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冀州 (九州)

指数 冀州 (九州)

冀州,是漢族传统中的漢地九州之一,冀州地区即今日之山西、河北、遼寧三省及其附近地带。 冀州与兗、青、徐、扬、荆、梁、雍、豫等州合称为九州。.

19 关系: 大茂山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山西省万全都指挥使司三晋九州 (中国)并州刺史部医巫闾山北直隶冀州刺史部公孫度霍山 (山西)邹衍杨树达河北省河內郡 (中國)河東郡 (中國)淮南子懷慶府

大茂山

大茂山,又名神仙山,原为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位于中国河北省阜平县(1193年析置自曲阳县)、唐县、涞源县交界处,主峰位于唐县石门乡,为古北岳所在地。大茂山距离唐县县城西北75公里,距离保定市区120公里。河北古北岳国家森林公园即位于大茂山地区。.

新!!: 冀州 (九州)和大茂山 · 查看更多 »

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西布政司,是明清时期在黄土高原东部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6府3直隶州17散州79县。布政使司衙门驻太原府。.

新!!: 冀州 (九州)和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冀州 (九州)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万全都指挥使司

万全都指挥使司,简称万全都司,明朝在今河北西北部地区设立的军政机构。 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设置万全都司,治所在宣府卫(今河北省宣化)管辖今河北省内外长城中间的赤城、怀来以西和宣化、阳原以北地区。位于京师顺天府门户居庸关以外,在开平卫、兴和卫等迁徙废除后,地位非常重要,分屯设军,几倍于其他军镇。清朝初年废除。.

新!!: 冀州 (九州)和万全都指挥使司 · 查看更多 »

三晋

三晋,原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的趙國、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后演变为中国山西省的别称。.

新!!: 冀州 (九州)和三晋 · 查看更多 »

九州 (中国)

九州,中国古代的一种地理区划概念,傳說為漢族先民大禹所劃分,故又稱為禹迹。《尚书·禹贡》《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及《容成氏》等先秦典籍中均有“九州”区划的记载,但相互之间存有差異。九州概念的产生时间雖有争议,但产生於先秦時期己成為學界的共識。 至汉武帝时,依據《禹贡》九州和《职方》九州,将京畿地区之外的疆域划分为十三個刺史部,但魏晋以后随着行政州份增多以致行政區劃與九州完全脫鉤,《禹貢》九州成为人們理解現實世界的地理座標之一。 “九州”作为一个地理区域范圍,又稱為赤縣神州或十二州,“赤縣神州”一詞最早出自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十二州”源自舜将九州改为十二州的传说。九州的范圍東至東海,含遼東地區在內,北以戈壁大漠及燕山山脈作為漢民族地區與草原遊牧民族地區的分界線。西以河西走廊、巴蜀與藏地相接,向南囊括嶺南地區。古代九州的地理范圍與古代漢族傳統聚居地區重疊,稱為“華夏九州”或“漢地九州”。.

新!!: 冀州 (九州)和九州 (中国) · 查看更多 »

并州刺史部

并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晉陽縣(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漢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山西省大部,東漢時擴大至陝西省北部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一帶。.

新!!: 冀州 (九州)和并州刺史部 · 查看更多 »

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简称闾山,中国辽宁省西部主要山脉之一,为阴山余脉,位于锦州北镇市和义县交界处,古称于微闾山或医无虑山,传说舜封天下分为十二个州,每州以一座山作为镇山,医巫闾山被封为幽州的镇山。周时又封为五大镇山之北镇。西汉时于该山东侧置无虑县,为辽东郡西部都尉治所。 医巫闾山东北-西南走向,长45公里,宽14公里,山区总面积630平方公里,主峰望海峰,海拔866米,山中设立有国家级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为旅游胜地。 Y医.

新!!: 冀州 (九州)和医巫闾山 · 查看更多 »

北直隶

北直隶,明朝的地理名词,原稱北平,并设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北平等处提刑按察使司和北平等处都指挥使司管理。永乐五年起改称北直隶,为八府、二直隶州统称,與南直隸並稱,是明朝南北两大直辖区之一。.

新!!: 冀州 (九州)和北直隶 · 查看更多 »

冀州刺史部

冀州刺史部,是漢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高邑縣(今河北省柏鄉縣),桓、靈年間移治鄴縣(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漢代州域範圍大致是今日的河北省西南部一帶。.

新!!: 冀州 (九州)和冀州刺史部 · 查看更多 »

公孫度

公孫度,字升濟(一作叔濟),幼名阿豹,幽州遼東襄平人,漢末割據遼東的軍閥。.

新!!: 冀州 (九州)和公孫度 · 查看更多 »

霍山 (山西)

霍山又名霍太山、太岳山,位于中国山西省霍州市境内,并绵延洪洞、古县、沁源、灵石等县,是中国五大镇山之中镇。最高峰五龙壑海拔2540.3米,超过2000米的山峰还有老爷顶、莲花山、摩天岭等。南北走向约200公里。霍山森林公园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H.

新!!: 冀州 (九州)和霍山 (山西) · 查看更多 »

邹衍

邹衍(约公元前305年—公元前240年)是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與代表人物。他是战国末期齐国人,漢族先民,相传他的墓地在今章丘相公庄镇郝庄。主要学说是“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

新!!: 冀州 (九州)和邹衍 · 查看更多 »

杨树达

杨树达(),字遇夫,号积微,晚年号耐林翁。湖南省长沙縣人。中国语言文字学家。中华民国教育部部聘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新!!: 冀州 (九州)和杨树达 · 查看更多 »

河北省

河北省,简称冀,因其地处华北平原,黄河下游北岸而名。面积为18.88万平方公里。 地处华北、东临渤海,渤海之滨,地理上包围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门户,自金朝开始即是京畿要地。与北京市、天津市、辽宁、山西、河南、山东和内蒙古等省市區接壤。全省最高峰是小五台山的主峰北台(海拔2882米),全省面积43%的平原海拔不到100米。省会是石家庄市。因省境于《禹貢》为冀州之地,故简称冀。.

新!!: 冀州 (九州)和河北省 · 查看更多 »

河內郡 (中國)

河内郡,是漢代畿郡、名郡,位於今日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東西部。 中國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戰國時河內為魏國領土。秦末民变时司馬卬被項羽封為殷王,都城在河內。漢高祖即位時設置殷國,次年改名為河内郡,位於太行山東南與黃河以北。與河東郡、河南郡合稱三河,领县十六:汲县、共县、林虑县、获嘉县、修武县、野王县、州县、怀县(郡治)、平皋县、河阳县、沁水县、轵县、山阳县、温县、朝歌县、武德县。漢武帝時,河內郡守王溫舒“令郡具私馬五十疋為驛,自河內至長安”,可知河內當時有大量養殖牲畜。 西漢官員在河內推動了許多防洪工程。西漢末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和基本經濟區,已從關中轉移到河內一帶。光武帝劉秀起兵,把河內委托給最信賴的部下寇恂,令他準備和轉運軍糧。.

新!!: 冀州 (九州)和河內郡 (中國) · 查看更多 »

河東郡 (中國)

河東郡,中國古代的郡。.

新!!: 冀州 (九州)和河東郡 (中國) · 查看更多 »

淮南子

《淮南子》原名《鴻烈》,又稱作《淮南鴻烈》、《淮南內篇》、《淮南王書》、《劉安子》,作者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幕下的士人,成書於西元前139年以前,書名「鴻烈」,意思是大而明亮。《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對政治、哲理、天文、地理、自然、養生、軍事都有所論述,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而以道家老莊為主,採納儒家和陰陽家的觀點,修正先秦道家的無為政治理論,發揮天人感應之說,是漢初各派學術思想的總匯,被視為諸子百家中雜家的代表著作。此書運用辭賦的筆法,文字浪漫詭奇,站在諸侯王的立場,反對漢朝大一統和中央集權的政策;書中所述自然論和宇宙生成論理性清晰,為後人信服,對後世道教和理學都有所影響。《淮南子》在東漢,有許慎和高誘二家注釋,明代收錄於《正統道藏》,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新!!: 冀州 (九州)和淮南子 · 查看更多 »

懷慶府

怀庆府,明朝时设置的府,隶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 元朝,稱為怀庆路,属于中行省。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设立,领六县:河内县、济源县、修武县、武陟县、孟县、温县。清朝初期沿袭明制,下领六县,后割开封府的原武县、阳武县来隶,共领八县河内县、济源县、原武县、修武县、武陟县、孟县、温县、阳武县。考评:冲,繁。辛亥革命后,全国废府。.

新!!: 冀州 (九州)和懷慶府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