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八家後漢書和后汉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八家後漢書和后汉书之间的区别

八家後漢書 vs. 后汉书

《八家後漢書》,是指《東觀漢記》、范曄《後漢書》以外,記載東漢歷史的八部紀傳體及編年體史書。.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在三國時代以前,人們將《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本書取代《東觀漢記》。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馬彪《续汉书》补入,亦被称为《续漢志》),记载了从王莽(6年)起至汉献帝(189年)的183年历史。.

之间八家後漢書和后汉书相似

八家後漢書和后汉书有(在联盟百科)18共同点: 劉昭 (南朝梁)姚之駰上海古籍出版社东汉張瑩後漢紀班固纪传体華嶠袁宏袁崧謝沈謝承黃奭薛瑩 (三國)東觀漢記汪文臺汉安帝

劉昭 (南朝梁)

#重定向 劉昭 (南梁).

八家後漢書和劉昭 (南朝梁) · 劉昭 (南朝梁)和后汉书 · 查看更多 »

姚之駰

姚之駰,字魯思,清代政治人物、學者,浙江錢塘縣(今杭州市)人。 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官至監察御史。輯有《〈后漢書〉補逸》二十一卷,收錄《后漢書》不傳者八家——東漢劉珍《東觀漢記》八卷,三國謝承《后漢書》四卷,晉薛瑩《后漢書》、晉張璠《后漢記》、晉華嶠《后漢書》、晉謝沈《后漢書》一卷、晉袁山松《后漢書》一卷,晉司馬彪《續漢書》四卷。另著有《類林新詠》三十六卷。.

八家後漢書和姚之駰 · 后汉书和姚之駰 · 查看更多 »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身为古典文学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11月,1958年6月改组为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为现名。,上海古籍出版社官方網站, 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出版并整理中國古典文學、哲學、歷史等的古籍和学术研究著作为主,同時也出版普及传统文化的書刊。其中重版書占了相當大的比例。 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任社長為李俊民,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一度被紅衛兵列入上海第一批要打倒的對象中,並被撤職;文革結束後,李俊民獲得平反,重新主持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八家後漢書 · 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后汉书 · 查看更多 »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是由刘秀建立的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西汉合称兩漢。東漢与西漢之間为新朝,後为東漢所取代。西汉建都长安,東漢建都洛陽,故而得名。東漢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大國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興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國史上的盛世之一。 由於東漢中後期的帝王普遍壽命不長,而且不少是幼年即位,導致汉和帝以后至汉末近百年间,外戚及宦官轮流执政,成為固定的惡性循環,兩派互相残杀,把东汉朝廷弄得十分腐败。東漢中平六年(189年),外戚大將軍何进遭宦官十常侍所殺,後军阀董卓引兵到雒陽,除十常侍,废少帝刘辩,杀何太后,立汉献帝。长期左右东汉皇室的外戚、宦官一起被消灭,但卻引起了各地諸侯群雄割據的局面,漢廷不再握有實權,漢献帝從此成為傀儡,其后被曹操控制,最後汉室被曹魏取代。 東漢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亦有显著成就。著名的有班超出使西域,在西域長駐了三十多年,先後擊破了被匈奴控制的西域諸國,不但令西域諸國一一歸順漢朝,並開拓了東西文化的交流。期間他還派出甘英出使西域的大秦國,雖未有成功,但足跡已達今日波斯灣諸國。 另外,东汉在91年灭北匈奴。南匈奴内附漢朝。216年,南匈奴最后一個呼厨泉单于去邺城拜见曹操,曹操分南匈奴为五部,匈奴汗国不复存在,困扰汉朝数百年的北方外患終告一段落。 同時佛教也在這段期間傳入中國。根據記載,汉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使人口授《浮屠經》。到了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佛像和佛经,用白馬駝迴首都雒陽,皇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也就是現在的白马寺。.

东汉和八家後漢書 · 东汉和后汉书 · 查看更多 »

張瑩

張瑩可以指:.

八家後漢書和張瑩 · 后汉书和張瑩 · 查看更多 »

後漢紀

《後漢紀》,作者為袁宏,是一部出色的編年體斷代史,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 採《左傳》之史法,仿荀悅《漢紀》而寫。袁宏不滿意他所見到的諸種後漢書,於是發憤披閱資料,重加釐訂,歷時八年之久,終於撰成。其書共30卷,約21萬多字。所載起自王莽末年的農民起事,迄於曹丕篡漢、劉備稱帝,記述了東漢二百餘年的歷史。《後漢紀》的成書要早於范曄《後漢書》50餘年,是現存有關東漢史史籍二大部中的一部。 清代王鳴盛於《十七史商榷》中言:「宏所採亦云博矣,乃竟少有出范書外者,然則諸書精實之語,范氏摭拾已盡。」言范曄《後漢書》是諸家後漢書的總結性之作,袁宏《後漢紀》在內的其他諸家後漢書,已經沒有什麼參考價值。但是「其中多有范氏所刪取而不盡錄者」,可以訂正《後漢書》的謬誤和補充之不足。 袁宏《後漢紀》早在宋代,刻本已「衍文助語,亂布錯置,往往不可句讀」。現今最早的刻本是明代嘉靖黃姬水刊本(簡稱黃本),及萬曆年間南京國子監本(簡稱南監本)。校本有清代康熙年間襄平蔣國祚、蔣國祥兄弟《兩漢紀字句異同攷》(簡稱蔣本),陳璞《兩漢紀校記》(簡稱學海堂本),鈕永建《兩漢紀校釋》(簡稱龍溪本)及四部叢刊本。近代有張烈與《前漢紀》合輯標點的《兩漢記》及周天游的《後漢紀校注》。.

八家後漢書和後漢紀 · 后汉书和後漢紀 · 查看更多 »

班固

班固(,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人,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东汉历史学家,《汉书》的作者。.

八家後漢書和班固 · 后汉书和班固 · 查看更多 »

纪传体

紀傳體,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皇帝的傳記稱「紀」,皇族、外戚、一般人物稱「傳」,列國諸侯稱「世家」或「載記」,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稱「志」、「意」或「考」,以表格排列歷史大事稱“表”)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馬遷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國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書,都依照《史记》纪传体體例编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而朝鮮的《三國史記》《高麗史》以及日本的《大日本史》是以紀傳體寫成的。.

八家後漢書和纪传体 · 后汉书和纪传体 · 查看更多 »

華嶠

華嶠(),字叔駿,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魏晉史學家。 高唐縣望族,華歆之孫、華表第三子。初為司馬昭屬吏,補尚書郎,轉車騎從事中郎。晉武帝時,“賜爵關內侯。遷太子中庶子,出為安平太守。辭親老不行,更拜散騎常侍,典中書著作,領國子博士,遷侍中。”史稱華嶠「博聞多識」,有「良史之志」,官至秘書監內台中書,專管朝廷的圖書典籍,他「遍觀秘籍」,撰成《漢後書》九十七卷,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书“准当”。元康三年(293年)卒。峤生前計畫改〈志〉为〈典〉,預撰十篇,未竟而卒,《漢後書》的《十典》尚未完稿,後由子華徹續作,亦未竟而卒,華徹之弟華暢,繼父兄未竟之作,《十典》終成。西晉末年《後漢書》書稿流失,殘存五十餘卷,南朝宋范曄寫《後漢書》以華嶠書為藍本,直接引用華嶠「論贊」者達十處之多,但范曄對華嶠書法不全照搬,如華嶠記楊震死作「薨」,范書中稱「卒」。.

八家後漢書和華嶠 · 后汉书和華嶠 · 查看更多 »

袁宏

袁宏(),字彥伯,小字虎,所以当时的人一般称他为袁虎,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曹魏名臣袁渙的六世孫,东晋的文学家、史学家。.

八家後漢書和袁宏 · 后汉书和袁宏 · 查看更多 »

袁崧

袁山松,又名袁崧(清人丁国钧認為是書寫筆誤),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音樂家。 袁山松是袁涣的六世孙,袁宏的堂侄。少有才名,博學能文,善音樂,喜歡讓手下的人唱挽歌,有如送葬的隊伍,人謂「湛屋下陳尸,山松道上行殯」。又與羊曇、桓伊號稱三絕。袁山松表示:“书之为难也有五:烦而不整,一难也;俗而不典,二难也;书不实录,三难也;赏罚不中,四难也;文不胜质,五难也。”官至祕書監。孫恩作亂時,山松為吳郡太守,守滬瀆,城陷被殺。著有《後漢書》百卷,劉孝標注《世說新語》多引之,今不傳,清代錢塘姚之駰輯其佚文一卷。.

八家後漢書和袁崧 · 后汉书和袁崧 · 查看更多 »

謝沈

謝沈,字行思,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曾祖謝斐,三國時期吳豫章太守。父謝秀,吳翼正都尉。謝沈少孤,事母至孝,晉成帝時,本郡命為主簿,功曹,察孝廉,太尉郗鑒召用,皆辭不就。會稽內史何充引為參軍,以母老去職。晉康帝時徵為太學博士,遷著作郎,有《尚書注》十五卷、《毛詩注》二十卷,另有《後漢書》一百二十二卷,今不傳,清代有輯本。《晉書》有《謝沈傳》。 S.

八家後漢書和謝沈 · 后汉书和謝沈 · 查看更多 »

謝承

謝承 (),字偉平,东漢會稽山陰人。.

八家後漢書和謝承 · 后汉书和謝承 · 查看更多 »

黃奭

黃奭(1809年-1853年),本名黃錫麟,字右原。清代輯佚家,江苏甘泉人。原籍浙江。.

八家後漢書和黃奭 · 后汉书和黃奭 · 查看更多 »

薛瑩 (三國)

薛瑩(),字道言,沛郡竹邑(今安徽省宿州市北)人,薛綜次子,三國时期孫吳後期重要官員,吳亡後仕晉。薛瑩也是一位詞賦家和史學家,曾與韋昭等人合著《吳書》五十五卷,另著有《東漢記》一百卷,今存輯本。.

八家後漢書和薛瑩 (三國) · 后汉书和薛瑩 (三國) · 查看更多 »

東觀漢記

《東觀漢記》,漢代人稱之為《東觀記》,一百四十三--,是一部以紀傳體撰寫東漢歷史的史書,同時也是中國第一部官修當代史。記事起於光武帝,終於靈帝,由漢代劉珍、延篤等撰,因修史館設於東觀而得名。 在三國時代以後,將之與《史記》、《漢書》並舉,合稱「三史」,唐代以後漸以范曄《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记》。.

八家後漢書和東觀漢記 · 后汉书和東觀漢記 · 查看更多 »

汪文臺

汪文台字南士。安徽黔县人。 少时家贫好学。精于校勘。曾为阮元《十三校勘记》作《识语》。阮元嘆服之餘,聘其前往扬州。藏书数万卷。辑有《七家〈后汉书〉》二十一卷,包括《谢承》书八卷,《薛莹》书一卷,《司马彪》书五卷,《华峤》书二卷,《谢沈》书一卷,《袁山松》书二卷,《张璠》书一卷,另附無名氏書一卷,是近代《後漢書》輯佚工作最為完備者。.

八家後漢書和汪文臺 · 后汉书和汪文臺 · 查看更多 »

汉安帝

汉安帝刘祜(),东汉第六位皇帝(106年9月21日-125年4月30日在位),在位19年,其正式諡號為「孝安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安帝」。.

八家後漢書和汉安帝 · 后汉书和汉安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八家後漢書和后汉书之间的比较

八家後漢書有32个关系,而后汉书有48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8,杰卡德指数为3.47% = 18 / (32 + 487)。

参考

本文介绍八家後漢書和后汉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