彦尔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西部,黄河北岸。市境东邻包头市,南接鄂尔多斯市,西界阿拉善盟,北临蒙古国。地处内蒙古高原西部,黄河自此折向东流,阴山山脉将市境分为两部,南麓为河套平原,北麓为乌拉特草原。全市总面积6.51万平方公里,人口167.73万。包兰铁路、临策铁路、京藏高速、110国道过境。“巴彦淖尔”是蒙古语译音,意思为“富饶的湖泊”,指市境东部的大型湖泊乌梁素海。.

内人党事件和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巴彦淖尔市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簡稱中共中央,在中共党内和中国境内也简称“黨中央”或“中央”)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中共核心权力机构。该机构自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起设置,取代此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现有委員204人,中央委員主要身份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中央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国务院组成部门正部级主要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大军区级主要领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及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各人民团体主要负责人等。 中央委員都有權提名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成員。另外尚有候補委員172人,他們也可参与中央委員會,但只有發言權而無表決權。當中央委員因故出缺時,候補委員可以依得票數的高低來遞補中央委員。.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内人党事件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内蒙古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简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成立于1948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机关,由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执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和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内蒙古自治区的工作,定期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现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是李纪恒。.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和内人党事件 ·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和内蒙古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乌兰夫

乌兰夫(;),别名云泽、云时雨,中国内蒙古蒙古族人。中国共产党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内蒙古自治区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將,有“蒙古王”之称。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四、五、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57位“开国上将”之一。1988年12月8日,因病经抢救无效,在北京病逝,终年82岁。 其长子布赫,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3年至2003年)。布赫之女布小林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

乌兰夫和内人党事件 · 乌兰夫和内蒙古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伊克昭盟

伊克昭盟(),舊盟名,后成为行政区名。.

伊克昭盟和内人党事件 · 伊克昭盟和内蒙古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包头市

包头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和最大城市,全国重要的冶金、材料和制造业基地,国务院批准设立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华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 包头市区由各具经济特色的3个中心街区组成。东南部是东河区,又称旧城(老包头),建筑在黄河一级阶地上,以商业和轻工业及有色冶金工业为主;中部为青山区,以机械制造业为主;西部是昆都仑区,即包钢所在地,以钢铁及重型机械等重工业为主;旧城与新城之间的九原区有大片绿地间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滨河新区和石拐区的喜桂图新区也是构成市区的重要组团。城市的标志是第一工人文化宫门前的“人”字形雕塑,顶部有三只奔跑中的鹿,象征“鹿城”。同时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内人党事件和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包头市 · 查看更多 »

呼伦贝尔市

呼伦贝尔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原为呼伦贝尔盟,以境内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首府海拉尔清朝时称呼伦布雨尔。市境南接兴安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邻黑龙江省黑河市,北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西与俄罗斯及蒙古国相邻。地处内蒙古高原东北部,大兴安岭纵贯市境,将市境分为三大部分,西部为呼伦贝尔草原,中部为大兴安岭林区,东部为低山丘陵及河谷平原。西缘额尔古纳河为中俄界河,于市境北端与石勒喀河交汇后称黑龙江,东缘嫩江为与黑龙江省的界河。全市总面积25.28万平方公里,人口252.65万,市人民政府驻海拉尔区。有滨洲铁路等多条铁路和111国道、301国道经过。 呼伦贝尔市曾经是名義上全世界陸地面積最大的城市級行政單位,这一纪录被2018年成立的那曲市打破,呼伦贝尔市實際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僅有10人左右,是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的城市。.

内人党事件和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呼伦贝尔市 · 查看更多 »

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意为“青色的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旧称归绥,为中華民國绥远省省会。呼和浩特市下辖4区、4县、1旗,中心城区位于蒙古高原南部边缘的土默川平原东北,背山面水,北依阴山,南面黄河,东河、西河、大黑河三水环城流过。呼和浩特中心城区本是由归化城与绥远城两座城市在清末民国合并而成,故旧称归绥,城区现分为新城区、玉泉区、回民区、赛罕区四部分。 呼和浩特处于农牧文化交界地带,自古即处于中原王朝与渗透王朝、征服王朝的交替控制中,故文化交融性较强,除中华文化外,蒙古族文化、西域伊斯兰文化、西藏藏傳佛教文化亦对其有较重影响。.

内人党事件和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呼和浩特市 · 查看更多 »

哲里木盟

哲里木盟(Жиримийн чуулган),内蒙古自治区的旧盟名。.

内人党事件和哲里木盟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哲里木盟 · 查看更多 »

哈丰阿 (政治家)

哈丰阿(;),汉名滕续文,生于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1945年至1947年时期的内蒙古东部地区民族自治运动的领袖人物;文革前的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

内人党事件和哈丰阿 (政治家)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哈丰阿 (政治家) · 查看更多 »

内人党事件

内人党事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自1967年下半年起至1969年5月,滕海清在中共中央授意下,于内蒙古自治区发起的肃反运动,通过刑讯逼供,将数十万人定性为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简称“内人党”)成员,其中有数以万计的人遭迫害致死,受害者大部分是蒙古族。.

内人党事件和内人党事件 · 内人党事件和内蒙古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简称内人党,于1925年10月在内蒙古地区張家口所成立的一个左翼政党,曾经在内蒙古历史上有一定影响,1930年代中期已經解散。 1945年抗戰勝利後,该党一部分老黨員宣布恢复內蒙古人民革命黨的活动,并建立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东蒙古本部。1947年4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内蒙古自治问题给东北局的复示》,「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解散。.

内人党事件和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和内蒙古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華人民共和国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从清朝中期开始,瀚海以南,長城以北,東至哲里木盟,西至伊克昭盟的蒙古各旗被称为內札薩克或內札薩克蒙古,后来简称為内蒙古。1947年,由中共解放區控制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内蒙古正式成為政區名。.

内人党事件和内蒙古自治区 · 内蒙古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兴安盟

兴安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盟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辖境北临呼伦贝尔市,东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吉林省白城市,南邻通辽市,西界锡林郭勒盟、蒙古国。地处大兴安岭中麓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主要河流有绰尔河、洮儿河、霍林河,皆往东流入嫩江。全盟总面积5.51万平方公里,人口159.91万,蒙古族人口比例约41%,盟行政公署驻乌兰浩特市。“兴安”为满语音译,意为“丘陵”。.

兴安盟和内人党事件 · 兴安盟和内蒙古自治政府 · 查看更多 »

王再天

王再天()原名那木吉乐舍楞,又名王星三,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架玛吐新河村人。.

内人党事件和王再天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王再天 · 查看更多 »

烏蘭察布盟

烏蘭察布盟(Улаанцав)是清代內蒙古六盟之一,因其會盟之地而得名,隸屬於綏遠將軍。清代烏蘭察布盟統四部六旗,會盟於四子部落旗(今四子王旗)境內之烏蘭察布山(五藍叉拍山)。置盟長、副盟長各一名,於所屬各旗札薩克內簡選。后成为其管辖牧地的行政区名,沿用至2003年,今为乌兰察布市。.

内人党事件和烏蘭察布盟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烏蘭察布盟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内人党事件和甘肃省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特木尔巴根

特木尔巴根(;),又名鲍仁山、札木苏、张成,蒙古族。卓索图盟喀喇沁旗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内人党事件和特木尔巴根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特木尔巴根 · 查看更多 »

额济纳旗

額濟納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轄下的一個旗。.

内人党事件和额济纳旗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额济纳旗 · 查看更多 »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满语:Sahaliyan ula),简称黑,位于内满洲北部,是全国最北和最东的省份, 省会驻地为哈尔滨。中俄界河黑龙江为境内最大河流,黑龙江之名由江名而来。省界北、东与外贝加尔边疆区、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接壤,南接中国吉林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土地面积共约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松岭),排名全国第6。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省常住人口约3831万人,其中汉族占95%以上,另有回、满、蒙、朝等53个少数民族。 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与农业基地,工业门类以机械、能源、食品、医药工业为主;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

内人党事件和黑龙江省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黑龙江省 · 查看更多 »

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辖境西南与甘肃省接壤,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东界乌海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北与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735公里。地处内蒙古西部阿拉善高原,由西至东分別为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东部为阴山余脈,东南部为贺兰山,西部为马鬃山,南部为合黎山和龙首山。黄河流经东部边缘,西部有额济纳河往北注入居延海。全盟总面积24.81万平方公里,人口24.35万,盟行政公署驻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主要旅游景点有西夏国军事重镇黑城遗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及胡杨林。.

内人党事件和阿拉善盟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阿拉善盟 · 查看更多 »

蒙古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喀尔喀蒙古语:Бvгд Найрамдах Монгол Ард Улс(БНМАУ),传统蒙古文:)是1924年至1992年存在于东亚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

内人党事件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蒙古族

蒙古族()是东亚及中亞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蒙古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萬人居住在中国大陸境内,其餘的分佈于蒙古國以及俄罗斯。於中國大陸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於內蒙古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在俄罗斯的則主要居住於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 到近代19世紀末以後,由於「民族」一詞的含義引入,「蒙古族」便就取代「蒙古人」成為這一族群的正式名稱。 蒙古族所說的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現代蒙古人的祖先稱為。.

内人党事件和蒙古族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蒙古族 · 查看更多 »

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东。辖境东接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南邻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西界乌兰察布市,北与蒙古国接壤。地处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势南高北低,盟境东缘为大兴安岭西麓,中部为乌拉盖盆地,西部为乌兰察布高原东段。境内河流多为季节性内陆河,主要河流有乌拉盖河和锡林河。全盟总面积19.99万平方公里,人口104.26万,蒙古族人口比例约三成,盟行政公署驻锡林浩特市。锡林郭勒盟是全区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草原辽阔,牧马产业发达,有“中国马都”之称,位于辖境西北部边境的二连浩特是中蒙边境的重要口岸。.

内人党事件和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锡林郭勒盟 · 查看更多 »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内人党事件和苏联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苏联 · 查看更多 »

朋斯克

朋斯克(),又名包凤岐、陈治忠、陈斯冷,蒙古族,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前旗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内人党事件和朋斯克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朋斯克 · 查看更多 »

昭烏達盟

昭烏達盟(昭烏達,,蒙古语“百柳”之意)是清代內蒙古六盟之一,隸屬於熱河都統。清代昭烏達盟統八部十一旗,諸旗會盟於翁牛特左翼旗(今翁牛特旗)境內。置盟長、副盟長各一名,於所屬各旗札薩克內簡選。 中華民國成立後歸熱河特别區、熱河省管轄。1955年劃入內蒙古自治區。1969年改隸遼寧省。1979年復歸內蒙古自治區管轄。1983年撤盟,改名為赤峰市。.

内人党事件和昭烏達盟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昭烏達盟 · 查看更多 »

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通称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是一场於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内所发生的政治運動。文革是由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與中央文化革命小組,自上而下動員成千上萬紅衛兵在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发动的階級鬥爭。在此期間以四大指導原則為藉口,普及的批鬥、抄家、告密等行为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淪亡,整体经济受严重影响,受害人數以千萬計,亦有數不清的文物在1966年6月1日的破四旧中慘遭红卫兵的蹂躪。時任國家主席劉少奇、十大元帥的彭德懷和賀龍等領導人被迫害致死,鄧小平、陳雲等黨內高層亦在此期間被下放。 1981年,这场运动遭到《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中共官方公開全盘否定。因其时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也随后被称为“十年动乱”或“十年浩劫”。这场运动当时也影響了阿爾巴尼亞、北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智利等世界上一系列左翼勢力強大的地區。 广义上,一般認為文革正式開始於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出台,是毛澤東在1958年前后的三面紅旗的挫敗後、以及在反蘇修、反美帝等口號的情况下,以革命名義攻擊溫和派(當時衊稱走資派)並重回黨核心的嘗試,並在日後一兩年達到高潮,右派人物的影響力則多遭到剝奪,而當權派亦有內鬥,並導致了原定接班人林彪的死亡。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文革结束及經過包括粉碎四人帮等一連串政治鬥爭后,中共中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并推动了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改革开放,逐渐消减毛泽东时代的极左派色彩;也由於藉毛澤東權勢推動文革的極左派多被整肅,使中國社會經濟復苏并順利地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場經濟。不過為了確保共產黨治理的一致性,文革平反後中共認為改革開放是完成对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认为改革开放後中國直接步入长期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詞來擋駕路線變動。其允許資本再度开始活躍的做法,也令中國經濟回到了發展軌道上,讓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成為可能。1981年6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当局针对1966年至1976年文革阶段给予的立场和态度是,将其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造成全面而嚴重的危害」。至今,文化大革命在中国大陆地区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中国官方和自由派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的,自由派人士甚至认为毛泽东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但极左派仍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正当性”,认为邓小平等“走资派”成功篡夺了党和国家权力,建立起了修正主义国家。.

内人党事件和文化大革命 · 内蒙古自治政府和文化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内人党事件和内蒙古自治政府之间的比较

内人党事件有107个关系,而内蒙古自治政府有14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2,杰卡德指数为12.75% = 32 / (107 + 144)。

参考

本文介绍内人党事件和内蒙古自治政府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