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八八艦隊和大和號戰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八八艦隊和大和號戰艦之间的区别

八八艦隊 vs. 大和號戰艦

1905年5月27日,在日俄战争中,东乡平八郎率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歼灭了俄罗斯帝国海军由波罗的海舰队拼凑而成的第二太平洋舰队,一举确立了日本“海军强国”的地位。从此,大舰巨炮便成了海军的传统,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之前的六六舰队基础上规划的八八舰队便随之出笼,是以八艘战列舰和八艘裝甲巡洋舰组成,是日本海军以主力军舰为核心的海军扩充计划,其宗旨是组成强大的海军力量与敌对决。. 大和(やまと/ヤマト)#内令昭和15年7月(2)p.2『達第百四十八號 呉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中ノ戦艦一隻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 昭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海軍大臣吉田善吾 戦艦 大和(ヤマト)』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建造,史上最大的戰艦。大和型戰艦一號艦。正式稱呼為「軍艦 大和」。艦名的由來是以奈良縣的舊國名(令制國)大和國來命名。使用日本歷史的原點的中心地及日本的代名詞大和作為艦名,可知日本海軍對該艦期待的程度。「大和」為集結當時日本最高的技術而建成,在全世界戰艦史上擁有最大排水量及配備有最大的46厘米主砲,而防禦面上的重要區域(Vital part)為針對防禦46厘米砲,在建造期間更使用了模組作業,並成功縮短建造時間及提高工作效率。由於其存在為當時最高軍事機密,因此在戰爭開始到完工為止的這段的時間內能拍到的照片非常少。 「大和」於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開戰後的12月16日開始服役,並在2月12日成為聯合艦隊旗艦。該任命直至2月,由改良了司令部設備的同型艦「武藏」進入楚克錨地後接替為止。4月7日,「大和」在天一號作戰期間,遭受美軍特遣艦隊大量艦載機的猛烈飽和攻擊,於坊之岬海戰中被擊沉。.

之间八八艦隊和大和號戰艦相似

八八艦隊和大和號戰艦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加贺级战列舰大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霧島號戰艦金剛級戰艦金剛號戰艦長門號戰艦榛名號戰艦比叡號戰艦戰艦日本

加贺级战列舰

加贺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中的3、4号舰,在长门级战列舰的设计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平甲板船型,舰体中后部的三号炮塔之前与后桅杆之间加装一座双联装410毫米口径主炮。加强了水平方向以及船体两舷舯部水线下的防护,水线装甲带10-11英寸「軍艦尾張製造の件」p.17~19。舷侧装甲带采用倾斜式设计。同型舰两艘分別為「加贺」和「土佐」。1920年开始建造。 日本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后,按照条约规定已经下水但未完工的加贺级应予以拆毁,「加贺」预定作为靶舰进行实弹试验后销毁。后来经条约签字国同意,「加贺」接替在關東大地震中报废的天城,改装成了航空母舰;「土佐」则在完成了舰炮实弹射击和装甲防护试验后,于1925年2月9日在日本近海的宿毛湾外沉入海底。.

八八艦隊和加贺级战列舰 · 加贺级战列舰和大和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八八艦隊和大日本帝國海軍 · 大和號戰艦和大日本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連合艦隊、れんごうかんたい),一般指大日本帝國海軍編成的艦隊種別之一,然亦可解釋為由二隊以上的獨立艦隊編成的海上作戰部隊,略稱GF(Grand Fleet)。.

八八艦隊和聯合艦隊 · 大和號戰艦和聯合艦隊 · 查看更多 »

霧島號戰艦

霧島()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軍艦。建造時原為巡洋戰艦(即西方的戰鬥巡洋艦),後來改裝成戰艦。金剛型戰艦的4號艦。.

八八艦隊和霧島號戰艦 · 大和號戰艦和霧島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金剛級戰艦

金剛級戰艦(こんごうがたせんかん)是日本的一种戰艦,在旧日本海军中本為“巡洋战舰”,於1931年金刚级改称为高速戰艦,因为已经不再拥有现役的巡洋战舰,所以1934年日本帝國海軍廢除了巡洋战舰(战鬥巡洋舰)此類艦種。.

八八艦隊和金剛級戰艦 · 大和號戰艦和金剛級戰艦 · 查看更多 »

金剛號戰艦

金剛(こんごう)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第一艘超弩級巡洋戰艦(即西方的超無畏級戰鬥巡洋艦)金剛型的一號艦。「金剛」也是最後在英國下訂的軍艦。經過兩次改裝後,一躍成為高速戰艦,並且在太平洋戰爭中表現活躍。該艦亦為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艘日本海軍所使用的外國製戰艦,也是唯一因潛艦攻擊而損失的戰艦(不包括已當作工作艦使用的朝日)。 艦名是以奈良縣及大阪府境內的金剛山來命名。日本海軍的命名慣例為參照日本艦船命名慣例。另外,該艦名現由海上自衛隊的神盾艦一號艦「」(こんごう)所繼承。.

八八艦隊和金剛號戰艦 · 大和號戰艦和金剛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長門號戰艦

長門(ながと)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下以為日本海軍)的戰艦#達大正5年5月p.12『達第七十八號 軍備補充費ヲ以テ本年度建造ニ着手スヘキ戰艦及二等巡洋艦ニ左ノ通命名セラル|大正五年五月十三日 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呉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 戰艦 長門ナガト|横須賀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 二等巡洋艦 天龍テンリウ|佐世保海軍工廠ニ於テ建造 二等巡洋艦 龍田タツタ』。長門型戰艦1號艦。其命名取自舊長門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為日本海軍的象徵,廣為日本國民所熟悉。在日本戰敗後被美國軍隊接收,後在原子彈實驗中沉没。.

八八艦隊和長門號戰艦 · 大和號戰艦和長門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榛名號戰艦

榛名(はるな)是大日本帝國海軍戰艦,金剛型戰艦3號艦。.

八八艦隊和榛名號戰艦 · 大和號戰艦和榛名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比叡號戰艦

比叡()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簡稱為日本海軍)的戰艦。曾經歷巡洋戰艦(即西方的戰鬥巡洋艦)、戰艦及練習戰艦等多次的艦種更改。.

八八艦隊和比叡號戰艦 · 大和號戰艦和比叡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戰艦

戰艦(Battleship),美國軍規常用代號為BB。台湾稱為--,香港稱為--,日本稱為戦艦、中国大陆稱為--,是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和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大艦巨砲主義時代的極致產物。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战列舰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誌,因此常被做為「主力艦」(capital ship)。隨著潛艇技術日漸成熟,空中優勢破壞戰力平衡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開發,戰艦已不再被認為是建立海上優勢所必須的裝備,因此已經全部退役。 现代的“战列舰”這個名詞來源於历史上的風帆戰列艦(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ship of the line或line-of-battle ship),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主要排成戰列線進行戰鬥的大型軍艦。隨著蒸汽機、爆破彈和鋼鐵裝甲的發展,19世紀後期出現了稱為鐵甲艦(Ironclads)的蒸汽裝甲艦,即是後來戰艦和裝甲巡洋艦的前身。1906年服役的無畏號(HMS Dreadnought)標誌著戰艦“全裝重型火炮”的革命,後來所有按這個概念設計的戰艦都被稱為無畏艦,與之相對,之前的戰艦稱為前無畏艦。不久,出現了比無畏號更強大的戰艦,稱為超無畏艦。 海軍大國爭相建造戰艦引起了長期的軍備競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發了戰艦對決的日德蘭海戰。戰後,各海軍大國通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締約國戰艦的數量和性能作出限制。條約生效期間被稱為“海軍假日”。條約失效後,出現了最後一波建造戰艦的熱潮,出現了大和号等排水量超過60,000噸的巨艦。即使如此,戰艦的價值一直受到質疑,更小、更廉價的潛艦、魚雷和飛機都能對戰艦造成嚴重傷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取代戰艦成為海戰的主導力量。戰後,戰艦紛紛走上退役道路,原有的建造計畫被取消,只有美國海軍曾在幾次戰爭中重新將數艘戰艦投入使用。 美國最後两艘战列舰威斯康星號(BB-64)和密蘇里號(BB-63)參與1990波斯灣戰爭,是戰列艦最後參與的大型戰役。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於1991年和1992年退役,並分别在2006年和1995年被除籍。现在只有美国和日本保留了数艘退役战列舰,作为浮动博物馆使用。.

八八艦隊和戰艦 · 大和號戰艦和戰艦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八八艦隊和日本 · 大和號戰艦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八八艦隊和大和號戰艦之间的比较

八八艦隊有41个关系,而大和號戰艦有17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5.16% = 11 / (41 + 172)。

参考

本文介绍八八艦隊和大和號戰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