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六角承禎和織田信長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六角承禎和織田信長之间的区别

六角承禎 vs. 織田信長

六角承禎,為日本戰國時代南近江的大名,六角家的家督。.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於1568年至1582年間,作為掌握日本政治局勢的領導人,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在日本歷史上,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 織田信長於1534年在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一說那古野城)出生。幼名吉法師,通稱三郎。在父親織田信秀死後,以嫡長子身份繼承家督。在國內爭亂中打敗同母弟信行(別稱信勝)、清洲城主織田信友、犬山城主織田信清和岩倉城主織田信安尾張分家等勢力,成功統一尾張。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三河今川氏與美濃齋藤氏與南近江六角氏後,擁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上洛(到京都)。 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下令給武田氏、淺井氏、朝倉氏、比叡山延曆寺、鈴木雜賀眾、石山本願寺等勢力,組成第一次信長包圍網。信長逐一消滅各個勢力,瓦解了包圍網,並放逐義昭。正當信長逐漸把勢力由京畿一帶擴展至中國地方時,1582年(天正十年)遭家臣明智光秀背叛(本能寺之變)而死,屍首下落不明,通說是遭大火焚毀。.

之间六角承禎和織田信長相似

六角承禎和織田信長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丰臣秀吉三好三人眾京都伊勢國伊賀國信長包圍網六角義治六角氏石山本願寺石部城之戰神戶具盛觀音寺城之戰足利義昭近江國淺井久政淺井長政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丰臣秀吉和六角承禎 · 丰臣秀吉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三好三人眾

三好三人眾(平假名:みよし さんにんしゅう)(English: Miyoshi Triumvirate) 是日本戰國時代阿波國三好氏的三名武將——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及岩成友通的統稱。 阿波三好氏早期的家史非常模糊,其自稱出自小笠原氏。關於三人各自生平的可考記載不多。三好長逸(自稱日向守)、三好政康(自稱下野守)是三好長慶的同族,岩成友通(主稅助)是三好氏重臣。三好長逸可能是三好之長之孫,三好長光之子。三好政康可能是三好政長(三好宗三,越前守)之子,三好政勝之兄。 在三好長慶為三好氏當主的全盛時期,三人是地位次于三好義興、松永久秀、安宅冬康等人而在三好康長之上的大將。三好長慶死後不久,三好家就分裂為以三好三人眾和篠原長房(三好義賢家臣)為首的三好氏家臣勢力(三好三人眾、淡路眾、阿波眾)和三好氏逆臣松永久秀控制下的三好氏當主三好義繼兩派。雙方在1565年(永祿八年)至1573年(元龟四年)的近十年间在近畿展開大規模混戰,戰火遍佈攝津、山城、河内、和泉、大和等國,導致了三好家的徹底衰落以至滅亡,也為織田信長進京上洛打開了大門。 1565年5月19日,三好三人眾與松永久秀聯手在二條城殺死了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隨後三好三人眾與松永久秀決裂,進攻三好義繼的居城飯盛城,挾持了三好家當主三好義繼。其後在混戰中雙方各有勝負。 1566年三好家為三好長慶舉行了葬禮。三好三人眾起兵上洛,企圖擁立平島公方足利義親為室町幕府第十四代將軍。 1567年三好義繼逃離高屋城投奔松永久秀。1568年三好三人眾攻入松永久秀領有的大和國境内,但突然遭到織田家武將的柴田勝家、坂井政尚等人的圍攻,力戰不敵後退往阿波。而三好義繼與松永久秀則向織田信長投降。隔年正月,三好三人眾再度舉兵進入畿內,與織田信長擁立的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及織田軍作戰,失敗後再次退回阿波(本圀寺之變)。1569年三好三人眾與足利義昭和解,開始支持足利義昭對抗織田信長。 1570年三好三人眾聯合三好家安宅信康(三好長慶之侄)的淡路眾與篠原長房的阿波眾,總計兩萬餘兵力與織田家各路兵馬在畿內展開拉鋸戰,一度收復了大片三好家舊領。1571年松永久秀與三好三人眾和解,共同進攻織田家的附屬勢力。 1573年,武田晴信上洛的威脅解除,織田信長進攻足利義昭及支持將軍的三好氏。岩成友通在山城國淀城與織田家臣細川藤孝的戰鬥中戰死(淀城之戰)。三好政康開高屋城向織田信長投降。三好長逸則去向不明。之後三好三人眾不再見於記載。.

三好三人眾和六角承禎 · 三好三人眾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京都

京都()是日本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於794年起被定為日本的首都,當時名為「平安京」,此後多次成為日本首都,成為日本的政治及文化的中心。「首都」在日本當時稱為「京都」,後來成為了此城市的專有名詞。 在平安時代之前,飞鸟京和恭仁京等故都称为京都。而平安京的都城京都,则是在平安时代后期才定为都城,曾同时被称为“京”或“京都”。此后,曾依次被称为“京之都”(きょうのみやこ)、“京”(きょう)。京都最后成为平安京的固有名称被沿用下来。建都之时曾被称为“北京”、“北都”,奈良則当时被称为“南都”。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南都”也成为奈良的代名词。.

京都和六角承禎 · 京都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伊勢國

伊勢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勢州。伊勢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三重縣的中央大部份,即扣除東部的志摩半島、西部的上野盆地及南部的熊野地方東隅。.

伊勢國和六角承禎 · 伊勢國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伊賀國

伊賀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又稱伊州。伊賀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三重縣西部的上野盆地一帶。因上野盆地位居古琵琶湖底,所以土壤以黏土為主稻作困難。故中世紀日本戰亂後居民從事有傭兵性質的忍者,與甲賀同為日本忍術的發源地。.

伊賀國和六角承禎 · 伊賀國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信長包圍網

信長包圍網是日本從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初期由部分大名組成的軍事聯盟,目的是要對抗織田信長勢力的擴張。严格上定義,“信长包围网”一共有过三次,最终这三次包围全部宣告失败,而冲破了这三重阻挠的织田信长也成长为全日本首屈一指的第一大势力,成功开创了织田氏的霸业。.

信長包圍網和六角承禎 · 信長包圍網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六角義治

六角義治(,即天文14年-慶長17年10月22日)為日本戰國時代南近江的大名。別名:四郎(通稱)、六角義弼。宇多源氏佐佐木氏嫡流六角家出生。諡號「鵬庵玄雅」、官位至右衛門督,六角義定的大哥,有一子佐佐木定治。.

六角承禎和六角義治 · 六角義治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六角氏

六角氏是日本的一個氏族,本姓源氏。宇多源氏佐佐木氏的分支。鐮倉時代至戰國時代,是以近江南部為中心的武家(守護大名)。六角氏與藤原北家流的公家六角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六角氏的源流是佐佐木氏,為佐佐木氏四家之一。鐮倉時代,佐佐木信綱擔任近江等數國的守護,其四個兒子分繼近江。其中信綱的第三子泰綱繼承佐佐木宗家,取得江南(南近江)的支配地位,因以京都六角東洞院的六角堂為屋敷,而稱六角氏。 Category:日本氏族 Category:六角氏.

六角承禎和六角氏 · 六角氏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石山本願寺

石山本願寺(いしやまほんがんじ)是戰國時代初期~安土桃山時代位在攝津國大坂的淨土真宗寺院、東西長7町、南北寬5町(1町=約109m)的堀濠土壘式城郭。也稱「大坂本願寺」。 1483年日本佛教淨土真宗(一向宗)本願寺派第8代門主蓮如(門主:教派首領)在京都山科建立了「山科本願寺」,傳到10代門主證如遷移到當時的攝津國石山〔今大阪市中央區〕,稱「石山本願寺」,是本願寺派的本山(宗廟)所在。.

六角承禎和石山本願寺 · 石山本願寺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石部城之戰

石部城之戰是天正2年(1574年)4月織田氏與六角氏在近江國石部城週邊爆發的戰爭。結果織田軍攻陷石部城,六角義賢、六角義治逃亡。.

六角承禎和石部城之戰 · 石部城之戰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神戶具盛

戶具盛(生年不詳—1600年12月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名。伊勢國國人領主神戶氏第7代當主。父親是第5代當主神戶長盛。通稱藏人大夫。.

六角承禎和神戶具盛 · 神戶具盛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觀音寺城之戰

觀音寺城之戰是永祿11年(1568年)9月12日,織田氏奉足利義昭上洛途中,與近江守護六角氏六角義賢、義治父子在近江國觀音寺城週邊爆發的戰爭,並以箕作城為主戰場,又稱箕作城之戰。結果織田軍攻陷箕作城,觀音寺城則無血開城,信長順利上洛。這場戰爭是信長實踐天下布武的首場戰役,之後京都、畿內大致平定,信長成為事實上的天下人。信長上洛後,安土桃山時代正式開始,因此,此戰役也是戰國時期最後一場合戰。.

六角承禎和觀音寺城之戰 · 織田信長和觀音寺城之戰 · 查看更多 »

足利義昭

足利義昭()是日本足利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為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入佛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殺後,被细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後改名義昭。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南近江的六角義賢、若狹的武田義統與越前的朝倉義景等大名處苦苦哀求幫助他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才在尾張的織田信長幫助之後而得於1568年上洛而正式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甲斐的武田信玄、安藝的毛利元就、越後的上杉謙信、越前的朝倉義景、北近江的淺井長政、攝津大坂的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針對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1573年叛臣織田信長(信長1559年出仕室町幕府)率軍將足利義昭驅逐出京都並放逐到河內三好義繼居城若江城,足利幕府因反抗信長而毀滅。 足利義昭被信長趕出京都後,但他的將軍的官位並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義昭前往投奔安藝的毛利輝元。之後投靠羽柴秀吉;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曾經要求成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被足利義昭拒絕(此历史记载于《丰臣秀吉谱》,真实性尚未确认)。1588年義昭出家,辭去征夷大將軍一職,准三宮宣下,足利義昭於1597年逝世。.

六角承禎和足利義昭 · 織田信長和足利義昭 · 查看更多 »

近江國

近江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江州。近江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滋賀縣,境內有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

六角承禎和近江國 · 織田信長和近江國 · 查看更多 »

淺井久政

淺井久政()是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北近江的戰國大名淺井家第2代當主。.

六角承禎和淺井久政 · 淺井久政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淺井長政

淺井長政((天文14年-天正元年九月初一)),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淺井家第三代家督,享年28歲。祖父為淺井第一代家督淺井亮政,父親為淺井第二代家督淺井久政,母親為小野殿。幼名猿夜叉,後改為新九郎。15歲時元服,受領名為備前守。初名為六角家第十五代家督六角義賢授予賢字偏諱,初名為淺井賢政,然而淺井長政欲從六角家臣屬關係獨立出來,從而改名自其父久之上的長字,而改名為淺井長政。為淺井長政於野良田合戰中擊敗六角義賢,正式脫離六角家的掌控與臣屬關係。前妻為南近江六角家臣平井定武之女,正妻為尾張織田家當主織田信秀之女、織田信長之妹織田市。有三位一生充滿傳奇與波折的女兒(分別是長女淺井茶茶・淀殿、次女淺井初・常高院、三女淺井江又被稱為淺井小督・崇源院)。.

六角承禎和淺井長政 · 淺井長政和織田信長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六角承禎和織田信長之间的比较

六角承禎有27个关系,而織田信長有63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2.42% = 16 / (27 + 633)。

参考

本文介绍六角承禎和織田信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