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八德路 (臺北市)和監察院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八德路 (臺北市)和監察院之间的区别

八德路 (臺北市) vs. 監察院

八德路為臺北市的重要幹道之一,為東西向道路,分四段。早年為台北市中正路的一部分,是台北往東通往基隆的省道,原本是以監察院前圓環分隔成中正東路與中正西路。後將中正西路(現在的忠孝西路)改成中正路。 1970年6月2日,台北市中正路與忠孝路合併,臨沂街以東改稱八德路,原八德路易名四維路。至於中正東路是現在忠孝東路一二段至建國啤酒廠接現在的八德路。在清末與日治時期的地圖上已經可以發現其路基。早年部份政府機關、電視台、酒廠、汽水工廠…等也設立於此。 此外,台北捷運松山線(南京三民站-松山站段)即沿著塔悠路進入八德路四段施工,並在此路下設置松山站。. 監察院為中華民國最高監察機關,1931年2月成立。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在中華民國五院中可負責行使彈劾權、糾舉權、監察權(調查權)、監試權及審計權;1992年前與國民大會和立法院共同行使國會職權。 監察院由委員二十九人組織而成,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任期六年,監察委員之中一人任院長,一人任副院長。.

之间八德路 (臺北市)和監察院相似

八德路 (臺北市)和監察院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中正區 (臺北市)忠孝東路臺北市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中正區 (臺北市)和八德路 (臺北市) · 中正區 (臺北市)和監察院 · 查看更多 »

忠孝東路

忠孝東路是位於台灣台北市的一條市區道路,為貫穿臺北市重要商圈的交通大動脈,屬於省道台5線之一部分,大致呈東西向,西於中山南北路口接忠孝西路,東抵研究院路,共有七段。板南線的南港站-善導寺站段即位於忠孝東路底下,並沿著忠孝東西路共設置10座捷運車站。過去本路今八德路以西路段,原名中正路聯合報 1970年6月27日 6版。 由於忠孝東路是台北市東西區交通往來最重要且最長的軸線,再加上其路線大多位於台北鬧區,途經之處大多為台北市的精華地帶(如信義計畫區、東區商圈及敦南商圈等),故車流量十分龐大,為台北市常態性易塞車的道路之一;尤其1980年代來台北東區快速的發展,更增加了忠孝東路的交通壓力。但1999年捷運南港線完工之後,已大幅改善了忠孝東路的交通阻塞問題。.

八德路 (臺北市)和忠孝東路 · 忠孝東路和監察院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八德路 (臺北市)和臺北市 · 監察院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八德路 (臺北市)和監察院之间的比较

八德路 (臺北市)有49个关系,而監察院有19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24% = 3 / (49 + 192)。

参考

本文介绍八德路 (臺北市)和監察院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